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近日,自治区以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征求了多方面对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的意见。 征求意见过程中,自治区人大办公厅、政协办公厅分别听取了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自治区卫健委、教育厅、科技厅、国资委、工商联分别听取了教育、卫生、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各类用人单位的意见;自治区总工会、妇联分别听取了职工代表和妇女代表的意见。 参会人员表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党中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推进改革,充分体现了改革的灵活性和包容性,能够确保改革平稳过渡、顺利实施,完全赞成。参会人员针对改革的节奏、配套政策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见习记者 梅刚)
日期 : 2021 › 08 › 81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8月26日,内蒙古日报社与东乌珠穆沁旗签订宣传传播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启动“走进东乌旗 看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内蒙古日报社与东乌旗融媒体中心联合采访活动。 此次签约,内蒙古日报社将与东乌旗联手打造“媒体+旗县+工作室”+“草原云”战略合作宣传传播新模式,内蒙古日报社借助全媒体团队的优势力量,通过丰富、多元的全媒体产品,宣传好东乌旗在“喜迎党代会展示新成就再创新辉煌”“抓好优势产业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牧区振兴带领牧民走上宜居宜业宜游发展新路”等重点领域方面作出的贡献,让黄骠马、乌珠穆沁羊、良种肉牛、奶食品以及各类重点项目、生态富民工程成为内蒙古日报社笔下和镜头中的“主角”。 东乌旗地域辽阔、资源富集、民族风情浓郁,素有“长调故乡、搏克摇篮、服饰之都、游牧胜地、生态乐园”的美誉,先后被授予“国家卫生县城”“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中国黄骠马之乡”“自治区级文明城市”“全区双拥模范旗”等荣誉称号,在自治区的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整体布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此次与内蒙古日报的合作,是新形势下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服务社会的有益尝试和探索。”东乌旗宣传部长萨如拉图雅说。 内蒙古日报社副总编辑白春表示,双方的合作将融合媒体资源,运用全方位的信息传播矩阵,共同讲述好草原故事、传播好草原声音。“此次战略合作有利于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实现区域协同、联动发力、守正创新;更有利于‘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多声部’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构建,提高新闻舆论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推动新闻宣传事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李倩)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人民日报今天推出建党百年主题系列微视频《这百年》内蒙古篇。从“模范自治区”到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让我们一起见证百年时光沧桑巨变,感受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在新征程上唱响幸福之歌。 策划:张意轩 刘畅 李培燕 江新辉 统筹:郑薛飞腾 王靖远 杜雨墨 孙一帆 韩卿立 撰稿:郑薛飞腾 王皓 制作:于涛 程英军 指导: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出品: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制作:人民日报客户端内蒙古日报 鸣谢: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 部分素材来源:央视网中共一大纪念馆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建党百年主题系列微视频《这百年》今天推出内蒙古篇。从“模范自治区”到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让我们一起见证百年时光沧桑巨变,感受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在新征程上唱响幸福之歌。
8月25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6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3例(广东9例,云南7例,上海3例,天津1例,辽宁1例,浙江1例,福建1例),本土病例3例(均在云南);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04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119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持平。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695例(其中重症病例10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确诊病例817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483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8月25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497例(其中重症病例1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8600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4733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159654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8776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9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4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4例(境外输入21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467例(境外输入389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28076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2074例(出院11772例,死亡212例),澳门特别行政区63例(出院59例),台湾地区15939例(出院13626例,死亡830例)。
初秋时节,内蒙古大地酝酿着丰收的味道。 在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的试验田里,大部分大田作物还在“等待”秋收,而种着春小麦的麦田早已收获完毕,粒粒归仓。 在该院实验室里,一颗颗“明星”小麦种子被清理干净,整齐排列在架子上。“这是‘农麦201’,属早熟、优质、高产春小麦品种,前期发育较快、早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逃避自然灾害的特点。它旁边的这袋种子是‘农麦5号’,该品种株高适中,群体整齐,较抗倒伏。无穗发芽,不易落粒,成熟落黄好。还有这些呈现紫色、绿色的小麦,是我们正在培育的特色小麦品种,微量元素含量更高。”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主任王小兵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各类优质种子。 良种推广种植。 近年来,我区小麦种植面积在80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种植面积的40%。小麦是我区主要的口粮作物,小麦生产对于粮食安全非常重要。 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作为农业的“芯片”,种子对产量的影响举足轻重。近年来,我区着力提升基础研究服务能力,依托涉农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种业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研究领域优势,开展主要农作物特异基因发掘及利用工作,进行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和应用,打好种业科技创新的基础。 同样的气候条件,同样的土地资源,产量为什么会有差别?“这就像孩子的成长,基因很重要。近年来,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越来越高。”王小兵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回答这个问题。 2月26日,首届“中国好粮油”产品发布会在央视演播厅发布。内蒙古恒丰集团“河套”牌面粉,入选中央电视台首批“中国好粮油”品牌展播。河套面粉再一次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 制作冻精。 高品质的背后,是打通种业“卡脖子”的痛点、堵点的实际行动。早在十多年前,河套地区小麦种子的选育问题已经提上研究日程。在河套地区,目前主要种植的小麦品种是“永良4号”,已经沿用了近40年时间。由于品种单一,出现了品种种性退化、产量和品质下降等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河套地区小麦产业发展的瓶颈。 “农麦2号”的出现,让河套地区的麦农有了更多选择。“农麦2号”是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高产优质强筋白皮春麦品种,丰产性和抗逆性较好,加工品质优良,适用性广,对主要病害具有较强的抗性,填补了西部地区高产优质强筋白皮春麦品种的空白。“农麦2号”品质已经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内蒙古恒丰集团进行“雪花粉”生产试验,发现它比“永良4号”小麦出粉率高5.0%,实现了节本增效。 王小兵介绍说,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是省级小麦科研机构,拥有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呼和浩特综合试验站。近年来,选育出强筋、中强筋、中筋、弱筋、特色小麦等不同类型的品种。其中,“农麦5号”正在向优质、酿酒专用型品种发展,特色类型小麦“蒙紫麦1号”今年已参加内蒙试验,有望在3年后示范推广到生产中。 戈壁短尾羊。 “怎一个香字了得!”去年11月在重庆召开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来自内蒙古的草原戈壁短尾羊肉征服了大批重庆市民的味蕾。“戈壁短尾羊是从苏尼特羊(戈壁蒙古羊)本品种中选育产生的短尾品种,在既不破坏蒙古羊原有的特性和遗传结构的同时,又保留了苏尼特羊肉汁多鲜美等特点,而且降低了羊尾三分之二的尾脂含量,使饲料能够更多的转换为羊的肌肉。”内蒙古草原戈壁短尾羊公司工作人员姚旖旎介绍说。 戈壁短尾羊不仅是我区第一次以企业为主体培育的品种,更是第一个在本品种选育并成功命名的肉羊新品种。戈壁短尾羊是内蒙古蒙源肉羊种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组建开放式核心育种群及育、繁、推一体化繁育体系,经过连续4个世代的持续选育等,最终育成适应于内蒙古戈壁地区半荒漠化草原生态环境的短脂尾型肉用绵羊新品种。2020年,戈壁短尾羊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位列绵羊培育品种配套系第三十号。 戈壁短尾羊的成功选育,是我区聚焦优势特色产业和重点领域开展新品种培育和种业科技创新攻关,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缩影。 试验田。 种业再发力,匠心酿农香。近年来,我区遴选出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还积极推进“放管服”,优化种业营商环境,加强植物新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严格种业市场准入标准和市场监督管理,为种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目前,我区共审定玉米、大豆、小麦、水稻、饲草等新品种500多个,其中玉米351个、大豆42个、小麦10个、水稻34个、饲草64个,保障了农业生产用种需求。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群)、巴美肉羊、昭乌达肉羊、察哈尔羊、戈壁短尾羊等培育品种相继投入生产,实现了年提供20万只种羊和1000万剂优质冻精的能力,性控冻精产销能力居全国第一。 链接 我区“十三五”期间种业发展成就 自治区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国家牧草种质中期库不断建设完善,收集保存农作物和饲草种质资源10万余份、畜禽遗传材料2万余份,全区农牧业种质资源不断丰富。 探索构建了种质资源展示和共享平台,创制了一批新种质,拓宽了作物育种的遗传基础。全区9个地方畜禽品种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建立了内蒙古白绒山羊、阿拉善双峰驼、乌珠穆沁羊、蒙古马等5个国家级保种场和3个国家级保护区,全区农牧业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创新利用能力得到提升。 先后建立了奶牛、肉牛、马铃薯、水稻等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协同地方开展品种选育重大技术攻关。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不断完善,为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搭建了综合性服务平台。 建设国家级玉米、大豆、马铃薯等6个良种繁育基地,建成生猪、奶牛、肉牛、肉羊等11家国家级核心育种场,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完善。
记者从自治区农牧厅获悉,我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构建秸秆高质量利用的新格局。 2021年,按照国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要求,我区坚持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就近就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原则,以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兼顾向日葵、水稻等其他作物秸秆,以饲料化、肥料化、燃料化利用为主要方向,在9个盟市的28个旗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建设。秸秆综合利用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推广秸秆饲料化利用、优化秸秆肥料化利用、探索秸秆燃料化利用、推进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完善和填报秸秆资源台账。(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韩雪茹 实习生胡晓娜)
记者从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获悉,“五原向日葵”成功纳入2021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拟筹建名单,实现了我区“零”的突破。 近年来,五原县采取“企业+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大力推进葵花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种植,建成多个万亩绿色葵花种植基地。全县年均种植葵花120万亩左右,产量5.2亿斤,分别占全区、全国向日葵总产量的26.7%和13.9%,农民人均来自葵花的纯收入达9000元左右。 据了解,2017年五原县被评为国家级葵花籽及籽仁产品出口示范区,2018年被中国坚果协会授予“中国向日葵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019年被评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赵弘)
“真想不到,现在咱老百姓打个官司这么方便。只需填个表,再开个庭,事情就解决了,法院的效率真是高。”日前,在体验了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人民法院芝瑞人民法庭推出的“要素式”审判模式后,案件当事人于某满意地说道。 据了解,“要素式”审判模式,是针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当事人争议不大的案件,归类整理出八类案件要素表,并指导当事人按要素表提供证据进行答辩,法官在庭审时按要素表归纳无争议事实及争议焦点,当事人围绕有争议的要素进行举证质证。由于提前填写了《要素表》,一方面减少了当事人双方扯皮或因证据不全而导致误判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当事人双方权益;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提高了办案效率,让诉讼进入“快车道”。 在开头提到的案件中,被告刘某向原告于某赊购羔羊6只,总价6000元,却一直没有给付于某,于某遂诉至法院。案件事实简单清楚,但因原被告双方均身处农村,寻找案件代理人比较困难,加之刘某对法院的审判流程理解起来较为吃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办案难度。 考虑到现实情况,承办法官决定启用“要素式”审判模式,审判过程十分顺利,最终,法院支持了原告于某的诉讼请求,判决刘某一次性给付6000元。法官还围绕下一步执行程序中需要哪些材料、如何具体执行等事项,向当事人详细释明。 “有了要素表,当事人可以聚焦共同的争议点,有效减少分歧。同时,还可以直接根据表中填写的证据进行答辩,即使不了解法律规定的人也可以为自己进行有效辩护,省去了寻找代理人的周折和费用。”芝瑞人民法庭庭长王岩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