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我区高考学生及其家长搭建一个即时、高效、全面、准确了解高考政策和区内外高校招生信息的“云”平台,内蒙古日报社将携手内蒙古校企合作促进会,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和覆盖面,将于2022年6月24日至8月31日联合举办内蒙古自治区首届“云”上高校招生推介会(以下简称“云招会”),目前正在推进中。 “云招会”的主要载体是内蒙古日报社所属媒介草原云·草原APP,我区考生及其家长均可通过手机应用商城或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提前下载“草原APP”。 登录草原APP首页,点击“专题”版块后,即可直接进入“内蒙古自治区云上高校招生推介汇”专区,准确查阅音、视、图、文相结合的“高考指南”。 “云招会”专题设有多个二级专栏,如“内蒙古本科院校”“内蒙古高职院校”“外埠本科院校”“外埠专科院校”“211区域”“985天地”“双一流荟萃”,内容包括区内外高校的校史、校园文化、师资力量、专业、课程、食宿条件、就业方向、2022年度的招生简章等。 高考分数出来后,“云招会”还将按照提前批、一批本科、二批本科、高职高专等志愿填报次序,陆续安排院校招生工作的负责人或填报志愿专家走进“草原云”直播间,开展“志愿与人生规划”“职业、就业与专业”“职业院校是大国工匠成长的摇篮”“3+2也是拿到本科毕业证的有效路径”等主题讲座,力争为我区考生打通高考最后一公里,实现更加合理、科学、精准的志愿填报目标,飞冲人生金榜。 编辑:孙丽荣
日期 : 2022 › 06 › 77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6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考点,考生在进考场前与老师拥抱。新华网发(丁根厚摄) 当日,2022年高考拉开帷幕。今年,内蒙古自治区高考报名人数为18.5万人,除前期高职单招录取近4万人外,参加统一高考的人数为14.5万人。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孙丽荣
本报6月7日讯小烟头影响大环境,小烟头折射大文明。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在创城过程中创新方式,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开展了“捡烟头换鸡蛋”活动。通过有奖兑换的方式,引导居民提高维护公共环境卫生意识,带动居民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城市文明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烟头的清理一直是环卫工人最头疼的问题,烟头卡在缝隙里,扫把扫不起来,用夹子夹不住,大多时候得用手抠,遇到冒烟的烟头还要及时掐灭,不然可能引起火灾。察右中旗科布尔镇开展的“捡烟头换鸡蛋”活动得到了社区广大居民的响应和大力支持,从老人到小孩,大家都纷纷参与到捡烟头的行动中,积极捡拾路面、绿化带、广场、街头巷尾等区域的烟头,一天收集3万多个烟头,兑换100多斤鸡蛋,让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大大减少,同时不乱扔、乱倒等不文明行为也大幅减少,社区环境卫生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活动中,旗里还组织发放安全教育、法治、防灾避险应急手册,及现场创城有奖知识测试问答,按照答题正确率发放围裙,带动居民参与创城活动。 (自治区文办) 编辑:孙丽荣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阿妮尔 韩雪茹)近年来,我区借助与粮食安全相关的主题宣教活动,促进全社会形成保障粮食安全、爱粮节粮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全民科学储粮和反对浪费的意识。 在刚刚结束的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上,兴安盟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册、现场问答、开放科研机构等方式,在全盟范围内宣传《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以及粮油加工和质量安全、粮食节约减损、农户科学储粮、粮油营养健康和科学消费等知识。近年来,以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为契机,全区各地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传统与创新融合的方式,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广泛宣传粮食产购储加销等各环节科技创新取得的新成果,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交叉融通、落地转化。 多年来,全区各地通过与粮食安全相关的主题宣教活动,不断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推动“科技兴粮”“节粮减损”等各项政策深入人心,努力形成爱惜粮食、杜绝浪费的社会风尚。与此同时,我区还结合实际,适时组织开展优质粮油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等活动。积极推动“三对接”活动,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化运作的粮食相关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鼓励联合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工程化、产品化。 我区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传播科学生产、健康消费理念,推动全社会形成关注粮食安全的良好氛围。还全面强化粮食品质保护,高质量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呵护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粒粮食,切实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业者护航,共同为维护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编辑:孙丽荣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志贤) 6月7日,2022年高考首日,我区14.5万名考生走进考场,全区各考点平稳顺利开考。 6月7日,在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九中学考点,老师为学生(左一)加油鼓劲。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怀特乌勒斯摄 今年,我区共设105个考区,175个常规考点,5141个普通考场,155个备用考点,666个备用隔离考场。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形势,高考首日,在常规考点内,启用备用隔离考场28个;启用备用考点5个,设置考场47个;启用隔离酒店考场2个,实现了高考考生应考尽考。 高考期间,自治区将组考防疫、确保健康列为平安高考的首要任务,启动部署多重严密防范措施,制定了各项细而又细的防疫措施。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靠前指挥、统一调度,各部门密切联系,通力协作,确保实现健康高考、平安高考、温馨高考、平稳高考。 7日当天,全区公安部门出动警力2597人次,警车794台次,加强考点周边巡查,排查校园周边治安;无线电管理部门对考场周边无线通讯信号进行监测,发现可疑信号立即进行定位和压制;通信管理部门对高考期间敏感信息进行屏蔽;电力部门全力保障用电安全,确保考试期间不断电、不停电。同时,自治区严格试卷转运、保管和交接等工作环节安全保密管理,严防死守保障试答卷安全。全面加强入场管理,通过严格入场安检、加强手机管控、强化5G信号屏蔽等措施,坚决杜绝利用手机等工具作弊行为。 此外,自治区三级招生考试委员会成员单位联合开展“高考护航行动”,落实服务考生“绿色通道”,在交通出行、噪音治理、防暑降温、信息安全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为考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考试服务。 针对考试期间可能发生的新冠疫情、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自治区招生考试委员会坚持部门协同、三级联动的应急指挥工作机制,联合办公,以快速反应、准确研判、正确引导、妥善处置考试期间的突发情况。各地细化专项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多场景、多部门参与的应急处置演练和人员培训,确保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响应,全力保障高考平稳顺利进行。 编辑:孙丽荣
争一争,行不通 让一让,六尺巷 六尺巷的典故告诉我们 礼让谦和不仅是美德 也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器 近日, 科左中旗公安局 宝龙山派出所民警积极作为 巧用“六尺巷”典故 调解了“广场舞”队与“大秧歌”的矛盾纠纷。 6月2日傍晚,宝龙山派出所接到王某的报警电话,电话中王某焦急的喊道“快来啊,这里要打起来了…… ” 原来,在宝龙山镇荣升商场前的大广场上,“广场舞”队与“大秧歌”队因为场地大小、音响音量高低等问题,多次展开“较量”与“争锋”。双方队长及队员发生争吵,引得周围群众围观,现场一度混乱。 民警出警后进一步深入了解了矛盾的症结,并迅速调整处理思路。让双方各自出两名代表,表达自己的诉求。了解双方的矛盾点,并一一分析、化解。经过沟通与调解,最终敲定,“大秧歌”队在广场南,“广场舞”队在广场东,民警调节音响音量高低,最后双方对各自和对方的场地、音量高低表示满意,“广场舞”与“大秧歌”握手言和,表示不会再因此事发生纠纷,民警同时告诫双方注意跳舞时间、控制好音乐音量,保证不影响周围住户休息。临走时,“大秧歌”队拉着民警的手,主动给民警表演扇子舞,并对民警的尽职尽责点赞。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小小六尺巷,蕴含大智慧。左中公安局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契机,深挖“六尺巷”所蕴含的包容、礼让、谦逊等文化精髓,着力打造“左中公安六尺巷调解工作法”,以六尺巷典故启发人,用和为贵理念感化人,借知进退境界昭示人,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充分运用,切实为群众解决揪心事、烦心事,维护一方稳定、守护一方平安。 编辑:温慧娟
6月5日0—24时,内蒙古自治区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6例(均在锡林郭勒盟)。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3例,其中呼和浩特市1例、锡林郭勒盟32例。 截至6月5日24时,内蒙古自治区现有本土确诊病例41例,其中通辽市1例、锡林郭勒盟4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9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例、通辽市2例、锡林郭勒盟42例、乌兰察布市2例。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所有密切接触者均在指定场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严防疫情扩散蔓延。(皇利华) 编辑:贾小燕
近年来,内蒙古大力推动科技和人才兴粮兴储,积极推动粮食全链条各环节开展使用节粮减损新技术、新工艺,开展新装备的研发,推动粮食全链条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有效提高节粮减损能力。 在兴安盟乌兰浩特铁西粮食储备有限责任公司的储粮区内,机器旋转、机声轰鸣,自动化潮粮接收翻粮板卸车系统正在满负荷运行。玉米通过高架提升传输粮食自动控制线,经烘干塔烘干至安全水后,进入储粮库房存储待售。 据介绍,这里是全区578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之一。农民手中收获的粮食在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得到及时清理、烘干以及销售,大幅减少了粮食损失。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节约优先,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深入推进产运储加消全链条节粮减损,强化粮食安全教育,反对食物浪费。 节粮减损,就是增加“无形良田”。我区强化顶层设计,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先后印发了《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有关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节粮减损长效机制持续推进粮食集约节约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措施,明确要求全面开展节粮减损,多措并举解决粮食流通环节坏粮、损粮等各类浪费粮食问题,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取得实效。 我区鼓励企业建立粮食行业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培育粮食领域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构建多种形式粮食科技创新平台,提高粮食产业创新能力。还积极推进安全、绿色、智能、精细仓储科技创新,围绕自治区储备粮安全管理需求,专题攻关绿色储粮技术和高标准仓储设施建设标准,实施“现代粮仓”创新行动。还推广“仓顶阳光工程”等新能源项目,大力开展米糠、碎米、麦胚、玉米芯等副产物综合利用示范,发展粮食循环经济,实现粮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推进先进装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实现粮食装备制造突破。 与此同时,我区还通过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节粮减损。2018年,我区优质粮食工程正式实施,包括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和“中国好粮油”内蒙古行动三个子项目。至2021年,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578个,产粮大县(旗)产后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完善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构68个,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面达到了60%以上;“中国好粮油”内蒙古行动认定示范旗县27个,示范企业66个,完成优质粮油增加量达139.84万吨;全区实施优质粮食工程3年企业累计收购原粮2837.0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28.65亿元,累计为农民增收15.31亿元。(记者 韩雪茹 阿妮尔) 编辑:贾小燕
“借助国家税务总局和全国工商联连续2年联合组织开展的‘春雨润苗’专项行动,内蒙古聚焦小微市场主体这一核心对象,通过各项‘惠苗’‘助苗’‘扶苗’‘护苗’措施,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在5月27日国家税务总局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和自治区工商联联合举办的百家商会千家企业万名会员惠企政策大宣讲暨“春雨润苗”专项行动启动仪式上,国家税务总局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2022年是税务部门连续第9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今年国家税务总局以“智慧税务助发展·惠企利民稳增长”为主题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首批推出5大类20项80条便民办税缴费举措。针对最新实施的组合式、规模性减税降费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加大政策宣传与精准推送力度,建立“精准推送—智能提醒—回访研判”闭环机制。对通过大数据提取的留抵退税24977余户小型企业纳税人开展最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宣传辅导,对547户可能降级且未申请退税的企业通过短信精准提醒。同时对推送任务进行跟踪回访,提取尚未退税的5423户纳税人信息,进行二轮宣传辅导。 政策直达快享,使税费降下来,市场活起来。“受疫情影响,企业资金运转出现困难,一些在建工程被迫停工,这4095万元的退税款真是解了燃眉之急!”赤峰市蒙之树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经理刘蓉高兴地说,留抵退税政策就像一场“及时雨”,浇灌着企业茁壮成长。 针对纳税人关注度高、反响强烈的电子税务局繁忙时卡顿、操作复杂等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持续优化操作系统、简化操作流程,通过三级联动“全覆盖、多角度、点对点”对纳税人进行宣传辅导。目前,全区电子税务局申报率达95%以上。同时,全区“非接触式”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增加了电子税务局网办事项种类,目前已经实现除存在未开票收入等特殊情况外的小规模纳税人申报“零材料”。 “我经常来办税厅办理业务。现在明显感觉到办税时间越来越短,办税方式越来越便捷,办税服务越来越周到。以前,每周都得来办税厅三四次,如果赶上征期办业务可能需要等一上午。现在,电子税务局和电子发票太便捷了,除特殊业务我都不用亲自来办税厅,节省了不少时间。”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老会计”,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财务人员高兴地说。 环境在变化,服务在优化。今年以来,税务部门通过惠企利民大走访活动,畅通沟通渠道,强化送策问需、加强宣传辅导,帮助纳税人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截至5月20日,走访一类和二类纳税人43988户,完成走访任务的62.97%。收集问题和意见建议3593条,提交问题14条,均已第一时间回复处理,走访活动成效显著。 通过接地气的走访,实现工作思路大转变,全区构建起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税务部门“收集问题—协同处理—成果共享—整改提升”的工作闭环、“纵向串成一条线、横向拧成一股绳”的“丰字型”工作格局,实现“数据共享、过程共享、结果共享、荣誉共享”。税费协同机制运行以来,各级协同团队直接解决纳税人、缴费人问题10万余个,通过问题处理中心流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新增难点问题4026个,一般问题解决时间压缩至3天,疑难问题解决时间不超过5天,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分局、大事不出县(区)局,切实解决了纳税人缴费人“一揽子”疑难问题。(记者 李永桃) 编辑:贾小燕
近日,由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西街街道党工委、西街街道人大工委牵头,联合新城区蒙古族幼儿园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童心向党庆六一”——“石榴娃娃·庆六一”主题活动。 由幼儿园大班同学带来的舞蹈《民族大联欢》、合唱《中国字中国人》《共产党像太阳》等歌曲,小朋友们用稚嫩的歌声演绎出了红色经典,重温了红色历史,弘扬了红色精神。 教师代表表演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舞蹈,欢快的舞姿和倾情投入的舞台表现力,把各民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的情怀演绎的淋漓尽致,引导全校师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信,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由西街街道党工委、人大工委牵头,积极带动辖区内爱心企业,为新城区蒙古族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奉献爱心,送上“六一”礼物,希望小朋友们能健康快乐,茁壮成长,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新城区委宣传部 吕娇) 编辑:姚亚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