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照片 一段段视频 一个个鲜活感人的故事…… 2020年这段难忘的日子里 有一群人始终冲在一线, 亲见亲历 用镜头和文字 振奋精神、传播温暖! 让我们一起听听 第七届“好记者讲好故事” 这些来自一线鲜活的感人故事 刘春:我从“战场”归来 从“战场”归来 2月15日晚,我随内蒙古援鄂医疗队员抵达湖北省荆门市。当时,新冠肺炎疫情正肆虐,危险无处都在。我还记得荆门市无人的街道,清冷的街灯和医疗队员沉默的表情。 在荆门市,我日以继夜,采访,写稿,发稿,不断重复这个过程,一忙就是35天,采写了4.5万字的稿件。3月20日,在鄂尔多斯市隔离休养,仍然是日以继夜,利用手中的素材,完成了16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天使出征》。 专注地写作 在荆门市,我经常会因为一点温暖而热泪盈眶—— 那名出院患者说不好普通话,我在询问一些细节的时候,无意中在向这名患者靠近,我看到他在不断地摆手后退,阻止我靠近他。见我不明白他的意思,他大声地告诉我:你不要靠近我,我刚刚从病房出来,万一带着病毒,会传染给你。他那焦急的表情,让我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那段时间,眼泪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流出,有时候是因为战友递过来的一个口罩,一盒方便面,有时候是因为患者的出院或者逝去,有时候是因为一首草原歌曲或者医护人员的一封家书。 在内蒙古援鄂医疗队驻地采访 我含着眼泪写了护士陈辰的故事—— 她是内蒙古中医医院护士,负责转运重症患者。2月19日中午,她接到转运任务,心里十分紧张,生怕患者途中发生意外。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一名患者在途中出现了呼吸困难和咳血等症状。陈辰迅速采取措施,她给他吸氧,因为咳嗽带来的剧烈震动,根本无法使用氧气,她就抱着患者的头,恨不能让救护车插上双翅。下午6点多,终于将患者安全送到病房。而接诊的医护人员看到陈辰的样子不禁目瞪口呆——她的手套、面罩和防护服上沾满了患者咳出的血液和痰液。要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防护服出一点点问题,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当时陈辰并不知道害怕,回到住地房间,她才后怕起来,彻夜难眠。当晚,这名九零后女护士写下了遗书。 穿着防护服的刘春 我记录下国药北方医院医生戴兴儒的遗憾—— 他是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到达荆门市后,被分到了沙洋县人民医院重症组。他有一名56岁的男性患者,是当时患病最重的,双肺有大面积毛玻璃影,一刻也不能脱离呼吸机。在戴兴儒的关心治疗下,他又燃起了生的希望,开始积极配合治疗。3月4日早上8点,这名患者出现咯血症状,戴兴儒为他进行紧急救治。当他用手从他的口腔里掏出凝血块时,他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就在那一刻,他用尽最后一点力量,竖起大拇指为他点赞……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戴兴儒都很少开口说话,他想救活他,而他去没能活下来,这种痛苦,只有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才能体会得到。 正是这些人的奋不顾身、舍生忘死,鼓励着我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累了的时候,想到医护人员厚厚的防护服里汗流浃背;写不动的时候,听到了医护人员令人振奋的战地歌声;隔离孤独时,我想到了儿子的鼓励和期盼。 我决定出征荆门的时候,儿子来到书房哭着问我:能不去吗?我说我必须去,我是记者。他回到房间放声痛哭,却没有再劝我留在家里。当晚,他的朋友圈写着:一方面,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支持你为了国家奔赴前线。另一方面,我作为你的儿子,我不想你去,因为你去了,我就有可能失去你。 如今,我已从“战场”归来,从一名“战地记者”归于平凡。我将继续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一名平凡记者的平凡人生! 队服照
日期 : 2020 › 11 › 73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一张张照片 一段段视频 一个个鲜活感人的故事…… 2020年这段难忘的日子里 有一群人始终冲在一线, 亲见亲历 用镜头和文字 振奋精神、传播温暖! 让我们一起听听 第七届“好记者讲好故事” 这些来自一线鲜活的感人故事 王旖旎:跨越了半个世纪的爱心接力(内蒙古乌兰察布广播电视台) 王旖旎与秦丽合影 三年前,我认识了照片中的女孩秦丽,就是这个四肢发育严重不足的残疾女孩,通过义卖自己的书《风中的绿叶》,帮助了200多名失学的孩子,是什么力量,让这个只有6岁孩子那么大的小手写出铿锵的文字,记者的职业敏感,让我忍不住想要了解这个女孩。 1994年,12岁的秦丽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便瘫痪在床,这种痛苦在2004年因为母亲的猝然离世而变本加厉,她曾试着用文字来发泄自己的愤懑,但却依然让她在无奈中挣扎,直到一个广东人张宇航的出现,让秦丽的生活,开始有了阳光。 当时的张宇航是羊城晚报的总编,秦丽回忆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伯伯听到了我的故事,他要把我的手稿编辑出版。” 王旖旎与张宇航合影 出书?这件事情是秦丽想都不敢想的,但是张宇航帮秦丽做到了。从此,秦丽的人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她甚至还收获了一份爱情,组建了属于她的家庭。 这个张伯伯不仅仅改变了秦丽的命运,还是她的救命恩人。 之所以说是救命恩人,这事还得从2009年说起,那一年,秦丽怀孕了,可医生坚决不同意留下这个孩子,因为母子平安的几率只有20%。可秦丽觉得这是上天给她的礼物,她要拿命赌一把。” 王旖旎直播节目中 就在秦丽怀孕7个月的时候,甚至出现了心脏衰竭的情况,当时多家医院因为风险大而拒绝接受秦丽,张宇航了解了情况后,连夜赶到内蒙古,三天三夜连轴转,终于换来了好消息,253医院答应帮助秦丽,刚安顿好秦丽入院的第二天,这个新生命迫不及待的来到了世界。也许是张宇航和秦丽的坚持感动了上天,竟然让这20%的几率变成100%,昏迷了一天的秦丽醒来时,竟脱口而出:阿爸,我当妈妈了。”那是秦丽第一次叫张宇航阿爸,张宇航的泪水夺眶而出。 首届中蒙博览会-王旖旎采访展方代表 张宇航,这个被秦丽视为生命中的贵人的汉族阿爸到底是怎样的存在?他又和内蒙古有着怎样的故事?随着采访的深入,一段跨越24年光阴,穿越了北国南疆5000公里的感人故事渐渐清晰起来…… 第一次和张宇航通话,他的声音温暖暖而又谦虚,当他知道我是来自内蒙古的记者,他首先说了一句:塞班诺。这句话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彼此的距离。 王旖旎采访乌兰察布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勇 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一段草原往事让他迷恋上了草原,当时,正逢国家经济困难时期,3000多名汉族孤儿走进茫茫大草原,淳朴的草原额吉收养了这些国家的孩子,其中一位叫都贵玛的阿妈,独自抚养了28名汉族孤儿,而至今却孑然一身的真实故事深深的震撼着张宇航。 2004年5月2日,张宇航踏上了去往乌兰察布的火车,来看望这个伟大的草原母亲。 都贵玛被这位从广东专程赶来的汉族小伙打动,她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说:以后,你就是我的第29个孩子。这位老额吉尽管那个时候已经患有严重的白内障,但还是熬夜亲手为张宇航缝制了一件蒙古袍并且为他穿在了身上。于张宇航而言,都贵玛老人无疑就是草原上的一盏明灯,指引他一路前行。 从1996年到2020年,24年间,张宇航往返内蒙古42次,资助的范围覆盖了整个内蒙古12个盟市,他所牵头的草原爱心团队资助的草原孩子超过7000人,捐助金额超过400万。 从60年前的草原母亲都贵玛,到24年前的广东阿爸张宇航,再到今天的残疾女孩秦丽,珠江连着“艾敏河”。它宛若一条哈达,一头牵着美丽,一头牵着真诚。 王旖旎中秋节采访慰问环卫工人 这个跨越了半个世纪的爱心接力还在继续,2017年6月,我也加入了这个大家庭,作为一个90后,我要将这种大爱精神传承下去,作为一名记者,我要讲好我们的民族故事,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 来源:内蒙古记协 新华融媒(记者 张鑫)
不要以为我这“炭疙瘩” 只能用来供暖! 我可以成为, 服装面料、 聚酯镜片、 医疗耗材、 饮料包装、 儿童玩具, 我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来告诉你, 我从黑变白的旅行记! 我不用坐高铁, 不用坐飞机, 我有专车, 经过采样、称重、 卸货等流程, 我被送进“大胖子”的肚子里, 它叫:筒仓, “肚子”容量一万立方米, 有了它露天堆放 成为了历史。 告别“大胖子”筒仓后, 我登乘“轻轨专线” 输送皮带载着我 到了一栋栋高高的楼房里, 这里叫气化装置。 在这座大楼里 我在1300℃左右的 气化炉里 可以完成生命的第一次”变身” 电“煤”变成“水煤气“, 沿着管道我爬呀爬, 来到了一座高高的塔里, 现场操作人员 在我身上隐藏着一种 有害物质——硫, 这座高塔脱出的“硫”, 送到疏回收装置, 我还能变废为宝, 产出硫磺外售。 去除身上的毒“硫”, 瞬间一身轻松, 我迈着矫建的步伐继续向前。 等等…… 前面这个庞然大物是什么? 合成塔吗?里面长啥样? 原来,经过甲醇合成装置 我能进行第二次 “变身”变成液态的甲醇! 我从固态变成了气态, 又从气态变成了液态, 然后停在这个大大的罐子里 静静休息, 本以为我的旅行 就这样结束了, 没想到后面 还有意外收获。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 被送到了“MTO“ 在这里, 我再一次完成“煤”生转析, 从甲醇变成烯烃产品, 这一座座高耸的反应塔, —排排纵横密布的管道, 就是我的专属通道。 接下来, 我将被送到 这个圆圆的球里 一个临时“休息室”, 在这里存储着乙烯、 丙烯MTBE、丁二稀等等。 休息了一会, 我又被送到了聚合装置。 在这里,我居然变白了, 太不可思议了。 这就是我现在的样子 炭疙瘩在内蒙古这片热土 正在进行时… 你现在明白了嘛 我这个是炭疙瘩怎么由黑变白, 变成下游的产品, 怎么由一块炭疙瘩变成一匹布, 怎么才能经济建设 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 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胡浩)11月3日,长安大学与内蒙古地矿集团产学研合作基地正式在乌海地勘八院揭牌。 合作双方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提升黄河流域地下水水文生态科研能力、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方面达成的共识。同时为进一步落实内蒙古地矿集团做实做强五大产业板块,全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人才队伍、技术水平、科技成果、实现转型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 产学研基地建立后,将充分发挥长安大学在地学、水利、环境与生态学科领域的科研人才优势,地勘单位在水工环地质、水资源勘察、地质环境保护、水土污染调查与修复等领域的行业区位优势,双方将在生态环境治理、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水土污染调查和修复等、人才培养与就业,学术交流领域加强合作,广泛形成人才、技术、资源的共享与互动,共谋发展,实现发展共赢。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陈春艳)日前,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在全市开展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半个月来,共破获案件2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0人,捣毁电话设备窝点8处,缴获电话设备24套、手机卡17.5万余张、银行卡447张、开卡设备20套,缴获手机电脑等183台、POS机11部,扣押涉案车辆6台,冻结涉案资金260余万元,止付2500余万元。 针对当前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持续高发的严峻形势,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不断创新机制、创新战法,坚持打防管控、多管齐下,切实形成集成攻坚、问题联解、工作联动的工作局面。从各旗县区公安(分)局和刑侦支队抽调具有刑事侦查、打击电信诈骗工作经验的18名民警,重新组建、实体化运作市局反诈中心。同时,抽调扫黑除恶“猎鹰突击队”、专项工作侦查打击组和相关警种的精干警力,成立6个工作组,在反诈中心的综合协调下,开展合成作战、研判分析、侦查打击、防范宣传等工作。抽调人员按属地分工负责,充分借助反诈中心资源力量,对本地案件进行深度研判、跟踪督导、逐案落地。属地公安机关及时反馈案件开展情况,由反诈中心和各地抽调人员进行再研判、再分析,全力支持办案单位挖深线索。最大限度汇集资源、优化警力,提升打击质效,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现在开庭!”随着法槌敲响,由海拉尔铁路运输法院民事审判团队负责审理的一起铁路运输人身损害责任纠纷案开庭了。特别的是,这场庭审发生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河镇伍牧场的蒙古包旁。 原告3人系当地牧民,居住在铁路沿线,其亲属因穿越铁路线路时被列车碰撞身亡,遂与铁路企业发生纠纷,诉至法院请求被告承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近年来,在铁路沿线类似的人身损害案例时有发生,被害人家属不仅要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承担诉讼的奔波之苦,时间、经济成本过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当事人。 “辖区点多线长,如何减轻群众诉累又避免审判资源浪费?”民事审判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9年,该院全面推进跨域审判“+”模式,不断拓展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成果,拓宽跨域审判“+”应用范围。2020年,在原有7个巡回审判点暨多元纠纷解决中心的基础上,又增设5个新的巡回审判点,通过案件审理、以案释法、开展法制宣传等途径深化司法便民利民措施。如今,庭审从庄严肃穆的法庭走出去,“搬”进群众身边,能更好的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不仅便利了当事人,还提高了铁路沿线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与此同时,该院聘任20名司法协理员,发挥他们在矛盾排查、预警预防、信息沟通中的积极作用,方便法官通过各巡回审判点与当地群众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找到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做到想群众之所想。(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宋爽)
记者1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获悉,官方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称,力争到2025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恢复至800万亩以上。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确定的马铃薯种植“目标”还包括:马铃薯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转化率达到60%左右,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30亿元以上;马铃薯脱毒种薯原种繁育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内蒙古马铃薯脱毒种薯普及率提高到92%;选育3到5个适合内蒙古种植、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优质新品种。 与此同时,内蒙古还将打造5个左右知名马铃薯商品薯品牌。建设1个国家级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到2个自治区级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1个国家级马铃薯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成全国知名的马铃薯生产、创新、流通基地。 在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中,种薯以呼伦贝尔市岭西地区、兴安盟西北部、锡林郭勒盟南部和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等中西部主产区北部为重点;商品薯以呼伦贝尔市岭东南地区、兴安盟东南部和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主产区为重点;加工专用薯以呼伦贝尔市岭东南地区、赤峰市北部、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沙地产区为重点。 官方表示,在马铃薯产业打造的过程中,将实施马铃薯核心生产区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加强对乌兰察布马铃薯国家特优区的规范管理,提升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积极培育更多知名“蒙字号”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 此外,官方还将大力推进“互联网+”农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支持开展直播带货、网红带货等活动,不断创新销售模式,促进产销对接。(记者李爱平)
记者1日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获悉,近年内蒙古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每年八成以上的秸秆实现了资源化利用。广告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科技教育处副处长李向前介绍,根据农牧结合的地区特点,近年内蒙古按照农用优先、就地就近的原则,以增加秸秆综合利用量和减少露天焚烧为目标,推动形成了秸秆收、储、运、用的利用模式。目前兴安盟等盟市秸秆实现了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等多元综合利用,串起一条低碳环保、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绿色产业链”。2019年,内蒙古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4%以上。 此外,畜禽粪污、地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目前也实现了资源化利用。内蒙古推行畜禽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粪污专业化能源利用、粪便垫料回用等模式,对畜禽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截至2020年6月,内蒙古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6.08%。内蒙古通过推广无膜浅埋滴灌、地膜二次利用等技术,减少覆膜种植面积,2019年内蒙古地膜回收利用率达72%。 “内蒙古将把绿色、高质量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推进农牧业化肥、农药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进一步探索农业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路径,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李向前说。(记者王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