日期 : 9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聚焦库布其 | 这场论坛有哪些值得关注?

  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   8月26日上午,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会议中心开幕。   此次论坛与往届相比,将更高水平突出科技引领、更大力度推动国际合作,主要呈现三大亮点:   一是全面落实三大全球倡议和三大防沙治沙战役。   二是推动科技赋能防沙治沙,创新治沙科技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和技术。   此次论坛主题为“以科技引领治沙让荒漠造福人类”。在库布其沙漠参观现场,展示了中国治沙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如库布其治沙企业多年科学验证的“灌乔草811”种植配比,既节水耐旱又大大提高植被覆盖效率。还有风向数据法技术和水汽法微创种植技术耦合治沙、数字化智能化治沙绿化、灌木种子技术和立体生态光伏治沙技术等,这些高端技术成果将成为助力防沙治沙三大战役、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利器。   三是推动国际合作,把共同应对沙尘灾害天气的共识进一步落实到行动。切实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建设成一个世界防沙治沙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发展成高水平、高质量、具备世界影响力的大型国际论坛,为全球沙区人民造福。   监制:戴宏 刘春   记者:王玉琢 郝雪莲 包荭   摄像:王鹏 编辑:章颖慧

聚焦库布其 | 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开幕

  8月26日上午,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开幕式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会议中心举行,中外政要、联合国代表、国家部委、中外专家学者、企业家等约300人受邀出席。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以科技引领治沙,让荒漠造福人类”。                   ​监制:戴宏 刘春   记者:王玉琢 包荭   图片:王晓博   摄像:王鹏   剪辑:贾奕村   片头制作:马骏驰 编辑:章颖慧

蓝冠登陆地址,蓝冠测速网址_治沙表情包,来了!

  荒漠化是危害生态环境的大敌   防沙治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我们设计了这套荒漠化防治专用表情包   这套表情包   既有治沙斗士的经验总结   也有基层劳作的“灰头土脸”   既有针对沙漠的豁达与乐观   也有期待绿意遍布的理想与追求   我们用轻松诙谐的表达   让荒漠化防治走进大家的日常   向所有治沙前辈送上祝福   致敬他们的坚守和付出   没事!   我们有树不“荒”   “山水林田湖草沙”   一个都不少   挖呀   挖呀   挖出肉苁蓉   治沙需团结   我要摇人啦   王牌飞行员   申请出战   呆着别动!   沙漠里的水非常珍贵   一点点浪费都很让人心疼呀!   小树苗   快快长大吧!   前方禁行   休想前进   今天说的情话   应该是土味情话   你是风儿~~   我治沙~~   缠缠绵绵到天涯   无所谓~~   只是沙子迷了眼   沙雕   什么?!   你说!   我有在听——   嗨起来~~   蹦沙卡拉卡   退!退!退!   沙子往后退!   我又变强啦   干掉沙魔   哈哈哈   绿色中国梦   如何获得这套原创表情包   策划:戴宏   监制:蒋芳 赵静   文案:钦柏   手绘:辛冠茸 编辑:章颖慧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党总支联合机关党委财务审计处等部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学习贯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8月22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党总支联合机关党委、财务审计处、综合保障中心党支部及自治区党委老干部局政治待遇处党支部,赴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开展“永远跟党走、共筑中国梦”观摩乡村振兴建设成果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乌兰察布市和四子王旗党委、政府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乌兰察布市委书记隋维钧专程到四子王旗看望了老同志。四子王旗委、政府精心安排,将重点产业项目与村级帮扶工作和贫困户作为观摩考察内容,先后安排参观了大黑河乡土格木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四子王旗民族贸易有限公司。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老干部代表看望慰问了农牧民群众代表。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参观、了解马铃薯良种繁育和肉羊育种生物工程高科技企业及村级党群活动中心、村容村貌及贫困户家庭生活,让大家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成效有了直观印象,切实感受到了高科技给种业和养殖业带来的深刻变革,全面感受到改革开放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给农牧区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编辑:张彬

聚焦库布其 | 沙漠何以变绿洲?银肯塔拉给出了答案

   在库布其治沙的故事里   最恒久的是时间   最令人动容的是绵延的绿色   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即将举行   库布其再受瞩目   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   驱车沿着穿沙公路行进   路边林木葱茏   草地灌木乔木错落有致   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展旦召分场银肯沙作业区   以绿色拥抱世界   这里   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的腹地   “银肯”的意思是“大”   银肯沙就是“大沙”   银肯沙作业区背靠黄河   面对毛乌素大沙地   总面积28万亩   银肯作业区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   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   累计完成营造林任务14.1万亩   工程固沙5.5万亩 作业区70%以上得到治理   林草覆盖度由不足3%提高到48%   荒漠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动植物种类由原来的20余种增加到160余种   生物多样性成果显著   生态系统更趋健康稳定   40多年来   在艰苦卓绝的治沙实践中   沙区人民探索出了丘间湿滩点缀治理模式   营造乔 灌 草结合的锁边林带科学治沙模式   沟川道路“切隔”治理模式   推广应用了沙障固沙造林   “前挡后拉” 撵沙造林等系列实用造林技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银肯作业区大力发展沙漠生态旅游业   响沙湾银肯塔拉等国家级旅游区坐落其中   真正走出了一条   “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新路径   一棵棵树一片片林   镌刻下了治沙人的锦绣梦想   守住了绿色鄂尔多斯的最美底色   守卫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堤坝”   守护了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包荭 贾奕村 编辑:张彬

蓝冠1956代理,lg蓝冠_【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赤峰马鞍山林场守护者:会一如既往将这片青山守好

  中新网赤峰8月25日电(马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的马鞍山林场,经过几代林业人的奋斗,从建场之初森林覆盖率不足20%,到现在的95.2%,昔日的荒山秃岭已变成如今的绿地海洋。近日,“石榴花开籽籽同心”网络主题活动内蒙古站采访团来到马鞍山林场。   马鞍山林场。马壮摄   马鞍山林场始建于1962年,地处燕山山脉七老图山脉东麓,是一个以管护为主的生态经营型林场。具有“塞外小黄山”美誉的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就坐落于林场管辖范围内。现在,林场人工林面积达到6.6万亩,在祖国北疆筑起防风固沙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马鞍山林场场长初光明。马壮摄   为了将林场更好地保护起来,马鞍山林场近年来加强了有害生物的防治。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的树上挂着诱捕器,用于检测林区虫型,据介绍,管理人员一旦在诱捕器中发现虫子,就会立马采取相应措施。“每年我们(林场)的防治都在三万亩以上,森林的病害率在千分之四以下,从建场至现在没有发生大规模森林病虫害。”马鞍山林场场长初光明说。   除了有害生物的防治,森林防火也是护林的关键所在。马鞍山林场全年都处于防火期,尤其是在每年的9月15日至次年的5月15日是林场的重点防火期。据初光明介绍,马鞍山林场采取“天、地、人”的方式进行森林防火。“天”是指远程的监控设备,“地”是指林场的工作人员巡逻、采取先进的设备守护林场,“人”是指被划分为22个网格,每一个网格中明确一名责任人。   每年清明都是森林防火的重要时点,今年清明期间,林场倡导文明祭祀方式,提倡“用鲜花换祭祀者手中的纸”,当地老百姓们纷纷支持文明的祭祀方式。   这些年来,在林场工作人员的不断地努力下,马鞍山林场在清明祭祀期间已不见烟、不见火,极大程度上消除了火灾隐患。   因为多年来的有效治理和护林,马鞍山林场的生态得到了改善,林场也开始尝试发展旅游业,种植更多的经济作物。林场希望能通过旅游开发,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初光明说,像杏鲍菇、木耳等,适合这里的自然地理环境,它们在林场的实验示范种植都非常成功。   不仅仅经济作物生存较好,在最近一次的种子资源普查种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绶草,在马鞍山林场被发现。有专家惊叹,已经有二十年未曾见过这类保护植物。据专家分析,在此发现绶草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林场这些年生态环境变好了,其次是林场对植物的保护较好,未曾有人为干预生长,所以绶草才能在林场茁壮成长。   八月的马鞍山林场,一片片森林尽收眼底,这一片绿地海洋正因为有林业人的坚守,使得这片荒山变成祖国北疆的生态屏障。初光明提到,马鞍山林场会一如既往将这片青山守好。 编辑:张彬

中国经验,从这里走向世界——写在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召开之际

  亿利库布其沙峰绿谷生态区,由5600棵沙地柏种下的“绿色中国梦”五个大字耀眼醒目。   苍穹下,亿利库布其沙峰绿谷生态区,无边的绿色点染着沙漠,由5600棵沙地柏种下的“绿色中国梦”五个大字耀眼醒目,仿佛诉说着库布其的传奇故事。   8月25日至27日,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举办,25日,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已汇聚于此。   库布其的绿色逆袭,是鄂尔多斯市各级党委政府、企业、农牧民历尽艰辛共同书写的改天换地的奇迹,是颗颗汗水、点点绿色编织成的伟大梦想——沙漠不仅变成“绿色家园”,还成了“聚宝盆”,成为沙区人民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   而此时,全球有100多个国家、约9亿人口正遭受着土地荒漠化带来的威胁和困扰。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长期饱受风沙之患,沙化地区的贫穷如影随形。   那也是库布其曾经的样子。寸草不生,风沙肆虐,流沙掩埋房屋和农田,有疾病不能及时医治,孩子不能正常上学,沙逼人退。“宁可累死,也要和风沙血战到底!”经过3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1.86万平方公里的库布其沙漠,有三分之一披上了“绿装”,动植物由100多种增长到530多种,构建了沙漠旅游、沙漠生物医药、沙漠新能源等多种产业模式,走出了一条沙漠治理与经济发展融合的绿色新路子,10多万农牧民因沙而富。   2017年7月29日,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隆重开幕,主题为“绿色‘一带一路’,共享沙漠经济”。   2007年,第一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库布其沙漠七星湖举行,来自国内外的150多位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赞叹着这个发生在世界东方的奇迹。曾经有专家断言库布其沙漠不可治理,“要想让这里鲜花盛开,除非上帝亲自来种”。而库布其的奇迹刷新了人们对沙漠的认知,也向人类昭示了一个理念:沙漠是人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人类可以与沙漠和谐共生!   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库布其?   是一代又一代治沙人在接续奋斗中铸就的“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的库布其精神。如今,库布其精神早已经深深印刻在鄂尔多斯人的血脉中,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是一场场绿色革命中探索出的“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的库布其模式。鄂尔多斯市通过政策引导,充分激发了社会力量治沙的活力,推动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不断向沙漠治理集聚、涌流,走出了一条治沙、生态、经济、民生平衡驱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是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30年来,库布其沙漠绿色经济创造了难以计数的生态财富。“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风干圪梁打造成了风水梁产业小镇;昔日浩瀚的银肯塔拉成了沙漠旅游景区;沙漠里不仅长出了庄稼,还通过“引黄入沙”养起了螃蟹、鱼虾……反弹琵琶、逆向拉动,库布其实现了沙漠增绿、企业增效、资源增值的良性循环。   防治荒漠化、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艰巨事业。库布其的探索,不仅是中国的经验,更是世界的财富。   2017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与会代表观摩库布其生态建设现场。   从2007年至2023年,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已经走过16个年头,先后共有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的3000多名政要、学者、企业家等人士参加。从碧浪翻滚的沙漠绿洲,到生态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沙漠产业小镇,再到亿利集团“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产业扶贫、工业旅游”的“光伏+”立体化新型产业模式,库布其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新的治沙模式和致富路径;从培育出1000多种抗寒、耐寒、耐盐碱的沙漠种质资源,到10秒钟种下一棵树的“水汽种植法”,再到每台每天可以种800棵树的智慧植树机器人,以科技为治沙利刃,库布其带给世界的惊喜不断。   如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已成为展示荒漠化防治最新科技成果、推广新技术与新模式、交流国际成功经验的重要国际平台,成为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窗口,也使得库布其模式广为传播,为世界其他遭受荒漠化威胁的国家提供了可参考、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开幕现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致辞。   2017年,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库布其作为中国防沙治沙的成功实践被写入联合国宣言,成为全球防治荒漠化典范。2019年,习近平主席向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指出库布其沙漠治理为国际社会治理环境生态、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了中国经验。   世界治沙看中国,中国治沙看库布其。今天,库布其治沙模式、技术和成果已经走向世界,为全球3600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治理和无数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第八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外国嘉宾观摩亿利集团机器人植树。   在西藏那曲,这个青藏高原上海拔最高、气候及生态恶劣的地级市,亿利集团和国内有关研究机构联合攻关,结束了其“史上无树”的历史,城市公园、政府大院、养老院和儿童福利院、街道两边终于有了绿色。   在中国新疆,借鉴库布其经验和技术,利用当地太阳能光热、沙漠土地和苦咸水等资源,发展了甘草健康、甘草饲料和土地改良等三个产业,实现了生态、民生和经济效益的叠加。   在沙特,库布其光伏治沙和数字化创新实践的经验技术已经用于推进当地荒漠化防治、退化土地恢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进程。亿利集团治沙科技成功应用于沙特百亿棵树种植计划,助力打造“绿色沙特”。   巴基斯坦引进库布其模式及亿利生态修复技术成果,助力当地“百亿海啸”植树计划。乌兹别克高等院校联合亿利集团共建咸海国际创新实验室,研发咸海流域荒漠化治理、盐碱地改良、生物多样性保育、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等关键技术……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亲临内蒙古考察时深刻指出:“要因地制宜、科学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四十多年来我们创新探索了宁夏中卫沙坡头模式、内蒙古磴口模式,还有库布其模式、新疆的柯柯牙模式等一大批行之有效的治沙模式。”再次强调了推广库布其模式。   积极推广库布其模式、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一幅更为生动的绿色答卷已经在路上。   策划:李霞   统筹:刘春   监制:胡芳   记者:霍晓庆   制作:魏佩   图片:来源于鄂尔多斯市林草局、亿利资源集团 编辑:张彬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山更青,业更兴,民更富——看马鞍山村如何端好青山绿水“金饭碗”

         走进马鞍山村,空气都是甜的。高山与密林相伴,绿水与深谷相随。微风拂来,房前屋后绿树摇曳,山间密林婆娑多姿。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马鞍山村考察调研。几年来,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马鞍山村的干部群众以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推动民族团结为契机,守青山护绿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挖掘生态潜力,夯实发展底色,走出了生态立村、产业富村、旅游兴村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子。   8月23日,“石榴花开籽籽同心”网络主题活动内蒙古站采访团来到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和马鞍山村,实地探访总书记走过的这个“绿色宝藏乡村”,听乡亲们讲述这4年的变迁,感受乡村发展振兴的勃勃生机。   马鞍山林场始建于1962年,地处燕山山脉七老图山脉东麓,是以管护为主的生态经营型林场,具有“塞外小黄山”美誉的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坐落于林场管辖范围内。“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马鞍山林场,带来了党中央对民族地区各族林业职工的亲切关怀,更为林场发展注入强大红色动能。   马鞍山因山峰形似马鞍而得名   近年来,马鞍山林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林场时的重要嘱托,大力弘扬“三北精神”,以“党建红、生态绿、公安蓝、消防橙、产业金”为核心,建立共建共管共享长效机制,全力落实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目前,马鞍山林场天然林面积达到4.2万亩,人工林面积6.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8.86%,被评为“全国最佳林场”。   如今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早已成为马鞍山村干部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信条。马鞍山林场场长初光明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我们一代接着一代干,记住守住青山就守住未来的同时,发挥林场良好生态资源优势,以林下经济作为突破口,努力做好原生态野生林下产品、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果业、林副产品加工和森林康养旅游六篇林业经济文章。”   马鞍山村村口大片花海俯瞰图   马鞍山村村口种植的大片花海吸引当地村民和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近年来马鞍山村里卖“红”了葡萄,做“旺”了山葡萄种植,形成了“葡萄+文旅”的产业发展路径。目前,该村山葡萄产业已发展到3500亩,引进了两家酿酒企业,实现了山葡萄的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村里农家乐增加到16家,每家收入从11万元增加到平均25万元,同时成立了三色马鞍旅游有限公司,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6万元……原本不起眼的山葡萄,给马鞍山的村民“酿”出了美滋滋的好日子,也“串”起了乡村振兴的产业链。   当地酒产品   说起马鞍山村的幸福生活,一定要到村民张国利家看看。张国利家有汉、满、蒙古3个民族,是一个四世同堂的“民族团结之家”。2019年7月1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张国利家,进厨房、看厕所,拉家常、问收入,了解一家人的生活。张国利经常自豪地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家时,称赞我们家没有民族差异,其乐融融,是一个民族团结之家。”   张国利的家   马鞍山村有汉族、蒙古族、满族等多民族群众聚居,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该村打造了“总书记考察路线红色教育路线”“3.8公里红色理论一条街”“民族之家汽车营地”“民族团结教育志愿服务站”等宣传教育平台,开发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乡村旅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研学体验”“民族团结进步进家庭”等主题活动,大力营造“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浓厚氛围。村民们都说,在我们村里,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奋斗,日子过得充实又幸福。   监制:李中锋   文字:许敬   摄影:王晓博   剪辑:王丽红 编辑:张彬

高起点谋划 这个县请来专家给马铃薯产业发展“把脉”“支招”

  会议现场。   聆听。   8月20日至22日,皇盛酒店一下子热闹起来,武川县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这里召开,国家马铃薯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省内外马铃薯产业代表们聚集一堂。   会议由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主办,甘肃农业大学和武川县人民政府承办,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和内蒙古旭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这是武川县委、政府立足资源优势,紧紧围绕“两麦一薯”产业发展定位,大力调整优化马铃薯产业结构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主题是,充分发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职能,强化种业科技支撑,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同期,举办由专家主讲的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与应用技术培训班和种植技术培训会。   观摩。   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邀请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金黎平、尚轶、熊志勇等9位专家围绕“马铃薯遗传育种重要进展”“马铃薯品质性状遗传与改良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培育低龙葵素、高支链淀粉和抗低温糖化的马铃薯新品系”等议题进行研讨。   “重点围绕武川特色马铃薯产业园、智慧农场、试验基地建设等方面,努力打造县域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样板,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研究员表示。   武川县海拔高、气候凉爽、风速大,种薯退化慢、病虫害少、品质好;商品薯个大、形圆、表皮光滑、外观性状好、适口性佳,在周边省区和南方市场享有盛誉。   2008年,武川县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级绿色马铃薯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同年,武川土豆成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餐饮专供土豆,奥组委把武川土豆确立为“运动员指定食用产品”。 2011年武川土豆成为上海世博会的指定食品和展品,2016年国家质检总局第9号公告批准了“武川土豆”为地理标志产品。   合影留念。   据悉,为推进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等成果在武川县落地转化,提升武川马铃薯生产和产业发展水平,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将武川县列为“十四五”服务县域经济示范县,并于2021年与武川县政府签订了2022-2025年县域经济发展合作协议。2022年创建了武川县马铃薯协同创新中心,创新中心依托内蒙古旭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展示了新品种85个、栽培技术6套,开展了杂交育种、全产业链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工作。   2023年,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在武川县可镇鱼得水沟村、哈乐小马莲渠村和大豆铺等3地建立了马铃薯新品种筛选与展示、绿色高效综合生产和自动化灌溉栽培技术示范区共1000亩,其中展示马铃薯新品种57个和绿色栽培集成技术6项,并多点示范了2022年筛选出的优良新品种12个。   据自治区农牧厅刘永明副厅长介绍,我区57个贫困旗县中32个是马铃薯主产旗县,其中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的20个主产旗县中17个是贫困旗县。这些旗县农牧民人均来自马铃薯产业的收入占到种植收入的1/2,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近1/3,部分旗县农民收入的一半来自马铃薯。马铃薯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已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特色优势产业。   专家发言。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武川旱作农业试验站等平台,继续在马铃薯种质资源收集和开发利用、优质新品种选育以及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主动融到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相关研究和推广工作中,共同为我区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院长路战远说。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郑学良   新闻编辑:郭玉 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