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记者走进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东城区开元爱心超市,只见数十种春季时令蔬菜已经上架。居民康丽告诉记者,自己每天下班后都要到超市购买蔬菜,如今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对蔬菜的品质和种类要求更高了。现在超市菜品种类丰富,而且都非常新鲜,日常购买需求在这里都能满足。 小小“菜篮子”,关乎大民生。阿拉善盟紧抓“菜篮子”稳产保供基地建设,提升蔬菜供给能力,建立健全蔬菜产供销网络体系,着力实现本地蔬菜四季有序充足供应。 “超市现在经营的商品、蔬菜种类达到六七十个品种,目前开元的四个店每天的进货量达到2.5吨,可以保证每位顾客都能买到新鲜实惠的蔬菜。”开元超市东城店店长王雪莲介绍道。 据了解,吃新鲜蔬菜难、吃菜贵一直是困扰阿拉善本地居民的难题。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去年以来,阿拉善盟随着“菜篮子”盟市长负责制的全面落实和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深入推进,市场已经可以满足居民不同季节对各类蔬菜的多样需求,各大超市还建立起了蔬菜质量追溯制度,确保居民“舌尖上的安全”。 想让城市“菜篮子”更结实,还要建好“菜园子”。近几年来,阿拉善盟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将温室大棚种植产业作为加快乡村振兴、丰富群众“菜篮子”的切入点,引导农民发展设施蔬菜种植,多层次解决群众吃菜难题,同时通过发展设施蔬菜种植带动农牧民群众稳定增收。 走进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巴彦霍德嘎查,放眼望去,只见平坦的水泥路两旁绿树成荫,一幢幢整洁的砖瓦房靓丽耀眼,一座座蔬菜大棚生机盎然,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果实,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如今该嘎查随着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早已从过去的“春种秋收”变成“四季丰收”,打破时差的种植方式不仅稳住了群众的“菜篮子”,也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这几天,在巴彦霍德嘎查的温棚区,各类蔬菜争“鲜”上市。该嘎查现有温室大棚400座,2022年农户人均年收入达到4万元,这里的瓜果蔬菜不仅实现了规模化、特色化、有机化种植,而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为加强技术指导与科技赋能,嘎查还会定期聘请蔬菜种植专家,为农民进行蔬菜种植技术培训。 “下一步,我们会对嘎查温棚进行升级换代改造,进一步提升温棚的现代化、智能化水平,并将去年建成的冷藏保鲜库全面投入使用,助力种好农户的‘菜园子’,让群众的‘菜篮子’装满满满的幸福感!”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巴彦霍德嘎查第一驻村书记布日古德表示。 据了解,为了解决居民群众的吃新鲜菜难、吃菜贵的难题,近几年来,阿拉善盟聚焦“菜篮子”工程,提前谋划、强化部署、协调推进,扎实抓好菜篮子稳产保供,仅去年全盟蔬菜种植面积达1.76万亩,同比增长1.47%;还印发了《阿拉善盟“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实施方案》,牵头落实“菜篮子”盟市长负责制考核工作,持续开展蔬菜调运及价格监测。与此同时,统筹抓好蔬菜基地生产,盘活闲置温室大棚,全盟1300座温室大棚投入农业生产,6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建设全部完成。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阿拉善盟农牧部门将全力推进“菜篮子”稳产保供工程,统筹人口规模、日常需求和土地资源,压实各旗区责任,着重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全年计划投资5000余万元新建改建一批温棚,推动智能化和高标准设施农业建设;启动建设蔬菜保供基地7个,配套出台种植销售和引导调节等政策措施,确保年内全盟蔬菜自给率达到80%以上。 “今年,全盟计划蔬菜生产能力不低于8.2万吨,蜜瓜种植面积5万亩。我们将坚决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着力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助力‘菜篮子’稳产保供。”阿拉善盟农牧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于天宇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宏章) 编辑:石尧
日期 : 2023 › 05 › 86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霍晓庆冯雪玉李永桃)连日来,全区各部门各单位积极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4月24日至28日,自治区文旅厅举办了第一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采取专家讲座、领导领学、夜校学习、个人自学、集中研讨、支部讨论、调查研究等方式,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自治区文旅厅要求,党员干部要务必提高思想认识,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时间,保证质量认真完成学习任务;要务必一体推进学、查、改,对指定书目一篇一篇地读、逐段逐句地悟,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学深悟透,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务必做到见行见效,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增强战略思维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宏观决策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夯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4月24日至28日,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一期读书班,通过辅导讲座、自学教材、观看视频、专题研讨、实践活动、理论测试等方式,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坚持以学习开头,把“以学铸魂”贯穿主题教育始终,推动学习不断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为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注入强大动力。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自治区审计厅已连续举办两期主题教育读书班,通过专题党课、视频讲座、交流研讨、集中自学等形式,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自治区审计厅要求,党员干部要按照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以此次读书班为契机,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站稳人民立场上下功夫,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衡量主题教育实践效果的根本标尺,切实将主题教育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努力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问题意识、更有力的实践能力助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编辑:石尧
1987年出生的查斯特 是一名蒙古国留学归来的博士 2020年回到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 了解当地各项奶业扶持政策后 决心留在家乡 做起了奶酪 他做的奶酪和传统品种不太一样 不仅要适合大众的口味 更要便于储存运输 经过仔细研究 终于研发出内蒙古首创新产品 冻干奶酪 一经推出就受到大家欢迎 在查斯特的生产车间里 冻干机、风干机、新型搅拌锅 制作奶酪的新设备 应有尽有 他的企业目前已是察右后旗 生产规模最大乳制品公司 有想法、肯钻研 今年2月查斯特被推举为 察右后旗奶制品行业协会会长 成为会长的第一件事 就是带动更多人做好奶酪 他邀请锡盟传统奶制品协会会长 乌兰其其格老师来察右后旗授课 全旗40名从业者参加了培训 为了贯彻落实“奶业振兴”战略部署 察右后旗 在奶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上发力 正在建设“奶酪小镇” 预计6月就可以完工 查斯特等十几家奶制品加工企业 即将入驻 该奶酪产业片区 规划占地505亩 集加工、研发、销售、展示、仓储、物流 于一体 全部建成后年加工鲜奶可达到10万吨 年产值可达到25亿以上 目前 “察哈尔奶酪”商标已经被注册 “奶酪小镇”也被列入火山草原旅游线路 进行重点打造 用不了多久 察右后旗奶酪将以 前所未有的新形象 展现在大家面前 策划:红艳 皇甫美鲜 文案:徐跃 拍摄:刘墨墨 金泉 剪辑:刘墨墨 采访团队:红艳 皇甫美鲜 徐跃 刘墨墨 金泉 张慧玲 编辑:孙丽荣
本网电(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高敏娜)5月1日,集文旅宣传推介、文创产品展销、特色景点展示、招商引资洽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阿尔山小院在呼和浩特市揭牌运营。 此次揭牌运营的阿尔山小院业态多样、场景逼真、功能丰富,集中展示了阿尔山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旅内涵,打造了可沉浸式体验自然风光、乡土人情、非遗林俗、文化创意等内容的综合体,可满足不同客群的游览需求。小院的成立运营将进一步深化呼和浩特市与阿尔山市的对接交流、资源共享、宣传互动、信息互通、市场共赢,共促文旅事业繁荣发展。 活动现场,阿尔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围绕阿尔山旅游资源、优质文旅产品、招商引资政策等内容进行推介,并与5家旅行商签署了合作协议。 近年来,阿尔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着力在增强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树立旅游形象品牌上下功夫,让阿尔山成为自驾游的首选地、露营游的佳选地、度假游的必选地、康养游的优选地。先后新建升级了“鹿角湾”温泉度假营地、氧心森林浴道、哈拉哈漂流公园等高水准旅游产品,打造了啤酒·青坊、“阿尔鹿”文创店等特色鲜明的旅游业态,高标准筹办了校友经济论坛、旅游度假大会以及杜鹃节、圣水节、冰雪节等活动,奋力开创新时代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编辑:孙丽荣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洋)日前,自治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内蒙古自治区2022年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第三方评估评价报告》。呼和浩特市整体得分88.64分,总体指数综合等级处于全区“A级”水平,位居全区第一。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坚持“全市一张网、上下一盘棋”,按照全流程、全覆盖改革要求,大胆实践、精准破题,线上建成覆盖全市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各部门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实现各类事项100%在线办理。分级分类优化制定了14类42个“主题式、情景式”审批流程,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以来,累计完成项目审批1328个,办件数达8778件;线下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区”,将原来跑25个部门转变为现在的“一站式”集成主动服务。目前,呼和浩特市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事项从70多项压减到37项,申请材料由500余项缩减至145项,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从208个工作日压减到57个工作日以内,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从216个工作日压减到68个工作日以内,简易低风险类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10个工作日内。 编辑:孙丽荣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叫绮望廊,是我们景区海拔最高的地方,你们沿着木栈道就走到顶上了,景色老好看了。” “五一”小长假期间,赵老汉又干起了老营生——守景待客。 这不,5月3日,赵银川老人坐在绮望廊下面的石阶上,向记者介绍起了景区。 作为土生土长的多伦人,他的家紧挨着多伦湖景区的滦源镇三道沟村。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几年前,赵银川老人萌生了靠景区增收的想法,购买了几匹马,开始在景区里让游客骑乘挣钱。 与别人不同的是,他不会到处找游客推荐骑马。他相中了绮望廊,每天早早就骑着马来到这里,坐在景观台下面守景待客,看到有客人来了,先介绍景区,再谈“生意”。 “来草原了,不骑马拍照留影多遗憾啊?”很显然,老人的这句话对内地来草原的游客有足够的吸引力。 “叔,我是本地的,就不骑了。顺便问一下,您这项目怎么收费呢?” “别叫叔,这样把我叫老了,你就叫我赵老汉就行,反正村里老少都这么叫。”赵银川老人非常健谈。 就在我俩唠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旁边停下一台北京牌的房车,车主抱着孩子前来询价。 “钱不钱好说,孩子高兴了给20不嫌少,给50也不嫌多。” 顶多7分钟,赵老汉不仅让孩子骑着马拍了照,还牵着马溜达了一圈,二维码一亮,收入40元。 “您这营销手段可以呀,一天不少挣吧?” “多啥呀?今年景区开放后一天就200来块。也就这几天小长假,来的游客多了,每天多挣个几百元。”赵老汉说,“像我这样的无所谓,没有这份收入,毕竟家里还有地。景区能挺过这3年可是真不容易啊。好在一切都有序恢复了,我都好长时间没看到这么多游客了。” “这还没到草原最美的季节呢!相信今年夏天,我们这儿的旅游能好好打个翻身仗。话说回来,你不骑马到湖边走走吗?不收费也可以。”说着说着,赵老汉又想在记者身上做一笔买卖。 多伦湖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多伦县滦源镇境内,和首都北京直线距离仅有180公里。烟波浩渺的多伦湖,像是一块镶嵌在高山和草原中间的翡翠,山、湖、草原相映成趣。 时至今年,多伦县将进一步提升多伦湖景区软硬件水平,拟投资6700万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发展业态招商,待年度建设任务完成后,冲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力争实现锡林郭勒盟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零”的突破。 在等赵老汉又做一笔“生意”之际,记者和多伦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了解到如上信息。此时,又挣了50元的他高高兴兴地牵着马走了回来。 “今天可以了,挣了不少了,老汉回家吃饭喽,有时间去家里做客啊。”和记者道了别,他戴上墨镜,哼着小曲儿,迎着晚霞慢慢远去……(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巴依斯古楞) 编辑:孙丽荣
阴山下面好牧场 我在草原有“知”羊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新忽热苏木私人订制式养羊蔚然成风 “我特有羊”随处可见 不管顾客在哪里网上订制羊只后 羊的活动轨迹与牧养过程 便可在手机上随时随地查看 确保当地羊肉绿色有机高品质 11个嘎查75个网格390万亩草场 新忽热苏木创新“互联网+” 引进我在草原有“知”羊数字经济牧场项目 让客户知道每只羊的品质 带动930户牧民户均增收2至4万元 牧民乌布和是项目的第一批受益人 2023年春节前 短短10天时间 他就售出100只“私人定制羊” 每只羊增收300至400元 我在草原有“知”羊 利用大数据的优势 让牧民看到了“春天” 真正实现 牲畜品质高 生态变得好 收入涨得了 监制:庞俊峰 薛来 记者: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我在现场报道组 马骏驰 图古斯毕力格 伊得力 王坤 柴思源 巴彦淖尔日报 张杰 杨青 乌拉特中旗融媒体中心 米德格玛 张彬宇 呼和 编辑:孙丽荣
风从草原来,潮起大连湾。“五一”小长假首日,2023通辽·大连“万人互游”活动首批百人团游客抵达通辽。 清晨5点48分,K1565次列车缓缓驶入站内,身着特色民族盛装的工作人员向游客们献上蓝色的哈达,悠扬的草原迎宾曲响彻现场。 该团队负责人、远洋旅行社总经理何丽娜介绍:“我们将沿着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带领游客打卡通辽美景,品味特色美食,体验民俗风情。” 塔敏查干沙漠的浩瀚雄浑,大青沟的神奇瑰丽,珠日和草原的马背风情……百人团的游客们在两天一夜的时间里,漫游科尔沁胜景,将山水林田湖草沙尽收眼底。 “我是第一次来通辽,在大草原上拜访牧民让我印象很深,观赏马头琴,喝奶茶,近距离感受民族特色文化,我觉得很有意义。”游客丁洁说。 通辽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公布的三大源头之一西辽河文明的核心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今年4月,通辽市启动了通辽·大连“万人互游”活动,通过资源介绍、线路推介、政策发布等方式,宣传“探源西辽河文明,漫游科尔沁胜境”文旅品牌。通辽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与大连市旅游行业协会、文旅企业等进行深入洽谈,就两地文旅产业交流合作交换意见。通辽旅行社协会、库伦旗银沙湾旅游区、远洋旅行社等7家文旅企业与大连文旅企业签订游客互送协议,推进“万人互游”区域合作,助力两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往年五月初客流量相对较少,依托‘万人互游’平台,更多的旅游业内人士了解了通辽的四季风光,也让两地的文旅企业对合作更有信心,双方沟通更顺畅了,行程和线路的制定更方便了。目前,我们已经接待了30余个旅行团队,客流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0%以上。”何丽娜说。 “五一”小长假期间,通辽市深耕区内外客源市场同时,积极打造文旅出游热潮,推出科尔沁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文化惠民演出”、库伦旗“2023中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库伦站)”、奈曼旗“宝古图沙漠旅游区千人露营会”、科左中旗“孝庄园开园仪式暨惠民演艺活动”等10大特色文旅活动,涵盖亲子、文化体验、露营、节目表演等主题;拓展“奈曼·开鲁红色记忆研学之旅”“科左后旗·库伦天然奇观探险之旅”“科左中旗·扎鲁特旗·霍林郭勒市绿色草原踏青之旅”等5条特色旅游线路;重点景区针对不同群体、早晚时段,创新推出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门票优惠措施,大力促进文旅消费。(记者 薛一群) 编辑:张彬
日前,根据自然资源部《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矿业高质量发展评定标准》(T/CCPEF 067-2020),经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生态工程分会相关专家多轮标准符合性评价,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扎哈淖尔煤业公司列入“中国矿业高质量发展单位”“全国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名录。公司董事长、总工程师分别被授予“中国矿业领军人物”“全国生态修复标准杰出工程师”荣誉。 据了解,近年来,该公司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科学开发矿产资源,维护草原生态平衡,打造我国高寒地区绿色矿山标杆”为目标,秉承边开采、边治理、边修复、边养护的生态修复原则,全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目前累计投入生态修复资金6.07亿元,治理复垦面积2.4万亩,排土场平均植被覆盖度达到90%,较全国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高34%,形成适宜、稳定的植物群落,与周边草原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廊道,实现了“用地——采矿——复垦——还地”的完整循环。(记者 鲍庆胜 通讯员 邢乐 聂清明) 编辑:张彬
记者从自治区科技厅获悉,在近日召开的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理事会成立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选举了由3名科学家理事、2名企业理事和2名政府理事组成理事会。 会议选举蒙草集团创始人、科研总负责人王召明担任理事长,聘任内蒙古农业大学王明玖教授为中心主任,并就理事会建设的方向布局、运行机制和推进计划等进行深入讨论。中心理事会的成立,标志着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正式进入实体化运营阶段。 据了解,中心采取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行模式,实行理事会决策制、中心主任负责制和专家委员会咨询制。目前中心已与全国34家草业领域科研优势突出的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签订共建协议,构建以企业为核心,平台为支撑,集聚高校、科研院所与行业,科企深度融合、资源要素集聚的新型研发机构。(记者 白莲) 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