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供暖期的临近,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住建局、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召开错峰启炉工作动员会,要求城区内29家燃煤供暖企业10月10日起错峰点炉升温,确保10月15日正常供热。 为做好今冬明春供热工作,保障供热平稳运行,进一步实现对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的控制,避免集中启炉造成污染物集中排放,呼市生态环境局对市四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启炉时间进行了明确要求,从2020年10月10日至15日,全市城区内29家,其中新城区13家、回民区4家、玉泉区8家、赛罕区4家燃煤供暖企业,按照每日9时至18时点火、启炉,其它时间一律不得擅自启炉,旗县锅炉房错峰启炉时间参照执行。同时要求各地区及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落实“一人一炉”驻厂制度,对辖区内的燃煤锅炉进行实地监管。各燃煤锅炉房在实现“两个确保”的基础上,要科学、合理制定锅炉运行计划,尽可能降低耗煤量,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为全面提高供热服务水平,让市民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呼和浩特市公用事业管理局要求各供热单位积极开展供热锅炉、设备、管网、换热站等供热设施的全面检修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排除隐患,保证供热设施设备完好和安全运行。要积极与煤炭供应企业签订供煤协议,落实煤源。严把燃煤质量关,严禁不合格燃煤进场入炉。要加强储煤、储灰场地管理,严禁在不具备储备条件的场地堆放燃煤,减少扬尘污染及火灾隐患。要进一步提高供热质量,改善供热服务,满足用户需求,在各自供热区域内公开单位负责人姓名、供热时间、服务标准和服务电话,安排专人值守,保证24小时开通,及时协调解决各类供热问题。要建立完善供热事故抢险抢修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做好应急设施装备、材料的准备,强化应急演练,建立完善的供热预警制度,确保突发事件快速处置,确保不发生大面积、长时间的停暖事故。 呼和浩特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将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供热不达标和供热违规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对于因供热企业不作为,导致用户供热质量大面积不达标,引起大量居民不满的企业,责令其退出供热市场。(苏日娜)
日期 : 2020 › 68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秋收对于曹禄来说是稻香蟹肥,是财源滚滚。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古庙村的村民曹禄和乡亲们种了水稻、甜叶菊,稻田里养了鸭子和螃蟹。一条30.576公里长的公路把村子、产业园区和“外面的世界”串起。 “以前可从没想过把大米卖到北京去。”曹禄说。 得益于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景提升了村子人气,特色农产品源源不断的输出让村民们脱了贫、致了富。 几年前的古庙村可没有这番美景。曹禄说:“下雨天裤腿里全是泥,天气好的时候鞋子里都是土。路不行,牛拉马驮运货,挣不上什么钱。现在村里通了公路,我们的大米卖到北京、卖到南方的大城市,乡亲们富裕了。” 人力、物力不断向贫困地区倾斜,这是内蒙古“十三五”期间公路建设的重点。 古庙村的村民们扎扎实实享受到了好政策。扎赉特旗目前形成了以111国道和省际通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分支、村级公路为脉络的路网格局。“喜看稻菽千重浪”,乡亲们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政府与交通运输部签订了《“十三五”交通扶贫部区共建协议》,将内蒙古国贫旗县、边境旗县、“三少民族”自治旗共47个旗县纳入扶贫范围。内蒙古交通运输厅强化顶层设计,又将19个区贫旗县共66个旗县纳入自治区交通扶贫范围,实现了贫困地区全覆盖。 5年里,要在这些旗县推进交通干线通道建设、农村牧区公路通畅、“交通+特色产业”扶贫、生命安全防护、较大自然村屯通达、边防公路、运输站场改造、公路管养提效、运输服务提质等项目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交通出行条件和运输服务水平。 “十三五”前4年,全区交通扶贫完成投资1700亿元。截至2019年底,贫困旗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8万公里,占全区公路总里程的76.9%,通车总里程比“十二五”末增加2.3万公里。实现贫困旗县盟市所在地通高速公路,64个贫困旗县、“三少民族”自治旗、边境旗县通一级及以上公路。 今年,内蒙古贫困地区乡镇均已通水泥路,提前实现了100%通畅的目标。到今年年底,内蒙古将实现所有贫困旗县通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牧区交通运输网络。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冯雪玉
10月1日上午,在内蒙古第四医院,以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塔娜为组长的第十九应急治疗梯队进入新冠肺炎隔离病区,接棒第十八应急治疗梯队。 这也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塔娜第5次带队进入隔离病区,按照全程闭环管理措施,在接下来的1个月时间里,她和其他30名队员将在隔离病区度过。 “你好!希望你早日康复,咱们一起加油好吗?”交接班后,塔娜带着主治医师昂格丽玛等队员走进病室,查房、诊察患者。 “辛苦你们了,中秋、国庆也不能和家人团聚,还得在这里照顾我们,也祝你们中秋快乐!”患者也纷纷送上祝福,致敬全体医务工作者。 “目前疫情还在,我们就必须坚守阵地。中秋团圆日,虽然不能与家人在一起,想起来多少有点遗憾,但每当看到患者高高兴兴地痊愈出院,我们觉得这个付出是值得的。”塔娜告诉记者,就在国庆节当天,又有一名患者痊愈出院了。 今年35岁的昂格丽玛,是我区首批援鄂医疗队员之一,此次也是她从武汉回到医院后第4次进入隔离病区。 “国庆假期休息不休息无所谓,孩子有老人看着,我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昂格丽玛有两个女儿,大女儿5岁,小的只有3岁,她的爱人在边防部队工作,孩子由公婆帮忙照看。 “平时,孩子、老人我都顾不上照料,心里总感觉有些愧疚。”昂格丽玛有时也很纠结,但她觉得,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又是医院的主力,必须起到带头作用。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昂格丽玛说:“没有国家的安宁,就没有小家的幸福。当前,对于我们医务工作者来说,做好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工作就是最大的责任,也是以实际行动为祖国做贡献。”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文强)
点击图片看视频 中秋国庆佳节,在内蒙古包头市城中草原赛罕塔拉,当地各族干部群众以快闪的方式献礼祖国。独特的长调,悠扬的马头琴,火红的安代舞,动感的城市活力,在这生态的家园,北疆儿女心向党,站在草原望北京,守望相助、继往开来,一起唱起心中《我的祖国》,祝福国泰民安,礼赞伟大时代。 熟悉的旋律流淌心田,鲜艳的国旗随风飘扬,幸福的笑脸真情绽放,美好的心愿感动倾诉,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草原儿女一家亲,各族兄弟姐妹心连心,感恩伟大祖国怀抱的呵护,表达对中华民族的无限热爱,节日欢歌在这片草原唱响,为我们的小康生活踏歌起舞,为奋进的中国日益强大欢欣鼓舞,让我们弘扬蒙古马精神,共建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
清晨, 阳光照进阳台, 一盆盆小花格外鲜艳, 百灵鸟跳跃着、扑棱着翅膀吟唱, 老喜叔拎起鸟笼出门遛弯儿, 喜娥婶儿招呼村里的老姐妹去跳广场舞, 老两口幸福的一天开始啦……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石向军)记者从自治区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与农业农村部认定的第二批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名单日前正式公布,自治区气象局与自治区农牧厅联合申报的马铃薯气象服务中心位列其中。 内蒙古马铃薯气象服务中心是气象与农牧部门的联合服务平台,主要依托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和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而成。目前,我区建立马铃薯观测站11个,建成面向马铃薯生产全过程的气象业务服务体系,构建了全区马铃薯智慧农业气象应用数据库,并在马铃薯长势监测及气象灾害对马铃薯影响精细化评估、马铃薯产量动态预报、马铃薯气象智慧型服务等领域取得多项研究成果。 作为全国马铃薯5大主产省区之一,马铃薯产业是内蒙古的支柱产业之一,2019年马铃薯产量达131.1万吨,全产业链产值120亿元。创建马铃薯气象服务中心,旨在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满足内蒙古乃至全国马铃薯产业生产的气象服务保障需求。 据悉,下一步,内蒙气象局与内蒙古农牧厅将携手推进该中心在开展马铃薯气象科学技术研究与服务方面的统筹协调工作,不断提升马铃薯农业气象观测试验能力和气象服务的标准化能力,将马铃薯气象服务中心建成有特色、有实力、有影响力并服务全国马铃薯产业平台。
国庆中秋两节期间,准能集团煤炭生产不放假。截至10月6日18时,累计生产商品煤96万吨,超计划4.5万吨,平均日产量16万吨,保障了节日期间煤炭能源供应。 两节期间,准能集团根据保供任务针对性调整黑岱沟露天矿和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生产方案,优化作业位置,集中力量加大原煤生产;公司、厂矿、车间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24小时值守;各单位加强巡检维修提升采煤设备出动率,稳“铲”稳量;提前着手落实资源,确保节日期间外购煤稳定“上站”;协调新朔铁路提升装运效率,合理安排装车流向,兼顾管内区域电厂电煤保供的同时,全力保障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出区资源的稳定供给。 今年以来,准能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国家能源集团“一防三保”工作部署,立足一体化运营大局,持续优化两矿生产方案,统筹协调自营剥离与外委剥离的作业关系,生产组织运营持续稳定。 在生产组织方面,面对存在的黑岱沟露天煤矿面煤层出现间断、吊斗铲5万小时大修、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内排空间不足等多重困难,准能集团上下齐心协力、积极应对,持续优化断陷带专项生产方案,重点加强缓帮剥离,发挥两矿协同优势,实现产能互补,确保煤炭生产正常推进。同时,加大外购煤收购力度,合理调配自产、外购煤装车计划,保证外购煤的优先发运;即时掌握各装车站点库存以及车流信息,进一步优化购、储、装各环节,缩短站停时间,避免重车积压,实现装车效率最大化。在煤炭资源紧张、采销价格不匹配的困难情况下,超额完成外购煤计划任务。 截至10月6日,准能集团完成自产商品煤4029万吨、外购煤394万吨,累计4423万吨,完成年计划5580万吨的79.3%,超进度计划145万吨,有力保障了煤炭能源供应,切实发挥了国有企业的“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永桃 实习生 高飞 褚福南)
金秋的草原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9月29日,在包头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装公司,汽车产业企地融合推进会召开,“内蒙古智能网联创新平台”与“包头市汽车电子元器件性能实验检测平台”双双揭牌,北奔新能源重卡采购签约。 9月19日,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呼伦贝尔大数据中心(一期)正式投运。这一我国目前位置最北、能源利用最高效的大数据中心总投资10.5亿元。其一期项目采用PPP模式实施,建有10个国家A级标准机房、2060个标准机柜,所有机房均采用间接新风制冷技术。未来,这个大数据中心将立足呼伦贝尔,辐射俄、蒙及东北亚区域,通过基地建设、平台建设、系统建设、通道建设,打造运营成本最低、全国最重要的数据灾备基地、超算基地。 循着“十三五”的时光坐标,无论是河套平原还是草原钢城,无论是大漠阿拉善还是风情满洲里,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足音令人动容。 据自治区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时期,内蒙古经济同全国一道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全区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经济增长实现了筑底回升。2016年到201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3%。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2.6:40.7:46.7调整为2019年的10.8:39.6:49.6,形成了以农牧业为基础,服务业为主体,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十三五”时期,内蒙古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有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加重视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更加重视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拼搏奋进。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关键之举。“十三五”时期,内蒙古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解决部分领域审批手续繁琐、办理时间过长、效率偏低等问题。 今年8月28日下午3点半,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自治区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在自治区政务服务大厅同时按下鼠标。大屏幕上一张白边蓝底的《安全生产许可证》跳跃而出,我区建筑领域第一张电子证书当即生成。我区建筑领域全流程无纸化的高效便捷审批时代也由此开启。 自治区住建厅副厅长王根小告诉记者,此次推行的企业资质、人员资格注册证书电子化管理是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集中审批权限、一枚印章管审批、科学再造审批系统”改革后,推出的又一项便民利企改革举措。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定》……一项项改革破冰而出,成为撬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千斤顶”。 系列政策红利释放市场活力。国庆、中秋双节,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化工分公司传来捷报:8、9月份,该公司生产MTO级甲醇78.7万吨、聚烯烃产品25.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4%、12.23%。 “十三五”以来,内蒙古还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逐步提升。 内蒙古不断提升产业层次,着力促进产业延伸,重点培育新型化工、钢铁、有色、现代装备制造、乳品加工、电子信息和大数据、新材料、生物医药、羊绒加工等9个具有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并配套打造现代煤化工、精细化工、氟化工、特种钢、新能源汽车制造、电解铝—铝后加工、铜—铜后加工、稀土功能材料、光伏材料、大数据产业、生物医药和蒙中医药等一批高端制造业基地。逐步形成了新型化、规模化、多元化的现代工业体系。2019年,全区工业增加值551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中,能源工业、化学工业分别比上年增长5.2%和6.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较2012年提高9.1个和6.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工业、高技术制造业、非煤产业和现代煤化工分别比上年增长2.3%、3.8%、6.6%和8.2%,工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结构趋于优化,已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内蒙古推动高质量发展,既巩固和厚植既有优势,又下大力气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内蒙古是欠发达地区,制约高质量发展最大的瓶颈、最突出的短板都在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上,内蒙古要实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根本上还是要靠创新。 厘清短板,奋力补齐!9月25日上午,自治区政府与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加快推动互联网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应用和融合创新,激发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根据协议,双方将聚焦在线新经济发展,促进“直播+”与文化旅游、消费扶贫、农牧业、媒体政务宣传等领域深度融合。 推陈出新,击楫勇进!9月25日,呼和浩特科创中心正式启动运行。这是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构建自治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大力推动“强心聚力”工程,以创新驱动发展为目标,开展科技创新顶层设计而投资建设的。该中心位于呼和浩特市科尔沁南路,建筑面积6.78万平方米,企业孵化空间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多家企业同时入驻。主要吸纳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各类研发机构及创新载体及为技术、项目、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提供专业中介服务的企业。目前,该中心凭借优惠的创业政策,优越的科技创新环境,优势的科技创新资源,吸引了众多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已有内蒙古乳业技术研究院、内蒙古中哈骆驼研究院、内蒙古超牌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东软集团(呼和浩特)有限公司等3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机构入驻运营。 新平台嫁接新技术,新产业催生新动能,内蒙古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正不断集聚正能量。 “十三五”时期,内蒙古立足数字经济多点发力。内蒙古大力扶持发展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初步建成一批数字产业集聚区。和林格尔新区引进清华同方、显鸿科技、东方国信、百信等一批龙头企业,建成年产10万台服务器生产线,正在建设适配中心及国产化服务器、PC机生产线等项目。乌兰察布市引进华唐、鸿联九五、国信优易等13家数据加工、呼叫外包等企业,坐席达到2000席。建成同方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正在建设紫晶蓝光光盘制造等项目。赤峰市建成蒙东云计算、拓佳电子、恩沃科技等产业园区,引进一批智能装备研发、电子信息关键零部件等企业。鄂尔多斯市推动以源盛光电(京东方)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积极培育数据清洗、云渲染、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产业。 2019年,全区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9.2%,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计算机及配套产品等升级类商品成为新增消费热点。中欧班列的开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的不断增长,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协议的签订,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展现着对外开放的新姿态。 科技创新日渐高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内蒙古正乘上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动车”行稳致远。(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永桃)
乌海市退休教师尹战明和老伴张凤菊结婚36年,从来没有吵过架红过脸,夫妻互敬互爱。而且,这个家庭由汉、蒙、回三个民族组成,这让亲戚朋友和邻居同事都赞叹不已。 “我们家这36年,正赶上国家走向强盛的时代。”在尹战明看来,家兴离不开国强,这正是他们这个多民族家庭小康幸福的来源。 1984年,经人介绍,尹战明与张凤菊仅认识13天就领了结婚证。“在现在,这就是闪婚啊。”老尹幽默地说。他告诉记者,虽然两人是先结婚后恋爱,而且又不是一个民族,但却没有任何隔阂感。 在尹战明这个家庭里,他是汉族,岳母是蒙古族,岳父、妻子张凤菊以及两个儿子则是回族。妻子是环卫工,每天早上要4点多就起来扫马路。尹战明心疼她,也同时起床,每天帮着推车扫地,“那时工作条件艰苦,一个清早要靠人力扫几车垃圾,他帮完我再去学校上课。”老伴说起当初俩人一起奋斗,既感动又充满甜蜜。当时,两个儿子有点接受不了父亲扫马路:“爸你是老师,是上讲台的人,你扫马路,同事和学生都能看见,你不怕丢人?”“劳动最光荣,你妈累成那样,我要是不帮她才是丢人。” 尹战明一直帮着妻子干到退休,不仅夫妻感情越来越好,也赢得了孩子们的敬重,儿子儿媳都十分孝顺。两个儿子先后参军,退伍转业后也都工作努力,二儿子尹凡还获评乌海市劳动模范。 老尹居住了将近20年的平房区,政府去年进行了改造,实现了通暖、通气、通下水,他重新翻盖了自己的平房后从楼房搬了回来,还在小区管委会帮忙。老伴喜欢跳舞,他特意在院里给她装了一面镜子。小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免费按摩针灸理疗,刚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他,成了那里的常客。在老尹看来,家庭和谐、吃喝不愁、精神文化富足、安享退休生活,这就是他一家的小康啦。(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于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