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9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中建八局西北公司承建的呼和浩特万象城(原鄂尔多斯广场)项目顺利开工

9月2日,由中建八局西北公司承建的呼和浩特万象城(原鄂尔多斯广场)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华润置地呼和浩特公司总经理厚童代表华润集团对项目顺利开工表达祝贺,他表示,项目的正式开工,既是呼和浩特市发展创造的全新驱动力,也是加快行业发展、谋划重点产业链布局的具体实践,他希望各有关单位和部门以今天的开工仪式为新的起点,紧密聚焦项目建设,主动靠前服务,全力推动项目快速建设、快速推进、早日投产达效,奋力谱写呼和浩特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建八局西北公司内蒙古分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马宽伦向出席此次活动的各级领导表示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公司发展的各级政府、业主及监理表示感谢。他表示,项目全体参建人员将始终保持工程建设的冲劲和闯劲,提高站位、坚定履约决心;担当作为、全面提质增速;强化执行、狠抓工作落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项目建设成为标杆项目、精品工程,为推进呼和浩特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随着彩烟的缓缓升起预示着呼和浩特万象城项目顺利开工。 呼和浩特万象城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座万象城,总建筑面积约29万㎡,项目定位为服务城市生活的大型旗舰商业配套,是集购物中心、顶豪住宅、高端商务区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大规模、综合性、现代化、高品质的标志性商业建筑群。项目的建成将成为呼和浩特市商业地产新标杆,不断为城市发展赋能,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编辑:姚亚兵

  突泉县立足平安建设,全面落实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各项要求,一体推进宣传发动、打击整治、总体提升三个环节,用实际行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我县快速响应,全面部署,成立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包胡格吉勒图担任,副主任由公安局、法院、检察院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为办公室成员。制定印发了《突泉县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突专项办〔2022〕1号)和《突泉县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工作规则》(突专项办〔2022〕2号),对专项行动作出具体安排部署,集中力量在全县范围组织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成立综合、打击、整治、宣教四个工作组,明确工作组职责分工。县专项办从各乡镇、党群服务中心、各成员单位抽调一人组成工作专班,实体化办公,目前专班共有工作人员25人。各乡镇、党群服务中心、各成员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各地、各行业领域关于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责任分工,成立以一把手为主任的专项行动办公室。   二、广泛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按照《兴安盟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突泉县坚持宣传教育贯穿专项行动始终,打造“线上+线下”宣传格局,实现宣传覆盖。线上扩大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党群心连心微信群等渠道发布《打击养老诈骗犯罪,坚决守护百姓养老钱》、《突泉县公安局关于征集养老诈骗犯罪线索的公告》等材料,及时揭秘养老诈骗手法,提升广大群众防骗意识,各行业微信群广泛发布宣传防范链接,截至目前,全县共通过新媒体账号发布并转发养老诈骗相关信息340余条,党群心连心微信群转发相关信息20余条,累计阅读量超过3.5万人次。线下强化引导。把宣传作为教育引导老年人提升反诈能力的重要手段,借助突泉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六项工程六到村户’”工作以及村村响大喇叭等传统媒介,全县3840名干部下乡走访,逐户宣传防范养老诈骗知识。组织县内444辆出租车,通过公益广告屏滚动播放预防养老诈骗宣传标语,同时制作原创防范养老诈骗小视频5个,揭露“中大奖”、“保健品”“投资理财”等诸多骗局,引导老年人“不听、不信、不转帐、不汇款”,筑牢巩固老年人防骗反诈心里防线。   三、全面排查线索,筑牢风险防线   坚持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组织各乡镇、党群服务中心、各成员单位设立专项行动举报电话,并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突泉县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线索举报方式的公告》,集中推送各行业领域举报电话。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县收到关于养老诈骗举报线索1条,现已办结。开展案事件“回头看”工作。排查近五年来涉老诈骗案件,排查出涉养老诈骗案件1起,排查出涉养老诈骗问题线索7件,其中,查实并行政立案2件(两条线索同一被举报人:突泉县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查无实据4件,属一般消费纠纷1件。其他行业部门无相关案事件。推进养老服务、信息网络、房地产开发、住房销售、旅游、涉老保健品、养老领域非法集资、无资质人员行医等8大涉老重点行业领域进行线索摸排,截至目前,排查出相关领域问题线索1件。   四、严惩违法犯罪、整治市场乱象   突泉县立足严惩犯罪,整治行业乱象,统筹各部门结合县域发展实际,制定关于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方案,成立以一把手为主任的专项行动办公室,建立健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推进行业治理常态化进程。   活动开展以来,各行业主管部门紧盯案件线索,严惩不法分子,对扩大疗效、虚假宣传等违规企业行政处罚2次,抓获犯罪嫌疑人两名。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县将进一步压实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主体责任,推动整治养老诈骗工作常治常效。一是加大宣教力度。坚持宣传教育工作贯穿工作始终,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养老诈骗”宣传活动,联合县法学会,加强法治宣传,深入社区等老年人聚集地开展“预防养老诈骗”专题讲座,通过法治突泉直播平台录制“养老诈骗小视频”,帮助老年人提高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最大限度挤压“行骗空间”。二是深挖问题线索。加强举报方式宣传力度,进一步畅通举报渠道,提升线索摸排的主动性、广泛性、深入性,利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六项工程六到村户’”以及“法律六进”工作,动员群众积极举报身边发现的问题线索。三是深入整治行业乱象。进一步深入推进整治规范,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应急指挥中心、民政、市监等部门加强行业领域整治,主动开展执法检查、隐患排查,深挖彻查本领域、本行业涉养老诈骗问题线索,强化公安机关与主管部门联合执法,推动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有效衔接,形成线索移交、蹲点督办协作模式,集中整治,消除隐患。(王域 孙阳) 编辑:杨旭英

蓝冠待遇,蓝冠测速_绿色高原 金色希望⑦|库布其大漠“长”出绿色农田

  八月,丰收在望。驱车来到位于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黄芥壕嘎查的沙漠生态修复示范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四周被沙山环绕的绿油油农田。   ▲库布其大漠中“长”出的绿色农田   62岁的村民王候喜站在齐人高的庄稼地里东瞅瞅、西瞧瞧。作为当地土生土长的老农民,王候喜最开始听说有人准备在沙地里种庄稼时,他心中充满了质疑:“沙漠里头种庄稼,这是白日做梦了吧?”   这片从库布其大漠中“长”出的绿色农田,便是今年由杭锦旗人民政府引进的重庆交通大学易志坚教授科研团队与当地合作共建的首期2500亩“环保沙改生态圈”项目。   ▲沙漠土壤化项目葵花   “项目由易志坚教授科研团队提供‘沙漠土壤化’人才服务和技术研究支持,重庆辰砂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开展‘沙漠土壤化’改造试验和产业化示范。”吉日嘎朗图镇党委书记齐日迈介绍,4月15日,人员、机械设备进场开始平整土地;5月中旬,完成2500亩沙漠平场和多台指针式灌溉机安装;6月,完成沙漠改土工程,并开始播种,主要种植了葵花、土豆、苜蓿、大豆、花生、高粱等农作物。   ▲沙漠土壤化项目西红柿   “‘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今年在库布其沙漠‘试水’产业化推广,利用的是引进沙漠的黄河凌汛水,条件很好。”重庆交通大学沙漠生态研究院副院长赵朝华说。   今年4月份,赵朝华作为易志坚教授科研团队中的核心成员来到杭锦旗,负责开展沙漠土壤化改造试验和特色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试验。   到8月初,进场100余天过去了。王候喜再次来到基地,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茁壮的高粱齐人肩膀、绿油油的苜蓿随风摇曳、成片的向日葵向阳而生。他心服口服:“庄稼能在沙地上长活就很了不起,没想到还能种成这样,这真是个奇迹!”   ▲沙漠土壤化项目甜瓜   “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推进产业化的成本有多高?赵朝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亩沙地的改造成本在2000元到5000元之间,在种植一年后,将沙子改造成具有土壤的性能,有效解决沙漠漏水、漏肥、滋生微生物能力弱的问题,提升农作物产出能力,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项目计划分三期实施,今年一期完成2500亩种植,2023-2024年约实施3万亩,2025-2028年约实施6.5万亩,共实施约10万亩。”齐日迈说。(鄂尔多斯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孟瑞林) 编辑:杨旭英

蓝冠1956代理,蓝冠登陆地址_特别综述丨延边:“石榴花开”模范州

  开栏语:   9月3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即将迎来成立70周年。建州7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延边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出一部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壮丽史诗。今天起,中国吉林网将推出系列特别综述,全景展现延边在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延边的伟大征程中展现出的新作为和新力量。   8月30日,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之际,全州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隆重召开。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五连冠的少数民族自治州,7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头等大事。   207.2万各民族兄弟姐妹“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一幅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瑰丽画卷在祖国东北边疆徐徐展开,愈发动人……   持之以恒,不断完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   传统深厚、基础牢固,是延边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鲜明特点。   延边州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将每年9月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成为全国最早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表彰活动的地区。   在延边,“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成为共识。历届州委、州政府始终将民族工作作为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基础性事业、生命线工程,从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组织保障等方面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继2016年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2021年,延边州再次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创新工作举措,各族群众其乐融融   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区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居民总人口7897人。社区充分发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服务站”等窗口作用,携手辖区部队开展“五个一”,即:两个支部一堂课、两个班子一起建、两条战线一盘棋、军警民和谐一首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依托“快乐周末大舞台”“雷锋文化节”“邻居节”“一区一品牌,一月一主题”等品牌活动,拓展百家宴、邻里谈心会、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内容,在深度交融中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丹英社区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190余项荣誉。   丹英社区仅仅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族团结工作的一个缩影。多年以来,在延边州,民族团结进机关、进社区、进村屯、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警)营、进宗教活动场所,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铺开,构建了“从小(幼儿园)到大(大学)”“从乡(农村)到城(社区)”“从里(社区)到外(边防)”“从上(机关)到下(群众)”的联动创建格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将民族团结进步的理念渗透到各族群众心田,化作自觉行动。   发展特色村寨,引导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现代化   初秋时节,走进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在这个千顷碧野环抱的朝鲜族村落里,入目是小火车穿梭在稻海间、独具风情的朝鲜族民宿整齐排列着、不远处童野乐园里传来阵阵笑声……   最近几年,光东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来自为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慕名前来打卡。“国家级文明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已经成为这个小山村最靓丽的名片。   多年以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扎实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2014年,防川村等4个村入选第一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2017年,春兴村等8个村入选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2020年,明东村等12个村入选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   目前,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共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4个、吉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8个、吉林省少数民族特色小镇4个,已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样板。   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擘画延边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8月16日,“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共进”——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成就展在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开幕。   在“奋进延边发展盛景”成就厅,全面展示延边各行各业取得的成就;“大美延边多彩胜景”文化厅,充分展现延边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并设有4间民俗木屋,集中展示着民族服饰、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玉米皮编织技艺等内容;“希望延边幸福愿景”愿景厅,围绕建设重大项目、八县市发展定位、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擘画延边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几十年来,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成为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更加牢固。   8月30日,在喜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之际,延边州委、州政府召开全州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总结过去五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表彰先进典型、凝聚前进合力。   如今,在4.33万平方公里的延边大地上,各族群众共同浇灌着一朵朵民族团结进步之花。从长白山下到图们江畔,一曲不断深化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的奋进乐章节奏铿锵,从未停歇。(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王昕) 编辑:杨旭英

【学先进 勇担当】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刘叶阳: 执青春之笔绘马鞍山村如画世界

  刘叶阳(右二)与村民们一起采摘丰收的山葡萄。李复明摄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就是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唯有实干才能出成绩获民心。今后,我要带领村干部继续埋头苦干,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9月1日,刚刚荣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的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马鞍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叶阳更加感到责任重大。   当年,刘叶阳主动请缨赴贫困村马鞍山村担任“第一书记”,在这个穷山坳一扎就是6年。6年坚守,他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帮助群众拔掉思想上的“穷根”,带领群众埋头苦干、脱贫致富,让村子走上产业发展新路子。刘叶阳用实干把“共产党员”四个字镌刻进人民群众心里。   如今,山腰上的马鞍山村不再是昔日的穷山沟,先后荣获全国文明乡村、全国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年轻的刘叶阳也荣膺全国“最美公务员”、内蒙古“人民满意公务员”、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称号和内蒙古青年五四奖章。   初心如磐,引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马鞍山村考察,刘叶阳面对面地向总书记汇报了村里的情况。总书记看到村庄管理有序、-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村民生活幸福,十分欣慰,强调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着刘叶阳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只争朝夕、奋力奔跑。   马鞍山村是革命老区村、多民族集聚村、生态文明村,全村三分之一的房屋存在安全隐患,旱地较多,老百姓基本上靠天吃饭,村集体经济只有靠出租果园收点租金。虽然,村子有30年的山葡萄种植历史,但以前都是自产自销,收益不大,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刘叶阳一直在思索:如何才能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扭转村合作社的亏损状态。   为理清产业发展方向和路径,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刘叶阳和村干部不知在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来来回回跑了多少趟,吃了多少闭门羹。凭着不懈的努力,最终企业决定以高于市场价5毛钱的保护价回收山葡萄,村里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模式,种植面积从2016年的2000亩发展到如今的3500亩,每亩增产500斤、纯收入突破4000元,33户村民靠栽种山葡萄实现稳定脱贫,248户村民从中受益。   近3年来,刘叶阳抓住总书记考察马鞍山村千载难逢的机遇,以全旗全域旅游发展为依托,推动成立了赤峰三色文化旅游公司,引领发展“农家乐”16户及3家民俗,年接待游客13万人,带火了村民的庭院经济、路边经济、林果产业和农副产品销售,使得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当前实施的马鞍山文化旅游研学教育基地项目,正在将马鞍山村打造成全国5A级景区。   待民如亲,用心用情为人民服务   村里的工作千头万绪,但村民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刘叶阳的心头大事。烟囱倒了、电视信号没了、自来水跑水了……一桩桩,一件件,关乎群众的点滴,刘叶阳都看在眼里、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驻村伊始,刘叶阳的满腔热情就遇了“冷”:“二十几岁的愣头青,能干出啥”“来了村里,也就是走走过场”。那些日子里,面对艰苦环境和村民的质疑,他没有打退堂鼓,而是厚着脸皮走村入户,对村民嘘寒问暖,耐心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及时宣传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和村民一起谋划马鞍山村的发展。   郭文静是贫困户郭瑞成的女儿,患眼疾辍学在家多年。得知情况,刘叶阳主动帮她办理了残疾证,遗憾的是,即使帮助她到北京治疗,眼疾也不能手术。为了安慰郭文静父女,刘叶阳又主动联系送她到赤峰市特殊教育学校读书,还帮郭瑞成申请了保洁公益岗,发展基础母牛养殖,一年下来,郭瑞成家收成达到4万元,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农村民风淳朴,农民生活不易,回应广大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期望,以实际行动服务造福人民,是每名党员干部的责任。送年迈的贫困户吴凤英去医院,协助7户贫困户办理13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上房维修电视接收设备,帮贫困户买牲畜算账把关……看似一件件琐碎的小事,往往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刘叶阳将心比心,从来都是第一时间来解决。   信念如虹,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3年来,刘叶阳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带领马鞍山村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产业发展,改善村容村貌,走出一条“党建强村、生态立村、产业富村”的发展路子。   3年来,为绘制好马鞍山村的发展蓝图,刘叶阳带领大家摸遍了村里的犄角旮旯,制定了发展山葡萄产业这一符合马鞍山村经济发展、旅游发展、绿色食品发展的规划。   刘叶阳抓住马鞍山村成立党建引领山葡萄产业发展共同体的时机,为村里安装了价值11万元的变压器,争取46.6万元水利灌溉项目,成立秀美彩缇专业合作社,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刘叶阳还为村里配备垃圾分类箱100个,改造厕所190户,打造了3.8公里“红色理论一条街”、维修太阳能路灯86盏,整修了4公里自来水管道;积极化解村民债务,协助群众办理小额贴息贷款,举办面点制作培训班,组建“4点半”课堂……   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刘叶阳十分注重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重新修订了“一约四会”,建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乡村治理综治中心,开展典型评选表彰文明创建活动,积极争创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让好家风、好民风、好社风引领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在刘叶阳的心里,马鞍山村就是他的家,村民们就是他的亲人,乡亲们都亲切地喊他“小刘书记”。刘叶阳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农村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在马鞍山村这片热土上,我会一直保持这份热忱。”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魏那) 编辑:杨旭英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宋爽 梅刚)8月30日,记者从第十届“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暨呼包鄂乌人才创新创业周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经综合筛选,确定1063个急需紧缺岗位,高层次人才需求总量3736人,汇总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2022年重点产业重点区域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以下简称《人才需求目录》)。   《人才需求目录》分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两个部分。重点产业方面,按照自治区确定的现代装备制造、新型化工、新材料等8个重点产业集群,向企事业单位征集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2002人;重点区域方面,围绕自治区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呼和浩特实施强首府工程、打造赤峰通辽“双子星座”,重点支持和林格尔人才科创中心、乌兰察布京蒙人才科创园建设,推进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征集区域内企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需求总数为1734人。   据介绍,本次《人才需求目录》突出了导向性、扩大了覆盖面、体现了精准度。人才需求征集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全部为硕士以上专业技术人才以及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均为自治区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征集的重点产业从之前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12条重点产业链扩展到第三产业的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首次开展了呼包鄂乌协同发展等重点区域的人才需求征集。马上启动招聘洽谈工作的岗位,均落实了薪酬待遇和具体对接人员,为各类人才到内蒙古创新创业提供信息服务。 编辑:杨旭英

  内蒙古13名个人和5个集体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我们向这些优秀个人和集体致以敬意,他们也勉励更多人要牢记使命责任、勇于担当作为。   公务员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是人民的公仆。这次受到表彰的个人和集体,是我区公务员队伍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精神可追可及。用爱照亮迷途少年人生路的“法官妈妈”王爱林,把实事做到农民心坎上的第一书记聂向荣,为妇女儿童权益奔走不息的妇联主席王砚……他们岗位不同、职责不同,却都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了不起的成绩,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满意。   榜样催人奋进,使命呼唤担当。当前,内蒙古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尤需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尤需起而行之、勇挑重担。全区广大公务员要向先进学习、向榜样看齐,担当为民之责、锤炼为民之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好理想信念“坚守者”;躬身向下、用心用情,当好为民服务“勤务员”;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当好干事创业“实干家”,把内蒙古干部队伍的正面形象立起来,就能以新姿态、新形象、新风气跑出担当作为加速度。(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籍海洋) 编辑:杨旭英

  本报评论员   文耀北疆,铸魂圆梦。历时1个月的第十九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落下了帷幕。6大板块、24项活动,原创经典齐演,传统前卫争艳……精彩纷呈的草原文化节不仅为全区各族群众呈上了一场场赏心悦目的文化盛宴,更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内蒙古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平台。   这是一次内容丰富、形态多样的文化盛会,是一次精品荟萃、多姿多彩的文化盛会,是一次成果共享、润泽民心的文化盛会。回顾本届文化节,从名家名段到“爆款”舞剧,从优秀剧目展演到群众合唱大赛,从风光摄影展到文物精品展……无不充分展现出内蒙古生机勃发、奋进向上的良好形象。透过文艺的精彩叙事,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一览无余,亮丽壮阔的草原之美魅力尽显,北疆大地正能量更加充沛、主旋律越发昂扬。   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多彩。交流互鉴、文化共享是本届草原文化节的鲜明特色,其重要使命就是要以异彩纷呈的交流、交融、跨界之美,彰显文化魅力,强化民心相通,弘扬优秀文化、展示艺术精品、推动文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心态,开展多领域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进区域间文化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我们才能更好地深入挖掘、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艺术之花为时代绚烂生长、为人民深情绽放,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实现存在的价值。一直以来,草原文化节努力“引进来”,执着“走出去”,汇聚优秀剧目,扶植原创新作,为的就是帮助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走进民众心中,让广大群众尽情享受“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实践证明,融入生活、贴近群众的草原文化节不仅点亮了文化惠民的光影,也给各族群众以巨大的精神鼓舞,必将以成风化人的力量推进内蒙古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文化凝聚力量,艺术放飞梦想。始终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主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交流中提升、在互鉴中进步,我们定能绘就文艺的多彩画卷、讲好内蒙古的精彩故事,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编辑:温慧娟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冯雪玉   “我是你的骏马你的荣光,马背上有我千古的守望……”8月30日晚,全景式大型马舞剧《千古马颂》在呼和浩特市敕勒川草原盛装归来,震撼上演。   《千古马颂》由“人马情缘”“马背家园”“马背传奇”“自由天驹”四个篇章构成,演绎了牧人之子与马相遇、相识、相伴、不离不弃、生死与共的情感历程。情节跌宕起伏,使观众沉浸于视听盛宴中。精良的舞台机械、逼真的多媒体特效和变幻万千的灯光效果,使整场演出气势恢弘,充满视觉冲击力。   《千古马颂》是内蒙古艺术剧院倾力打造的一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彰显内蒙古文化优势,展现中华文明绚丽多姿、马背民族雄奇剽悍的大型马舞剧。该剧以马表演为主,综合运用内蒙古独特的歌、舞、乐、杂技等艺术元素,融合高清投影、全景LED等现代舞美技术,生动演绎了人马结缘的温情、马背家园的祥和、百骏出征的壮观、千古马颂的绝唱。整场演出参演马匹涵盖蒙古马、伊犁马、汗血宝马、卢西塔诺、弗里斯兰、安达卢西亚、德保矮马、阿拉伯马世界八大马种150余匹,参演骑手及演员130余名,演出气势恢宏,唯美震撼。   据了解,《千古马颂》2022年度演出季期间,每周五、六、日晚8点在敕勒川草原精彩上演,9月每周日场为惠民场,整个演出季共安排演出20场。 编辑:宝华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宋爽) 8月30日,记者从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9月3日至9日,内蒙古将举办第十届“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暨呼包鄂乌人才创新创业周活动。   本届人才创新创业周活动以“强心活点聚才智·创新赋能助发展”为主题,以开放务实为导向,围绕“心”“点”协同互动,依托呼包鄂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平台,以四地联动、一主三分的形式举办,主会场设在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三地设分会场。活动期间,四地将开展人才项目对接、主题交流研讨、创业就业活动、创新创业大赛、成果展示等五大类37项活动,部分活动还将在线上进行。   作为了解内蒙古的重要窗口和内蒙古人才工作的重要品牌,本届人才创新创业周活动立足新时代人才工作新任务新要求,形式更加灵活、格局更加开放、内容更加务实、活动更加节俭。发布会上,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内蒙古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创新政策体系、搭建平台载体、完善服务保障、优化发展环境为抓手,大力实施“强心活点”工程,深入开展“三引进一培养”“三服务一促进”重点人才计划,持续抓实“草原英才”工程,全区人才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编辑: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