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81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百姓“零距离”与法律面对面

  “通过民警的宣传,让我学到了很多的关于宪法的一些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能遇到,同时也知道了依法办事的重要性。”居民赵倩在听完民警的宪法宣传后感谢的说道。   在12月4日,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即将到来之际,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上库力边境派出所到共建社区和小学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宣传活动。   期间,民警在居民小区、辖区小学、广场等区域向居民发放普法宣传单,宣传讲解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知识。   “民警的讲解通俗易懂,贴近实际,让广大居民了解到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享受宪法权利的同时,要承担宪法规定的义务。”听完民警的宣讲,居民刘秀晶说道。   此次宣传活动,该所民警还向居民宣传了安全防范、禁毒、反恐、防诈骗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真正在人民群众心里筑起一幢坚实的财产防护墙,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感与满意度。截止目前,共计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现场解答群众咨询300余次,受教育群众达1000余人。   通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活动,使广大居民意识到学法、用法、守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对宪法和法律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通讯员:李永建、张强) 编辑:温慧娟

【央媒聚焦内蒙古】农民日报:粮食丰产优产的“内蒙古粮方”

《农民日报》12月4日04版   从小麦收割到脱粒装车,河套平原上永不疲倦的无人驾驶收割机全部自主搞定;通辽市的多块千亩地块刷新了东北春玉米区千亩面积亩产纪录,成果得益于一套节水、省肥、增产的绿色技术模式;有了优质种薯和科技赋能,乌兰察布300万亩马铃薯变身“金豆豆”……   近年来,内蒙古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粮食稳面积、提单产、提产能作为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藏粮于技战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广度和深度,不断探索粮食丰产优产的“内蒙古粮方”,努力让“中国碗”多盛“内蒙古粮”。   主动作为,用最有力的措施抓最实生产   粮稳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今年是“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在行政法规中得以明确规定的第二年,“粮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   今年以来,内蒙古各地紧紧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一是压实粮食生产责任。自治区与各盟市签订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二是创新政策支持。分解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21.9亿元,集中调剂5%的生产者补贴,新增复合种植、油菜专项补贴。三是强化高产示范引领,实施优质高效增粮示范行动。四是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秋收工作“两不误”。   同时,内蒙古各地纷纷出台含金量高的支农惠农政策。政策实惠之多、力度之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鄂尔多斯市实行“市领导包旗、旗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三级包联制度,同时全面落实好“玉米、大豆和马铃薯生产者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下达补贴资金6.79亿元。   兴安盟编写了《农业节水十二条意见》和“农业四控”实施方案,加强资金、技术扶持,助推全盟农业生产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科技支撑,用最适合的技术种出更多的粮   繁忙的收获季已经结束,但通辽市科尔沁区钱家店镇前西艾力村的种植大户马忠臣还在自家的田间地头忙碌。   “今年我种了1.35万亩玉米,采用玉米密植滴灌高产技术,平均亩产达到了2100多斤。相比以前的种植方式,每亩增产700斤左右,而且省水、省肥、省药。”马忠臣说。   今年,通辽市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深入合作,在绿色高质高效行动、优质高效增粮等项目的支持下,大力推进节水增粮,积极推广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模式,通过选用耐密抗倒品种,采用大小垄种植、精细整地、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强化田间管理,实现了玉米的优质高产。   今年,内蒙古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强化对重点项目技术支撑。对全区优质高效增粮千亩示范片、绿色高质高效粮油菜示范旗县、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进行了跟踪指导和技术服务。组织实施了10个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和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储备重点项目,建设示范基地578个,示范面积达270万亩。通过技术集成,旱地大豆、水稻、北方春油菜均创高产新纪录,打造了多个玉米和大豆套种玉米的高产高效典型,遴选出两个净作大豆和3个不同类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田块参加全国高产竞赛。   同时,今年,内蒙古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遴选推广了36项重点种植业技术,制作各类科普视频80多个,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农牧民培训,35万人次的种植户得到了农业技术培训,大大提升了农牧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水平。特别是对大豆套种玉米和扩种油菜任务旗县进行了全覆盖技术培训,为全面完成了国家扩种大豆油料任务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得到了国家专家组认可。   绿色发展,用新技术实现产量与生态双赢   在位于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新公中镇永联村的科技小院综合试验示范园区,记者了解到示范区内应用了“四控技术”,即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减污。示范园区由五原县全顺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流转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郝存林介绍,示范园区围绕“四控技术”开展了中化水溶肥水肥一体化、新型玉米田除草剂替代、膜下滴灌、地膜回收等技术,实现亩均化肥用量减少37.4%、农药用量减少25%、灌溉水使用量减少30%、地膜回收率达到81%、玉米亩增产150斤以上的目标。   今年,内蒙古农牧厅统筹6000万元专项资金,在沿黄河流域7个盟市42个旗县区组织黄河流域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行动,建设200个示范项目区,紧扣面源污染治理,重点实施“四控技术”,大力推进黄河流域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中心联合内蒙古农大、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等单位重点开展了黄河流域化肥减量增效绿色技术研究,建设示范基地18个,开展技术研究集成示范20多项,目的就是充分挖掘土地、种子的增产潜力,努力提高肥、药、水利用率,为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探索。”内蒙古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傅晓杰说。   今年以来,全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任务面积近1.22亿亩、大豆根瘤菌增施面积416万亩、施肥“三新”试验示范面积235万亩,实施统防统治面积4840万亩、绿色防控面积4805万亩,进一步推进了以“农业四控”为主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科右前旗居力很镇红鑫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李英辉告诉记者:“玉米螟是造成玉米籽粒破损的元凶,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而赤眼蜂就像是生物防治领域的‘尖兵’,通过把卵产在玉米螟的卵中,从而消灭玉米螟的幼虫。采用这种生物防控技术,每亩仅投入3元,成本低、效果好、简便易行,还能代替化学农药,真是一举多得。”   据介绍,今年该合作社种植玉米3200亩,采用赤眼蜂防控玉米螟技术,大大降低了玉米螟蛀茎率、蛀穗率和折秆率。与未投放赤眼蜂对照田相比,平均每亩减损增收50公斤以上,每亩增加收入100元以上。这项技术使合作社增加收入32万元,减少农药使用量近100公斤。   截至目前,内蒙古已建成利用277个病虫鼠害监测点,强化监测预警,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更换标准扇形喷头,推广高效低风险新型农药、增效喷雾助剂,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各4800万亩以上,提升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据农情统计,全区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为1.82亿亩次,防治面积达1.83亿亩次,挽回粮食损失70.42亿斤;其中病虫害发生面积7945万亩次,防治8639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24.32亿斤,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有效实现了“虫口夺粮”保丰收。   内蒙古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胡有林说:“今年以来,内蒙古通过一系列举措将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用科技打造了丰收‘金钥匙’。作为国家粮食主产省区之一,我们将始终坚持用科技赋能农业,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努力让中国饭碗盛上更多的‘内蒙古粮’。”(记者李昊) 编辑:温慧娟

与严寒抢时间,温暖如期而至

                 11月28日22点   内蒙古自治区团委   机关党员干部   团员、青年志愿者   共12人   临时组成物资转运服务队   在呼和浩特郭家营高速口   紧急转运防寒物资   11月29日清晨6点   物资转运服务队队员们   核对名单、规划线路   物资消杀、拆分装车   迎着晨光,冒着严寒   开始了调运和配送工作   截止30日   物资转运服务队   完成了近10吨   防寒保暖物资的配送任务   ……   严寒来袭   很多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   坚持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内蒙古自治区团委   紧急联系动员   整合多方资源从区外调运   暖宝贴、暖膝贴、暖脚贴   以及棉大衣等御寒物资   物资转运服务队队员   从早6点到晚12点   奔波在青城市区的大街小巷   第一时间   将“温暖”传递给   138个小区的296名下沉干部   2800名基层一线工作人员                  疫情防控一线,暖宝贴成为“暖心贴”      总有一些人,在不断付出   因为这一股股坚强的力量   与严寒抢时间   温暖如期而至   监制:赵静   记者:贺嘉琦 编辑:段丽萍

  非常之时需要非常担当,关键时刻需要关键力量。自呼和浩特市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很多担当作为的身影坚守在我们身边,很多履职践诺的故事影响、感动着我们。   赛马场北路社区梦溪苑点位的90后点位长韩峰,小小的肩膀蕴含着大大的能量;达尔登社区天赋林溪南区的志愿者宋晨宇,“轻伤不下火线”彰显出新时代青年的锐气和担当;玉泉区兴隆巷街道清泉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武荷香,抗疫一线冲锋在前成为居民们的“主心骨”……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虽然疫情多变、病毒狡猾,但是想到、看到身边还有许许多多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的严峻斗争,许许多多战疫“逆行者”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无悔坚守,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更强、决心更大。   最近全国多地疫情扩散,但呼和浩特市的防疫形势有所好转,只是好转得比较艰难、不及预期。   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撑好群众的“健康伞”,守好群众的“生命线”,更加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一线工作者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坚决执行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自觉服从指挥调度,确保能够做到招得来、顶得上、靠得住、打得赢。   更加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一线工作者敢亮相、敢发声、敢管事,用狠劲解决好管控不精细、有漏洞的问题,落实好防反弹、防次生灾害、防输入、防外溢的“四防”工作,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前功尽弃。   抗疫的目的,就是护佑每一个人的健康、平安。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责任扛在肩膀上,从更好满足老弱病残孕等就医需求,到切实关心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群体需要,再到改进优化防疫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等等,锚定目标精准发力,才能更有效地减少疫情防控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为人民群众带来安心与舒适,才能进一步筑牢群防群控的坚强屏障,确保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最终胜利。 编辑:温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