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区政法机关“迎接二十大、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努力满足乡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乡村振兴,自治区司法厅决定从3月至12月底,在全区开展“万名律师进乡村”活动。 据了解,此次活动将建立律师事务所、律师与嘎查村委会联系帮扶机制,通过设立联系点、签订法律服务协议等方式开展法律服务活动。积极引导律师参与土地征用补偿安置、水利建设等重大项目谈判,为签订涉农牧重要经济合同和其他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协助嘎查村委员会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和其他管理规定。组织律师为民营企业设立、经营证照办理等方面提供法律服务。引导律师每季度为乡镇企业集中“法治体检”,解决依法经营与公司规范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完善有关危机处理的法律预案,将法律保护关口前移,帮助民营企业预防和化解法律风险,优化农牧区企业营商环境。 活动还引导每位嘎查村法律顾问办理一件涉农牧法律援助案件,开办一场“乡村振兴法治课堂”,服务一次乡村换届选举,参与一次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导的矛盾纠纷化解,举办一场涉农牧法律咨询,实现律师法律服务领域不断向基层延伸,确保乡村群众能够得到高效、便捷、周到的法律服务。 自治区司法厅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主动把律师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融入当地农牧区工作大局,建立领导分片挂点联系制度,形成自治区、盟市、旗县、乡镇四级上下联动、贯通一体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实效。(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郝佳丽) 编辑:宝华
日期 : 2022 › 03 › 89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记者从自治区气象局了解到,3月21至23日,我区自西向东将出现降水,多伴有雨雪。 3月21至23日,阿拉善盟东部到通辽市大部、兴安盟西北部有分布不均匀的降水,呼和浩特市东部、乌兰察布市西部的部分地区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包头市东部、呼和浩特市北部、乌兰察布市中部和北部、锡林郭勒盟南部、赤峰市西部,累计降雪量2.5至4.9毫米;乌兰察布市中部和北部大部、锡林郭勒盟南部偏南,累计降雪量5.0至9.9毫米,乌兰察布市部分地区累计降雪量超过10.0毫米。(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石向军) 编辑:宝华
近日,自治区总工会联合自治区司法厅开展了“劳动筑梦·法治相随”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益法律服务专项行动。据了解,此次专项行动于3月至12月开展,将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和律师专业特长,有针对性地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服务工作,强化服务举措,创新服务方式,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治素养,切实依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确保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队伍团结和谐稳定。 专项行动将大力宣传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开展劳动法律监督,积极推进平台企业“法律体检”活动开展,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用工,积极履行用工责任,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积极开展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以平台企业为重点,做好援企稳岗相关法律服务工作,及时化解劳动争议;推动盟市、旗县职工法律援助服务工作机构建设,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作为法律援助重点对象。(内蒙古融媒体记者 马芳) 编辑:宝华
3月19日0—24时,内蒙古自治区报告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其中呼和浩特市7例、通辽市1例。本土确诊病例治愈出院4例,其中包头市3例、呼伦贝尔市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1例(在巴彦淖尔市)。 截至3月19日24时,内蒙古自治区现有本土确诊病例10例,其中呼和浩特市4例、呼伦贝尔市1例、通辽市4例、鄂尔多斯市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9例,其中呼和浩特市14例、通辽市5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在赤峰市)。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所有密切接触者均在指定场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自2月15日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48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430例、包头市25例、呼伦贝尔市15例、通辽市4例、鄂尔多斯市3例、巴彦淖尔市3例、阿拉善盟2例。累计治愈出院47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426例、包头市25例、呼伦贝尔市14例、鄂尔多斯市2例、巴彦淖尔市3例、阿拉善盟2例。(皇利华供稿) 编辑:章颖慧
本网3月19日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陈春艳)3月18日,自治区公安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自3月起至年底,在全区范围组织开展“昆仑2022”专项行动。 据了解,本次专项行动的工作重点集中在几个方面:打击制售假劣农资、食用农产品涉违禁物质、农兽药残留超标等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打击与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紧密相关、日常用量大的疫苗类、急救类、抗癌类、降压降糖、风湿骨痛、中医药等药品领域犯罪;打击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破坏自然保护地、非法占用农用地,非法开采、破坏性开采稀土等战略性矿产和能源矿产资源,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等危害生态环境安全犯罪;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打击以食用为目的的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陆生野生动物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 本次专项行动突出“打大、攻坚、惩恶”,综合运用挂牌督办、提级侦办、异地用警等措施,对重大案件重拳出击,坚持上游下游一起打、源头末端一起查,追根溯源、循线深挖,坚决摧毁犯罪窝点,坚决查处组织者、经营者、获利者,坚决斩断非法利益链条。同时,强化区域协同作战,对跨区域、系列性案件,采取“一地主侦、集群作战”等模式,深挖彻查,全案打击,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治安环境。 目前,专项行动已全面展开,全区公安机关已立环食药和知识产权领域案件124起、破获9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0人,涉案金额7734余万元。 编辑:章颖慧
本网阿拉善3月19日电(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宏章)3月18日下午,阿拉善盟召开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阿拉善盟2名确诊患者的救治情况和近期全盟疫情防控工作情况。通报称,该盟确诊的2名患者已于3月18日出院,本土确诊病例现已清零。 据了解,连日来,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专家远程会诊和指导下,经过阿拉善盟中心医院医务人员精心治疗,阿左旗和乌斯太地区2名新冠肺炎患者状态良好,3月17日和18日连续2天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专家组一致认为,2名患者已达到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患者出院后,将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医务人员将继续做好健康随访。 为织密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两道防线,阿拉善盟将进一步强化常态化防控措施,全力抓好薄弱环节及问题整改,更加科学精准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坚决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 编辑:章颖慧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3月15日,兴安盟召开盟委委员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国两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指出,全国两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国两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通过召开会议传达学习、组织集体学习讨论、举办干部教育培训、开展宣传宣讲等形式,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内蒙古工作的亲切关怀、对各族人民的真挚感情、对未来发展的厚望重托,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际行动,奋力开创兴安盟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会议强调,要深刻把握“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认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往无前、一干到底,做到不偏航、不走样、不懈怠,确保兴安盟各项事业行稳致远。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深做细做实新时代民族工作,有形有感有效抓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持续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创建成果。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建立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相匹配的工作方式,确保全年各项任务扎实有序推进。要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兴安盟特色的碳达峰、碳中和之路。要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编辑:张彬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魏那)盛会闭幕,征程又启。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后,全国人大代表、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向村干部和村民宣讲全国两会精神,分享参会感受,让大家近距离听到全国两会声音。 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高度概括了这一历程中形成的“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认识,这也使赵会杰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更加坚定。她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针对内蒙古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寄予新的希望。首先就是让我们继续团结奋斗,继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听后觉得受益巨大。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多做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前面有方向,后面有政策助力,那我们想不进步都难,想不发展都难,我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让更多的乡亲过上富裕的生活。” 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的乡村旅游采摘园里,大片大片李子树映入眼帘,一颗颗李子挂满枝头。眼下正是李子树管护的关键时节,赵会杰一大早来到采摘园查看李子的生长情况,和村民边拉家常边宣讲两会精神。村民陈景新说:“听了赵书记的宣讲,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深切关怀,也了解到国家许多新的好的政策,我们一定要跟随赵书记把经济林产业发展好,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中去,一步一个脚印把家乡打造得更加美丽,把日子越过越好!” 编辑:张彬
“希望自治区各级司法机关能够结合实际,严厉打击奶业领域违约行为,提高违约成本。”“建议司法厅组织一些普法团队,深入各个企业,为企业输送法律知识,让企业管理人员、劳务人员提升法律意识,进而提高依法治企的能力”……为了准确把握企业的法律需求,把服务做得更靠前、更精准、更精细,3月17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开门纳谏,举行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大讨论活动座谈会。内蒙古信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建坤等9位企业家代表,以及律师、公证、司法鉴定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就司法行政工作如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帮助支持服务企业发展进行了交流研讨。 会议现场 与会的企业家代表和行业代表对自治区司法厅出台的《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关于服务保障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三十条措施》和立足职能组织“万名律师进乡村”活动、开展法治体检、开通涉企公证“绿色通道”、规范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等举措表示充分肯定,结合各自实际从法治宣传、行政执法监督、律师服务和管理、公证、法律援助、12348法律服务热线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并希望自治区司法厅常态化开展“开门纳谏”活动,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认真记录 自治区司法厅副厅长张瑞和指出,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自治区司法厅从行政立法、政务服务、行政执法监督、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下一步,将立足优化行政审批、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公益法治宣传、建立案例库等工作上形成制度机制,帮助企业解决难点、打通堵点、消除痛点,为企业发展撑腰鼓劲,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会后,大讨论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根据与会代表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建立问题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实行台账管理,切实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各项举措落地落实。(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张巧珍 见习记者 费捷)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最新消息: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400.0万人,比2020年末减少2.83万人,减幅0.12%。 按照国家统计局统一部署,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制度(2021年统计年报)》要求,自治区统计局采取分层、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共抽取3428个村级调查样本,调查常住人口47.7万人。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全区2021年人口构成、分布等主要数据新鲜出炉。 从人口城乡构成看,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中,城镇常住人口1637.04万人,比2020年末增加15.5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762.96万人,比2020年末减少18.3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8.21%,比2020年末提高0.73个百分点。 从人口年龄构成看,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中,0-15岁人口353.0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4.71%;16-59岁人口1560.0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65.0%;60岁及以上人口487.0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20.2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332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3.83%。与2020年相比,2021年全区0-15岁人口减少6.21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比重下降0.24个百分点;16-59岁人口减少8.31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比重下降0.27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和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区常住人口比重分别上升0.51、0.78个百分点。 从人口性别构成看,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1226.0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51.08%;女性人口1174.0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48.92%。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4.43,比2020年末上升0.17。 从人口自然增长看,2021年全区出生人口15.03万人,比2020年减少2.2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26‰,比2020年下降0.94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8.11万人,比2020年增加0.5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54‰,比2020年上升0.2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8‰,比2020年下降1.18个千分点。 从人口地区分布看,2021年末,全区12盟市中,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的有10个,超过150万人的有8个,超过200万人的有6个,超过300万人的有2个,超过400万人的仅有赤峰市。(记者杨帆) 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