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1月27日电(徐红梅)26日晚,“可爱的中国”2022新春诗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诗会现场。(点击图片,观看精彩节目,视频来源:奔腾融媒) 诗会以团结统一、爱党爱国为主线,向观众展示了一幅同心绘就中国梦的美好画卷。站在时光的交接点上,朗诵名家及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用充满诗意的声音抒发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诗会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主办。 编辑:孟捷
日期 : 2022 › 01 › 93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1.小黑河门户公园(暂用名)——滨水综合公园,项目分为两期实施。一期主要沿扎达盖河两岸及扎达盖河入小黑河口进行绿化景观及生态修复,增设绿道、游园步道、健身休闲广场等内容;二期待土地征转及房屋拆迁后,对小黑河沿岸进行生态修复,廊桥及广场游园建设,面积约111公顷。 2.哈拉沁沙坑公园(暂用名)——郊野公园,位于大青山前坡,哈拉更路以西,哈拉沁沟以东,呼和塔拉大街以南,由大青山前坡废弃采沙坑改造而成,内设置露濡阁、春雨亭,人工湖两处,面积约57.3公顷。 3.西城公园(暂用名)——郊野公园,位于大青山前坡,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以北,由大青山前坡废弃采沙坑改造而成,园区南侧有恼包山遗址,面积约60公顷。 4.金川公园(暂用名)——综合公园,原丽山湖公园改造,位于金海路与汇金道西南角,内有水系、假山,入口处有白墙灰瓦的新中式入口景观,面积约8.13公顷。 5.恼包公园(暂用名)——综合公园,位于巴彦北路与北二环交会西南角,面积6.2公顷。 6.妇女儿童公园(暂用名)——综合公园,东至不塔气、西至科尔沁路,面积17.09公顷。 7.塬文化园(暂用名)——综合公园,位于科尔沁南路以西,满洲里路以南,秀水街以南,大学生创业园南侧,以塬上文化为特色,有窑洞和驿站以及岩画设计,面积10公顷。 8.娜仁锡勒公园(暂用名)——综合公园,位于鄂尔多斯路路南,科尔沁立交桥西南侧,为渣土堆改造的山体公园,原为蒙古语音译,意为洒满阳光的山坡,山顶有蒙古穹亭设计,面积17.8公顷。 9.阿兰扎尔公园(暂用名)——综合公园,北至南二环、东至西二道河村、南至西二道河、西至生物制药厂西路,为渣土堆改造的山体公园,阿兰扎尔是蒙古史诗《江格尔》里面的一匹骏马的名字,原设计意图希望设计马文化园,内有简单绿化及景观亭廊,面积12.95公顷。 10.高勒其公园(暂用名)——综合公园,北至北二环、南至攸攸板村,为渣土堆改造的山体公园,原为蒙古语音译,意为法治公园,原设计意图打造一处法治主题公园,面积8.67公顷。 11.四千米游园(暂用名)——沿路游园,位于呼伦贝尔南路以东,乌兰察布西街以南,同四千米巷相接,内有假山、亭廊和基础绿化,面积3.3公顷。 12.保全街文化客厅东侧游园(暂用名)——游园,位于保全街文化客厅东侧,内以丁香为主干景观树种,有马头琴造型小广场,彩色透水沥青路,面积3.33公顷。 13.八一游园(暂用名)——游园,位于呼伦贝尔北路与海拉尔大街西北角,有大规格山桃数株和张拉膜广场(临近八一市场),面积1.61公顷。 14.博物馆游园(暂用名)——游园,位于新华大街和中山路中间呼伦路东侧,内有乳都雕塑和阜安门遗址石碑,面积1.31公顷。 15.怡景翠华林北侧游园(暂用名)——小游园,位于云中路怡景翠华林小区北侧,内有雕塑、花架等,面积3.85公顷。 编辑:郭伟伟
在春节来临之际,中央文明办、全国妇联、民政部26日发布《弘扬美德传家风移风易俗树新风》倡议书,向广大家庭发出倡议,倡导广大家庭弘扬家庭美德,践行移风易俗,共同过一个和谐年、文明年、健康年。 倡议指出,广大家庭要传承尊老爱幼、夫妻和睦、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感悟红色家风,砥砺家国情怀,自觉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弘扬家庭美德过和谐年。广大家庭要婚事新办,抵制天价彩礼、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良风气,弘扬中华孝道,传递正确的婚恋观,践行移风易俗过文明年。广大家庭保持戴口罩、勤洗手、不扎堆、不聚集的好习惯,主动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和疫苗加强针,不举办大规模人员聚集性活动,遵守防疫规定过健康年。 倡议强调,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家庭典型要带头树文明新风,在弘扬家庭美德、践行移风易俗方面作表率,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新华社) 编辑:郭伟伟
1月26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2021年新招录警务辅助人员为期3天的岗前(第四期)培训结束,来自全区的622名新入职辅警将到岗参加春节安保、冬奥安保工作。 据公安部优秀教员、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政治部教育训练科副科长韩宏奇介绍,为配齐补强辅警力量,2021年呼和浩特市公安局面向全区计划招录1000名辅警,实际录用686名,助推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缓解基层因抽调参与留置看护任务造成的警力短缺问题。本批新入职辅警按照95%淘汰率选出,他们是自2022年1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条例》施行以来全区首批新入职辅警。 此次培训突出基本警务技能、基本作风养成、基本业务能力的训练,将训练的“准星”瞄准春节、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各类安保维稳等实战“靶心”,内容涵盖政治理论、法律知识、保密纪律、业务知识和实战技能等多个方面。(记者刘晓君通讯员张俊峰) 编辑:郭伟伟
全区103个旗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部实现“四个中心”功能性贯通 “我帮你”为民办实事活动成果显著 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按照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署,借助党史学习教育契机,从2021年4月起,内蒙古日报社依托自治区“草原云”平台,全力推动全区各旗县(区市)贯通“四个中心”开展“我帮你”实践活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旗县融媒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全区103个旗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部实现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功能性贯通,“我帮你”为民办实事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有事“580”,康巴什区贯通“四个中心”开通服务热线,为群众答疑解惑。 2021年4月至12月的9个月时间里,内蒙古日报社持续推进“‘草原云·我帮你’为民服务联动平台”建设工作。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工作组赴全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区市)442家单位调研走访,举办线下座谈培训120余场,线上培训近百场。从政策普及、措施制定、任务落实、技术应用、指标量化到提高为群众办事质量等多个维度进行跟踪指导,抓好任务落地工作,推动“我帮你”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库伦旗贯通“四个中心”“我帮你”平台接到阿路西社区居民胡同破损严重的诉求后,交办到包联单位修复,解决百姓出行问题。 活动开展以来,赛罕区、玉泉区、青山区、海拉尔区、阿荣旗、奈曼旗、乌兰浩特市、科右中旗、红山区、巴林左旗、四子王旗、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市、东胜区、临河区、海勃湾区、阿拉善左旗和武川县等18个试点旗县(区市)率先发力,采取能融尽融、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于2021年7月中旬全部贯通“四个中心”。康巴什区、牙克石市、科右前旗、科尔沁区、开鲁县、昆都仑区、库伦旗、集宁区、土默特左旗、达茂旗、鄂托克旗、乌达区、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等非试点旗县级融媒体中心主动作为,积极协调推动贯通“四个中心”工作,提升了为民办事服务平台的吸附力,壮大了传播服务阵地。截至目前,全区103个旗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部开通“我帮你”草原云为民服务联动平台,参与率100%。 青山区政务服务中心为市民办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 赛罕区在全区率先实现“四个中心”实现数据交换共享;红山区融媒体中心将“我为群众办实事”群众需求信息征集平台与党建引领网格精细化治理指挥平台打通;阿荣旗创建“同城生活服务平台”为群众诉求提供渠道;东胜区研发“融融帮你办”系统,建立线上点单接单机制;青山区借助融合当地便民服务系统实现了“问题一经上报,部门马上就到”;临河区依托“爱临河”APP开设的“我帮你”平台链接八大项近60小项的服务内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牙克石市在“林都e”App上设置“便民服务我帮你”版块,为群众提供掌上“一站式”全流程在线服务;科尔沁区在“四个中心”贯通基础上,树立大平台思维,推动融媒体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模式,媒体影响力日益增强;科右前旗打造“党建+网格”12468模式做到“只要党建有要求、村里(社区)有需求、百姓有诉求,网格都会有回应、有回音、有回答”;为更好地帮助居民群众解决工作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康巴什区打造“580”工作调度室,开通了康康服务热线0477-8595580;锡林浩特市以12345智慧调度平台为重点,打造“在马都,我帮你”品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二连浩特市、额济纳旗、满洲里市发挥媒体融合平台优势,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不仅创作出一批反映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的融媒原创作品。同时,通过各平台的贯通,提供各类贴身式服务,深受群众欢迎。 2021年11月9日,通辽市遭遇罕见暴雪天气,开鲁县运用“四个中心”贯通后的调度机制,积极协调爱心车队进行道路救援。胡建华摄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12月25日全区“四个中心”共收到各类诉求58万余件,办结55万余件,办结率95%,相关活动媒体发稿总量达47123条。各类诉求中,群众对政策咨询、住建服务、环境等问题诉求较多,开通“我帮你”为民服务平台的旗县级融媒体中心,群众满意度及好评率接近99%,多数群众认为媒体在为民办实事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与百姓贴得更近了,与群众生活关联度更高了。 创新管理模式,多举措推动“我帮你”为民办实事活动走深做实。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统筹指导下,内蒙古日报社结合贯通“四个中心”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在活动开展期间,制定出台全区旗县(区市)贯通“四个中心”开展“我帮你”实践活动综合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将此项工作纳入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责任制考核工作中;2021年11月初,启动“全区2021我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案例征集展示”活动,征集各地在“四个贯通”工作中抓得实、有特色、有效果的典型案例,以及让群众满意的好做法、好经验,目前征集工作基本完成;筹划举办全区贯通“四个中心”开展“我帮你”为民办实事创新示范案例交流培训会,探讨分享旗县级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经验、新思考。 下一步,内蒙古日报社将推动全区各旗县(区市)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融媒体中心“新闻+政务+服务”功能,交流经验,进一步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更多的为民办实事具体行动。(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向华 王宇婷) 编辑:孟捷
正北方网讯(北方新报正北方网首席记者 王树天)1月25日,记者从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了解到,2021年,内蒙古金融系统充分运用金融资源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金融运行持续向好,本外币贷款余额突破2.5万亿元,贷款增速增量创近4年最好水平;存款增速近5年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存款增速增量创近5年最高水平;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 据介绍,2021年末,内蒙古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5017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24965亿元,同比增长7.4%;比年初增加1716亿元,增速和增量均为近4年来最好水平。分部门看,住户贷款比年初增加809亿元,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906亿元。其中住户经营性贷款比年初增加273亿元,创2014年以来最好水平。 2021年末,内蒙古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7534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564亿元,增速和增量均为近5年最高水平。分部门看,住户存款比年初增加1842亿元,企业存款比年初增加649亿元。 2021年以来,内蒙古金融系统加大对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电热气水供应生产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行业(不含房地产业)贷款新增534亿元,同比多增349亿元。 提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力度,涉农贷款新增471亿元,同比多增512亿元。 工业和高新企业贷款得到有效保障,工业贷款新增267亿元,同比多增275亿元;高新企业贷款新增125亿元,企业获贷率较年初提升2.2个百分点。 推动小微企业贷款扩面增量,小微企业贷款新增381亿元,同比多增544亿元;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新增150亿元,同比多增87亿元;支持小微经营主体约49万户,较年初增加1.5万户。 编辑:孟捷
正北方网讯(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张巧珍实习生任亚鑫)1月25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解到,由内蒙古自治区建筑业协会、内蒙古自治区勘察设计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房地产业协会联合举办的内蒙古自治区2021年度“BIM示范单位和BIM示范项目”认定结果日前发布,共有6家单位被授予“BIM示范单位”称号,12个项目被授予“BIM示范项目”称号。 本次BIM示范认定范围是以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1年9月份公布的“第一批BIM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及单位”为申报基础。参与认定的共有24家单位及42个项目,专家组通过形式审查及线上核查两种方式,经认定,兴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和利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永泽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中环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内蒙古联源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被授予“BIM示范单位”称号;中蒙博览会永久性国际会展中心、呼和浩特新机场航站区第一标段施工总承包、喀喇沁旗中蒙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华亿紫云府项目、兴泰·东河湾三期西区(一标段)项目、科尔沁马城工程(那达慕文化园)-赛事大楼工程、红山花卉市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园联盟足球基地综合楼、中海河山大观建设项目、内蒙古艺术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教学主楼、图书馆等个单体建筑)施工第三标段工程、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迁建项目门急诊医技楼A、B区项目、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被授予“BIM示范项目”称号。 据了解,BIM技术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下一步,内蒙古还要组织BIM示范经验培训班,进一步推广应用经验、提高行业BIM推广应用水平。同时还要强化对BIM示范项目和BIM示范单位的跟踪指导并建立社会监督机制,真正让这项技术应用落到处,推动内蒙古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孟捷
正北方网讯(北方新报正北方网首席记者 查娜)记者从中铁呼和浩特局了解到,1月26日起部分旅客列车停运。具体为: 1. 2022年1月26日至1月31日包头开K1117/6次,2022年1月27日至1月31日北京西开K1115/8次停运。 2. 2022年1月27日至1月30日呼和浩特开K7907次、东胜西开K574次,2022年1月28日至1月31日北京西开K573次、2022年1月29日至2月1日东胜西开K7908次停运。 3. 2022年1月29日至1月30日包头开Z352/49次,2022年1月30日至1月31日青岛北开Z350/1次停运。 4. 2022年1月27日至1月30日包头开K7901次、乌海西开K396次,2022年1月28日至1月31日北京开K395次,2022年1月29日至2月1日乌海西开K7902次停运。 具体详情请登录www.12306.cn网站查询,如有变化请以车站当日公告为准。 编辑:孟捷
赛罕区市场监管局在辖区内开展烟花爆竹禁售禁放专项检查。记者刘军摄 1月13日,《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限时全域禁止燃放、违规销售烟花爆竹和堆燃旺火的通告》发布(以下简称《通告》),决定自《通告》印发之日起至2022年3月20日,呼和浩特市全域禁止燃放、违规销售烟花爆竹和堆燃旺火。《通告》发布后,我市各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全力做好禁燃禁放管控工作。 公安系统 连日来,全市公安系统采取暗查、突击抽查和全面排查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开展烟花爆竹专项检查整治行动,组织警力对全市烟花爆竹销售、储存单位,以及超市、五金商店、集市等场所进行细致走访、深入摸排、逐一检查,重拳出击,严厉打击非法储存、销售、燃放烟花爆竹违法行为。 1月18日,赛罕区公安分局太平庄派出所根据线索发现辖区五路村一商店内存在非法储存烟花爆竹嫌疑,经民警调查,在商店库房内发现大量烟花爆竹,随后民警将嫌疑人带回所里接受调查,郭某某对自己非法储存烟花爆竹的事实供认不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条之规定,对违法嫌疑人郭某某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1月18日中午,赛罕区公安分局太平庄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称,美岱村饭店门口有人燃放烟花爆竹,民警到达现场后将违法嫌疑人郭某带回所里接受调查。经调查,郭某对自己燃放烟花爆竹一事供认不讳,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之规定,对郭某某处以行政罚款500元的处罚。 1月18日晚,赛罕区公安分局太平庄派出所根据线索在辖区五路村查获一起非法储存销售烟花爆竹窝点,违法行为人丁某对自己非法储存销售烟花爆竹一事供认不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条之规定,对违法嫌疑人丁某某处以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 据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枪支危爆物品管理大队大队长王旭向记者介绍,2021年12月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已提前开展专项行动,加大了巡逻查控力度,严厉打击涉烟花爆竹违法行为。对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区域燃放烟花爆竹,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方式燃放烟花爆竹的单位和个人,由公安部门责令停止燃放,并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堆燃旺火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对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造成损失及较大影响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另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通告规定的行为均有权进行劝阻、制止、举报,举报电话12345。自《通告》发布以来,共查处涉烟花爆竹违法违规行为26起,行政拘留22人,罚款1人,批评教育4人,移交应急管理部门处置3起。为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噪音扰民,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警方将持续开展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强化检查整治力度,全力推进宣传活动。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响应号召,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参与非法燃放、生产、销售、储存和运输烟花爆竹等违法犯罪活动,如果发现禁放区域有燃放烟花爆竹行为,请直接拨打110报警。 市应急管理局 据市应急管理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科罗振雄介绍,市应急管理局按照有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呼和浩特市烟花爆竹销售管控方案》,全面落实了烟花爆竹销售管控措施,对未经许可从事烟花爆竹经营活动的,责令停止非法经营活动,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没收非法经营的物品及违法所得。对市四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内160家烟花爆竹零售店全面关闭取缔,实现了禁燃区内无烟花爆竹销售网点。下一步,市应急管理局将不定期组织开展清理整顿,确保全市域内无违法违规销售烟花爆竹行为。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空气污染,点放孔明灯可能引发森林草原火情,堆燃旺火存在很多安全隐患……”1月20日,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执法队员联合来自海亮物业的志愿者,挨门挨户走入海亮沿街商户,向商户和往来市民宣传禁燃禁放知识。 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秩序,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打造便捷整洁、宜居宜业的现代化首府城市,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执法人员通过驻点和入户的方式,发放宣传资料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点放孔明灯、堆燃旺火致市民的一封信》,并对接各企事业单位、沿街商户,采取入户宣讲的方式加强禁燃禁放宣传。 呼和浩特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执法队员向商户和往来市民发放禁燃禁放宣传资料。 “除了宣传活动,城管部门还在重点区域加大巡查力度,对违法售卖烟花爆竹的摊贩进行查处,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负责的6条主干道,未发现有流动摊贩销售烟花爆竹。”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三大队大队长杨华平向记者介绍,自开展禁燃禁放宣传活动以来,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发放《致市民的一封信》900余封、宣传资料200余份,深入商户及工地入户宣传1000余家。通过持续的宣传教育,引导市民自觉遵守“禁燃禁放”政策和规定,增强人民群众的环保和安全意识,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点放孔明灯、堆燃旺火管控整治工作,在全市形成了浓厚的“人人参与、共同遵守”的良好氛围。(记者孙岳龙杨彩霞) 编辑:郭伟伟
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内蒙古要履行好肩负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必须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所有领域、所有区域、所有行业都要向此聚焦发力,各项重大目标任务、重大政策措施、重大工程项目都要依次布局展开。呼和浩特市将紧紧围绕统筹谋划好全市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科学构建协调优化的国土空间格局,不断扩大自然资源创新优势,用全面精准的资源保障成效,全方位推动呼和浩特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守“三区三线”。呼和浩特市坚持强化规划引领,合理划定“三区三线”,科学规划城市布局,自觉担负起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重大政治责任,打造“美丽青城、草原都市”亮丽风景线。 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在参加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呼和浩特市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呼和浩特要持续巩固扩大优化营商环境、净化政治生态整体攻坚战的成效,推动营商环境从根本上好起来。呼和浩特市自然资源局紧紧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总目标,大力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让“办事不求人、投资很舒心”成为首府的新名片。 2021年,呼和浩特市自然资源局共办理用地预审项目84个,完成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项目149个,发放建设用地许可64个,建设工程许可97个,供应建设用地1724公顷,保障重点项目344个,办理不动产登记证38万余本。 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要求,要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提高民生保障精准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呼和浩特市下大力气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强化城市设计和单体建筑设计,坚决有力地解决房地产遗留问题,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编辑:郭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