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73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蓝冠1956代理,蓝冠登录地址_迎建党百年华诞 创绿色无毒家园——戒毒所中的乌兰牧骑

  6月21日,国际禁毒日前夕,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乌兰牧骑走进呼和浩特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举办了“回望百年党史,建功禁毒事业”禁毒宣传演出。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监管支队、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科、戒毒所及全体民警、部分戒毒学员家属代表参与了此次活动。   我们采访了赵明明警官,他是呼和浩特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后勤保障部主任,当过法医,是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乌兰牧骑的骨干力量。   此次活动,通过这样一种流动性的“小舞台”,喜闻乐见的小品、音乐、舞蹈形式,将公安文化建设、禁毒宣传传递到最基层。 萨克斯独奏《海之梦》演奏者:赵明明 小品《心灵的创伤》   该节目通过情景再现,与戒毒人员产生心理共鸣,从而让他们珍惜美好青春,健康人生。 小合唱《女警芳华》   禁毒的首要工作是全面深入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要像当年的乌兰牧骑那样,为了在广阔无边的草原上传播红色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队员们不怕苦,不怕累,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始终行走在人民群众之间,在党的领导下,扎根基层,为人民服务!   摄像:任月明   文字:温国瑞、高天宇   策划:李国明、王星云   视频制作:温国瑞   外联:李一凡、郭孟超

  6月24日,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呼和浩特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党史学习教育专场发布会。呼和浩特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通过前期调研、“开门纳谏”征求意见建议等方式,已制定重点民生项目或为民办实事事项1593个,这些事项向社会公布,并由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认领,正积极推动落实。市级层面“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也将于近期向社会公布。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呼和浩特市开展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的“三问”活动,多渠道征求意见,深入了解群众诉求。全市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点开展调研1400余次,征求到各方面意见建议5100多条。同时,充分利用书记信箱、市长信箱、“12345”热线电话等渠道“开门纳谏”。自今年4月1日呼和浩特市发布市本级“开门纳谏”公告以来,“12345”接诉即办等平台累计受理市民诉求19.8万件,直接答复13.1万件,生成工单6.7万件,已办结4.4万件。   此外,呼和浩特市开展了“为民分忧解难题、立足岗位做贡献”活动、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和走访慰问活动,下大气力化解难题,全市已集中解决突出问题2802个,开复工重大项目521个、完成投资214亿元,并全面启动333个老旧小区改造和57个村燃煤散烧综合整治工作;针对群众办事的高频事项,优化服务流程2200余项,推出“互联网+政务服务”3401项;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集中设立了“办不成事”反映问题窗口,帮助群众、企业解决“想办却办不成的事”;启动实施了“我为群众办实事、三级联动进社区”活动,自治区、市、城区三级共53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2572个住宅小区的大工作格局全面铺开,党员到社区现场开展党史宣讲、政策辅导、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持续抓实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急难愁盼”办实事,着眼长远解决民生问题,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刘 惠实习生魏晓雪)

  6月23日,记者从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了解,目前,全区共有救灾物资储备库111个,其中,自治区本级救灾物资储备库1个、盟市级13个(其中通辽市储备库、巴彦淖尔市储备库分别为自治区东部、西部代储库)、旗县级97个,形成了以区本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为中心,盟市、旗县救灾物资储备库为支撑,辐射全区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   据了解,自治区本级储备物资有棉帐篷、折叠床、折叠桌椅、棉被褥、棉大衣、睡袋、发电机、场地照明设备、取暖炉等主要种类的救灾物资26.42万件(套),这些物资分别储存在自治区本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和东、西部代储库,确保全区各地发生严重灾情,救灾物资能够及时运抵灾区,受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   下一步,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在继续加大实物储备的同时,健全完善以实物储备为基础、协议储备和产能储备相结合,以政府储备为主、社会储备为辅的救灾物资储备模式。同时,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协调联动,建立健全应急采购、共享共用、紧急调运等机制,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北方新报正北方网首席记者 刘晓君 实习生 孙 童)

  记者25日从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呼和浩特局”)获悉,自6月25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今年第三季度列车运行图,中铁呼和浩特局将实行日常线、周末线、高峰线和“一日一图”的列车开行方案,铁路运输效率与旅客出行品质将进一步提升。   此次调整铁路运行图后,中铁呼和浩特局将进一步加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进京高铁列车的开行数量,每逢周末将开行6趟呼和浩特与清河间的周末线高铁列车,更好满足旅客的进京出行需求。   此外,针对即将到来的暑期旅游旺季,中铁呼和浩特局将增开呼和浩特至临河、包头至乌海、包头至集宁南的管内普速高峰线列车6趟,同时优化了19趟途经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普速列车运行时刻和停站时间,旅客出行体验将进一步改善。   铁路部门提示,旅客出行前可通过中国铁路12306网站及手机客户端查询相关车次的开行信息,以便合理安排行程。(记者朱文哲)

蓝冠总代平台,蓝冠内部_“永远跟党走”大型交响诗画《大青山》作品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6月24日上午,“永远跟党走”大型交响诗画《大青山》作品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原副巡视员、著名剧作家单学文,内蒙古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文艺评论家、编剧刘新和,内蒙古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市文联副主席段八旺,内蒙古著名文化学者、评论家李悦等业内有关专家及革命先烈多松年的后人参加作品研讨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勇主持会议。   专家指出,大型交响诗画《大青山》紧紧围绕建党百年重大历史节点,选取呼和浩特地区建党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党员先进事迹,以呼和浩特地区百年沧桑巨变为主线,热情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深情表达首府各族人民一心向党、建设祖国北疆的坚强意志和赤子之心。作品立意高远、构思巧妙、角度独特,是近年来呼和浩特推出的一部难得的有温度、有厚度、有力度的优秀文艺作品。   部分剧照   同时,专家们也对作品的人物、音乐、细节,包括舞美、视频等进行了充分研讨,对剧目的核心理念、精神内涵、内容方向进行了更精准的提炼。创作团队表示,将充分采纳专家学者的意见,对作品进行进一步修改提升,通过精心打磨,为呼和浩特创作生产一部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文艺精品。(记者 哈图 闫鑫)

红色音浪来袭!鄂尔多斯社区居民唱红歌!现场热烈!

  6月19日至20日,达拉特旗昭君街道南干社区组织开展了“同开一扇窗共唱一首歌”大型红歌演唱活动,辖区各居民小区文艺队与广大居民共同唱响嘹亮的红歌,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激发群众爱党爱国情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6月19日下午,活动首先在南干社区四季花城小区拉开帷幕,小区文艺队队员们身着统一的服装,伴着慷慨激昂的旋律,齐声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深情表达爱党爱国的炙热情感。   现场,四名队员手擎鲜艳的党旗,其他队员则整齐地排列成党徽图案。在文艺队的领唱下,小区的广大居民也纷纷加入其中,大家或走出家门来到现场,或打开窗户挥动国旗,共同放声歌唱。随后,活动在东源国际、水鑫苑等多个小区开展,广大居民激情唱响《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唱祖国》等一首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经典红歌,大家用音乐讲述百年党史、用歌声礼赞百年党恩。   一场场热烈的活动,一句句深情的歌唱,唱出了党的光辉历程与丰功伟绩,唱出了祖国的山河锦绣与国泰民安,唱出了人民群众爱党爱国之情,更加坚定了广大居民群众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凝聚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奋进新时代、逐梦达拉滩,齐心协力建设“亮丽黄河湾、多彩达拉特”的力量。

内蒙古自治区“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百场宣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宣讲活动成功举办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生动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6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开展了全区“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百场宣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宣讲活动。厅全体党员干部、直属事业单位党支部负责人,新闻媒体代表参加活动。   内蒙古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革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全区现有革命文物保护单位398家、革命历史博物馆纪念馆23家,收藏可移动革命文物12403件(套)。中国革命各历史时期都在这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李大钊同志直接领导和参与在蒙古族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共产主义先进分子的工作”,“1923年,内蒙古产生了包括乌兰夫在内的第一批共产党人”,“1947年5月,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成为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更被传为佳话。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明确要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活动奏唱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歌)   此次宣讲活动在文旅系统遴选了6名优秀红色讲解员作首场宣讲,讲解员们饱含深情地讲述了“三千孤儿入内蒙”“齐心协力建包钢”等广为流传的经典红色故事,这些红色故事无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诠释了我们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再次印证了红色文化是党和人民自身奋斗的真实记录,是在鲜活的历史中凝结而成的,她的生命力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   活动现场,来自乌兰夫纪念馆的史静讲述了经典红色故事“三千孤儿入内蒙”。   来自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苏婉莹讲述了“齐心协力建包钢”的故事。   全国五好讲解员,曾获第二届全国讲解员大赛优秀讲解员荣誉称号,来自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的荣雪莲讲述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白晶营的故事,宣讲题目是:巧手绣出花一样的好日子。   全国五好讲解员,来自集宁战役纪念园的冯帆作了题为《马背上的英雄》主题宣讲。   来自鄂尔多斯市城川文化旅游区讲解员孙晓娇作了题为《用一生书写忠诚》主题宣讲。   最后,曾获第二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金牌讲解员荣誉称号,来自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的李思宇,宣讲了时代楷模、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故事。宣讲题目是: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组织举办全区“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宣讲活动,要发挥文化和旅游系统红色资源优势,创作、展示、挖掘更多更好的革命历史题材,推动更多的红色旅游景区、革命旧址、遗迹遗存和实物资料与游客见面。要推动宣讲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部队、进企业,用心用情、用老百姓的语言、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党史中的“真理”故事、“人民”故事、“奋斗”故事,用这些生动故事坚定信仰、凝聚力量,用这些伟大精神鼓舞斗志、砥砺品格。要通过开展宣讲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强大动力。要结合我区推出的10条红色旅游线路,进一步延展延伸线路产品,形成完整的、丰富的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优质产品,推出更多“有深度、接地气”的线上线下可视化教学资源,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是全区文化和旅游系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方式。此次宣讲活动通过红色讲解员的精彩宣讲,使广大党员干部从红色故事中汲取营养、增添力量,转化为砥砺奋进、开创新局的不竭动力,营造共庆百年华诞、共创历史伟业的浓厚氛围。首场宣讲活动后,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将持续推进宣讲活动进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军队、进企业,组织开展33场自治区级宣讲活动和70余场盟市级宣讲活动,为建党100周年献上文旅人最衷心的祝福,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社会救助工作作为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调整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6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解读了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于近期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措施》。   《实施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第一层通过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受灾人员救助等救助,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第二层,通过专项社会救助,保障困难群众的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权益。第三层,通过急难社会救助,切实解决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或个人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生活困难。我区创新发展“物质+服务”的综合救助模式。在物质保障方面,对长期性生活困难对象、临时遇困对象、低收入群体等不同对象采取分级分类救助,实现多层次梯度式救助。在服务保障层面,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提供必要的访视和照料服务,对学龄阶段的未成年人提供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等服务,对有就业需求的人员提供资源链接、技能培训等服务。   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累计下拨困难群众社会救助补助资金520亿元左右。目前,全区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63.25万人,保障城乡特困人员9.61万人,低保、特困救助供养制度从政策制定、实施主体、认定办法、审核确认程序、享受救助内容、救助资金管理等方面实现了城乡统筹。   病有所医,医疗保障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区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发挥综合保障作用,梯次减轻参保群众就医负担。目前,我区已经全面实现医疗保障盟市级统筹,不断提升医疗保障基金运行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采取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缴费。2021年我区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580元。全区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5%左右。强化门诊共济保障,巩固完善居民医保普通门诊保障制度,建立健全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进一步规范简化门诊特慢病保障认定流程。大病保险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全覆盖,筹资从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中划拨,个人不缴费。在基本医保基础上,各统筹区合理确定大病保险筹资标准,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巩固完善大病保险对困难群众的倾斜支付政策,有效缓解了大病患者和困难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的个人自付费用,按比例进行医疗救助,其中重点救助对象住院救助比例达到70%以上。(北方新报正北方网首席记者刘晓君实习生孙童)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赵娜)社会救助工作作为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调整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6月23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措施》(以下简称《实施措施》)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自治区民政厅、人社厅、医疗保障局、应急管理厅救灾和物资保障处相关负责人作进一步解读。   据介绍,目前,全区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63.25万人,保障城乡特困人员9.61万人,低保、特困救助供养制度从政策制定、实施主体、认定办法、审核确认程序、享受救助内容、救助资金管理等方面实现了城乡统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累计下拨困难群众社会救助补助资金520亿元左右。城市低保平均标准由2012年的385元/月提高到2021年的772元/月,年均增长8.1%;农村牧区低保平均标准由2012年的2583元/年提高到2021年6731元/年,年均增长11.2%。全区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按照不低于低保标准的1.3倍确定,今年分别达到1308元/月和10533元/年。此外,就业、住房、受灾人员、医疗等专项救助也取得明显成效。   《实施措施》分为7个部分26项具体工作任务。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基于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家庭规模和需求,精准识别困难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救助需求,实现精准认定精准救助。第一层,通过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受灾人员救助等救助,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第二层,通过专项社会救助,   保障困难群众的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权益。第三层,通过急难社会救助,切实解决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或个人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生活困难。   创新发展“物质+服务”的综合救助模式。在物质保障方面,对长期性生活困难对象、临时遇困对象、低收入群体等不同对象采取分级分类救助,实现多层次梯度式救助。同时,缩小城乡救助水平的差异,推进城乡救助对象的有序衔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实现城乡救助均等化。在服务保障层面,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提供必要的访视和照料服务,对学龄阶段的未成年人提供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等服务,对有就业需求的人员提供资源链接、技能培训等服务。对有特殊需求的社会救助家庭,提供生活指导、心理抚慰、社会融入等精神层面的救助服务。   完善各项救助保障政策。扩大救助保障范围,完善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对低收入家庭中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实施“单人保”政策。将特困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把因突发公共事件陷入困境的人员纳入救助范围,通过阶段性发放临时生活补贴和基本生活物资、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等措施,保障基本生活。扩展救助保障内容,根据城乡居民遇到的困难类型,适时给予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取暖救助以及身故困难群众基本殡葬服务等相应救助帮扶。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完善医疗救助对象动态认定核查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科学确定救助范围。将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城镇零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纳入就业救助范围,实施分类帮扶。创新救助保障机制,综合考虑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等因素,完善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健全社会救助对象定期核查机制,根据救助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动态变化实际,分类定期开展复核。   加强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建设。夯实基层基础,苏木乡镇(街道)层面,加强救助经办机构标准化建设,实施人才弹性配置,合理配备专兼职人员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配备救助公益服务人员。嘎查村(社区)层面,设立社会救助协理员,困难群众较多的地区建立社会救助服务站(点)。缩短社会救助服务周期,由苏木乡镇(街道)经办机构或者依托政务服务大厅窗口统一受理社会救助申请。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异地受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申请。将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有序下放至苏木乡镇(街道)。把“被动申请”变为“主动发现”,构建困难群众主动发现网络,将困难群众纳入嘎查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健全城乡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完善社会救助诉求快速响应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及时为有需要的困难群众提供救助服务。优化简化救助审核程序,对没有争议的救助申请家庭,可不再进行民主评议。急难型临时救助可实行“小金额先行救助”,事后补充情况说明。全面推行社会救助申请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可以通过政务服务平台查询的相关证明材料。

蓝冠待遇,蓝冠测速_路桥水毁 航空护林局搭建空中“急救通道”转运2名危重患者

  6月22日16:50,内蒙古大兴安岭航空护林局接到克一河林业局求援“斯木科村有心脏病人需要急救,因水毁路桥无法运出”,航空护林局启动应急预案,派贝尔412直升机前往救援,搭建空中“急救通道”,17:44分起飞,19:05落地,飞行1小时21分,往返200公里,成功将2名病患和2名陪护人员接出。   克一河林业局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东南部克一河镇,近期受汛情影响通往最近旗市区的公路、铁路均因水毁无法通行。克一河镇斯木科村一名47岁朱姓男子,一名51岁王姓女子,突发心脏疾病,危及生命,需要急诊治疗,经克一河林业局向航空护林局求助。航空护林局接到求救信息后,第一时间申请飞行计划,机组进场准备飞行,选派受过专业训练的绞车手、救生员携带绞车救援装备共同执行任务。同时联系根河市中蒙医院120急救在机场接机,无缝对接,与时间赛跑,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成功将2名心脏病患者快速运送到医院,接受专业治疗,使病情得已控制。   航空护林局近两年,充分利用飞机资源,将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从传统的航空森林消防渐步向医疗救援、空中搜救、汛情防控等多领域拓展,使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在突发事件中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日益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