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68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内蒙古沿黄河生态保护与修复牧草试验示范项目7月9日在巴彦淖尔市启动,将促使黄河水更清、草更绿、环境更美。   据介绍,该项目将建设黄河滩生态牧草带,种植苜蓿、燕麦、多年生混合牧草等;建设草业服务园区,打造草业交易中心、科研基地和生产实验基地,确保黄河流域行洪安全可靠,促进沿黄河草牧业生态化发展,形成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新格局。   当地将在项目区内实施黄河滩地退耕还草工程,根据植物对水分、土壤盐分和抗风沙的需求,因地制宜选择苜蓿、羊草等生态牧草品种。开展盐碱地治理工作,采用有机土壤改良、施肥、生物改良、改土等措施,使土壤达到适宜播种状态。实施黄河滩湿地植被恢复工作,对被破坏的湿地、沼泽地进行修复,逐步改善湿地生态环境。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区长张如红说,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草产业,加大紫花苜蓿、燕麦草等优质牧草的种植力度,并积极开展优质饲草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为建设沿黄河生态保护与修复牧草试验示范项目奠定基础。   据了解,当地将以建设该项目为契机,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修复与牧草产业协同发展,完善生态、牧草和奶业三位一体的产业链条,进一步改善沿黄河生态环境。(记者李云平)

蓝冠登陆,蓝冠待遇_科尔沁草原科技“种药”话致富:高质量蒙中药材辟脱贫新路径

图为药材种植基地。奈曼旗教育科技体育局供图   “该项目顺利通过内蒙古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专家一致认为‘蒙中药材品种选育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提升的蒙中药材质量标准,可直接用于相应药材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等质量控制。”8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获悉。   2016年,内蒙古科技重大专项“蒙中药材品种选育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在通辽市奈曼旗实施。实施期内,项目在奈曼旗种植了15种蒙中药材并做了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优质品种选定和种植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建立了核心示范基地1万亩,辐射15.13万亩,不仅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蒙中药材提供了实验基础和数据支撑,还有效带动了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 图为项目人员在观察测定种植药材。奈曼旗教育科技体育局供图   蒙中药材的种植在蒙中医药发展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蒙中药材在我国拥有纯天然、绿色无污染药物之美誉。奈曼旗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有着深厚的蒙医药文化资源和多年的蒙中药材种植经历。2015年,奈曼旗开始有计划地发展蒙中药材种植,2019年,奈曼旗蒙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余万亩,成为内蒙古蒙中药材面积较大的旗县之一。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奈曼旗为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着力扭转玉米种植“一家独大”的局面,将蒙中药材产业作为种植业调整的重要方向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路径,加大种植面积。   许武强是奈曼旗沙日浩来镇西沙日浩来村的贫困户,他告诉记者:“我种植了15亩黄芪,2018—2019年共收获干货16500公斤,纯收入达到4.5万元。”   “项目主要采用‘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基地提供种苗和技术,合作社和农户种植药材,药材成熟后基地再回收,农户不仅不愁销路,还能得到一笔不错的收入。”奈曼旗教育科技体育局副局长贾志介绍,“蒙中药材品种选育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共带动当地农户1370户增产增收,为当地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东沙日浩来村村民李申波自2016年起在自家20亩地上种起了牛夕、桔梗、防风等药材,亩纯收入达到了1000元以上。他说:“同时我还在药材基地打工,每年还能增加3万元的纯收入。” 图为基地向农户回收种植药材。奈曼旗教育科技体育局供图   “蒙中药材品种选育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筛选的蒙中药材品种及奈曼地区植推广的经验,对本地区蒙药材种植推广和产业化发展及农民脱贫致富方面具有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记者从内蒙古科技厅了解到,项目实施期间,对奈曼旗种植的15种蒙中药材开展生物学特性研究,优质品种选定和种植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其中筛选出蒙古黄芪、甘草、桔梗、苦参、防风、牛膝、板蓝根、膜荚黄芪、土木香、红花等10种优质蒙中药材适宜品种。   “项目对很多蒙医药文献中的原植物进行了考证。”据项目负责人王秀兰介绍,项目实施期间还完成了15种蒙中药材质量评价及标准提升研究,形成了15个企业标准,出版了著作2部,申请专利3项(授权2项),发表和交流论文15篇,完成了2种蒙药材有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初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蒙中药材奠定了科学依据。(中新网记者 张玮)

  “如今,村里通了油路,汽车直接开到家门口,村里建起了蔬菜标准园区示范点,还开了蔬菜交易市场,咱每天倒菜送菜,比打工挣的钱多,也不用抛家舍业了,为什么还要背井离乡去打工?”   走进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朝阳镇民乐村,乡间沥青路两旁,一栋栋蔬菜大棚整齐排列,绿油油的蔬菜向人们展示着蓬勃的生命力。王金锁正忙着将一箱箱西红柿和西芹装车,准备发往北京……   留得住的乡愁   作为内蒙古深度贫困地区,王金锁的家乡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曾是贫穷的代名词。1980年,为了能吃饱饭、挣点钱,他先走了20多公里的山路到县城,汽车上、火车下,两天后终于到了“大后套”(巴彦淖尔)表叔家。当时,他的破挎包里只剩下两个窝头,兜里还有1.2元钱。当时出门,他共带了8元钱,是家里卖鸡蛋和药材才凑的。时隔40年还能记得如此清楚,就是因为“太穷了”。   为了甩掉“穷”帽,和王金锁一样,许许多多的乌兰察布人离开家乡,去异地讨生活。这一走,几代人、几十年,一些贫困的小山村,到处是被封上的窗户和紧锁的大门。直至上世纪90年代,乌兰察布市“基础差、底子薄”依然如影随形,全市90%的土地风蚀沙化,214万农业人口中,有66万人不得温饱。“种一坡,拉一车,收一笸箩,煮一锅”是当时广大农村现实生活的逼真写照。11个旗县市区,其中8个是国家级贫困旗县,2个是自治区级贫困旗县。   近年来,乌兰察布大力发展绿色农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大数据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产业,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共同成为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极。随着高铁的开通,乌兰察布迅速融入京津冀和呼包鄂1小时经济圈,推动大物流、大旅游、大数据等产业加速发展。乌兰察布还是全国非省会城市中,唯一的“一带一路”铁路枢纽节点城市。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越来越多在北上广深工作的乌兰察布籍乃至内蒙古籍人才回乡就业、创业。行走在乡村,目之所及,已不再是从前那土、那路、那风景,新村错落有致,青瓦白墙点缀其间,公路如黑色的缎带般飘进大小屋场,一辆辆载着农副产品的汽车欢叫着奔出村庄。当地农民过去是“争着出去打工”,现在是“争着回乡创业”。公路,连通了城乡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打通了“进”与“出”的双向通道,为贫困地区也找到了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一幅幅生动的乡村振兴画卷不仅让人看得见美景,更记得住乡愁。   旺起来的产业   “过去嘎查的路,天晴时灰尘灌满了裤腿,下雨时泥浆沾满了鞋子,咱靠着牛耕马驮种田,从没想到过把大米卖到首都,而且还这么火……”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古庙村民曹禄说。去年,依托家门口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曹禄和乡亲们不仅种了水稻、甜叶菊,还养了鸭子和蟹,发展了旅游业,种出了产业、种出了风景、种出了财富。这里波光碧水交相辉映,田间栈道曲折向前,淹没在稻田中的鸭子不时传出欢快的“嘎嘎”声,为静谧的稻田平添了几分情趣;蓝天白云下,渠水汤汤、廊桥亭榭、径染花香,目光所及,尽皆如画……总投资3800万元,全长30.576公里的产业园区公路两侧,稻浪飘香、鸭稻共生的田园风光。   扎赉特旗是兴安盟大米的主产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80万亩,年产稻米42万吨,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从事水稻种植的农户达到1.6万户。扎赉特旗拥有以国道111线和省际通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分支、村级公路为脉络的路网格局。借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稻田养鸭、养蟹、养鱼等“一稻多吃”、“稻场”农旅休闲体验,已然成为撬动扎赉特旗乡村大振兴的有力杠杆,既保住国家的“粮袋子”,又鼓起农民的“钱袋子”。扎赉特大米在北京创下了8天热卖200万斤的奇迹,在北京、杭州等地中高端市场推广的“我在扎赉特有一亩田”订制认领模式,使农民一亩稻田纯收入达到1500元。   部区合力交通扶贫瞄准“主战场”   “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签订了《“十三五”交通扶贫部区共建协议》,将内蒙古自治区国贫旗县、边境旗县、三少民族旗共47个旗县纳入扶贫范围。同时,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内蒙古自治区交通扶贫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在国家支持的47个国贫旗县、少数民族旗和边境旗县基础上,将19个区贫旗县纳入交通扶贫范围,共有66个旗县纳入自治区交通扶贫范围,实现了贫困地区全覆盖。兴安盟地处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乌兰察布市化德县等地处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加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建设了G5511二广高速集宁到阿荣旗联络线乌兰浩特至新林北至扎兰屯、国道302乌兰浩特至阿尔山一级公路等国省干线通道和农村牧区公路,使贫困地区苏木乡镇、行政嘎查村均已通油路、水泥路。2020年,随着兴安盟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化德县等20个国家级贫困旗县退出贫困旗县序列,全区所有贫困旗县全部脱贫“摘帽”。目前,G5511二广高速苏尼特右旗至化德、G5511二广高速草高吐至乌兰浩特等贫困地区对外运输通道及“十三五”交通扶贫“双百”工程建设项目公主埂至经棚等高速公路在紧张建设中。同时,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积极筹措落实补助资金,加快扶贫项目的实施,为贫困旗县脱贫攻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66个贫困地区公路等级、通达深度不断提升,截至2019年底贫困旗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8万公里,占全区公路总里程的76.9%,通车总里程比“十二五”末增加2.3万公里。实现贫困旗县盟市所在地通高速公路,64个贫困旗县通一级及以上公路。“十三五”期全区累计完成农村牧区公路5.7万公里,农村牧区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农村牧区群众的出行条件显著改善。所有乡镇苏木和具备条件的嘎查村通硬化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运输兜底性指标。内蒙古自治区有8个旗县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其中贫困旗县5个;有15个旗县评选为自治区级示范县,其中贫困旗县12个,贫困地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今年,内蒙古将推进贫困地区对外运输通道建设,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推进镶黄旗、东乌珠穆沁旗通一级以上公路建设;提升国省干线安全生命防护水平,年内实施国省干线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88公里,国省干线危桥改造30座;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农村牧区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到年底,计划实现所有贫困旗县通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牧区交通运输网络。(冀云洁 高晓炜)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梅刚)7月8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安委办获悉,自治区安委办发布《关于深刻吸取通辽新好农牧有限公司“7•4”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教训全面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管控的紧急通知》。通报了7月4日10时33分,通辽新好农牧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发生一起有限空间中毒和窒息较大事故,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自治区安委办要求依法严肃调查处理事故,科学查清事故原因,认定事故性质,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有关责任单位和人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督促落实,用事故教训推动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同时,各盟市和自治区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据介绍,当前正处于高温季节,有毒有害气体易挥发、用水用电需求增大导致有限空间检维修增多、工人中暑多发而衍生事故。自治区安委办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对本行业领域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以及市政工程建设、燃气、热力、排水、环卫、畜牧养殖等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以及重点场所进行监督检查,特别是摸排掌握长期废弃或停用污水池的安全状况和安全保障措施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隐患问题,逐一登记、限期整改、跟踪问效,严格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严格履行监管责任,结合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将有限空间作业作为安全专项整治的重要内容和安全执法检查的必查项目,举一反三,全面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多发势头。对存在未落实作业审批制度,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等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及未实行专人监护作业,未制定应急预案或定期进行演练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要严格依法实施处罚。   同时,督促企业结合自身生产工艺特点和相关技术标准,制定针对性强的应急预案,开展经常性应急演练,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各类企业尤其是从事危险施工和作业的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必要的自救器、呼吸防护用品等个人防护装备,配备安全有效的救援装备,提高事故处置能力。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梅刚)7月7日,记者从自治区应急管理厅获悉,为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包头市应急管理局与华富保险经纪公司积极协调安全生产责任险共保体各保险公司,促成了在原有安责险服务中免费扩展新冠肺炎保障责任,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项目免费扩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助保障方案》,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力保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运行。该免费扩展责任赠送每户投保企业保险金额100万元,员工每人10万元及住院津贴每人每日50元,凡在包头市参与包头市应急管理局安责险项目并投保安责险的企业员工,年龄范围不超过65周岁,均能享受此项保障,已在原有保单基础上免费扩展,不需投保企业办理申请手续,共有512户企业,30506名职工受益。   目前,包头市应急管理局会同7家共保体保险公司通过通知、短信、微信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宣传,让企业尽快知晓。同时安责险服务平台开展“在线安全顾问”服务社群、线上安全培训课程公众号“直播课堂”、强化安全宣教App“安全胶囊”内容运营和“极安”企业APP服务,助力企业高效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用贴心的服务给企业复工复产注入“强心剂”,吃下“定心丸”。

蓝冠测速官网,蓝冠代理_呼铁法院开启云模式首次向警方远程调查核实证据

  近日,呼铁法院针对受理的一起财产损失保险合同纠纷案,首次开启云模式与交警部门远程进行证据核实。2019年12月初,我区207国道704公里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车辆损坏及奶死亡的事实。之后,正蓝旗交警大队桑根达来中队出具事故认定书,肇事司机负全部责任。关于牛死亡赔偿事宜,双方于2019年12月12日,自愿达成协议,肇事司机一次性给付奶牛赔偿款2.3万元,牛主人当日出具收条。   然而,双方当事人对牛死亡事实不持异议,对赔偿牛损失数额的证据产生争议。因原告提交的证据系复印件,被告不认可其真实性。当天,呼铁法院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通过远程视频形式与处理事故的交警部门进行核实。双方当事人通过查阅交警部门提供的案卷材料,并向警官进行询问,确认证据的真实性,后打消了当事人的疑虑。   据了解,呼铁法院推出跨域审判“+”模式,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从立案、送达、材料转递、开庭、调证、执行等各环节指尖上办案,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让群众少跑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司法需求,减少当事人诉累,让当事人近距离感受到公平正义,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张小莉)

  最近这些天,冯浩儒和同事们每天都在鄂尔多斯市政府南侧的街道上忙前忙后,查看路况、调试设备信号、检查智能调度系统运行。7月中旬,这里即将开始我国西部地区首条非园区市政道路5G自动驾驶公交接驳车的测试项目。   作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智慧城市服务中心主任,冯浩儒对即将开始的5G自动驾驶公交接驳车测试充满信心:“作为少数民族边疆地区,鄂尔多斯在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试验与应用领域走在了前面,这对鄂尔多斯未来经济转型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城市,鄂尔多斯市近年来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技术附加值,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的广度与维度。   冯浩儒表示,鄂尔多斯承接5G自动驾驶公交接驳车试验项目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发达城市的市政道路测试自动驾驶车辆,因为人口稠密车辆密集,既有安全隐患,又易造成交通拥堵。”冯浩儒说,“康巴什区人口数量较少,交通流量小,但市政道路功能完善,这为搭建自动驾驶汽车市政道路测试环境提供了合适的外部条件。”   据冯浩儒介绍,此次5G自动驾驶公交接驳车测试项目所选街道全长约7公里,覆盖市府南街、鄂尔多斯大街、民族路、团结路、文化西路、文化东路、湖滨路,计划停靠鄂尔多斯市政府、鄂尔多斯博物馆、锦江国际酒店、乌兰木伦湖区广场等4处站点。“由于测试道路是城市开放道路,因此我们将测试车辆的最高时速设定在40公里/小时,车辆需要按照闭环路线及站点进行自动驾驶载人示范运营运输,从而最大限度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冯浩儒说。   5G技术的应用,是此次自动驾驶公交接驳车测试项目的最大技术亮点。“我们建设了21个5G基站以保障测试车辆的技术需求,这些独立组网的5G基站可以实现更低的网络时延,最大限度地保障车辆的实时调度、视频的快速回传,以及后期通过软件升级可以实现切片技术,相当于在5G信号中单独列出一块区域,专供测试车辆使用,让自动驾驶更加稳定、安全、高效。”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鄂尔多斯分公司副总经理郎庆春介绍说。   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高级项目经理任强表示,此次鄂尔多斯自动驾驶车辆属于城市景观接驳公交车,属商用车范畴,而5G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车辆在派单、调度、行驶等各类情景中的处理速度与效率,为车辆提供高带宽、低延时、高稳定的自动驾驶环境。   2012年8月,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被评定为中国首个以城市核心景观区为载体被申报获批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而5G自动驾驶公交接驳车的测试道路,正是在康巴什区景观最为集中的康巴什中轴线,这将极大推动鄂尔多斯城市旅游的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树立。“此次自动驾驶汽车项目落地,将对推动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布局,以及未来参与更多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冯浩儒说。(记者朱文哲)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静超)7月6日下午4点20分左右,一名高姓同学急匆匆跑进大学西路派出所户籍室,焦急地询问户籍民警:“我明天参加高考,下午看考场时把身份证丢了……”   户籍民警一听,心里咯噔一下:按规定,正常办理身份证需要25天,即使是绿色通道也要1—3天,更何况现在派出所停电了。派出所户籍内勤迅速将情况上报赛罕区公安分局户政管理大队。赛罕区公安分局户政管理大队立即启动“全警实战大练兵”中“放管服”应急预案,为高考考生办理身份证开通紧急绿色通道,指定就近派出所为考生受理身份证业务。 就在这时,腾飞大道派出所户籍内勤上报,有一位王姓同学看考场时也把身份证丢了,急需办理。为了让两位同学尽快拿到二代身份证,顺利参加高考,两个派出所户籍内勤以最快速度拍照,录指纹,整理信息,上传信息,经分局审核。户政管理大队民警在审核的同时立即向市局户政支队和公安厅身份证制证中心汇报,市局户政支队和公安厅制证中心的民警加快审核制证。在派出所、分局、市局、公安厅四级联动保障下,仅用3个小时,在下午7点20分,考生们拿到了补办的身份证。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发布的《2019年全区生态气象综合检测与评估报告》显示,内蒙古全区面积较大的呼伦湖、乌梁素海、达里诺尔湖、东居延海、岱海和黄旗海等六大水体,面积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其中,呼伦湖比2011年增加340.4平方公里,其他部分地区水域面积也在逐步恢复。   党的十八大以来,呼伦湖区域先后施行了裸露沙地综合治理工程、湿地修复和综合整治工程、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能力建设工程、“引河济湖”和“河湖连通”工程等大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2019年,呼伦湖水域面积达到了2063.1平方公里。   东居延海在历史上几度干涸,2001年8月,国务院批复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将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作为西部大开发重点生态工程,此后居延海水域面积逐步恢复,2019年达到了62.4平方公里。今年5月,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开工建设,工程自黄河干流取水向岱海补水。(记者吴勇)   《人民日报》( 2020年07月07日14版)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是我国森林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源。严重森林火灾的扑救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而且影响社会稳定。同时,森林火灾还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污染大气环境,显著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碳循环。   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内蒙古智慧消防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的研发与应用”的子课题“构建森林草原火情监控预警体系”,通过多光谱遥感雷达技术实现大范围极早期火灾预警监控,目前已完成系统硬件选型测试和软件系统平台开发,并成功转化实施。   目前,国内外应用于森林草原火灾预警和监控的设备及手段存在探测距离较近、识别准确性不足、防误报能力低、受天气影响度大等不足,而森林草原火灾具有越早发现、越早扑救、损失越小的特性,因此,早期甚至极早期发现火情尤为重要。   该课题主要研究的多光谱遥感雷达技术可实现大范围极早期火灾预警监控。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采用军用红外光谱雷达技术,针对火灾的特征波段和参比光谱波段,通过水平和垂直转动,实现360度范围内的全景扫描,准确确定起火点。   基于这一原理,光谱扫描系统选择与火灾(明火燃烧或暗火燃烧)对应的特定光谱波段进行扫描,会大大降低热源(阳光、人工热源等)的影响,将火灾的热辐射和其他热源的热辐射区分开。   光谱扫描系统有着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光学放大倍数较大,利于系统发现很小的火点,并克服距离造成快速衰减的问题;受环境的影响小,可以在大雾、雨、雪等各种恶劣环境中使用。此外,光谱扫描系统扫描周期可实现响应时间和周期在4分钟内大大缩小。   目前,森林草原火情监控预警体系已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林业和草原局、武川县林业和草原局成功转化实施,用于所辖范围内的森林草原重点火险区监控报警。同时,在北京西山、山东泰山及崂山林区,以及赤峰市敖汉旗等地进行测试并使用。   据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目前还在进一步调试中,预期达到的目标为:探测距离≥15千米;24小时全天候360度自动监测;火灾响应灵敏度为监测距离1公里时,可对0.25平方米大小起火面积进行报警;可监测和预警明火、暗火、热烟气。(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白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