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绝缘斗臂车,身披黄色绝缘服。无论是骄阳如火的盛夏亦或是寒风刺骨的严冬,杭锦供电公司配电带电班始终奔波在杭锦旗的大街小巷。这支平均年龄31岁的青年队伍,负责着1.89万平方公里的带电作业任务。班组5个人齐心协力在杭锦旗的沙漠草地、农田牧场之中,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2021、2022两年间,总计完成带电作业1099次,多供电量200余万千瓦时,减少停电时户数47048.31时户,以优异成绩荣获鄂尔多斯市工人先锋号。 安全为先锤炼班组安全本领 为进一步加强作业现场安全,保障作业人员人身安全,该班组在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中勇于创新,通过“随手拍”“知识竞赛”等形式创新开展安全月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极参与分公司每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教育班组成员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另外,由班组全员凝聚智慧推出的实用型创新成果“多功能绝缘袋”于2019年立项,大大激发了班组成员的安全工作创新的热情。 除此之外,班组将日常生产工作及隐患排查现场以照片形式制作为工作展区,既凝心聚力又强化安全意识。在以“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的安全日活动中开展随手拍隐患、违章大曝光活动,收集隐患违章照片25张,既保障了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又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氛围。以视频形式制作员工家人的安全寄语,让工作不脱离生活,保证班组安全氛围不淡化。 能带不停提升“电力获得感” 班组自成立以来,本着“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这一基本服务准则,能带电做的坚决采取带电作业,为居民多供电量与电网“两率”指标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在杭锦旗农网升级改造中做出了很大的助力。在一次为杭锦旗农牧民带电作业中受到了农牧民的称赞,大大提高了杭锦旗地区的居民用电可靠性。 2021年,伊和乌素农牧民急于进行农用灌溉用电,配电带电班积极作为,为了解决客户的用电需求,他们平均每天要完成3到4次带电作业。连续三周累计完成配变高压引流线带电接火将近100余次,为农牧民及时解决田地用水问题;同年,得益于带电作业水平的提升,杭锦供电公司实现了城镇用户带电连接高压引流线全面覆盖,为公司供电可靠性持续保驾护航。 2022年,电采暖报装激增,各苏木镇居民都想早点用上干净省事的电暖。配电带电班积极开展作业,赶在寒冬到来之前累计完成配变增容量将近200余次,充沛的电力保障让老百姓们过了一个热乎年。 杭锦供电公司配电带电班是公司的青年职工代表,年轻的他们将在奋斗的路上越走越远,这股“新青年”力量时刻鼓舞着分公司的其他职工,为营造团结共赢、积极向上的氛围做出贡献。他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利用“不停电作业”为全旗人民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张宸锐) 编辑:杨旭英
日期 : 2023 › 05 › 86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月11日下午,康巴什供电公司党支部与哈巴格希社区、康巴什区乌兰牧骑、康巴什第八小学结对,在民族团结公园组织开展了“童心向党绘底色、同心唱响民族情”主题活动,公司党员志愿者们与小学生、老师、社区工作者们约6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活动中,大家聆听了康巴什第八小学三年级学生讲述的“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一起分享感受,体会草原母亲守望相助的民族大爱。公司“蒲公英”宣讲员陈新潞通过漫画讲解的方式给孩子们宣讲安全用电知识,党员志愿者袁小龙穿戴整齐的“电力装备”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一根小小的验电笔可是有大用处嘞!”说完,便拿起电笔插入自备220伏电源接线排中,边说边向孩子们强调着:“这个动作只有这电笔能插进去,可不敢用湿手或者铁丝往进入啊!” 活动中,志愿者们开展用电知识科普,发放精心制作的用电知识宣传手册,并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现场示范讲解家电的正确使用方法、节约用电技巧及触电急救常识,让“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绿色低碳”的理念深入人心。 最后,志愿者们与孩子们手绘风筝,画出民族团结同心圆,一起放飞梦想,坚定理想信念,凝聚起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的团结氛围,共同播撒下民族团结的绚丽之花。(胡莉) 编辑:杨旭英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减碳行动风靡全国,农牧业也深入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早在2021年,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就联合印发《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在林区、牧区合理布局林光互补、牧光互补等项目,打造发电、牧草、种养殖一体化生态复合工程。 对于牧场来说,“双碳”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据了解,近年来优然牧业在国内多地建设“牧光互补”项目,通过将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至养殖牧业环节,实现绿电自用,减少碳排放。 “上光下养”的绿色牧场 近年来,依托于我国丰富的风光资源和农牧资源,光伏产业复合开发不断提速,“农光互补”“牧光互补”的开发模式在多地展开。 那么,“牧光互补”项目具体是什么?目前“牧光互补”项目又如何实现减碳降碳? 根据优然牧业介绍,其“牧光互补”项目是通过BIPV光伏组件替代牛舍棚顶的材料,一方面,利用光伏组件的发电能解决牧场运营40%用电量,降低牧场碳排放;另一方面BIPV光伏组件降低牧场建设的费用投入,有效隔热降低牛舍温度。 目前,优然牧业已在多个新建项目引入“牧光互补”的模式。 按计划,优然牧业将通过“三步走”来实现碳中和计划:第一阶段初步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单吨原料奶温室气体排放2030年降低19%;第二阶段到2040年,单吨原料奶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造一批零碳牧场,第三阶段到2050年,所有牧场实现零碳排放。 而为实现“牧光互补”生态的持续性,在碳减排技术研究与储备方面,优然牧业也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及高校,共同推进《规模化牧场养殖过程碳中和、碳减排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的研究,目前已建立奶牛碳足迹评估方法学,未来将逐步建立奶牛养殖场碳减排数据库。 控制动物碳排放 畜牧业助力低碳发展,依靠的是系统化工程,除了引入光伏,还控制各个环节的碳排放。 据了解,为减少动物本身的碳排,优然牧业通过高品质种公牛育种技术、高产奶牛性控胚胎生产技术、干细胞生物育种技术等生物繁育技术不断优化牛群结构,培育出产量高、寿命长、转化率高、低碳排放的“超级奶牛”。 而在养殖环节,配合研发的低碳饲料、氨基酸平衡及抑制奶牛瘤胃产生甲烷添加剂的研究,从动物本身及源头也控制了牧场部分碳排放量。 光伏与沼气发电的密切配合,可使牧场全面实现绿电化。优然牧业从后端布局了沼气发电项目,一座万头牧场年产沼气量约625万立方,实现全量发电,年发电量可达1150万度,能够解决牧场运营60%的用电量,和光伏发电满足牧场全部用电量,实现牧场全部使用绿电。 优然牧业方面表示,牧场应用沼气发电,配置光伏设备,打造“牧光互补”牧场,推动清洁能源发电,实现绿电自用。 整体上看,优然牧业正在加速绿色能源的发展与应用,全域消减化石能源的使用,加速生态循环的资源发展应用模式构建,通过技术与管理,减少用水、用电、用汽、用油(气)等能源。 据了解,不仅是优然牧业,目前我国多地已建成多个“牧光互补”项目。诸如高青唐坊“牧光互补”、魏家峁露天矿的“牧光互补”万牛养殖等项目正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建成,未来,“光伏+牧业”的减碳模式也将带来更大的绿色经济效益。 编辑:宝华
黄瓤的小吊瓜口感细腻 紫红色的大樱桃汁水饱满 大大的草莓香味浓郁 一串串乌海葡萄好像 晶莹剔透的绿宝石 再过40多天 便能让食客大饱口福 在乌海市乌达区现代生态园 378栋温室大棚里 种着20多种美味果蔬 足以让你实现“果蔬自由” 前来游园采摘 体验向往的田园生活 也能收获满分的“甜蜜蜜” 乌达区现代生态园位于 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 和毛乌素沙地交汇处 规划建设面积7735亩 计划投资近6亿元 已建设使用1700亩 入驻7家农企 园区以精品特色农作物种植为主 实施引种试种工程 通过农技人员前期的实验种植 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 且具有经济效益的优良品种 向乌达区农户、企业 进行重点推广并提供技术指导 2022年园区产值达970万元 带动了120余人稳定就业 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种植大户郭永胜是 乌海市绿农永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 他的合作社在这里 承包了温室大棚130多栋 年销售额300多万元 他种植的草莓、水蜜桃、葡萄等甜度爆表 是当地的明星产品 去年底合作社建立的 “内蒙古乌海葡萄科技小院” 被认定为“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 填补了乌海市科技小院的空白 葡萄科技小院引进 葡萄架下套种羊肚菌新技术 通过拓展直播等在线推广方式 打造羊肚菌干菇品牌 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增收 引入有实力的农企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促进农业发展、农区居民增收 “龙头企业+示范户+低收入农户” 仅仅是乌达区现代生态园 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实践之一 目前,园区正在积极申报 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园 及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以农旅融合发展为导向 打造“城郊微旅游房车宿营地” “四季冰雪运动体验馆”等 创建乌海市3区 城镇居民“半小时”周边游基地 形成集休闲采摘、露营体验、游玩研学 为一体的多模块发展格局 带动周边农户增产创收 助力休闲农业发展 特色种植承包你的三餐四季 农旅融合在田间打造“诗和远方” 这里还在探索 生态农业的更多打开方式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我在现场报道组 监制:庞俊峰 郝飚 记者:柴思源 王坤 伊得力 马骏驰 乌达区融媒体中心 吴娟 魏雯欣 编辑:温慧娟
“咱们手挽着手,一起走!”在科尔沁右翼中旗额木庭高勒苏木巴彦敖包嘎查文化广场上,改编自当地真实故事的文艺节目,讲述了蒙古族畜牧大户和汉族种粮大户共同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的故事。5月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政策宣传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为主题的民族政策宣传活动广泛开展。 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内蒙古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教育引导各族人民全方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好地交往交流交融,不断丰富“模范自治区”的内涵和外延。 就如何高质量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内蒙古组织力量开展深入调研,制定出台包含理论体系建设、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等在内的25个方面、79项重点任务举措。 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体系建设,正在深入推进。内蒙古确定了8家自治区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将“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工程”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并组织编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众读本》等。 内蒙古各地根据实际,着力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去年自治区开展专题宣讲3.5万场。 呼和浩特市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族保卫共同家园的故事激荡人心,参观者络绎不绝;锡林郭勒盟打造的4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将乌兰牧骑扎根沃土服务群众的真实故事等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更加团结奋进,携手把祖国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去年,内蒙古自治区生产总值达到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万元,比5年前提高了1万元。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要进一步扎实做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新时代民族工作,努力把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牢不可破,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构筑得坚不可摧,把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得势强劲足,把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得量大质优,让“模范自治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荣光。(记者 陈沸宇 吴勇 翟钦奇) 编辑:张彬
蒸羊羔、焖羊肉、烤全羊 羊肉串、羊羯子、羊杂碎 涮肚、爆肚、手把肉 舌尖美味让我们垂涎三尺 味蕾得到绽放 在这里这些美食应有尽有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有着得天独厚的牧业资源 和悠久的牛羊养殖历史 “小特色”如何跃升“大产业” 羊羊牧业的发展思路清晰且准确 上游连接牧民 下游对接市场 从牛羊屠宰到肉类加工 从牧场到餐桌全产业链运营 100%不注水、100%零添加、100%可追溯 羊儿们活动量较大 觅食沙葱和野韭菜 高端的食材 造就了高端的羊肉 苏尼特羊 以无腥不膻 肉质鲜嫩 肥瘦相宜营养丰富 被美食家们称之为“肉中人参” 受到食客青睐 产业的健康发展 离不开“匠心”理念 先进的加工系统 生产全程16道工艺 “首席质量官”管理制度 赋予了年加工5000吨牛羊肉屠宰分割生产线 和1000吨牛羊肉熟制食品生产线 为全国50多个城市提供优质牛羊肉保障服务 成为“进淄赶烤”的“主力军” 在“羊”光大道上阔步前行 一系列“组合拳” 让羊羊牧业做足“身价”文章 擦亮“金字招牌” 产业发展质效齐升 也让更多牧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如今肉羊智慧养殖基地正在描绘 现代化智能牧场即将成型 未来大有可为…… 策划:红艳 巴依斯古楞 文案:张璐 视频/摄影:金泉 采访团队:红艳 巴依斯古楞 徐跃 金 泉张慧玲 刘墨墨 张璐 编辑:章颖慧
5月的通辽,已是处处生机盎然 走进科左中旗20万亩高标准农田 地里耕耘翻出的泥土新痕犹在 嫩绿可亲的玉米苗已破土而出 通辽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 玉米是这里的“当家作物” 2022年通辽市玉米产量175亿斤 占全市粮食产量的93.2% 通辽的玉米不仅吃起来肉厚皮薄,糯中带甜 深加工后还可以“72变” “变”后的玉米距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近? 味精里是它 葡萄糖里是它 头孢里是它 防腐剂里还是它! 是它是它还是它! 在通辽 各种各样的玉米深加工产品 在不断刷新记者的认知 容重较高、角质率高、淀粉含量高、 破损率低、霉变率低、含水量低等特点 让通辽玉米成为了精深加工的优质原料 2022年 通辽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加工转化玉米80亿斤 加工转化率达45.7% 经过多年的发展 通辽市玉米生物科技产业以淀粉加工为基础 向糖、酸、药、醇方向发展 逐步形成味精、赖氨酸、土霉素等大宗产品为主体 小品种氨基酸、功能糖、醇等高附加值产品为支撑 的多品种协调发展格局 目前 小品种氨基酸全球占有率达到40%以上 土霉素碱、强力霉素产量全国市场占有率已达49%和50% 舒巴坦酸产能占全球产能的50% 以科尔沁工业园区、开鲁生物医药开发区 为代表的玉米生物科技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一粒粒金灿灿的玉米 经过不同的加工程序 不仅上演了华丽变身 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 拿强力霉素来说 从玉米→玉米淀粉→土霉素→强力霉素 经过这一系列的转化 通辽玉米身价就能翻250多倍 而目前 通辽市玉米深加工产品已经形成13大类200多种产品 以链式思维培育产业生态 向食品药品级高端终端延伸 通辽玉米生物产业 正在越变越绿色 越变越精深 越变越高端 监制:胡芳 郭洪申 文案:高慧 霍晓庆 摄像/剪辑:贾奕村 摄影:王晓博 编辑:章颖慧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旗县(市、区)设计制作了一批具有很强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的公益广告作品,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画面和语言,阐述文明故事,弘扬文明理念,引领时代新风,为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 编辑:章颖慧
上午9点 通辽市科左中旗舍伯吐镇 成峰牲畜交易市场的门一打开 来自辽宁、云南、福建、广东、湖南等 全国各地的客商 蜂拥而入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 心仪已久的科尔沁牛 每到交易日 这里都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一辆辆各式货车整齐排列 1700多个圈舍里 上万头牛等着被挑选、购买 为什么如此多的外地客商来通辽“抢”牛? 因为通辽的牛很“牛” 地处黄金玉米带 造就了黄金肉牛带 历经70余年 通辽市培育出性能优异的 科尔沁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 成为通辽市肉牛产业发展的当家品种 膘情好、生长周期短、 出肉率高、肉质细嫩 是它们最大的特点 如今 通辽市肉牛种质资源、品种改良、 养殖规模、交易数量、品牌价值 均位列全国地级市首位 从买卖牛的小市场 发展成 我国北方影响力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 成峰牲畜交易市场见证了 通辽牛产业的繁荣发展 见证了越来越多的老百姓 通过养牛过上好日子 目前 通辽市已建成科左中旗成峰、开鲁县雨田、 科左后旗伊胡塔等7个肉牛交易市场 年交易量达到150万头 交易额达200亿元以上 通辽牛 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 通辽牛名片 从这里递向全国各地 监制:胡芳郭洪申 文案:霍晓庆高慧薛一群 摄像/剪辑:贾奕村 摄影:王晓博 编辑:段丽萍
二连浩特 一座色彩斑斓之城 几百年前 这里叫做伊林驿站 是万里茶道上的重要站点之一 是国内少有的现存驿站遗址 这里有73公里的边境线 辖区点多、线长、面广 守护好边境安宁 是二连浩特口岸 肩上神圣的任务 “今日巡逻边境线15公里路段 未发现异常情况。” 临近傍晚 二连浩特边境管理大队 民警范鹏程正在护边驿站内忙碌着 向边境派出所报告所辖区域 当日巡逻情况 为确保精准巡防 大队采取24小时 “巡逻勤务+技防巡逻”模式 由于边境线距离派出所驻地较远 汽车轮胎因磨损每年要换两批 半个月差不多要走近万公里 来回往返效率不高 且损耗人力、物力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连浩特市投入资金 在边境线上 探索建设护边驿站 驿站 在古代是指为传递政府文书的人 提供的中转、休息、住宿的场所 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 护边驿站如火如荼地开办起来 既然称呼为护边驿站 那么“服务对象”也并不单一 解放军和民辅警 护边员、党员中心户等群防群治力量 都可以在这里备勤、值守、联络 每15公里设立的护边驿站 也成为这些边境守护者们的温馨小屋 护边驿站有的是房车 有的是集装箱 外表各有各的特色 但 进入里面 床、自热米饭、饮用水 一应俱全 格日勒敖都边境派出所所长宝音说 “扎根在这里 虽然很苦很累 每一刻都不能放松 但我们每一个人 对这片土地的感情 却是真挚地、热烈地” 二连浩特 作为中蒙最大陆路口岸 护边驿站的设立 是加强边境管控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二连浩特边境管理大队 探索人防、物防、技防等多种模式 与现有队伍基础设施深度融合 不断推进边境管控体系 向立体化、多维度迈进 年初以来 累计破获各类案件20余起 收缴子弹392枚 查处违法行为人18人 为筑牢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贡献了力量 策划:红艳巴依斯古楞 文案:李新蕊 视频/摄影:格日勒朝克图宋建宝 采访团队:红艳巴依斯古楞徐跃金泉张慧玲刘墨墨张璐 编辑:段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