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24日电题:内蒙古:沙海绽绿又生金 新华社记者张晟 “我们这里的肉苁蓉吃了可治病,蓝冠注册1956种了能治穷。”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超格图呼热苏木扎格图嘎查党支部书记乌兰巴图,指着刚刚冒尖的肉苁蓉对记者说。 阿拉善盟素有“肉苁蓉之乡”的美誉。穿行在一行行梭梭林间,俯身便能发现露出头角的肉苁蓉。一大早,种植户王春林打包晒好的肉苁蓉准备出售。“旗里专门派的科技特派员来给我们指导肉苁蓉种植技术,今年苁蓉市场价格不错,我家的苁蓉质量又好,肯定能卖不少钱。”王春林笑着说。 “我们四口人以前主要靠放牧挣钱,那时候收入很少。2012年我丈夫生了一场大病,家里更穷了,我日思夜想致富的办法,嘎查长就建议我种梭梭,通过林业部门的技术指导,几年以后又嫁接了肉苁蓉。”王春林说。 如今,王春林家种植的梭梭林已经有1800亩,其中肉苁蓉、锁阳接种地也有千余亩。种植梭梭有补贴,肉苁蓉、锁阳收益高,王春林家一年收入有十多万元。“这两年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蓝冠1956代理之前的债务也还得差不多了。”王春林说。 阿拉善盟林业部门对享受公益林补偿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发放补偿资金,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并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当护林员。 超格图呼热苏木扎格图嘎查贫困户张兵治过去只能靠着几头牲畜维持生活,每天起早贪黑、风里雨里,辛勤劳作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我被聘为了天保管护员,多了一份收入,有了这部分资金,我又购买了不少牲畜,今年新添置了农用机,生活越来越好了。”张兵治说。 据乌兰巴图介绍,通过国家公益林补贴,草原奖补和各项生态补助,全嘎查42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整个阿拉善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已涉及全盟30个苏木镇,108个嘎查,惠及6491户牧民,蓝冠招商公益林区牧民人均直接受益1.8万元以上;聘用公益林管护人员308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1人;依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脱贫635户1718人。 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潘竞军表示,阿拉善盟将进一步通过林下经济项目带动群众脱贫,同时在基层苏木镇组织打造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等平台,帮助农牧户发展梭梭接种肉苁蓉、白刺接种锁阳等特色生态产业,让治沙与扶贫相结合,实现既要绿起来也要富起来双赢的目标。
日期 : 2020 › 06 › 124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光秃裸露的群山,漫天飞扬的沙尘,放眼看到的都是黄土的颜色,这就是1983年之前赛罕区榆林镇东干丈村的景象。谁也想不到,30多年后的今天,东干丈村会成为“国家森林乡村”。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蓝冠注册1956东干丈村就是我区水土保持示范村。当时,东干丈村党支部书记弓俊奎成立青年突击队,孟二珍担任队长带领村里的青年们开荒植树造林。到了80年代,村妇联主任王计云不忘老书记弓俊奎的嘱托,带着村里的妇女成立了植树队,经过几十年的坚守,村里的森林面积达到1.5万亩,同时,她们种植的这片树林也被命名为“三八林”。虽然现在“巾帼妇女植树队”解散了,但她们的精神却传承至今。 如今的东干丈村早已不同于往日,新建的蓄水池周围彩旗飘扬,放眼望去,山楂树幼苗茁壮生长,苍翠欲滴的松柏像卫士一样守护山地,山路两旁的苹果树已吐出新绿,昔日荒芜的山地,终于变成了万亩绿林。正是在一代代植树人吃苦耐劳,担当在前,坚守初心的努力下,在2019年12月底东干丈村获得了“国家森林乡村”的荣誉称号。“植树造林是一件功在当代,蓝冠1956代理利在千秋的事,有了林地就可以为东干丈村的村民带来收益,以后也可以留给子孙后代一片绿水青山。”前来植树的志愿者李文清说。 2019年赛罕区在东干丈村原有的林地上实施万亩生态园林项目建设,以种植经济林助力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有了“国家森林乡村”的称号后,东干丈村也有了前进的新方向。“今年我们主要以种植经济林为主,抗旱耐冻的山楂树、海红果和鸡心果是种植的主要品种。目前还处于小规模的试验种植阶段,由苗木的成活率来决定后续的种植规划。”东干丈村村主任高利兵介绍。 作为脱贫攻坚整村推进村,蓝冠招商东干丈村贫困户脱贫问题也亟待解决。为此,东干丈村调整产业结构,鼓励贫困户们上山植树造林,按照村民种植技术的优劣发放薪酬。扩大经济林种植面积,提升苗木质量,真正将东干丈村的经济林变成广大贫困群众的摇钱树、致富林。经过技术培训后的脱贫户孟焕礼,现在不仅成功脱贫,还成了村里有名的技术能手,选苗、栽培、剪枝都不在话下。“自从开始种植经济林后,我的收入增长了不少,生活也有了保障。而且植树造林是造福子孙的事情,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孟焕礼说。 下一步,东干丈村将以经济林为依托,以采摘果实为卖点,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以良好口碑吸引客流量,发展观光旅游业,促进村民增收。(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洋实习生戴萌贾日新)
“我们这里的肉苁蓉吃了可治病,种了能治穷。”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超格图呼热苏木扎格图嘎查党支部书记乌兰巴图,蓝冠注册1956指着刚刚冒尖的肉苁蓉对记者说。 阿拉善盟素有“肉苁蓉之乡”的美誉。穿行在一行行梭梭林间,俯身便能发现露出头角的肉苁蓉。一大早,种植户王春林打包晒好的肉苁蓉准备出售。“旗里专门派的科技特派员来给我们指导肉苁蓉种植技术,今年苁蓉市场价格不错,我家的苁蓉质量又好,肯定能卖不少钱。”王春林笑着说。 “我们四口人以前主要靠放牧挣钱,那时候收入很少。2012年我丈夫生了一场大病,家里更穷了,我日思夜想致富的办法,蓝冠1956代理嘎查长就建议我种梭梭,通过林业部门的技术指导,几年以后又嫁接了肉苁蓉。”王春林说。 如今,王春林家种植的梭梭林已经有1800亩,其中肉苁蓉、锁阳接种地也有千余亩。种植梭梭有补贴,肉苁蓉、锁阳收益高,王春林家一年收入有十多万元。“这两年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之前的债务也还得差不多了。”王春林说。 ↑4月2日,工人在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种植花棒。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阿拉善盟林业部门对享受公益林补偿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发放补偿资金,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并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当护林员。 超格图呼热苏木扎格图嘎查贫困户张兵治过去只能靠着几头牲畜维持生活,每天起早贪黑、风里雨里,辛勤劳作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我被聘为了天保管护员,多了一份收入,有了这部分资金,我又购买了不少牲畜,今年新添置了农用机,生活越来越好了。”张兵治说。 ↑4月2日,在阿拉善左旗的腾格里沙漠中,蓝冠招商工人在种植花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据乌兰巴图介绍,通过国家公益林补贴,草原奖补和各项生态补助,全嘎查42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整个阿拉善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已涉及全盟30个苏木镇,108个嘎查,惠及6491户牧民,公益林区牧民人均直接受益1.8万元以上;聘用公益林管护人员308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1人;依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脱贫635户1718人。 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潘竞军表示,阿拉善盟将进一步通过林下经济项目带动群众脱贫,同时在基层苏木镇组织打造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等平台,帮助农牧户发展梭梭接种肉苁蓉、白刺接种锁阳等特色生态产业,让治沙与扶贫相结合,实现既要绿起来也要富起来双赢的目标。
光秃裸露的群山,漫天飞扬的沙尘,蓝冠登陆放眼看到的都是黄土的颜色,这就是1983年之前赛罕区榆林镇东干丈村的景象。谁也想不到,30多年后的今天,东干丈村会成为“国家森林乡村”。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东干丈村就是我区水土保持示范村。当时,东干丈村党支部书记弓俊奎成立青年突击队,孟二珍担任队长带领村里的青年们开荒植树造林。到了80年代,村妇联主任王计云不忘老书记弓俊奎的嘱托,带着村里的妇女成立了植树队,经过几十年的坚守,村里的森林面积达到1.5万亩,同时,她们种植的这片树林也被命名为“三八林”。虽然现在“巾帼妇女植树队”解散了,但她们的精神却传承至今。 如今的东干丈村早已不同于往日,新建的蓄水池周围彩旗飘扬,放眼望去,山楂树幼苗茁壮生长,苍翠欲滴的松柏像卫士一样守护山地,山路两旁的苹果树已吐出新绿,昔日荒芜的山地,终于变成了万亩绿林。正是在一代代植树人吃苦耐劳,担当在前,坚守初心的努力下,蓝冠测速在2019年12月底东干丈村获得了“国家森林乡村”的荣誉称号。“植树造林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有了林地就可以为东干丈村的村民带来收益,以后也可以留给子孙后代一片绿水青山。”前来植树的志愿者李文清说。 2019年赛罕区在东干丈村原有的林地上实施万亩生态园林项目建设,以种植经济林助力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有了“国家森林乡村”的称号后,东干丈村也有了前进的新方向。“今年我们主要以种植经济林为主,抗旱耐冻的山楂树、海红果和鸡心果是种植的主要品种。目前还处于小规模的试验种植阶段,由苗木的成活率来决定后续的种植规划。”东干丈村村主任高利兵介绍。 作为脱贫攻坚整村推进村,东干丈村贫困户脱贫问题也亟待解决。为此,东干丈村调整产业结构,鼓励贫困户们上山植树造林,按照村民种植技术的优劣发放薪酬。扩大经济林种植面积,提升苗木质量,真正将东干丈村的经济林变成广大贫困群众的摇钱树、致富林。经过技术培训后的脱贫户孟焕礼,现在不仅成功脱贫,还成了村里有名的技术能手,选苗、栽培、剪枝都不在话下。“自从开始种植经济林后,我的收入增长了不少,蓝冠登陆地址生活也有了保障。而且植树造林是造福子孙的事情,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孟焕礼说。 下一步,东干丈村将以经济林为依托,以采摘果实为卖点,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以良好口碑吸引客流量,发展观光旅游业,促进村民增收。
“我们这里的肉苁蓉吃了可治病,种了能治穷。”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超格图呼热苏木扎格图嘎查党支部书记乌兰巴图,指着刚刚冒尖的肉苁蓉对记者说。 阿拉善盟素有“肉苁蓉之乡”的美誉。穿行在一行行梭梭林间,俯身便能发现露出头角的肉苁蓉。一大早,蓝冠总代理种植户王春林打包晒好的肉苁蓉准备出售。“旗里专门派的科技特派员来给我们指导肉苁蓉种植技术,今年苁蓉市场价格不错,我家的苁蓉质量又好,肯定能卖不少钱。”王春林笑着说。 “我们四口人以前主要靠放牧挣钱,那时候收入很少。2012年我丈夫生了一场大病,家里更穷了,我日思夜想致富的办法,嘎查长就建议我种梭梭,通过林业部门的技术指导,几年以后又嫁接了肉苁蓉。”王春林说。 如今,王春林家种植的梭梭林已经有1800亩,其中肉苁蓉、锁阳接种地也有千余亩。种植梭梭有补贴,肉苁蓉、锁阳收益高,王春林家一年收入有十多万元。“这两年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之前的债务也还得差不多了。”王春林说。 ↑4月2日,工人在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种植花棒。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阿拉善盟林业部门对享受公益林补偿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发放补偿资金,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LG蓝冠并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当护林员。 超格图呼热苏木扎格图嘎查贫困户张兵治过去只能靠着几头牲畜维持生活,每天起早贪黑、风里雨里,辛勤劳作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我被聘为了天保管护员,多了一份收入,有了这部分资金,我又购买了不少牲畜,今年新添置了农用机,生活越来越好了。”张兵治说。 ↑4月2日,在阿拉善左旗的腾格里沙漠中,工人在种植花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据乌兰巴图介绍,通过国家公益林补贴,蓝冠可信吗?草原奖补和各项生态补助,全嘎查42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整个阿拉善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已涉及全盟30个苏木镇,108个嘎查,惠及6491户牧民,公益林区牧民人均直接受益1.8万元以上;聘用公益林管护人员308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1人;依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脱贫635户1718人。 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潘竞军表示,阿拉善盟将进一步通过林下经济项目带动群众脱贫,同时在基层苏木镇组织打造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等平台,帮助农牧户发展梭梭接种肉苁蓉、白刺接种锁阳等特色生态产业,让治沙与扶贫相结合,实现既要绿起来也要富起来双赢的目标。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玉荣)6月23日上午,蓝冠总代理由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林业局、毕拉河森林公安局(禁毒办)组织毕拉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及林业局所属单位在辖区内开展了禁毒宣传活动。此次活动主题为“健康人生、绿色无毒、坚决打赢新时代林区禁毒人民战争”。活动通过悬挂宣传横幅、设立禁毒讲台、禁毒板报展示、散发禁毒宣传品等各种形式开展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在“6·26”国际禁毒宣传日前夕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本网讯 6月22日,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交通运输分局王桂窑站派出所组织民警在辖区内开展了消防培训活动。活动中,民警对办公楼、员工宿舍、库房等场所中容易被忽视的火灾隐患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播放视频,LG蓝冠讲解了消防法律法规、火灾预防、消防常识教育、如何报警、火场逃生自救、火灾预防处置措施等内容。实地为职工群众讲解了各种消防器材装备的性能和用途,并现场为职工群众们开展了灭火实战演练。通过此次消防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职工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和处突防变、应急救援能力。(薛彦江) 本网讯 由伊旗公安局自主研发的治安防控自助登记系统近日在全旗范围内推广使用。该系统可与“平安伊金霍洛”平台对接、实现数据共享,为全旗治安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蓝冠可信吗?能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连英)6月24日,蓝冠总代理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组织开展的以“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为主题的第30个全国“土地日”系列宣传活动启动。旨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的自觉性,让耕地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共同促进自治区高质量发展。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并结合我区实际,今年的“土地日”宣传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且以线上宣传为主的方式,LG蓝冠在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内外网站、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网站、内蒙古土地学会网站分别开设第30个全国“土地日”专题宣传周专栏网页。与此同时,还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同时,全区各盟市自然资源部门也将围绕主题,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据了解,我区始终坚持严守耕地红线,蓝冠可信吗?各级政府层层签订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状,出台了加强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的一系列制度和举措,从严控制建设项目占用农用地,有效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2020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再次超过亿亩。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李存霞)6月24日,自治区档案馆举行抗疫实物档案捐赠座谈会。座谈会上,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委编办、机关工委、团委、妇联、民委等5家单位代表赛罕区12家单位,蓝冠总代理向自治区档案馆捐赠了包括锦旗、条幅、工作证、出入证、感谢信、志愿者战疫日记等在内的100余件抗疫实物档案。 据介绍,为了真实记录我区各族人民群众防控疫情的历史过程,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过程得以完整保存,2月27日自治区档案馆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各界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相关档案资料。截至目前,LG蓝冠已经征集到我区多位支援湖北一线医护人员的相关档案、北方新报社捐赠的宣传报道材料以及市民群众捐赠的实物档案等多批抗疫档案。 自治区档案馆副馆长徐春阳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自治区档案馆采取多种措施向社会广泛征集疫情防控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资料。我们建立了援鄂医护人员微信群,向他们征集抗疫一线的档案资料。我们还向湖北省档案馆、武汉市档案馆及相关市县档案馆发函,请求他们的协助,蓝冠可信吗?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前往湖北,到内蒙古医护人员工作过的地方征集相关资料。下一步,自治区档案馆将组织力量,加强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档案的规范化、现代化管理,采用讲座、出版、展览等方式充分发挥档案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赵娜)为进一步夯实我区科普工作基础,提升科普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6月23日,蓝冠总代理内蒙古科协召开全区科普信息员和科技志愿者业务工作线上培训会。 培训会上,专家学者围绕科普中国资源落地应用、科技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应用等主题,LG蓝冠对“科普中国”和“科技志愿服务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和使用方法做了详细讲解,为我区科普信息员和科技志愿者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和各盟市、旗县科协下一步开展培训打下良好基础。 据了解,全区共有8100多名科普信息员、蓝冠可信吗?科技志愿者参加了此次线上培训。
6月23日,民革中央助力内蒙古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会议指出,蓝冠登录地址民革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联合开展助力内蒙古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从各盟市厅局上报的1500多个项目中,已筛选出13个产业门类,共595个项目,上报民革中央,蓝冠登陆地址已陆续有企业对接一批项目。 会议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积极主动作为,把招商引资项目发布出去,把投资意向汇总起来;要把企业家手中谋划的项目收集起来,蓝冠登录与民革内蒙古区委会及各盟市做好对接;要充分发挥各商会及行业协会联系广泛、抱团发展的优势,把区内外、国内外的企业家联系起来,组织引导企业家们关注内蒙古,投资内蒙古,助力内蒙古,不断开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