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93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禁燃烟花爆竹、禁堆旺火不仅能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而且对环境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过节绝不燃放烟花爆竹,如果发现有人燃放,也会上前制止。”“我是党员,更应该带头,还会动员亲朋、邻居加入禁燃的行列。”1月14日,在赛罕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开展的禁燃宣传活动现场,不少商户、市民纷纷表态。记者了解到,自1月14日起至3月20日,我市全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堆燃旺火。为进一步推动禁燃工作,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丽青城,赛罕区多管齐下加大宣传力度,让“禁燃令”深入人心。   确保户户知晓“禁燃令”   “您好,这是咱们赛罕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点放孔明灯、堆燃旺火倡议书》,您仔细看一下。”1月14日,在前达门路锦绣福源小区东门,赛罕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工作人员正在挨家挨户地向商户宣传“禁燃令”,发放《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点放孔明灯、堆燃旺火倡议书》。   赛罕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纪检宣传股工作人员董家鹤介绍,开展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点放孔明灯、堆燃旺火工作,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关乎生态环境保护,关乎社会文明进步。赛罕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连日来周密安排,集中力量走街串巷开展宣传,呼吁市民春节期间不燃放烟花爆竹,不点放孔明灯,不堆燃旺火,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在春节期间,各大队会不间断地巡查,发现一起制止一起,为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节日环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城管执法部门向沿街商户发放《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点放孔明灯、堆燃旺火倡议书》之外,赛罕区各个社区对居民小区采取登门逐户发放“禁燃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材料及《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点放孔明灯、堆燃旺火承诺书》等方式,向广大市民发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点放孔明灯、堆燃旺火的倡议,倡导市民自觉遵守“禁燃令”,鼓励市民积极举报违法违规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   此外,赛罕区辖区内的多所学校也通过家庭宣讲的方式开展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点放孔明灯、堆燃旺火的宣传。   市民支持“禁燃令”   “以前过年、过节都会燃放烟花爆竹,虽然有节日气氛,但是燃放爆竹过后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火药味,地面上还有爆竹碎屑,更重要的是燃放烟花爆竹的过程中还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所以燃放烟花爆竹的弊远远大于利。”市民周先生表示,今年我市全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他举双手赞同。   家住邮电长乐小区的孙先生今年已81岁,对于全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点放孔明灯、堆燃旺火,他同样也表示理解和支持。   燃放烟花爆竹不仅污染环境,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外科主任医师于海彬介绍,每年春节期间,医院都会收治很多因燃放烟花爆竹受伤的患者,有的手被炸伤,有的耳朵流血,有的眼睛受伤。今年全市全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点放孔明灯、堆燃旺火,受伤的人肯定会大大减少,医护人员也不会那么忙乱了。   美好家园创建需要每位市民共同参与,“青城蓝”需要人人守护,禁燃工作人人有责。敕勒川路街道万正尚都社区书记郭俊伟呼吁广大市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积极参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点放孔明灯、堆燃旺火工作,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倡导者,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点放孔明灯、堆燃旺火工作,我市公安、应急管理、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部门将加强执法检查,依法查处违规生产、运输、销售烟花爆竹和燃放烟花爆竹、堆燃旺火行为。(记者 王 英) 编辑:郭伟伟

  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社会组织管理体系进一步夯实、适老化改造好评如潮……1月16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民政局了解到,2021年,呼和浩特市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持续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全市享受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的建档立卡脱贫户共13092户、22019人,占全市建档立卡总户数的50.51%,总人数的40.58%;2021年,呼和浩特市城市与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790元和每人每月575元,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86916户、139937人,累计支出资金7.0595亿元;救助流浪乞讨人员736人次,护送返乡127人次,成功寻亲76人次;为531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困境儿童,累计发放基本生活补贴977.65万元。呼和浩特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共救助未成年人47名、受家暴妇女儿童7人。去年,呼和浩特市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7763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5177人,全年发放资金6882.2万元。   聚力深基层社会治理。2021年,首府严厉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并对连续两年不参加年度检查的105家社会组织进行撤销登记。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23家社会组织被评定为3A以上等级;建立了2家党建共同体,吸引15家党组织加入。组织实施23个“五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试点项目,144家社会组织和机构开展服务活动994场次,服务社区167个、服务人数约33万人次;慈善总会服务中心共接收捐赠物资价值115余万元、接收捐赠善款180余万元,救助支出善款127余万元,并成立了首个大额专项基金。   稳步提升基本社会服务。2021年,呼和浩特市新建、改扩建居家和社区养老试点105个,累计建成试点209个,运营为老餐厅51家,受益老人30余万;2021年,全市结婚登记14623对,离婚登记4221对,为669人开展了婚姻家庭面对面的辅导,补录婚姻登记历史档案数据35.6万条,离婚数较《民法典》实施之前下降42%;严格按照程序完成全市拟设立7个街道办事处审核申报工作;完成全市34条道路15座立交桥命名工作。   (首席记者 刘晓君 实习生 景 媛) 编辑:郭伟伟

  通辽市地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境内盛产优质名贵天然药材500多种,是黄芪、麻黄、沙棘等蒙药材的原产地。为了突出通辽地产药材黄芪的特色,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总工程师、主任蒙药师邢界红正在开展“内蒙古通辽黄芪品质特异性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日前召开的自治区第五届北疆工匠发布会上,邢界红与其他9位各行业专家、人才被授予“北疆工匠”称号。“每一项荣誉的获得,对我来说都是一次鼓励和鞭策,也很高兴有机会与这么多优秀人才交流学习,大家对工作的热情和专注深深地感染了我。”邢界红说。   据了解,邢界红大学期间主修药学,毕业后在通辽本地制药厂工作。2002年,邢界红来到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担任质量负责人、生产负责人、研发总工等职位,她始终秉承做良心药、放心药的信念,药材的炮制、生产、检验,每一个流程都一丝不苟,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控。   在工作中,邢界红致力于突破和解决影响蒙药发展的共性问题。她作为主要研发人员,解决了制约蒙药产业发展的蒙药包衣产品的标准问题,承担了《内蒙古蒙药材标准》(86版)中4个蒙药材的标准提高工作,使这些药材来源清晰、质量可控。研究申报了6个蒙药品种的工艺技术改进,让传统的蒙药品种应用现代科学制药方法和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周期缩短了一大半。她带领团队开展蒙药制丸工艺创新,使珍宝丸、清热八味丸等蒙药生产技术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她参加研发了保利尔胶囊、那如三味片、蒙红贴膏等新药产品,取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新药证书,产品上市后为广大患者解除了病痛。她积极投身蒙药科技攻关,参加、主持了多项国家及自治区科研项目,参与了国家关于民族药的重大专项课题,促进了新形势下蒙医药事业发展。   2018年,邢界红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4年来,她在广泛调研走访的基础上,提出关于促进蒙医药发展、地区环境保护、自治区经济建设等建议,积极投入全国两会精神宣讲,及时把党中央的声音传递到基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第一时间编写了《蒙成药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参考用药》,推荐给相关蒙医药专家,并组织所在公司向抗疫一线捐赠价值100万元的药品……   20多年来,邢界红在蒙医药领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用工匠精神铸就医者仁心,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见习记者薛一群) 编辑:孟捷

  内蒙古新闻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向平)1月15日,我区首家快递外卖行业党建联盟在包头市青山区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区新兴领域、行业党建组织实现了零突破。   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来自7家快递公司和美团公司的14名首批“红速小哥”志愿先锋队代表向从业群体发出争当安全行车引领者、文明递送示范者、社会治理参与者、为民服务先锋者的倡议。属地代表与美团公司、中通快递、圆通快递、韵达快递等行业负责人代表共同签订了以“安全寄递、党建领航、文明出行、共治共享”为主旨的《青山区快递外卖行业与属地党组织共建公约》。   据了解,2021年以来,青山区探索实施快递物流、外卖配送行业党建工作,成立了快递物流联合党支部、外卖骑手党支部,对快递外卖行业进行党的组织全覆盖;在“1+9+N”服务企业发展党建联盟的基础上,联合35家职能部门和属地党组织,共同组建快递外卖党建联盟。指导装备园区党工委打造10家“红速驿站”,在59个街镇、社区、企业、楼宇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红色蓄能站”,以暖心服务温暖“红速小哥”,促进新业态群体融入社会治理。 编辑:孟捷

《长津湖之水门桥》定档虎年大年初一

  正北方网讯(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马丽侠)记者近日从内蒙古电影集团了解到,由中宣部电影局主抓、内蒙古电影集团与博纳影业等联合出品,《长津湖》原班人马倾力打造的续集《长津湖之水门桥》正式定档虎年大年初一。   电影海报(图片由内蒙古电影集团提供)   《长津湖之水门桥》由于冬担任总出品人,黄建新担任总监制,陈凯歌、徐克、林超贤担任监制导演,吴京、易烊千玺领衔主演。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在结束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战斗之后,七连战士们在冰雪绝境之处,以钢铁般的意志三炸水门桥的故事。该片前作《长津湖》2021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长津湖效应”,凭借超过57亿的票房成绩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冠军,总观影人次高达1.24亿。据市场人士预测,《长津湖之水门桥》“空降”春节档,有望推高2022春节档整体票房,创造新的档期纪录。   除了《长津湖》系列,内蒙古电影集团近年来与博纳影业联合出品的《中国机长》《中国医生》,与中影集团联合出品的《我和我的父辈》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目前,反映“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影视作品已进入创作阶段;谱写民族团结佳话,以“三千孤儿入内蒙”为题材的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也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将于2022年择期公映。 编辑:孟捷

  内蒙古新闻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杨婷)1月12日,民政部发布《民政部关于表彰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的决定》,授予281个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我区5家社会组织入选,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建筑业协会、内蒙古自治区电力行业协会、内蒙古医药商会、包头银行业协会、呼伦贝尔市非诉纠纷调处中心。   据了解,此次评选是为了表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特别是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突出贡献,党的建设突出、自身建设过硬、发挥作用显著的先进社会组织。   近年来,在全区民政部门的积极引导下,我区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在规范市场秩序、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参与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通过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社会组织扶持政策,培养一批公信力强、功能完备、运作规范、作用显著的社会组织。 编辑:孟捷

  内蒙古新闻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薛来)李欢拎着两袋垃圾,站在智能垃圾分类厢房前,她把脸凑到厢房上方的人脸识别区,只听“哗啦”一声,厢房的门自动打开。她麻利地将垃圾投进指定厢房,厢房显示屏提示:“本次投放可回收垃圾1.5公斤,+186积分。”   “智能垃圾分类厢房不但方便扔垃圾,还能给垃圾称重并获取奖励。”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团结小区居民李欢高兴地说,“我刚才投了3斤纸片,每斤纸片市场价是0.62元,这1.86元可以通过微信直接提现。”“居民注册后,就能通过人脸识别、智能刷卡、扫码投递等多种方式实现分类投放,并获得1分钱积1分的奖励。”新城区垃圾分类办公室主任张艳琴介绍。   近年来,自治区住建厅坚持把老旧小区提质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全面推进改造项目,提升城市品位形象,让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群众生活环境更加宜居。   团结小区建于1984年,是呼和浩特市最早建设、规模最大的集中住宅小区。团结小区对标“完整居住社区”6方面20项内容进行了提升改造,按照“基础类应改尽改、完善类能改多改、提升类积极推进”原则,增设康养服务中心、为民办事大厅、党群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实现了小区功能和配套设施的“换代升级”、小区颜值的“华美嬗变”,团结小区改造项目也因此被列为自治区示范项目。   今年,自治区住建厅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自治区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工作,指导创新城市建设运营模式,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围绕《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5个方面16项任务,指导全区设市城市制定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力争“一年新提升,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以呼和浩特市打造国家级试点为抓手,示范引领其他城市开展城市更新行动。   指导和督促呼和浩特市按照城市更新试点方案,坚持“以点带线”“以线建网”“以网扩面”的原则,划定四个更新片区,确定重点更新项目、重点更新轴线,确立市、区两级政府和街道、社会资本、商业主体、社区居民四类更新主体;大力推广城市运营理念,将政府投入公用设施与项目收入、产业收益有机整合,以收益反哺投入,采取不同模式推动城中村城边村、地铁沿线、老旧小区更新建设,实现“以城建城、以城兴城”。   贯彻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开展试点城市和示范项目建设;继续在盟市所在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巩固公共机构垃圾分类覆盖面和精准投放度。   通过完善制度、建立体系、开展试点,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加快建设城市体检评估信息平台,形成城市自体检、第三方体检和社会满意度调查相结合的城市体检工作新模式。   做好政策指导引导,制定好相应的规范措施,防止出现大拆大建、急功近利的倾向,积极稳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编辑:孟捷

  内蒙古新闻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高慧)1月14日,记者从全区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获悉,2021年,我区重点公路建设规模达5832公里。农村牧区公路开工建设7518公里、建成4704公里,新增250个自然村通硬化路、54个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   2021年,我区交通运输系统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年落实建设资金266.7亿元,到位资金与完成投资(290亿元)基本匹配;持续提升行业管理效能,11个盟市出台网约车管理实施细则,解决执法风纪不严、行政审批要件偏多等问题172项。有效提高公路养护水平,完成807公里路面养护工程,处置路面病害414万平方米,普通国省干线和农村牧区公路优良路率分别提高2.7和3.5个百分点;全面提升运输服务品质,阿拉善、鄂尔多斯、呼和浩特等地开通定制班线、旅游专线、扶贫专线,10个盟市、18个旗县实现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加强重点时段、重点路段运力供给,建立14支应急运输保障车队,设立应急物资专用收费站10个,开辟应急运输绿色通道296条;加快发展绿色交通,新增和更新公交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占比达98.8%,全区中心城区绿色出行分担率达60%。   2022年,全区交通运输系统坚持在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四个方面全过程、全领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交通运输全面高质量发展支撑服务自治区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我区去年重点公路建设规模达5832公里    编辑:孟捷

  新华网呼和浩特1月14日电(郝芳芳)大力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交通装备、完成国家级“公交都市”创建、全面实施机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开展交通运输碳排放统计监测研究……2022开年,内蒙古自治区提出了发展低碳交通运输具体举措。   在1月14日举行的2022年全区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高世勤表示,要坚持绿色发展,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高世勤介绍,今年内蒙古将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线位、土地等资源,合理避让生态敏感区。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取弃土场生态恢复、路域沿线生态改善和景观升级。鼓励节能环保材料工艺、工业固废规模化利用,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95%和80%以上。全面实施机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I/M制度),加强柴油货车、船舶、公路项目等重点领域污染治理。   同时,将出台交通运输物流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绿色低碳交通地方标准,开展交通运输碳排放统计监测研究,探索开展双碳试点示范;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完成乌海市国家级“公交都市”创建;开展呼和浩特市国家绿色出行示范城市创建;优化充换电、加气、加氢基础设施布局,全区公路服务区、客运、公交场站新建348个充(换)电桩。 编辑:孟捷

  记者13日从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局获悉,2021年呼和浩特市优良天数达到318天,优良率87.1%,较2020年增加24天,提升了6.8个百分点。   2021年,呼和浩特市推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现了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据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平台显示,呼和浩特PM2.5浓度、PM10浓度、二氧化硫浓度、二氧化氮浓度、一碳浓度、臭氧浓度6项污染物年均值全部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Ⅱ级标准,重污染天数为2天,比率0.5%。其中,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重污染天数比率均超额完成内蒙古自治区下达的任务目标。   记者了解到,2021年,呼和浩特市严控矿山企业生产扬尘,15家矿山企业开展治理,涉及扬尘无组织排放的85家企业完成可视化、智能化监控系统建设并接入监控平台。同时推进居民取暖清洁化改造,采取“卫星+无人机+人工巡查+宣传动员”四位一体管控方式,严控春、秋季秸秆禁烧,秸秆焚烧火点大幅减少。   另外,呼和浩特市建成了施工工地扬尘视频监管平台,实行建筑工地“四定一包”责任制,推行建筑工地高围挡作业,全市降尘点降尘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8.6%,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记者 张林虎) 编辑:郭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