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941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2月5日晚,2022-2023赛季WCBA联赛全明星周末正赛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文体中心举行,内蒙古农信女篮5将助北区队以84:79逆转战胜南区队。   据了解,内蒙古农信女篮杨力维、杨舒予、黄思静、李月汝、张茹5位球员入选北区全明星队,内蒙古农信女篮主教练木拉提·阿地里江担任北区队主教练。   比赛开场南区队拿到球权,8分53秒黄思静内线投中北区队首球。杨力维伤愈后首次登场,通过投篮寻找比赛感觉。上半场,南区队凭借高效的攻防转换,取得领先优势。下半场双方进入真刀真枪的白刃战,李月汝在防守端追身封盖掉对方核心球员李梦的上篮,随后在进攻端跟进上篮打进,攻防两端彰显实力,北区队也凭借此球以50:49全场首次领先。最后一节,张茹、李月汝将领先优势逐渐扩大,南区队同样奋力一搏,不断追赶比分,最终,北区队以84:79战胜南区队,内蒙古农信女篮李月汝依靠最后一节的出色发挥拿下17分19个篮板。   此外,在2月4日举行的全明星周末星锐赛中,内蒙古农信女篮新星苏源圆作为北区队主力首发出场,凭借全场拿下25分3次助攻3个篮板的优秀数据以及10投9中的超高命中率荣膺星锐赛MVP。(记者 柴思源) 编辑:张彬

  2月6日是北京专家入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坐诊的第一天,一位负责胃肠道肿瘤治疗的北京专家,一天看了81位病人。   当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该院胃肠外科诊室见到了正在陪母亲看病的赵女士。赵女士家住巴彦淖尔市,她的母亲患胃肠道肿瘤。前几日,赵女士通过新闻了解到经常给母亲看病的杨宏医生已经来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坐诊,这对经常往返首都给母亲看病的赵女士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赵女士说:“看一样的病,花原来一半的钱,省时又省力。”   据当日出诊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杨宏介绍,当日挂专家号的患者中,有十多位是在北京长期找他看病的内蒙古籍患者。   据了解,2月1日,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为输出医院、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为依托医院的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迎来了首批16位常驻专家团队的入驻。2月6日,谢彦、邵彬、杨宏和赵强等4名北京专家首次出诊,受到了我区患者的热烈欢迎。(记者 王坤) 编辑:张彬

  为倡导婚事新办简办的婚姻家庭理念,2月5日,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婚姻登记综合保障中心和集宁区婚俗改革志愿服务队为走入婚姻殿堂的新人们举办了“佳节迎喜事幸福永相伴”主题活动。   活动精心设置了婚前辅导服务、新人剪喜字、煮元宵等多项传统婚俗服务内容,为办理结婚登记的新人提供了特别而贴心的服务。在外地工作的商都县新人赵先生感慨地说:“现在婚姻登记‘跨区通办、全市通办’是真正为民办实事的好政策,极大地方便了我们这些远离家乡在外工作生活的人!”新人何女士激动地说:“特别感谢志愿者,放弃节日休息为我们提供的婚前辅导服务、传统婚俗服务,特别是煮汤圆活动、手工剪喜字活动非常应景,我们很喜欢。”   活动中,集宁区婚俗改革志愿服务队积极推广人性化的颁证服务,设计了多套文化内涵丰富的颁证词供当事人选择,鼓励当事人邀请亲朋好友共同见证;集宁区婚姻登记综合保障中心的婚俗文化长廊“喜堂”供当事人免费使用,集宁区志愿者协会提供免费婚前咨询、免费司仪、免费策划等公益服务。(记者 海军) 编辑:张彬

【学先进 勇担当】自治区“担当作为好干部”杨希斌:匠心独运构筑北疆平安电网

​杨希斌参加工程调度会。     2022年10月1日,国庆长假第一天。   这天,内蒙古电力集团工程建设部部长杨希斌却忙得团团转。突如其来的疫情延缓了电网工程建设进度,原计划10月份投产的一项国家特急能源保供工程按下了“暂停键”。   这天,在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中,他一边布置现场疫情防控工作,一边全力协调推进工程建设进度。   “普普通通的一项能源保供工程,关系到沿线居民、企业的冬季用电和取暖,千万不能小看。”在杨希斌看来,岗位赋予了他使命,必须铁肩担当,做好这份工作。   何止于此?   2020年11月,锡林郭勒盟连降大雪,某部队军民融合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进入倒计时。按照建设进度,务必于12月完成送电,才可确保这项国家新能源重点项目如期竣工。而摆在杨希斌面前的,是一张两难答卷:一方面是施工现场零下30多摄氏度的恶劣气候,施工道路早上开通,下午就被大雪覆盖且难觅踪迹;另一方面是紧迫的用电需求。为圆满完成任务,他创新引入线路预制基础件,有效解决了低温环境下无法进行混凝土现场浇铸的难题。同时,他顶着大风暴雪毅然深入现场,亲查吊装和安全施工现场,与作业队伍同进退,及时协调解决工程推进中遇到的难题。在他的亲自督导推进下,施工人员历经47天奋战,实现电网如期投运送电,刷新了国内同气候条件下电网建设新速度。   深耕电力30载,这只是杨希斌职业生涯中的一个简短片段。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全球储能配置规模最大、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三峡绿色电站示范项目经84天施工实现送电;国家特急能源保供项目——蒙泰东胜热电厂500千伏送电工程经157天施工实现投运;自治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英华送电工程历时9个月竣工,创造了500千伏同类输变电工程建设新纪录……   时间回溯至2019年6月,包头稀土高新区500千伏变电站5号主变(发电厂和变电站向电力系统或用户输送功率的变压器)扩建工程开工,工程建设难度几乎超越以往所有同类工程。面对考验,杨希斌力主采用三维数字化等技术方法解决规模化扩建难题,最终圆满完成送电任务,满足了包钢等大批客户生产用电需求,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   多年来,杨希斌始终在电网工程建设中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以创新引领匠心,运用现代化管理思维打造北疆电网精品工程。   “传承好先辈优良传统,坚决扛起能打硬仗的铁军旗帜,用技术支撑电网、服务人民。”杨希斌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积极推动下,“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工厂化加工、机械化施工”的工程建设理念逐步形成。智能化变电站、预制电缆沟、线路预制基础、碳纤维导线、GIL气体绝缘金属封闭母线管道等新技术装备、新材料逐步在各项工程实践运用,68项工程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是杨希斌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被评为自治区“担当作为好干部”后,杨希斌依然不忘初心,并激励自己继续前行:“开拓创新,构筑北疆平安电网,为内蒙古发展加油助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记者  杨帆)   ​ 编辑:张彬

  “招商引资始终是硬招数,项目建设始终是‘牛鼻子’,营商环境始终是吸金石。”通辽市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服务为先导向,重点围绕“五大产业集群”“九大产业链条”,瞄准产业集聚重点地区,紧盯重点“头部项目”“链主企业”和“标志性项目”集中发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符合通辽市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定位的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   总投资185亿元的龙马风机整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投资100亿元的天楹风光储氢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投资20.5亿元的天恩国内首条全数据液流储能电堆及电池集成生产线落户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85亿元的东方晶硅纳米微晶新材料产业园入驻库伦旗,投资30亿元的年产80万吨电池箔项目落地霍林郭勒市……据了解,2022年,全市新签约千万元以上项目568个、同比增长159.4%,总签约额1861.44亿元;全市国内(区外)招商引资项目实现到位资金298亿元,同比增长86%。   优化招商引资方式。去年12月,通辽市在原有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及配套措施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通辽市持续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做好2023年工作的实施方案》及涉及考核指标、考核办法、队伍组建等内容的配套文件,从招商方式、工作机制、考核内容、认定标准、评分细则、奖惩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优化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向“专业招商、重点招商、全季招商”转变,更加符合新形势新变化的需要。   提升招商引资成效。去年以来,通辽市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出征,先后带队赴北京、浙江、陕西等经济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15批次,签约引进一批大而强的主导产业项目。通过组织现场检查拉练会、招商引资专题会、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总结工作成效,查找分析问题,统筹谋划部署,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落实落细。把握丝博会等重要活动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活动,充分利用今冬明春招商引资黄金期,超前谋划、提前部署,制定招商引资“冬季攻势”实施方案,变“猫冬”为“忙冬”,集中力量“签约一批、审批一批、储备一批”符合地区主导产业定位的优质项目,着力解决距离项目签约落地“最后一公里”和“最难一公里”的关键问题,全力保障招商引资签约率、成功率。   加强招商队伍建设。调整充实市旗两级招商部门干部队伍,全市9个旗县市区、22个市直经济部门,择优组建各级招商队伍384支、1300余人。近期将在去年培养锻炼的队伍中优选精兵强将组成专业队伍,瞄准环渤海、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优势产业集中区,围绕全市主导产业开展专业招商,精准招商。   争创最优营商环境。通辽市将2023年确定为“优化营商环境争优年”,对全市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实施动态跟踪、强力推进,依法依规全部兑现历史遗留优惠政策资金,以配套政策扩面推动各项“红利”惠及企业。全面提升服务企业办事的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全市营商环境的系统性竞争力整体增强。进一步强化签约项目管理和落实项目服务推进机制,建立市旗两级领导包联项目责任清单,实现招商引资“项目管家”服务全覆盖,提供全要素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建成投产。多平台多角度广泛宣传各项优惠政策和惠企措施,以良好营商环境换来更多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的落地实施,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下一步,通辽市将持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全力推进,举全市之力打造“放心的投资环境、顺心的创业环境、贴心的发展环境、安心的经营环境”,以真心招引、用真情服务,强化要素保障,厚植招商沃土,让更多优质企业落户通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郭洪申 薛一群) 编辑:张彬

升腾“烟火”!宁夏消费需求促进年活动正式启动

  灯月遥相映,人间共良辰。2月5日,在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日,宁夏消费需求促进年活动在银川启动,系列活动在其他四地市同步展开。借此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加快回补,推动宁夏消费提档升级,吹响打赢消费恢复翻身仗的冲锋号。   2023年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安排部署开展“消费需求促进年”活动。同时,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消费需求促进年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制定和实施消费恢复提速、服务消费扩大、大宗消费提振、餐饮消费激活、会展消费扩容等10项行动和实施住房改善、引客入宁、稳岗增收3项专项行动,细化了打好“消费恢复翻身仗”的各项具体措施,明确了实现的主要路径。   纲举而目张。根据《实施方案》的部署,2023消费需求促进年活动以“稳住消费大盘,激发消费活力,优化消费环境”为目标,实施“10+3”行动计划,按照“季季有重点、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要求,会同相关部门、各市、县(区)和行业协会,预计在全年谋划举办1000余场消费促进活动,激发企业参与热情,提振社会消费信心,掀起全民消费热潮。   启动仪式现场,“家乡好街·请宁来逛”主题展铺满整条步行街,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以及聚焦新消费的文创产品等纷纷亮相,引来纷涌市民“围观”。许多消费者被购买新能源汽车“最高4000元补贴”的福利政策“绊住”了脚步,热切询问汽车性能、价格和优惠等,在一众新车“黑科技”中眼花缭乱。宁夏报业传媒集团文化科技创意有限公司聚焦消费研发的手绘宁夏消费导购地图、兔年限定文创礼盒以及贯穿地图元素的手册、画册、抱枕、水杯等生活用品,将“科技狠活”与文化创意深度绑定,产品兼顾实用和新潮,受到好评。   消费需求促进年活动释放的政策红利,激发了企业和各地市的参与热情。新百集团数字化中心总经理张新华介绍,刚刚过去的元月份及春节假期,新百集团客流相比往年有了大幅的回升和增长,销售达到了近4年来的最高水平,尤其是家电、超市取得了销售的高增长。“对于2023年的消费回暖新百集团满怀期待,接下来借着消费需求促进年的强劲东风,新百集团将开展一系列大型促销让利活动,全力调动商家、会员、银行等关键因素,抢抓政策红利,大力度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搅热经济,承担起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的社会责任。”张新华说。   其他百货、餐饮、汽车等业态企业代表和中国银联代表承诺将不断营造消费热点,借助首店经济、夜经济等消费场景,加大“线上引流十实体消费”和“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新供给,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多元化消费选择,给消费者带来实惠高质的消费体验。   春节前,为了加快消费市场恢复,抓住传统节日消费旺季关键时点,自治区3000万首笔支持扩大消费专项资金已全部拨付五市。本次活动期间,银川市现场发放百货、餐饮消费券300万元,延续发放家电惠民消费券;石嘴山市在购车补贴、绿色家电、文旅体育等行业领域发放千万元消费券;吴忠市启动“吴忠有礼”汽车家电惠民购、“实惠到家”商超惠民购、乐享美食季等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发放汽车、家电、餐饮、商超等消费券450万元。固原市开展“约惠春日·乐购固原”活动,发放汽车、餐饮、购物、家电等惠民消费券。中卫市启动2023年消费需求促进年暨“元宵节·浪中卫”主题促消费活动,发放550万元消费券。   ​自治区商务厅市场运行处负责人乔军介绍,“消费需求促进年”活动将统筹用好用足专项财政资金,最大限度放大政策的杠杆作用,最大程度让利于民,加大对打造消费中心、改造提升商圈、引进知名品牌、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夜间经济、提振大宗消费、举办促销活动的支持力度,打造最新最潮最划算的购物盛宴,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享受到消费惠民政策红利,必将为实现我区第一季度经济“开门红、开门稳”打下坚实基础。   启动仪式上,主办单位自治区商务厅对全区2022年应急保供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进行了奖励,对2022年全区促消费优秀业态企业进行了表彰。(宁夏日报记者 杨娟 王鼎 文/图/视频) 编辑:温慧娟

《如见》进京 一票难求

 2月4日晚,舞蹈剧场《如见》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唯美的舞姿,与年轻人心灵共鸣的故事赢得了满堂彩。     与此同时,《如见》主创人员、内蒙古呼和浩特文化旅游投资集团的工作人员,甚至现场记者纷纷收到“求票”信息:“能帮我买一张票吗,加点钱也可以”“能不能帮我买元宵节的演出票,我们已经买不上了”……然而,各种“关系”也“无能为力”,票已售罄。演出方一名负责人说,目前,上海巡演的票也卖完了。   《如见》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倾力打造的舞蹈盛宴,特邀中国舞蹈家协会冯双白主席担任艺术指导,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唐诗逸、优秀青年导演郑子豪担任总导演,呼和浩特市歌剧舞剧院骨干演员参演并担纲主演。     国家大剧院首演现场座无虚席,掌声雷动。舞台上,舞者用心灵舞蹈,演绎着当代人们的奋斗、彷徨、选择和收获故事。而现场观众则随着音乐的节奏、舞者的每一个动作、舞美场景的变换,情绪不断发生着变化,在90分钟的演出中,在中国舞蹈艺术之美中,如见自己,感慨万千,留下无限遐思和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演出结束,北京的一些观众纷纷表示,这场演出,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内蒙古,重新认识了呼和浩特的文化。也有人评论,我们熟悉内蒙古的歌舞,但是如此高质量的现代舞蹈来自呼和浩特,令人刮目相看,刷新了我们对一个北方省会城市文化的认知,“那是一个会用文艺讲故事的城市”。   对于“一票难求”的情况,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张翼鸿表示,首演结束后,他们将通过增加演出场次的方式,让更多人能够看到这场演出,全国各地的观众如果到呼和浩特旅游,将有机会近距离观看年轻舞者的精彩表演。(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十三) 编辑:宝华

  本网讯“刚开始创业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就想把家乡的产品推出去,后来做得事情变成团队的事情。再后来,也不是我们的事情了,是一个家乡的事情,我们会把这事儿做好的。”90后乌审旗乳制品创业者傲特更脑日布说。   七年前,毕业于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傲特更脑日布辞去上海徐工工业研究院的设计工作回到老家鄂尔多斯乌审旗开启了奶食品创业之路。创业以来,培养当地的牧户,收购农牧民的牛奶,建立有机奶源,形成产业联盟,与当地数百牧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通过团队一年多时间的努力,把第一款产品黄油卖了到日本、美国。傲特更脑日布说:“蒙古黄油是游牧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食品,我们做这个项目不仅仅产品的延续,它也是游牧民族文化的延续。”   短短几年,傲特更脑日布的项目实施生产以循环生态农牧业产业化可持续运营为基础,既能为鄂尔多斯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特色奶制品扩大生产提供优质可靠的样板,又能带动更多农民民参与乳制品产业化生产,养殖化产业,加工业产业化。   傲特更脑日布创办的“牧名食品”从开始的一个小作坊到现在一个标准化车间,为农牧民提供就业岗位,不断带动周边牧民的经济收入。优先招收周边有能力的农牧民到工厂工作,实现农民的就近就业,并为无技术、无经验的农牧民提供免费的就业培训,解决农牧民就业难问题。家乡人的态度从一开始的不看好到现在大力支持,都希望这个“牧二代”能够把“牧民食品”做好做大做强,为传统文化、内蒙古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做贡献。   傲特更脑日布还积极帮助贫困大学生就业,他希望更多年轻人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希望为农牧区大学生创业者提高贷款额度,降低贷款的门槛。大学生们可以根据当地的地域特点差异化选择创业项目,避免创业同质化率较高的情况。希望组织给与大学生创业者一定帮扶推广,增强他们的信心。”这些,都是傲特更脑日布起步阶段时期的心得。   “创业是一场马拉松,一种情商与智商并存的褒奖,要跑得快,同时还要想的全。2017年因乳清饮料不稳定蛋白和保质期问题被迅速退出市场,我们在实验室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做了无数次实验,制作八套实验设备,我们绝望过,想过放弃,但是每一次说服自己再来一次。最终2018年6月第二代乳清饮料问世,受到了各届的追捧。一个一个的困难解决之后的成功成为了人生当中美妙的音符。创业是一个无终点的马拉松,我们只有下一站,没有终点站!此后,希望能够以高端特色乳制品为切入点推广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特色乳制品,让鄂尔多斯的乳制品成为内蒙古特色乳制品又一大品牌。”傲特更脑日布说。(张春沛) 编辑:宝华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冯雪玉   炉火烧到2000度,铁块融为赤红铁水,只见一名匠人将炙热铁水舀出抛到空中,另一名匠人手持铁棒猛力击打铁水,霎时间铁花飞溅、流星如瀑,不是烟花胜似烟花,极致绚烂的场景让人叹为观止,前来观赏的市民游客纷纷拿出手机记录这美妙瞬间。   这项始于北宋的古老技艺被称为“打铁花”,流传于豫晋地区,象征着兴旺发达。2月3日到5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每晚在呼和浩特市如意小镇上演,为元宵节再添一份璀璨。   “春节期间,我们邀请了很多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人,展示非遗绝技,让市民游客了解技艺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看得见、听得见、遇得见’。”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工作人员说。   “打铁花”带来不一样的烟火,冰上嘉年华让国潮与春节燥起来。   2月3日,呼和浩特市东河劳动公园里人声鼎沸,广场上的露营展示区,街舞选手秀起了酷炫舞蹈,引得游人欢呼雀跃,文创市集里各色文创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冰面上更热闹,有打冰球的、有驾着卡丁车在雪地飞驰的、有转冰上“九曲阵”的,真是一幅活灵活现的“冰嬉图”。   当日,“多彩青城·潮玩新春”——2023年呼和浩特东河冰上嘉年华正式开幕。活动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体验感强、互动性高,让这个春节充满了不一样的年味。今年春节,呼和浩特市打出的“新时代新国潮”双重元素,把非遗展示、民俗表演、冰雪运动、创意市集等活动“混搭”,加上沉浸式体验,不少市民游客觉得青城越来越时尚了。据了解,呼和浩特市有140多项活动在春节期间推出,让市民游客尽享文化大餐,让烟火气漫卷全城。 编辑:宝华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郝雪莲   正月十五闹元宵,“文旅大集”真热闹。2月3日至5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多彩鄂尔多斯——2023年元宵节“文旅大集”活动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拉开帷幕,一场耳目一新的文旅盛宴在市民和游客的热切期盼中闪亮登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元宵节期间,鄂尔多斯市主城区和各旗区的街道、广场和景区花灯闪耀、流光溢彩、游人如织,猜灯谜、赏花灯、看展览、逛夜市,一系列不落俗套又不失年味儿的主题文旅活动吸引了数万群众踊跃参与。   “今年鄂尔多斯的元宵节特别热闹,我特意带着全家人从包头赶来,一进城就被这璀璨的街灯、亮丽的景观所吸引,各种丰富有趣的活动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氛围。”来自包头市的史先生对鄂尔多斯今年的元宵节“文旅大集”赞不绝口。   记者从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鄂尔多斯市筹备了精彩纷呈的2023年元宵节“文旅大集”活动,全市123项文化活动陆续与市民和游客见面。   “此次元宵节活动突出三大亮点,一是彰显文化内涵,二是体现贴心服务,三是促进消费恢复。”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几点,市民和游客都深有体会。作为元宵节“文旅大集”,无论是演出还是展览,都散发出浓浓的文化韵味,文化过节的氛围感已被拉满。   广场文艺演出是元宵节活动的“重头戏”,搭建在康巴什区乌兰木伦湖区户外的高科技三维立体舞台,是元宵节大型主题晚会、漫瀚调表演、元宵节音乐会、晋剧表演的主舞台,这些体现民俗文化、大众喜闻乐见的演出都已在节日期间陆续上演。无人机表演、音乐烟花秀、灯谜游园会、花车巡游等新潮与传统相结合的活动,受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喜爱。期间,鄂尔多斯博物馆还推出了长城两边是故乡——内蒙古文物菁华展、大展宏“兔”——2023癸卯(兔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等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展览;鄂尔多斯大剧院推出了小提琴室内乐音乐会、音乐木偶剧《嫦娥奔月》等高雅精致的演出;市文化馆推出猜灯谜、看大戏、做元宵、品元宵等活动;市图书馆开展了第十四届“迎元宵猜灯谜读好书共享文化”系列活动。同时,葫芦烫画技艺、鄂尔多斯刺绣等非遗项目和百款文创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也精彩亮相。   鄂尔多斯这一场元宵节“文化大集”,不仅是一次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惠民活动,还是一次激发经济活力、促进经济恢复、提振消费信心的举措。活动期间,鄂尔多斯市发出价值500万元的4万份“礼品盲盒”在线上开抢,包括演出门票、景区产品、文创产品、餐饮住宿优惠产品等,带动本地文旅产业消费提升。据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市将发放促进文旅消费补贴资金320万元,截至1月31日,总计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98130张,补贴金额222万元,直接带动文旅消费974万元,综合拉动比1:4.3。 编辑: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