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92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柴思源实习生黄家璇)近日,第七届全区百县健身气功、太极拳(剑)交流比赛开幕式暨全国百城千村(内蒙古百城)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活动在内蒙古赛马场举行。在悠扬的乐曲中,参赛者们依次展示太极剑、功夫扇、八段锦等。此次比赛共设置2个大项14个小项,2000余名爱好者参与其中。比赛为广大健身气功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传递积极快乐的健身理念,也将健身气功向更多人推广普及。   自治区社体中心健身指导科科长盛炜说:“健身气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2002年自治区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成立并开展推广普及活动以来,健身气功受到广大群众喜爱。自治区社体中心通过深入推进健身气功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警营、进社区、进乡村,推广普及成效显著,特别是在全民健身生活化、居家健身专业化、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健身气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截至2021年底,全区设立健身气功站点1700余个,经常习练群众近14万人,站点覆盖自治区103个旗县区。 编辑:石尧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志贤) 为严格规范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日前,自治区教育厅组织12个检查组对全区56所高校开展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工作,重点抽查了1714个实验室。   根据排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统筹制定了安全检查与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能够认真执行实验室安全相关管理办法,对于存在的实验室安全隐患能够及时整改,但也有部分高校存在着实验室安全管理不规范、对遗留隐患未进行整改等问题。   下一步,自治区教育厅将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和实际问题重点部署,按照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全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存在实验室安全隐患的高校,对照《实验室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进行“回头看”,加强监督力度,对仍存在遗留问题的高校进行约谈。还将通过建设自治区高校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全区高校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安全隐患信息库等,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效能。 编辑:孙丽荣

   本网电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高敏娜 通讯员 麦丽苏) 近日,由自治区社科联主办,兴安盟委宣传部、兴安盟社科联、科右中旗旗委政府承办的2022年全区第三季社会科学普及集中活动启动仪式在兴安盟科右中旗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举行。   本次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启动仪式上,自治区社科联向科右中旗赠送社科普及书籍,并在现场开展了法治、文化、科教、疫情防控等社科普及宣传主题图片展示活动。同时,通过乌兰牧骑文化惠民演出和专题辅导讲座等形式,广泛开展社科普及活动,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据悉,集中活动启动后,自治区社科联将根据各地各单位需要选派专家到现场进行宣讲,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开展社科普及活动,创新社科普及内容、形式和手段,深化与新媒体、网络平台和新闻单位合作,创作播出微视频、微课堂和视频讲座。 编辑:孙丽荣

   开栏的话:   内蒙古,山的资源独特、丰厚,全区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等主要山脉为“生态脊梁”,两侧分布有大面积的草原、森林、沙地、沙漠、河流、湖泊等各类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生态安全屏障,筑起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   即日起,本报特别策划并陆续推出“非凡十年·万里绿色长城行”系列报道,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等内蒙古主要山脉为行进路线,以山的建设、保护和利用为聚焦点,通过体验式采访、行进式报道,讲述内蒙古“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感人故事,全媒体展现北疆生态巨变,展示内蒙古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   巍巍群山连绵起伏,山起伏到哪里,绿色就蔓延到哪里。伊尔施镇就掩映在这连绵的绿色中。94岁的老林业工人于成义一次次遥望群山之巅,那里,百万亩人工林纪念碑巍然挺立。   “我老了,但青山不会老。”   青山不老。它年复一年绿着,默默记录一代代阿尔山人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的山河巨变;它张开怀抱,承载一代代阿尔山人用无私奉献铸就的光荣与梦想。   建设——“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荒山秃岭!”   天地白茫茫的一片,大风裹挟着雪花扑面而来,积雪没过膝盖。伊尔施镇街上,几栋低矮的板夹泥房零星散落,行人寥寥。   1954年10月,26岁的于成义和300多名年轻人胸怀满腔抱负,从黑龙江双鸭山踏上阿尔山的土地,在离家千里之外的深山老林里扎下根来。   1946年4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个森工企业——阿尔山森工公司成立。一批批开发建设者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涌来,开山伐木、修路造桥,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木材。   “在林区冬季零下30多摄氏度的天气里,工人们手工锯木材、赶着牛马套子运材、河水冰面集材、人力装车归楞……在齐腰深的雪地里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饿了啃几口冻窝窝头,渴了就抓把雪塞到嘴里。10月份进山采伐,直至第二年冰雪融化才能下山回家。”于成义回忆。   就这样,大量优质木材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阿尔山森工公司一度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支柱。   “林子总会砍完,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荒山秃岭!”时任阿尔山林业局局长刘景林提出:造林!边伐边造!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家园!   1956年春天,阿尔山不再平静。林业局职工、家属,上到花甲老人、下至高年级学生,大家背着树苗,提着水桶,扛着锹镐,浩浩荡荡向荒山荒地进军。   “远地造林时,大家驻扎在山上,帐篷里全是返浆的泥水,被子潮湿得能拧出水来。林区的春天寒意十足,随身带的窝头冻得邦邦硬,大家干活时就把窝头绑在自己腰上,饿了就坐下来啃上几口。”直到现在于成义还时常回味那窝头的香甜。   物资极度匮乏,内心却无比火热。   拉苗的车常常陷入返浆的沼泽地,大家一起推车,车轮转动甩出的泥浆溅了人们一身一脸,大家互相“取笑”着,却不停手里的活计。笑声和铁锹、镐碰撞的声音久久回荡在山谷。   造林地远离公路,车上不去,人们背着苗木跋涉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达造林地。桑都尔林场一名60多岁的职工家属,在去往造林地途中掉进河里,浑身湿透。工友们担心她感冒劝她回家休息,她执意留下植树。“要为后人留下一片林!”   一年、两年、三年……阿尔山的沟沟坎坎、荒山荒地渐渐被绿色覆盖,茫茫大兴安岭南麓,“学生林”“青年林”“母亲林”随处可见。   1992年,阿尔山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实现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百万亩。1993年,自治区政府为阿尔山林业局竖起了一座几代人用血汗和生命铸成的“百万亩人工林纪念碑”,上书几个大字:边采边造林山清水秀,成林百万亩荫及子孙。   “当年种下的树现在已经成材了,全民造林也成为阿尔山人保留至今的习惯和行动。”于成义说。   保护——“只想把父辈种下的林子守好。”   古老的哈拉哈河时而湍急时而平缓,流经伊尔施镇后一路蜿蜒向西。岸边茂密的稠李子树绽放出一簇簇白色的小花,散发着阵阵馨香。   “我小的时候,哈拉哈河穿着靴子几步就能淌过去。”34岁的阿尔山森工公司宣传部工作人员林鹏说。    “我小时候可不是这样,哈拉哈河特别宽,水也深,一瓢下去就能舀几条鱼上来。”55岁的天池林场营林技术员夏学兵说。   哈拉哈为“屏障”之意,千百年来滋养守护着阿尔山。年龄相差20岁的两代人,见证着这条河的变迁,而静静流淌的哈拉哈河,见证着阿尔山的绿色征途。   “真正认识到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是1998年特大洪水。那时候由于植被破坏无法涵养水源,强降雨使哈拉哈河水位急剧上涨,家家如临大敌。那几年大兴安岭林区还罕见地出现了沙尘暴。”夏学兵说。   那场洪水,也引发了全社会对天然林资源过度消耗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思考。2000年,国家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阿尔山林区积极响应,一面调减木材产量,一面加强森林资源经营管护,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使森林资源得到切实有效保护和恢复。   木成林,林成森,更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守护者。   5月底,阿尔山天池林场的山坡上,新翻的地面露出肥沃的黑土,几十个工人忙碌着,挖坑、栽苗、填土、踩实,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就在造林地的边上,放着各种扑火设备。如果遇到火情,工人们会立即放下铁锹拿起扑火机,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火场。   “平时我们是护林员,防火期我们是扑火队,造林时我们又是造林队。哪儿需要我们就去哪儿。”49岁的林场护林队队长龙再海抹了把头上的汗,但细密的汗珠又立刻从额头和两颊冒了出来。从凌晨4点劳作到中午,他声音嘶哑。   春季造林结束后,他又会赶赴自己负责的护林片区,巡查毁坏林地、乱砍滥伐行为,排查防火点、病虫害。春秋造林、防火,夏抚育,冬护苗,就这样一年又一年。   “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把父辈种下的林子守好。”龙再海说。1994年中专毕业,20岁的他毫不犹豫回到林区,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一干就是29年。   艰苦的岁月更能见证传承的力量。不止龙再海,更多的林二代、林三代们回来了。“树木参天”的阿尔山也回来了。   截至目前,阿尔山林区人工更新造林有效保存面积累计达到124万亩,森林蓄积4775万立方米。林区近20年无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家门前干涸了的河沟又有了水,一度不见了的狍子、野猪、黑熊等野生动物经常造访农家小院。2021年,阿尔山降水量是以前的三倍,环抱阿尔山的哈拉哈河道水位始终保持在正常状态。   利用——“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金山银山。”   半个多世纪前,阿尔山在大兴安岭林区率先开展人工造林,半个多世纪后的2012年,阿尔山林区在全国重点国有林区中率先全面停止森林商业性采伐。   曾经,万千栋梁出林海;如今,护林植绿筑脊梁。几十年来,阿尔山不仅树起了一座责任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丰碑,更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写下生动一笔。   今天,4838.6平方公里的生态功能区里孕育了中国森林健康养生50佳、最佳森林时光休闲体验地、中国阿尔山避暑之都和中国阿尔山森林之都等国字号品牌,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金山银山。   阿尔山的市场里,总能闻到豆腐的清香。山泉水养出的天池豆腐弹嫩十足,承载着林区几代人的美好记忆。姜家豆腐店的老板姜永潞没想到,有一天大山深处的豆腐能走出阿尔山,走向全国市场。   “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吃过天池豆腐,人们争先恐后地往回带。甚至有很多人千里迢迢打电话求购,旺季的时候供不应求。”姜永潞说。   乌苏浪子湖的鲫鱼因为常年有籽、个大肥美,被人们称为“多子多福鱼”,深受追捧。自从旅游的人多了,多子多福鱼也名扬在外。2003年,当了25年林业工人的付继坤放下锯子和斧头,承包起池塘,较早吃上了“生态饭”,每年可盈利三四十万元。   林区转型后,阿尔山人正受益于他们亲手创造的绿色财富。   “不受疫情影响时,阿尔山市旅游年均收入一亿元。林区职工经营户已经发展到460户,主要经营餐饮、住宿等,带动林场职工每户年增收万元以上。”阿尔山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白峰说。   白峰介绍,2022年自治区两会报告提出,要支持阿尔山创建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自驾营地、冰雪运动中心、森林浴道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加紧建设。   青山是有记忆的,它时常回响着油锯和“顺山倒”的号子,回响着锹镐碰撞和人声鼎沸的声音。承载着厚重的记忆,阿尔山正拥抱更加美好的绿色未来。(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许晓岚 霍晓庆 张慧玲) 编辑:孙丽荣

蓝冠官网注册,蓝冠测速官网_内附获奖名单!自治区国资委第七届“中国梦·劳动美”国企职工喜迎党的二十大VLOG大赛圆满收官

  圆满结束,本次VLOG大赛由自治区国资委党委主办,内蒙古腾蒙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VLOG大赛自今年6月启动以来,面向自治区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以及盟市国资监管机构及其出资监管企业在岗干部职工征集VLOG作品74部。经初审,38部作品进入网络投票与专家评审环节。最终,20部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3部,二等奖7部,三等奖10部。   本次VLOG大赛围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这一主线,真实反映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自治区国有企业的发展、变迁、成效,集中彰显了国有企业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与责任担当。参赛作品创意新颖,制作精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总投票数超37.7万,访问量超94万。新华网、中新网、人民日报、国际在线、内蒙古新闻网、呼和浩特新闻网等主流媒体以及网易新闻、腾讯新闻、搜狐新闻等社会知名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   为更好地传播本次大赛的优秀作品,后续将在“内蒙古国资”微信公众号和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展播。   ​自治区国资委自2016年举办“中国梦·劳动美”系列活动以来,以“自治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为传播基点,多年来,通过举办摄影大赛、微视频大赛和走进国有企业报道活动等多种形式,讲述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成效和国有企业干部职工担当作为的感人事迹,营造了国资国企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描绘出自治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编辑:贾小燕

蓝冠网址,蓝冠注册1956_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公司:迎峰度夏“有妙招”

  入夏以来,随着用电负荷潮流的日益增大,迎峰度夏工作也进入了关键期。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公司各500千伏变电站为强化迎峰度夏各项工作,不断强化安全管理,确保各级生产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   为确保迎峰度夏工作取得实效,各生产现场“妙招”频出。在位于托克托县的500千伏渡口变电,站内在雨后进行特巡工作,并开展“防汛抗旱回头看”专项活动。运行人员对站内的防汛隐患进行跟踪检查,采用“辅助监控系统”等智能化巡检手段与人工重点巡检相结合的方式,对站内、外排水设施通畅情况,以及站内汇控箱、端子箱的密封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体检”,不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全面落实迎峰度夏及防汛工作。   在位于包头市的500千伏梅力更变电站,值班人员对站内各项防汛器材进行了迎峰度夏“回头看”专项排查,对现场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与处理,对站内防汛薄弱环节进行再检查,利用“智能巡检机器”等手段在雨后开展设备特巡,站内人员还针对夏季防汛隐患的防控措施进行再排查。   目前,该公司正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认真分析研判各生产单位的迎峰度夏及防洪防汛安全生产形势,加强设备隐患治理及风险排查,绷紧“安全弦”,确保迎峰度夏和防汛抗旱期间500千伏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全力做好电力保障工作,为党的二十大保电做好准备。 (魏吉祥 卢玮) 编辑:温慧娟

  远处绿树成荫,眼前百花争鸣。走进大营子乡土庙子村,平坦的水泥马路干净整洁,朴实的农家院落错落有致,街道、院落两旁的景观绿植,颜色亮丽、舞姿婆娑,漫步其中,你会感到一股股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恰到好处,顿时神清气爽,心情舒畅。   2021年,为了推动全村人居环境迈上新台阶,土庙子村委会创新打造“百花村”,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鼓励农户在自家院外、院内栽植树苗和景观花卉,共同参与建设美丽家园。为了加大宣传力度,村书记张显发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走街串巷,并利用微信群喊话等方式让每一位村民都了解到建设“百花村”的重要意义。   土庙子村四组村民王秀芝在接到微信群通知以后,积极响应村委会号召,自掏腰包购买花籽,带领村里的姐妹们开始在自家门前院内种植鲜花。“村里鼓励大家在自家门前院内种花,我们积极性可高了,大家自筹花籽,种植了粉豆花、大熟季、百日菊等十几种适宜北方天气的花卉,通过栽植鲜花,村里的卫生干净了,生态也好了,看到这样的变化,大家心里都很舒坦。”王秀芝说道。   经过一年的探索,2022年,土庙子村根据大营子乡党委制定的“积分制+N”群众自治模式整乡推进计划,从制度激励和制度约束上下功夫、见真章,根据前期征求的村民意见制定实施方案,创新将积分制管理与“百花村”建设相结合,探索“积分制+花村美巷”的治理模式,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调动农户参与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积极性,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2022年,为了进一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村委会利用集体经济出资5000余元,在去年的基础上扩大范围,为全村农户补植鸡冠子花、叭花、万寿菊等花卉,实现房前屋后种花全覆盖,同时,村里成立了积分制考评小组,根据考评细则,定期对每家每户的“花草微景观”与“院内微菜园”建设情况进行考核,以奖惩结合的方式,增加或者扣除村民的积分,获得积分的村民可以在本村超市、药店、商店、诊所进行消费,一积分等于一元钱。”土庙子村党总支书记张显发说道。   除此以外,土庙子村还将所有自然村分为三类,分别设定保洁员工资和工作职责范围,利用雄厚的集体经济实力增加村内保洁设施,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并通过评选先进、微信群“曝光”等方式加强激励与约束措施,为“百花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大营子乡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动员各行政村创新思路,打造特色。土庙子村坚持生态宜居的发展思路,立足村庄特色,就地取材,用好鲜花、木栅栏等乡土元素,在全乡通过盘活村内闲置零散土地,打造“花街美巷”“微菜园”,以边角之景带动村容村貌全面提升,用“绣花功夫”点缀美丽乡村新画卷。 编辑:贾小燕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赵曦)6月下旬至今,我区各级妇联组织发动爱心阿姨、党员额吉、爱心妈妈团、周末妈妈,通过蒲公英、百灵鸟、风信子等公益项目,开展特色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近200场,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呼伦贝尔“爱心妈妈团”海拉尔分团的爱心妈妈走进当地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开展助学支教志愿服务活动,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绘本故事,开展团队合作游戏。截至目前,“爱心妈妈”已经结对帮扶留守困境儿童1323名。   包头市妇联在果园社区举办“少年儿童心向党用心用情伴成长”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诵读红色经典、发放爱心用品、为新成立的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揭牌,开展预防性侵害公益讲座,增强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通辽市生态环境局党总支组织各支部“党员额吉”们到包联社区开展送温暖主题党日活动,为结对儿童送去学习生活用品。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妇联主席王砚来到乌盖苏木富海嘎查,陪伴结对的孩子一起过周末。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952名公职人员采取入户走访、电话对接、点亮微心愿等多种方式,持续为结对孩子提供成长陪伴和关爱服务。   许多盟市分别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儿童关爱服务活动。 编辑:贾小燕

  “原来蜜蜂可以增加授粉的几率,更容易增加向日葵的产量。”近日,乌拉特前旗新安镇乌海村村民王永枝兴高采烈地说,是农业科技知识普及下乡进入田间地头,农民才有了面对面掌握种养殖技术的渠道,才有了科技兴农增加收入的认识。   当日,自治区农牧厅组织的“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走进乌拉特前旗,在乌拉特前旗农牧和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拥军为系统内百名党员进行生动的党课宣教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农牧科技讲座接着在新安镇举行。辖区先锋村、乌海村的种养殖大户围坐在一起,认真倾听来自旗农牧和科技局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受益良多,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学到的农业种植知识尽快运用到实际种植上来。先锋村副主任王斌说,农牧业科技专家下沉到园区、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进行面对面的现场宣讲和技术指导,改变了农牧业科技知识的普及方式,变过去农户“上门找”为现在的“下去送”,作用大,效果好。   据了解,这样的讲座,是乌拉特前旗“三个一百”引航农牧科技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期间,乌拉特前旗农牧和科技局与旗委宣传部将共同开展为期3个月的“百名专家到重点村、百名特派员到示范户、百场讲座到田间地头”“三个一百”宣讲活动,以点带面,进一步扩大农牧业种养殖知识的宣传普及面,拓展服务半径和服务人群,化解农户在种养殖过程中的“急难愁盼”。(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林喜) 编辑:贾小燕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坤)近日,“韩红爱心·援蒙公益再行动”捐赠暨座谈会在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举行,韩红基金会再为我区基层送上价值600万元的医疗物资和培训项目。   韩红基金会本年度在我区开展的项目捐赠包括:30辆转运型救护车、10所“韩红爱心·乡镇急救室”、603个“乡村医生巡诊包”。此外,还将对呼伦贝尔、赤峰、巴彦淖尔、兴安盟等地的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开展3个月的专科培训。   据了解,早在2012年韩红爱心团队就曾来我区开展了为期17天的“百人援蒙”大型医疗援助公益行动。此次韩红基金会再赴我区,将过往项目经验和成功模式与地方实际需求相结合,不断优化落地项目,持续助力我区基层医疗卫生建设。至此,韩红基金会为我区捐赠的项目总价值已超1400万元。 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