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2020年我区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情况,并通报了典型案例。 据介绍,2020年全区市场监管系统围绕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点工业产品“四大领域”展开工作。完善“滚动式”督导检查机制。全年完成4次“滚动式”督导检查,共检查企业1660家,发现问题3469项,立案44件,为守住安全底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创新开展对食品生产企业跨省互查,推动食品生产监管领域率先实现“食品安全公开承诺”、小作坊登记、企业安全员考核三个100%。加强农贸市场、商超、农村牧区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全区98%的学校食堂实现“明厨亮灶”;加大特种设备、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管。自治区特种设备信息化系统上线运行,实现监察、检验等“一网通办”。加强重点工业产品证后监管,对生产、流通领域涉及97种产品3399家企业的4850批次进行监督抽查;持续开展“衣食住行”领域专项整治。查办案件1.2万件,罚没款1.24亿元,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切的违法违规经营问题;开展“两品一械”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了特殊药品、中药饮片、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零售药店执业药师“挂证”行为及“线上净网、线下清源”网络销售化妆品等专项整治,查办案件1685件,涉案货值2036.8万元;集中整治各类市场乱象。开展口岸进出口环节收费“回头看”,对银行、教育和电力等领域进行价格检查,其中引导、督促商业银行向企业让利22.9亿元。加大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网络监管、广告执法和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力度。开展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整治,责令整改1454家;深入推进消费维权工作。“月月3.15”和“放心消费在内蒙古”创建活动持续深化,开展商品比较试验和老年消费教育宣传活动。建立了呼包乌鄂四地消费维权合作联盟机制。“凝聚你我力量让消费更温暖”活动走进夜市、走进地摊、走进田间地头,使消费维权工作更加温暖人心。由自治区消协积极推进的、社会广泛关注的“小哥出行”公益诉讼已经胜诉,目前已进入追偿、赔付阶段。整合投诉举报渠道,实行“五线合一、一线受理”,全区市场监管系统受理咨询、投诉、举报26.2万件,共处理消费纠纷8.2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951.3万元。(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冯雪玉)
日期 : 2021 › 03 › 71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保护好内蒙古生态环境,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秉承“牧区大寨”精神和“绿色乌审”的优良传统,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治沙英雄们代代接力,探索出多种科学治沙方法,在黄沙中踩下坚实的绿色脚印。乌审旗融媒体中心主播郝映捷带大家去看看全国劳动模范殷玉珍最近在忙啥。
新华保险积极贯彻落实监管机构要求,不断加强消费者保护工作举措,助力消费者教育工作,于近日正式启动2021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 3月10日,新华保险正式发布2021年客户服务十大承诺,强化全流程客户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优化客户体验。 一、实时响应全天候 95567人工客服与各电子化服务平台在线客服、智慧客服智联互通,服务智能便捷,7*24小时全天为客户守候。 二、贴心门店在身边 千余家柜面门店与客户相伴,柜员人工服务和智慧自助服务“双在线”,贴心服务更专业,业务办理更便捷。 三、投保便捷更安心 全天候提供线上投保服务、关键环节短信提醒、电子保单实时查收,投保方便又快捷、畅享服务又安心。 四、智能回访保权益 智能回访服务在新单投保、服务人员变动等关键环节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主动服务切实维护客户权益。 五、保全服务更便捷 提供客户信息变更、满期金领取等60余项保全服务,特定业务可通过自助服务平台办理,便捷尊享保单权益。 六、快速理赔优服务 畅通线上线下理赔申请渠道,个人客户5000元以下小额及普通赔案2日内、复杂疑难赔案30日内知晓结果。 七、寻找理由主动赔 主动为客户寻找赔付理由,重疾客户慰问先赔,重大突发事件主动寻访。 八、投诉畅通快响应 畅通“电、网、信、访”投诉渠道,优先推荐电话和网络渠道,全渠道第一时间响应,一般投诉15日内办结回复。 九、附加服务优体验 专属附加值服务,特色健康管理服务,全方位关注客户的生活和健康,打造全新体验。 十、合规销售守诚信 详细讲解投保提示和条款内容,主动提示保险产品的特点和风险,让客户消费安心,投保放心。 —完— 【公司介绍】 关于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华保险”)成立于1996年9月,总部位于北京市,是一家大型寿险企业,目前拥有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新华家园养老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和新华世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新华家园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新华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华卓越康复医院有限公司等子公司。2011年,新华保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同步上市,A股代码为601336,H股代码为01336。
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12日电(记者李云平)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获悉,自1981年我国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以来,内蒙古共有3.81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总量超过20亿株,累计建立义务植树基地3800多个,森林覆盖率由1981年的13.21%提高到目前的23%。 据介绍,内蒙古各地依托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加强义务植树基地建设,推动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进程,全面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内蒙古各地各部门因地制宜抓好义务植树基地建设,把义务植树与身边增绿、乡村振兴、城市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重点区域绿化等有机结合,已建成5个国家森林城市、10个国家园林城市、13个国家园林县城、183个国家森林乡村。 内蒙古持续开展义务植树活动,通过实施见缝插绿、果树栽植、园区绿化、基地打造、城镇绿化等措施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稳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增强公众生态文明意识,让义务植树成为全民自觉行动。
本网讯 3月12日是全国第43个植树节。每日甘肃网、青海新闻网、四川在线、西部网、宁夏新闻网、山西新闻网、内蒙古新闻网、大河网、大众网等沿黄9省区主流网络媒体联合发布《2021沿黄9省区网络媒体植树公益行倡议书》,共同发起“守护母亲河共建幸福河——2021沿黄9省区网络媒体植树公益行”活动。据了解,由媒体牵头开展的跨省区植树公益活动,在全国尚属首次。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本次活动主题为“守护母亲河,共建幸福河”,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本次活动将从“共守一河水”“共植生态林”“共话黄河美”三个层面,在各地发起网友植树行动,推动公益植树热潮,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加入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潮中来;与此同时,深入宣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展现沿黄9省区在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流域治理以及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2021沿黄9省区网络媒体植树公益行倡议书 沿黄9省区社会各界人士: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做重要讲话时强调,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我们谨向沿黄9省区广大干部职工、社区居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发出如下倡议: 一、共守一河水,争做绿色发展“传播者”。 自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宣传全民义务植树的公益性、义务性和法定性,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植树造林活动,营造全民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良好氛围。 二、共植生态林,争做绿色发展“践行者”。 大力倡导绿色文明,踊跃投身到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中去,积极投身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攻坚战中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加大植树造林和生态保护力度。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加入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潮中来,让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 三、共话黄河美,争做绿色发展“保护者”。 全面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自觉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自觉抵制和规劝破坏花草树木的不良行为。节约资源能源,践行低碳生活,文明出行、绿色消费,以主人翁的态度加快推进幸福家园和生态文明建设。 植树公益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行动。 倡议人: 青海新闻网、四川在线、每日甘肃网、 西部网、宁夏新闻网、山西新闻网、 内蒙古新闻网、大河网、大众网 2021年3月12日
新闻发布会现场。齐浩男摄 3月11日上午,记者从内蒙古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围绕落实自治区“十四五”规划,自治区人社厅对增进人民福祉、促进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作出部署。总目标是为: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围绕实现“十四五”期间的就业目标,自治区人社厅将重点强化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大促进就业的政策保障力度,加强财税、产业、投资、贸易等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统筹协同,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通过综合施策促进就业。 二是多渠道拓展就业空间。重点围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建设“两个基地”、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提质,打造绿色特色产业、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中,培育就业新的增长点,实现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优化。同时,深化创业内蒙古行动,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推动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三是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持续抓好高校毕业生、农牧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坚决守住重点群体就业底线。深入实施就业创业促进、基层成长、青年见习等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积极促进农牧民工就业,引导和支持农牧民工有序转移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同时,不断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四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关键要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一方面,全面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和组织实施体系,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调动劳动者参加培训、企业和各类培训机构组织培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紧盯自治区产业布局调整、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五是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就业公共服务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普惠化和一体化,让城乡劳动者就近享受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加快建设智慧就业信息平台,建立集中的公共就业大数据库,全面推广线上信息征集、培训对接、就业对接、跟踪服务“四位一体”公共就业服务云平台,提高服务的精准度。((齐浩男))
每年春暖花开的季节,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杏花红桃花白,漫山遍野,花香袭人。 坐落于黄河之畔的准格尔旗素有“花果之乡”的美誉,发展林果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近年来,通过农牧业龙头企业带动,村集体经济主动出击,农牧民积极配合,准格尔旗林果产业呈现出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的新局面。 “这几年,种果树每年轻轻松松就能收入1万多元。不用离村外出打工,守在家门口就把钱挣到兜里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挺好!”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沙圪堵镇福路村村民张乃荣尝到了种杏树的甜头。“夏天一到,连空气里都飘着花果的清香味。” 近年来,准格尔旗连续举办杏花节,每年都吸引大批周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持续拉动经济增长,而杏花节的主会场正是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在沙圪堵镇福路村打造的万亩杏树基地。为了保证原料供给,从2002年开始,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便以土地承包的形式,与沙圪堵镇福路村和特拉沟门村签订合作协议,租用村民的土地种植杏树,并雇佣农民当产业工人,农民通过杏林管护工作赚取固定工资,企业也因此有了充足的原料保障,实现了双赢。 张乃荣种果树已有30多年,自从成为签约果农,他家的杏再也不愁销路,而且收入也非常可观。 与张乃荣一样,龙口镇红树梁村村民王全喜也是种植果树的受益者。 “我一共有8亩海红果树,挂果的树有60多棵,这两年挂果率非常高,能收近1万斤果子。果酒厂通过合作社上门收购,价格还高,去年我卖海红果收入1.5万元左右,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王全喜说。 记者来到内蒙古腾丰杏仁露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灌装生产线上,一排排身着“吉祥红衣”的饮料罐被逐一灌上刚刚熬制好的海红果汁,再经过层层检验,最后统一封口打包,送往周边各省市。 “相对于2020年春节,今年果汁产量增加了30%。日产量可以达到4000件左右,基本实现了生产多少销售多少。产品大部分销往呼和浩特、包头、乌海等地,鄂尔多斯周边地区实现了全覆盖,还有一部份卖到了山西、陕西等地。”内蒙古腾丰杏仁露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奕璇介绍说。 据了解,内蒙古腾丰杏仁露有限公司每年面向当地农户收购海红果300多吨,每年每户收入可增加3000元左右,极大带动了农民种植海红果树的积极性。 “今年打算从农户手里收购大量海红果树,让农户自己保养,公司付给他们工资,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也保护了这里的生态环境。”陈奕璇说。 近年来,准格尔经济开发区从产业全局出发,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在抓好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把加快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纳入经济总盘,围绕准格尔旗的山杏、海红果、沙棘果等农副产品,积极引进和扶持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准格尔经济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已拥有高原杏仁露、王道纯粮食白酒、蒙特海红果酒等众多项目,逐步形成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集群。 在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绿色产业的带动下,准格尔旗农民种植果树的积极性日益提高,全旗杏树总量由退耕还林初期的35万亩增至85万亩。种类繁多的绿色产业项目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为改善准格尔旗生态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截至目前,准格尔旗共栽植苹果、桃、杏、枣、葡萄等经济林2.8万亩,其中苹果0.4万亩,桃梨0.2万亩,海红1.3万亩,枣0.9万亩,建成杏林基地31.5万亩,林产品加工企业2家。依托经济林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让经济林的效益实现增值翻番,也提升农民致富精气神,在致富的同时又绿化家园,实现绿富同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慧玲)
3月8日,为期40天的2021年春运结束,中铁呼和浩特局共发送旅客189.5万人,同比下降7.8%。 中铁呼和浩特局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春运工作的首位,加强旅客体温监测,引导旅客全程佩戴口罩,保持人员间距,严格进行站车场所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减少春运旅客疫情传播风险。 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铁路部门加强大数据分析,根据客流变化实行“一日一图”,动态调整运能。春运期间,开行包头至郑州、呼和浩特东至济南西的直通动车组列车,针对节后探亲流、学生流返程客流高峰,恢复进京高铁列车至21对,开行包头至哲里木临时旅客列车1对。同时,开行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城际间动车组列车6对并在高峰时段重联运行。 货运方面,为保证节日期间物资运输顺畅,中铁呼和浩特局对煤炭等大宗民生物资实施“优先受理、优先配车、优先装车、优先发运”的政策,春运期间累计发运煤炭1882万吨,同比增长了41.8%。作为中欧班列中线通道的出境节点,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严格执行出入境货物防疫消杀措施,密切与海关、边检部门及蒙方铁路部门的协调联动,保障中欧班列运输畅通。春运期间,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共接运出入境中欧班列266列,同比增长69.4%,实现了开门红。 (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查 娜)
□新华社记者 于长洪 张丽娜 魏婧宇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提到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内蒙古的牧民群众奉献爱与担当,抚养“国家的孩子”,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草原额吉张开了怀抱 蒙古族没有立碑的习惯,但是在镶黄旗草原上,有一座由6个汉族孩子为蒙古族父母亲立的墓碑。墓碑上面镌刻着:慈父道尔吉,慈母张凤仙。 这6个孩子都出生在南方,没有血缘关系,却骨肉相连。 1959年到1961年,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灾荒频繁,育婴堂的米粮眼看就要见底,政府收养的几千个孩子怎么办?国家决定把他们送到食物相对充足的内蒙古。 消息像风一样迅速传遍草原。年迈的额吉(蒙古语意为母亲)、中年妇女、新婚夫妇,有的骑着马,有的赶着勒勒车,有的步行几百里,争先恐后收养这些孤儿。 刚进草原时,孩子们衣服上都别着一块小布条,上面的数字编号是他们的代号。走进蒙古包,草原额吉给他们取了好听的名字——国秀梅、党育宝、格日勒、娜仁花…… 1961年,在哈音哈尔瓦公社卫生院当护理员的张凤仙和在畜牧场工作的丈夫道尔吉,收养了6个汉族孤儿。有一年春节前夕,政府特批给三千孤儿每人5斤大米,领米地点离张凤仙家有百余里。为了让6个孩子吃上米饭,张凤仙赶着牛车出发了。 纷飞的大雪中,张凤仙看不清眼前的路,夜幕下只有牛车发出孤独的吱呀声。她走累了就靠着牛睡一会儿,睡醒了接着走,三天三夜后才回到家。看着6个孩子大口扒拉着米饭,张凤仙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 草原额吉接受国家的嘱托,用真情付出诠释大爱无疆,她们不仅把孩子们健康抚养长大,还要他们有出息。有的额吉辞掉工作,专心照看这些孤儿;有的额吉培养出多名大学生;还有的额吉将亲生孩子留在牧区放牧,而送这些孤儿去参军上学。在草原额吉心里,他们是自己的孩子,更是“国家的孩子”。 汉族孩子融入草原的家 三千孤儿来到草原时,草原同样经济困难,但蒙古族群众主动担起这份国家责任。 “不管蒙古族还是汉族,都是额吉的孩子。”家住达茂旗的“国家的孩子”苏布达说。生活在南方的孩子吃不惯草原上的果条,额吉就把家中的面换成米,做米饭给孩子们吃;孩子们喜欢吃饺子,额吉学习怎么包饺子;额吉一句句教他们说汉语和蒙古语……孩子们逐渐融入草原上的家。 那时,19岁的都贵玛在四子王旗保健站,负责28个孩子的生活。做饭、洗衣、煮牛奶……每天忙得四脚朝天。她回忆说:“一下来了那么多孩子,像小羊羔一样特别吵,白天要照顾他们吃喝,晚上还要值班,根本没法睡觉。”但是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小脸逐渐红润、有了笑容,都贵玛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这28个孩子,每养壮或养大一个,就被领养家庭接走一个,都贵玛经历了28次痛苦的离别。但她说,抚育“国家的孩子”是我的荣光。现在,都贵玛成了最富有的人——孩子们成家立业,她生活在一个上百人、多民族的大家庭。 “国家的孩子”也已经深深融入草原,他们深爱着母亲和这片土地。“额吉给我取名‘温都苏’,是‘根’的意思,我的根就在这片草原,这里永远是我的家。”咿呀学语时就来到内蒙古的温都苏,在苏尼特右旗当过乡村教师、苏木干部,工作几度变迁,却从没想过离开草原。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互伸援手,不计血缘,终成至亲。 民族团结谱新章 “亲爱的额吉,我要插上翅膀飞到你身旁……”初春的达茂草原积雪未融,阵阵歌声从达茂旗百灵庙镇水塔街社区的活动室里飘出。 苏布达正带领当地蒙古族老年文艺队的成员们排练。这位说着流利蒙古语、双手因常年牧业劳动而布满老茧的牧民阿妈,其实是一位出生在南方的汉族姑娘。 苏布达8个月大时来到草原,在达茂旗生活了半个多世纪,早已和这里相融在一起。几年前,苏布达的儿子博士毕业后,也回到达茂旗从事现代畜牧生产。“这片草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们要常怀感恩的心。” 草原在哪里延伸,歌声就在哪里回荡。半个世纪前,草原额吉用歌声安抚来自南方的孤儿;当年的小娃娃们现在已儿孙满堂,他们为古老的歌曲谱写出新的乐章,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国家的孩子”用汗水和心血回报养育他们的土地和人民。 刚过完春节,家住苏尼特左旗的满都日娃就开始为“国家孩子”爱心协会的工作忙碌起来。在安徽出生的满都日娃,不到6个月大就被送到锡林郭勒草原。满都日娃说:“额吉的爱像草原一样宽广,我们要将这份爱散播出去。” 苏尼特左旗“国家孩子”爱心协会有90多名成员,从2010年开始资助贫困学生和社会弱势群体,今年他们计划再资助20名家庭困难学生。 苏布达说:“总书记强调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我们在草原得到超越地域和民族的大爱,如今要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做民族团结的表率。”(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9日电)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近日,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员会、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下简称《措施》)的通知。《措施》指出,加强诚信政府建设,清理涉企业收费,依法慎用强制措施等,对我区进一步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方向和指导。 行政执法 严格规范 行政执法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信心和经营成果。去年4月,我区施行了《内蒙古自治区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要求在基层行政执法时必须佩戴执法证件和执法记录仪,作出处罚时必须上传证据材料,而且该办法也对行政执法流程作出了严格规定。 为了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规范基层药品监管执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赛罕区一家药房的吴姓老板告诉记者,现在执法流程非常严格,执法人员出示执法证后,开展的检查都是按照流程走,我们做小老板的非常安心。负责这次整治行动的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次整治加大查办力度,会集中查处一批“小鬼难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典型案件,并及时通报曝光,做到查处一起、警示一批、教育一片,形成有力震慑。对应当移交的,坚决移交纪检监察机关,追究有关责任。 对于交通执法存在问题,自治区交通厅印发了《规范公路执法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简称《方案》)。《方案》提出,我区各级公路执法监督部门要采取定期或不定期上路随机询问广大车主、走访运输企业、突击检查公路执法单位等方式,全面加强明察暗访,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严肃责任倒查和追责问责。 依法办案 服务大局 “检察院温情呵护民营企业发展,特别是办理涉及民企案件时,力争把案件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值得点赞。”在包头市检察院召开的一次民营企业家走进检察机关开放日活动中,山川圣阳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永亮表示。 包头市10个基层检察院与108家民营企业建立了定点联系机制,由院领导和检察官负责定点联系辖区民营企业,与工商联共同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政策引导和法律服务,帮助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赤峰市元宝山区检察院则是在公益诉讼方面下功夫,在督促行政机关履行监管职责的同时,保护企业权益,实现政企共赢。元宝山区某运输公司经营危险化学品过程中,存在安全生产隐患,当地检察机关向主管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被采纳。行政机关向检察机关征询大额罚款的意见,检察院结合服务“六稳”“六保”要求,考虑罚款会增加民营企业经营成本,提出在罚则内作出其他处罚的建议被采纳。一来一回,既督促相关部门履行职责,又帮助企业维持了正常运营。 通辽市科尔沁区检察院在办案过程中将服务大局和依法办案相统一,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该院在打击虚假诉讼专项行动中,发现一房地产公司不动产被查封,负责人徐某被限制高消费。为避免案件执行完毕后财产被转移,造成执行回转困难,给民营企业带来损失,该院向区法院发出中止执行并解除限制消费令的检察建议,最终法院采纳了该建议。徐某颇为感慨:“遇到这样的事儿,我是寸步难行。没想到检察官主动办案,让我的出行不再受限,公司办业务也便利了。” 执纪监督 真抓严管 1月11日,自治区纪委监委2021年1号文件《关于发挥监督职能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开发布,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提出8条措施,以纪检监察“硬约束”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推动全区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市场监督管理局办证大厅两名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恶劣并有早退现象”“卫健委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法制稽查综合股股长在执法过程中横冲直撞、指手画脚,态度傲慢强横、行为随意刁难”……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以来,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纪委监委先后受理了7条关于违反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线索,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前往现场进行核实,对情况属实的相关行为给予严肃处理,并印发通报,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一时间,这几篇通报在集宁区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为全区干部职工敲响警钟的同时,也彰显了集宁区纪委监委对破坏营商环境“零容忍”的态度。 近日,乌海市纪委监委通报了7起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典型案例,通过反面警示震慑,持续释放加强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执纪问责的信号,切实端正干部的发展观、政绩观、权力观、群众观。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已累计出动305人次,对50个市直部门、单位和167个区属部门、单位进行明察暗访,重点加大对政务服务中心等职能部门执法、服务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73个。全市严肃查处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人,形成了有力震慑。(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帅政)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正文 发展是硬道理,法治是软实力。与政策支持相比,企业更看重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 在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工作的进程中,我区不断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逐步清理了一批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文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妨碍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行为,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用法治化的手段保证全区营商环境的风清气正。 面对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意识,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以法治帮助市场主体防范化解风险,以法治促进企业创新活力释放。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就是要用法治手段为各类市场主体的产权和合法权益保驾护航。要对知识产权实行全链条保护,加大知识产权侵权犯罪行为惩治力度。要强化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司法保护,促进创新要素自主有序流动、高效配置。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就是要为各类市场主体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安心定神。要依法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坚决防止以刑事案件名义插手民事、经济纠纷,对依法能够采取较为轻缓措施的,尽量不采用限制人身财产权利等措施;对必须采取强制措施的,要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法必明,令必行。我们要围绕高质量发展加强法治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用法治解决好经济发展中的各类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把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落到实处,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