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您好,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请问您有什么问题?” 在自治区人民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只要12309检察服务热线电话响起,接线员总会第一时间接听电话并耐心回复群众问题。这是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畅通群众诉求表达的一种渠道,也是该院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举措。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全面优化12309检察服务中心,精心打造12309检察服务大厅、12309检察服务网络平台、12309检察服务热线“三位一体”集成式服务阵地,形成“信、访、网、电”全方位、全覆盖、立体式检察服务综合平台,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确保群众在法治需求面前“找得到地儿、见得到人、办得成事儿”,让群众感受到检察服务就在身边。 12309检察服务中心是全区检察机关面向群众的开放式服务窗口。该服务中心以实体大厅、服务热线、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工作机制,全方位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对群众以来信、来访、网络、热线电话等方式反映的问题,要求工作人员在7个工作日内程序性回复,对符合受理条件、依法导入法律程序的各类申诉案件,在3个月内向群众答复办理结果或办理进展情况,让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事事有回音。12309检察服务中心的创建充分发挥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也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了“检察温度”。 今年11月,赤峰市民田女士向松山区人民检察院送来一面写有“明察秋毫,执法如山”的锦旗,以此表达对该院的感激之情。2020年底,田女士通过12309检察服务中心向松山区人民检察院申请民事诉讼监督。接到田女士诉求后,该院立即组成办案组,审查案卷材料。松山区人民检察院以民事判决书存在认定事实不清、虚假诉讼可能等情形,对这起案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最终,松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再审此案,再审认为原审认定事实错误。今年7月13日,松山区人民法院作出再审判决,撤销原审判决。 今年截至目前,全区检察机关信访总量30036件,其中接收来信6997件,接待来访11703件、13852人次,接听电话10350通,受理网络信访986件。一组组数据背后承载着一个个群众诉求。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就能办成事,甚至足不出户、一个电话就能让诉求得到解决,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服务群众。 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第十检察部副主任徐福忠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围绕12309检察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精心打造12309检察服务品牌,全覆盖、无死角的检察服务让群众觉得“12309”好用、管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今后我们将加大12309检察服务品牌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群众了解和会用‘网上12309’‘掌上12309’‘热线12309’,也让12309检察服务中心真正成为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宣传法治的服务阵地。”徐福忠表示。(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见习记者 郝佳丽) 编辑:吴焕新
日期 : 2021 › 12 › 92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高慧 迎着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冷风,在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海(拉尔)满(洲里)高速公路像一条黢黑的飘带一直延伸到了视线看不见的地方。在这条“飘带”上,不断有快速移动的黑点闪过,那是赶往满洲里方向运送防疫和生活物资的车辆。 满洲里西临蒙古国,北接俄罗斯,是中蒙俄三国的重要交流通道之一。因为疫情原因,这座有着15万常住人口的边城,瞬间被摁下了暂停键。作为绥满高速公路的最后一段,刚刚主体工程完工的海(拉尔)满(洲里)高速公路,不仅实现了与俄蒙及内陆省区、沿海港口的互联互通,更成为了目前保障疫情防控相关物资、人员应急运输的最便捷通道。 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历史的接力棒在这里传递。 这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为现实,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开启。这一年,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 回首2021年,开局之年我们如何走过?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的高质量交通强区,2021年,内蒙古交通运输因时乘势、奋发而为! 这一年,《内蒙古自治区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方案》出台,《方案》对未来30年自治区综合交通发展的目标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确保按期实现全面建成高质量交通强区。 这一年,《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印发,《规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基础设施供给全面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智慧绿色平安交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使交通运输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这一年,内蒙古持续推动交通绿色可持续发展。有序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制定交通运输物流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能耗双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响应方案。持续调整优化运输结构,积极推进新能源替代,新建公交场站、客运站、公路服务区充电桩569个,全区中心城区绿色出行分担率达60%。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绿色理念更是落实到每个施工环节。在昭君黄河特大桥施工现场的黄河湿地,你能看到天鹅在自由嬉戏。在经(棚)乌(兰布统)高速沿线,清澈的西拉沐沦河与蓝天、群山构成了一幅壮美画卷,边坡上的草木在冬雪下等待着又一年春风的唤醒。 这一年,内蒙古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农村牧区公路7518公里,改造公路危旧桥梁207座,实施安防工程1572公里。稳步推进苏木乡镇通三级公路和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实施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142条城乡客运线路完成公交化改造,“乡村振兴路”“群众幸福路”不断延伸。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获评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呼伦贝尔扎兰屯市“智慧乡村+电商快递”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这一年,内蒙古强化创新驱动,稳步提升运输服务能力。推进“互联网+客运”新模式、新业态发展,11个盟市出台网约车管理实施细则,9个盟市开通95128出租汽车电召服务,10个盟市实现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72个汽车客运站提供电子客票服务。提升货运物流效率,推动冷链物流发展,培育网络货运企业99家,“西北地区—京津冀”多功能车智慧公铁水联运示范工程通过国家验收。 这一年,内蒙古大力优化交通运输行业营商环境,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取消下放了一批行政权力,优化了一批“减时限减材料减环节”事项,新增了一批即办事项及“一门、一窗”办理事项、全程网办事项,发布了一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清理废止了一批制约发展的政策文件,实现了道路运输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巡游车和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两考合一”、公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审批自治区和盟市“两审合一”。开展执法领域和行政审批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核查、整改问题172项;落实收费公路通行费减免政策,1—11月累计减免通行费13.2亿元。 2021年,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内蒙古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全区公路建设规模1.3万多公里,白音查干至乌兰浩特高速公路全面铺开,白(音查干)安(业)、草(高吐)乌(兰浩特)主线段主体建成。 在鄂尔多斯高原的柏油马路上,一辆辆满载煤炭的大卡车络绎不绝向东驶去,它们要跨过黄河、长江,把煤炭送到华北、华东等地。今冬明春,内蒙古承担着向国内18个省区市提供用煤的任务,为此,内蒙古下发《关于切实做好能源运输车辆通行保障工作的通知》,加强对煤炭等能源运输重点区域、重点路段、运输通道的监测。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共开通100条货车专用通道,建立应急运输保障车队,开辟应急运输绿色通道296条,保障能源运输车辆优先通行,全力保安保通保畅保运,为电煤、天然气等能源物资供应提供重要支撑。 2021年,对于内蒙古交通运输领域而言,是一个为未来注入活力和信心的崭新开端!起跑映照全程,开局启示未来。“十四五”时期,是我区加快建设交通强区的关键时期。迈步新征程,内蒙古必将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编辑:吴焕新
20日,“高质量发展新北疆·现代化产业看内蒙古”网络主题活动在呼和浩特启动。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网信办主任符雷在启动仪式上说,希望编辑记者用生动的文字、鲜活的镜头、新颖的业态,深入宣传内蒙古牢记党中央嘱托,始终坚定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担当作为;深入宣传内蒙古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粗放高碳型向绿色低碳型转变、由分散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生动实践;深入宣传内蒙古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创新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大力实施“科技兴蒙”行动,改善创新生态环境,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举措成效;深入宣传内蒙古加快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和质量提升行动,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发展成就;深入宣传内蒙古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奋力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内蒙古篇章的精神面貌和坚定决心。 本次活动为期6天,中央驻区和内蒙古7家网络媒体的编辑记者将深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巴彦淖尔市进行集中采访,挖掘报道内蒙古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发展的亮点。(杨腾格尔) 编辑:闫鹏宇
会议套开、信息网上公示、精简材料报送……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基层干部经历了一系列“断舍离”,脱离了文山会海、迎检考核、活动留痕,更能够轻装上阵干事创业。 为了给基层派出所减负,呼伦贝尔市公安局提出“五不准两优先”制度。要求除月调度会之外,市公安局所有会议不准开至派出所一级,公安局部门文件不准下发至派出所,市公安局各部门不准单独对派出所工作进行检查考核,不准向派出所下达任务和指标,不准抽调派出所警力参与其他工作;同时要求提拔晋升优先考虑基层、立功受奖优先考虑基层。 有民警说,减负之前民警要下片、要出警、要值班,还得上报材料、迎检考核,身体累,心里疲惫。“从前啥都来检查,要做很多档案。牧区点长线远,每次要准备应对考核的东西,就没办法完成入户计划。”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公安局民警森布说,基层派出所工作最关键的还是跟群众之间的交流,现在减负了,能够将精力更好地放在为辖区群众服务上面。 在呼伦贝尔市的一些机关单位,文印室曾是最忙的部门之一,文件复印、电话通知等工作每天安排得满满当当。如今,呼伦贝尔市从严控制发文数量和发文规格,要求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一律不发,已开会部署工作任务的,原则上不再发文。同时,电子邮件也取代了很多纸质文件,很多信息公示都在网上进行,办公系统正在快速“瘦身”。 同样经历“瘦身”的,还有大大小小的会议。开短会、开套会、开电视电话会等方式,不仅压缩了会议时间,更提升了会议质量。过去一到年末,就是开会“黄金月”,总结会一个接着一个,如今会议精简压缩,基层干部不用再“赶会”了。 呼伦贝尔市纪委监委的一名干部表示:“最近会议变少了,这让我有更完整的时间去攻克业务上的难题,感觉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升。”(记者勿日汗、魏婧宇) 编辑:王彤
12月16日,全国首家标准化通程服务在乌兰浩特机场启动。这是内蒙古机场集团联合华夏航空深入落地民航“干支通、全网联”战略推出的又一举措,为偏远地区老百姓提供优质便利的出行服务,助力区域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6日上午,乌兰浩特市民谢晓军乘坐华夏航空执飞的G52652通程航班从乌兰浩特飞往郑州。今天开通的通程服务让他觉得出行非常方便、省事、舒心。 谢晓军说:“以前乌兰浩特到郑州就得买两次机票,没想到有了这个通程航班,新的登机牌清晰地显示了我的两段航程信息,醒目地标注了座位号、登机时间。还有只要有这个通程机票就可以在通程驿站免费休息,还有免费的小食品和水。” 国内通程航班是指单一承运人或不同承运人之间通过合作,向旅客提供一次支付、一次值机、一次安检、行李直挂、无忧中转,必要时协助提供住宿等全流程服务的国内中转航班。 乌兰浩特机场作为通程航班示范机场,是全国首家实现标准化通程服务的机场。机场依托华夏航空航线网络,通过跨航司航班组合的方式,衔接出乌兰浩特通往全国100多个城市的通程航班,极大满足了旅客个性化出行需求,有效缓解了地方百姓出行难题。 乌兰浩特机场公司副总经理马彦和介绍:“我们机场为通程航班的旅客专门安排了专享的值机柜台,建设了专享的同程驿站,提供旅客进行休息。同时呢,享受同程航班的旅客,无论票价高低,都同样享受免费20公斤的行李额度。” 全国首家标准化通程服务机场的启动,通过跨航司航班组合的方式,使乌兰浩特机场的飞抵城市由原来的15个快速提升至100+,其中50+城市能够实现当日达。对推动区域内客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互联互通,助推兴安盟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助力区域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记者:张迎雪格日勒朝格图红霞) 编辑:王彤
“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气以及限制业主进入小区,催交或者变相催交物业服务费,业主共有财产私自处分……物业的这些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2月16日上午,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物业管理条例》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了解到,为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和物业服务人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内蒙古新修正了《内蒙古自治区物业管理条例》。会上,自治区住建厅相关负责人围绕新《条例》进行了详细解读。 新《条例》聚焦物业管理区域划分、物业管理委员会建立、前期物业管理、房屋装饰装修、物业管理区域专业经营设施设备的维护、相关法律责任等,从多个方面对物业管理和服务内容作出修改。其中,以业主欠交物业服务费等为由拒绝办理交接、阻挠新选聘的物业服务人进场服务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建设单位未按规定承担物业保修责任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给业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此外,为有效解决一些住宅小区业主大会召开困难,无法正常完成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法定程序等情况,新《条例》增加了组建物业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规定,主要包含组建物业管理委员会的情况及职责、人员构成和任职资格、工作期限和解散。同时,增加了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开展工作经费和业主委员会委员工作补贴的筹集渠道等内容。针对现实生活中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管道的维修养护存在推诿扯皮现象,新《条例》也作出了明确规定:物业管理区域内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单位专业经营设施设备以及相关管线经验收合格后,应依法依规移交专业经营单位管理,并负责分户终端计量装置及其以外的设施设备或者入户端口以外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更新,同时承担相关费用。 内蒙古自治区住建厅副厅长张鹤表示,下一步,住建厅将加快推进后续配套制度建设,研究制定配套文件,完善物业服务管理制度体系,不断提升物业服务制度化、法治化、标准化水平,推动全区物业行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任镜宇
极寒天气下的内蒙古。呼伦贝尔气象局供图 过去48小时,素以寒冷著称的内蒙古自治区,再次闻名全国。 原因有二:当地16日早晨出现极寒天气;黄河内蒙古段进入封河期。 呼伦贝尔气象局供图极寒天气下的内蒙古。呼伦贝尔气象局供图 呼伦贝尔市气象局消息显示,受冷空气影响,近期各地气温持续下降。16日早晨,呼伦贝尔市出现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根河市最低气温达-40℃。 16日,根河市有25个监测站气温低于-40℃,最低气温出现在根河市的乌力库玛,为-44.8℃。 值得提及的是,被誉为“中国冷极”的根河从12月15日起,已连续3日最低气温突破-40℃。极寒天气下的内蒙古。 呼伦贝尔气象局供图极寒天气下的内蒙古。呼伦贝尔气象局供图 在社交媒体的助力下,截至17日中午,名为“呼伦贝尔现-44.8℃极寒天气”的微博登上热搜。 与这一“热度”相比,当地民众在17日也切实感觉到了极寒天气带来的“冰冷”。 气象部门表示,17日,呼伦贝尔市极寒天气持续,该市19个气象站出现低于-40℃的低温,其中,额尔古纳市的莫尔道嘎达到-42.4℃。极寒天气下的内蒙古。 呼伦贝尔气象局供图极寒天气下的内蒙古。呼伦贝尔气象局供图 当地民众描述说,这里早上就冰雾弥漫,冒起“白烟”;行人来去匆匆,口罩、帽子上结满了厚厚的冰霜;街边卖货的商贩在棉鞋下面垫上了厚厚的泡沫板,并不停地踱步取暖。 当地居民刘金瑶介绍说,“嘎嘎冷”这个词才足以形容这个寒冷度。不过,对于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这样的气温他们已习以为常。 极寒天气下,如何做好居民生活保障工作?极寒天气下的内蒙古。 呼伦贝尔气象局供图极寒天气下的内蒙古。呼伦贝尔气象局供图 来自国网蒙东电力公司的消息显示,该单位派出极寒保电人员120余名,对呼伦贝尔等地区重要线路及设备展开“巡查”,全力保障极寒恶劣天气下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 眼下,今冬的第五轮寒潮已经到来,17日则是本轮降温过程中最明显的一天,中国近20个省会城市气温创新低。 来自呼伦贝尔市气象台的最新消息显示,18日后,该市会出现短暂升温,20日之后又将降温,气温波动较大。(李爱平) 编辑:吴钰
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速中心装配一车间里,一列列动车组一字排开,工人紧张忙碌。和谐号、复兴号;抗高寒,抗风沙;混合动力、可变轨距……这里见证了中国高铁的发展,培养出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姚智慧就是其中一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党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姚智慧说,“作为一线高铁工人,我们必须从本职工作做起,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检测,为高铁创新保驾护航。” 进厂10年,姚智慧是这里近万名工人中的一员。能同时容纳77节动车组车厢的组装车间,是她的另一个家。在她看来,高铁技术的飞速发展,就是这些年科技成果的集中体现之一。 姚智慧是一名接线员。她和同事们有一手绝活:复杂的操作规程,能倒背如流。“它们刻在大家的脑海里。每一道工序,都关系行车安全。”她说。 一列动车组,会用到80多种线型、近20000根导线、约100000个接线点,这些是列车的神经。姚智慧班组的工作,就是保证这些线束接触可靠,运行稳定。否则,1毫米的误差,小则影响音响照明,大则导致车辆故障。 这项工作,必须“零差错”。在普通人看来,这些导线的样子都差不多。但在他们看来,每一根线,每一个点,都是重如千钧的责任。 12月1日,姚智慧正在检查接线作业情况。(王帆摄) “每天要接200至300根线,每根线要反复确认十几次,然后质检人员再进行反复确认,直至万无一失。”姚智慧说。接线完成后,操作员的实名标签就被挂在线束绑带上,和这根线永久地卡在一起,直至列车退役。 看似简单的工作,却需要长久磨炼。接线需要剥开电缆外皮,劲儿大了,损伤金属线,劲儿小了,又影响效率;线束又粗又硬,要想固定成型,使蛮力不可取,用巧劲才能完成;接线时金属丝外露容易形成毛刺,如果接触不良,会影响系统工作…… 为了精准地“剥皮”,起初姚智慧每天练习200多次,回家时手指疼得连筷子都拿不起来;为了把线束捆好,她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手上,练习捆扎技术;为了除掉毛刺,她把手套的拇指和食指尖剪下来,用皮肤感觉线束是否顺滑地接到孔内…… 就这样,伴随高铁的发展,姚智慧不断成长。如今,凭借过硬的业务素质,她成为一名巡检员,时时刻刻抱着“找茬”的心态,保障作业“零差错”。 姚智慧表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对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她深感使命重大,要更加注重总结凝练在生产实践中的经验,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实践案例,一起攻坚克难。 在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一批像姚智慧一样的青年工人奋战在各自岗位上,他们逐渐成长为通原理、会操作、能创新的“多面手”,为高铁事业贡献力量。(记者段续、王帆) 编辑:海燕
12月12日,以“绿色引领种业振兴”为主题的中国农业绿色产业大会暨第二十届广东种业大会在广州开幕,1200多家企业、6000余个新优品种在此集中展示种业振兴成就。 吕华当摄(人民视觉) 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大力推动盐碱地种业创新,选育耐盐植物。图为近日,工人在该示范区操控机械收割东航D11号航天大豆。 周广学摄(人民视觉) 12月6日,在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的一家玉米制种企业,工人正进行玉米种子的码垛作业。 杨永伟摄(人民视觉)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今年以来,我国种业发展不断进步,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8万份,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种业发展水平还有较明显差距。近期,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聚焦种业的政策举措密集出台落地:加大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力度,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新形势下,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接下来还有哪些新举措? 种业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 最近,在海南南繁基地,王效宁的团队连获喜讯:试验田双季稻亩产突破3000斤,新育成的水陆两用生态稻在多地推广。 “前阵子,我们在三亚崖州区的试验田完成晚稻测产,双季亩产1586.86公斤,创海南双季稻亩产最高纪录。”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效宁介绍,高产背后是优良品种的支撑,今年40亩试验田选育的是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比起之前的品种抗病性更强、稳产性更高。 谈起另一个喜讯,王效宁表示:“近年来,除了大力选育高产品种,我们还在粮食作物绿色高效产业化上下功夫。新育成的水陆两用生态稻具有比传统水稻节水70%、化肥农药施用量减少30%以上、省工50%、节本增效50%,以及温室气体甲烷排放减少等优势。目前,该品种已在海南多地开始推广。” 南繁基地作为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越来越多新品种在这里诞生。据粗略统计,这两年,每年通过南繁基地育成的新品种超过1000个。 数千里外的内蒙古,也诞生了一个新纪录:日前,位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的内蒙古盐碱地水稻高端品种选育基地,水稻新品种“金黄香三号”以亩产806.66公斤,刷新我国北方高寒地区一季稻常规水稻的单产新纪录。内蒙古稼泰绿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勋表示,“‘金黄香三号’的特点就是抗盐耐碱、生产期短、不倒伏,是专门为沿黄灌区培育的高产优质盐碱地水稻新品种。”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种业管理处处长蒙志刚介绍,为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内蒙古提升玉米优质新品种自给率,巩固向日葵种业国内领先地位,重点加大小麦、大豆、水稻、马铃薯优质新品种选育力度。其中,向日葵品种“三瑞9号”推广面积已达50万亩左右,杂交谷子品种“两优中谷2”亩产达500公斤,较常规品种增产10%左右。 从南到北,今年以来我国种业发展迎来不少新变化。日前,一份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调研报告显示,我国种质资源保护取得积极进展,种业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种源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扶持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种子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保存数量超过52万份,保存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制种大县可以保障全国70%以上的农作物用种需求。 做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 进步明显,但仍有差距。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种子在“有没有、保生存”这个问题上,立足国内是能够满足的。但我国种业自主创新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一些品种、领域和环节,如果出现极端断供情况,虽然不会“一卡就死”,但确实会影响农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 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做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是第一仗。 今年3月,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正式启动。“农业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事关种业振兴全局。没有种质资源作基础,再先进的育种技术和保障条件,也不能凭空育出新的品种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介绍,新形势下开展全国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快摸清资源家底、实施抢救性收集保护、发掘一批优异新资源,已成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一项紧迫任务,对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种业振兴意义重大。 孙好勤近日介绍,截至目前,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8万份,新发现鉴定畜禽遗传资源18个,新收集水产养殖种质资源3万余份。这些资源有的年代久远、有的珍稀濒危、有的承载了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特别是填补了青藏高原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的空白。 好资源,如何得到有效保存和利用?种质资源库是关键。孙好勤介绍,目前,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已于9月份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7月份已批准立项,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10月份已正式投入运行,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升级改造有关工作也开始启动。“这些都是我国农业种质资源长期战略保存的重要设施,是‘国之重器’。” 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同时,各地也积极布局。12月初,天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到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保存能力将达到40万份,其中近期种质贮存量25万份,可拓展种质贮存量15万份。 “全市12万份种质资源分散保存在育种课题组或企业育种家手中,种质资源保存条件差,贮存数量少,贮存年限只有5年至10年,每年都有大量珍贵种质资源由于储存保管不善,丧失活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直接制约本市农作物种业可持续发展。”天津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有利于加大对具有天津特色优势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谈及进一步推广利用,孙好勤说,普查收集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第一步,接下来将深入推进新收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鉴定,加快开展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的生产性能测定;推进资源登记工作,推动发布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目录,通过构建资源信息系统,实现种质资源共享的数字化、信息化;加大开发利用的力度,加快培育一批高产高效、绿色优质、节水节粮、宜机宜饲、专用特用突破性新品种。 大力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发展现代种业,企业是骨干力量。日前,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通过3个快大型白羽肉鸡品种,我国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将拥有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品种。这背后,均有企业的身影。 作为3个品种之一“广明2号”的培育者,广东佛山市新广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尚根表示,在多方支持下,“广明2号”历经10年培育成功。公司用“黄羽肉鸡的利润”投入到“白羽肉鸡的研发”,投入达2.5亿元。接下来将建立新的祖代种鸡场、父母代种鸡示范场、商品肉鸡标准化示范场等,未来五年计划推广“广明2号”祖代20万套、父母代2000万套、市场占有率达到10%。 “把我国企业的生产供给能力稳住了,种源的‘基本盘’就能牢靠。”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农作物常年用种100亿公斤,80%依靠企业供给;养殖业每年需要仔猪6亿多头、犊牛4500多万头、羔羊3亿只、雏禽150亿羽、水产苗种6万亿尾,绝大多数也来自企业。 聚焦企业,日前全国种业企业扶优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强调大力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唐仁健说,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把种业企业扶优列为五大行动之一,要求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着力打造一批优势龙头企业,逐步形成由领军企业、特色企业、专业化平台企业协同发展的种业振兴企业集群。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约80%的种业科技资源和人才集中在科研单位,科研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我国种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农作物种子企业有7000多家,最大的10家企业年销售额约100亿元,市场份额仅占国内的13%左右。 据了解,为加快形成种业企业阵型,我国将突出重点品种、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分别筛选出优势企业,给予分类指导、精准扶持。针对玉米、大豆、生猪、奶牛等还有差距的领域,支持企业加强育种创新攻关,提高种源质量,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同时,鼓励引导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种业基地与优势企业加强对接,共建研发平台或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推出适合种业特点的金融保险产品,完善育种研发、生产加工等配套设施和专业服务,加快构建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此外,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健全激励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积极鼓励并帮助种业企业维权,严厉打击假冒侵权违法行为,为企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有效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 “现代种业是科技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联结科技和资本、打通研发和市场,最佳的组织形式就是企业。”唐仁健表示,做大做强种业,必须做优做强一批具备集成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种业龙头企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12月16日第 04版) 编辑:王美花
记者从自治区总工会了解到,截至目前,内蒙古参与医疗互助保障行动的职工年度突破100万人,近8.5万人次从中受益,人均报销金额达1331元,补助金额最高达34.54万元。据悉,自治区总工会于2019年1月16日成立内蒙古职工互助保障协会,开始在全区实施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行动。活动第一年参互会员超过90万人,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今年入会人数达到119万人。 内蒙古职工互助保障协会是以从事职工医疗互助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全区性社团组织,通过互助互济的方式,对因客观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给予多种形式的帮助,达到减轻职工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抗风险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璐) 编辑:任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