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霍晓庆)7月29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暨《内蒙古自治区志·沙漠志》《钱学森沙产业(草产业)理论探索》丛书首发式座谈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其其格出席。 两套书分别研究记述了内蒙古境内沙漠沙地的形成演变、防治利用现状,及钱学森关于沙草产业的理论文章和编著者对钱老沙草产业理论的学习、研究成果,为科学防沙治沙、推动沙草产业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编辑:杨旭英
日期 : 2023 › 941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旗县(市、区)设计制作了一批具有很强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的公益广告作品,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画面和语言,阐述文明故事,弘扬文明理念,引领时代新风,为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 编辑:段丽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新时代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鄂伦春自治旗文旅产业持续发展锚定目标。 鄂伦春自治旗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和自治区旅游重点旗县,这里有大兴安岭森林生态、拓跋鲜卑历史、鄂伦春民俗风情等多种旅游资源,历史悠久、生态良好、风景优美、文化多元,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完成新发展目标的同时,鄂伦春自治旗强化推动绿色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理念,依托丰富资源,着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模式,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在保护森林狩猎文化传承发展中,充分发挥文化的引力和魅力,以建设“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引领,打造狩猎文化体验圣地,推出体育、体验、研学、休闲度假、文艺、会议、科考等高端文化旅游产品,将现有场馆、非遗文化等资源充分整合,真正让文化活起来,形成不可复制的文化IP旅游新亮点。 持续完善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布苏里北疆军事文化旅游区和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等6家A级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旅游资源涵盖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军事遗迹、民族民俗等多种类型,壮大了规范景区规模。推出做一天鄂伦春人,民族传统弓箭体验、军事夏令营等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业态。 同时加快推进鄂伦春旅游集散中心、射击馆、文化产业园、多布库尔猎民村猎人部落项目建设,提升旅游承载能力、接待能力和服务能力。在创新旅游发展上,外修“颜值”,内练“气质”。举办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制定旅游行业规范,推动服务升级;邀请文化旅游专家指导,开发美食、特色餐饮、康养旅游服务产品,增加文旅产品多样性;完善旅游标识、停车场、旅游驿站、自驾基地、旅游厕所、加油站、游客服务中心、移动网络覆盖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景区品质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要素日趋完善、旅游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打造旅游+体育产品。 内蒙古日报社·草原全媒记者:李中锋 李玉琢 鄂伦春自治旗融媒体中心记者:樊冬梅 托雅 视频拍摄:陈永鹏 编辑:段丽萍
日前,我区印发京蒙协作六个“倍增计划”实施方案。其中,就《京蒙协作“农畜产品销售倍增计划”实施方案》,记者采访了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海山,对方案有关情况进行解读。 问:请您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区农畜产品在北京市的销售情况。 答:近年来,我区充分利用北京市庞大的市场优势,发挥“粮仓”“肉库”“奶罐”资源禀赋,把推动脱贫地区发展、脱贫群众增收与保障首都农畜产品供给结合起来,通过建机制、搭平台,强品牌、提品质,拓销路、创模式等方式,多措并举推动我区优质农畜产品在北京销售。“兴安盟大米”“锡林郭勒羊肉”“赤峰杂粮”“乌兰察布马铃薯”“科尔沁牛肉”“河套面粉”等众多“蒙字号”农畜产品不但享誉首都,还畅销大江南北。截至目前,我区农畜产品在北京累计销售额达到了500亿元,取得了互利双赢的工作成效。 问:京蒙协作“农畜产品销售倍增计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主要有六个方面内容。 优化农畜产品供给。立足自治区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进全产业链开发。重点在脱贫地区打造一批农牧业种养基地、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积极引进实力强、技术新、管理优的大型龙头企业,逐步补齐发展短板。 提升农畜产品质量。通过京蒙协作资金和帮扶资源的支持,运用大数据等智能化手段,加强农畜产品生产全过程管控,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打造特色品牌体系。优化农畜产品包装设计,丰富特色品牌内涵,提升产品附加值。深入开展品牌提升行动,培育更多绿色有机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知名区域公用品牌。 对接定向采购需求。对接政府采购需求,争取北京市各级预算单位在预留的30%采购份额中,更多选择内蒙古优质产品。面向北京市工会福利、慰问品采买和职工个人消费需求,提供更多个性化产品选择。 拓展产销对接渠道。积极拓展线上渠道,加大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力度,创新线上消费场景,扩大产品销售半径。开通绿色通道,推动内蒙古产品批量化进驻北京大型批发市场。打造集采联销模式,联合首农消费帮扶双创中心和分中心,扩大“蒙字号”产品在北京销售规模。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通过中央和京蒙两地主流媒体、新媒体,多渠道多维度宣传推广内蒙古区域公用品牌和优质绿色农畜产品。 问: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答:下一步,我们将与自治区发改委、农牧厅、商务厅、工商联等部门,密切协同配合,同向发力,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加强与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协作力度,通过举办集采推介会等形式,向北京市更多的企事业单位销售我区优质农畜产品。指导各盟市、旗县(市、区)加大与北京市结对区协作力度,让更多的“蒙字号”走进北京大市场、卖上好价钱,促进我区农牧民稳定增收,丰富首都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见习记者 方圆) 编辑:段丽萍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杨帆)自治区国资委最新消息:近日,自治区直属企业首台百万千瓦火电机组——蒙能集团长城发电公司1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后,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营。 长城发电公司2×100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项目位于鄂尔多斯市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确定的重点输电通道——上海庙至山东临沂±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电源项目,属国家特急能源保供项目,总投资65.7亿元,2台机组于2020年7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 据悉,1号机组投运后,2号机组将于近期并网投运。2台机组全部投运后,年发电量110亿千瓦时(相当于济南市一个季度用电量),可持续向山东省输送稳定电能,能够满足约600万户三口之家1年的生活用电。项目采用间冷塔、烟囱、脱硫吸收塔“三塔合一”建设方案,占地面积仅33公顷,与同类火电机组相比,占地减少15%以上,在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投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同类机组先进水平。 机组主机采用先进的高效超超临界参数设计,适应煤种范围广、热利用率高,设计发电热效率45.3%,发电煤耗271.3g/kwh,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项目区同步建设脱硫、脱硝、除尘装置,废水处理系统采用先进工艺,工业废水可全部回收利用,有效助推“双碳”目标实现。 目前,鄂尔多斯市有大量低热值、高硫分煤种,实现就地转化后,可大幅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率,助力地区经济转型发展。 编辑:段丽萍
盛夏7月,走进国内最大流体管件铸造企业——建支管业有限公司,不禁被眼前先进生产设备所吸引,国际最先进的DISA全自动造型生产线,使铸造生产车间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 “水平造型线设备将信息化、机械化生产进行有机结合,先进的质量监控及检验设备保证了产品质量……”说起生产车间内高端创新设备,公司技术部部长刘金生滔滔不绝。 建支管业坐落于宁城县中京工业园区,是一家科技型铸造民营企业。公司采用世界领先技术生产金属管材管件、塑料管材管件、金属塑料复合管材管件、线路金具、电炉铁合金及其他金属制品。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1项。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比重达85%以上,曾先后参与10个国家标准和5个行业标准的制(修)定工作。 “公司建有技术研发中心,以自主研发为主、引进技术为辅。自主研发的新型电炉冷却系统技术、冷镀锌工件沥水干燥输送装置、新兴铁水浇包技术等多项成果,都在生产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建支管业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刘金生介绍,“建支”品牌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居国内第一、国际第二。 建支管业得以如此蓬勃发展与赤峰市工业倍增行动关系密切。年初以来,赤峰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锚定“双过半”目标任务,统筹抓好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助企纾困等各项工作,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做大做强。 多措并举用力抓好项目建设。今年,赤峰市按照促前期、抓在建、争开工、保投产的原则,抢抓施工黄金期,推动173个3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加快建设。截至目前,开复工项目140个,开复工率80.9%,完成投资99.4亿元。预计年内竣工项目59个,项目投产后,将实现产值61亿元。宁保冶金年产100万吨铁合金、星耀年产3600吨高性能钨钼棒丝、明岳高端氟新材料等59个年底前能够实现新增产能或新增规上企业项目正在开足火力,全速建设中。 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借助赤峰市获批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机遇和国家“鼓励高载能行业向西部清洁能源优势地区集聚”的政策支持,依托新能源资源优势,围绕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积极谋划和引进一批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延链补链项目,为下一步工业经济发展积蓄动能。 紧盯重点企业运行情况。加强现有工业企业的运行调度,认真落实好各类产业支持性政策和惠企政策,跟踪服务、助企纾困,全力保障现有工业企业稳定生产,最大限度释放产能。同时,对企业实际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梳理,拿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 根据目前企业上报情况,6月份,赤峰市规上工业预计实现产值135.3亿元(未包含电业局数据),较5月份回升2.4个百分点。1-6月份,全市规上工业预计实现产值871.6亿元(未包含电业局数据),同比增长1.8%。 如今,在赤峰市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背景下,建支管业更显企业担当。“目前,公司安排就业近3000人,累计上缴税金3.18亿元。未来,我们计划用6到10年的时间,成立内蒙古建支集团,全力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铸造工业园区,为赤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公司副总刘唐说道。(记者 王塔娜) 编辑:段丽萍
2019年7月26日,天骄航空满载着自治区各族人民的民航梦,由呼和浩特起航,飞向广袤的草原蓝天,肩负起了完善自治区航线网络与探索国产民机商业运行新路径的重任。四年来,天骄航空促安全、强治理、畅交通、优民机,承运旅客近42万人次,累计开通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延安等9个航点,积极融入自治区“互联互通”战略,推动“支支通”“干支通”等“空中通道”的建设,服务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助力国产民机运营与适航的日益完善,成为我国大飞机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2023年7月26日,天骄航空开通呼和浩特=赤峰=扎兰屯航线,其中“赤峰=扎兰屯”为天骄航空独飞航线,为自治区“互联互通”战略再添运力支持,为城市间的经贸往来架起“空中桥梁”,为完善自治区基本航空服务、打造内联外畅的立体交通体系贡献天骄力量。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冬”)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次承办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进一步提高我国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展现自治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的光荣使命和重要任务。赤峰、扎兰屯赛区承办十四冬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多个项目的比赛。自内蒙古承办十四冬以来,天骄航空作为大会重要航空承运单位,在运力保障、出行服务、宣传推广方面凸显本土航空公司的责任与担当。此次开通的呼和浩特=赤峰=扎兰屯航线,将持续为十四冬的运动员、裁判员及广大观众提供更为便利、更加多样的航空出行保障。 接下来,天骄航空将坚守安全底线,不断完善航线网络,持续壮大天骄航空,积极推动航空产业发展,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 四年,对于民航发展的历史长河而言,仅是沧海一粟,对于天骄航空来说,是实干兴企的奋斗历程。 四年,对四季而言,是春夏秋冬的周而复始;对天骄航空来说,是1460个日夜的至诚服务。 站在新的起点,过往四年的俯首躬耕、攻坚克难都凝聚成天骄航空昂首前进的磅礴动力; 站在新的起点,天骄航空坚定初心使命,在漫漫征途中,上下求索,筑梦苍穹。 编辑:温慧娟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索日都勒社区手工作坊创建于2018年,目前拥有日常开展活动的手工艺民间艺人11名。该手工作坊内融合了汉族木板雕刻、手工盘扣;蒙古族皮画画、烫画;达斡尔族哈尼卡、木库莲、围鹿棋;鄂伦春族桦树皮画、桦树皮手工制品;鄂温克族刺绣等手工艺品。日常向社区居民、学校学生开放,丰富了居民群众日常文化生活需求,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技艺。 编辑:宝华
词曲/ 罗艺达 演唱/ 许力 融媒体记者 哈斯鲁 越如韬 编辑: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