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 1783个相关结果 3次浏览

  5月18日0-24时,内蒙古自治区报告无新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截至5月18日24时,内蒙古自治区现有本土确诊病例2例,其中呼伦贝尔市1例、赤峰市1例。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所有密切接触者均在指定场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严防疫情扩散蔓延。(皇利华供稿) 编辑:孙丽荣

莫旗招商引资大会:9个项目总投资67亿元

  5月17日,莫旗举行招商引资大会暨“政金企”项目合作签约仪式。经过莫旗委、旗人民政府与相关企业前期积极对接、洽谈,本次招商引资大会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签约了9个项目,项目涉及光伏、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大豆深加工、玉米、大豆订单购销及融资担保业务、肉质品加工、高标准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等多个产业领域,总投资67亿元。在招商引资大会上,就《莫旗招商引资工作方案》、指标分解及相关招商工作情况进行了解读;“政、金、企”三方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签约企业代表纷纷表示要发挥自身优势,聚合资源、创新方式,为莫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郑明 李金梅 王伟) 编辑:郭伟伟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为进一步引导广大官兵在学思践悟上下功夫,切实把学习中激发出的政治热情,转化为奋力投身新时代强军事业的具体行动,武 警呼和浩特支队多措并举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团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   各基层单位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富有时代气息、适合青年官兵特点、积极健康向上、官兵喜闻乐见的活动。严密组织青年官兵上团课、学团史、讲传统,让新时代青年官兵了解团的历史,进一步增强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组织新团员宣誓、重温入团誓词宣誓活动,进一步振奋官兵意志精神,强化自身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广大团员青年立足本职、建功军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开展主题演讲比赛,谈理想、谈追求、谈青春、谈军旅,使新时代青年官兵在交流中砥砺党性,在思想共鸣中坚定忠诚;组织读红色书籍、看红色电影、品红色诗词,使新时代青年官兵的忠诚信仰进一步升华,初心本色进一步巩固。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团员青年投身部队建设的热情,纷纷表示:一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骄不躁,更加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每一项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文/付鹏程 编辑:宝华

由“乌金”到“绿电” 内蒙古能源产业体系向“新”而动

  记者近期在内蒙古自治区多个盟市采访调研发现,作为国家的重要能源基地,内蒙古在做好传统化石能源供应基础上,立足自身优势不断加强新能源产业建设,逐渐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以风电、光伏、储能、装备制造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能源产业和供应体系正向“新”而动。   勇于探索能源供给向绿色低碳转型   从空中俯瞰,112万块深蓝色光伏板,密密麻麻铺就在起伏的黄土地上,蔚为壮观。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布尔台采煤沉陷区,这片曾经生产出1.75亿吨煤炭的矿山,如今成为年发电量达9亿度的光伏发电基地。   “布尔台采煤沉陷区是公司最大的集中连片采煤沉陷区,在做好传统生态修复工作的同时,我们希望这里能继续产生经济效益,让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国家能源神东煤炭集团生态环境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李强说。   综合地形地势、光照条件和采煤周期性等因素后,2020年9月,当地政府与矿企在划定的4.2万亩综合治理基地上,引进了3家专业公司进行5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2021年11月,被重新命名为“天骄绿能”的光伏发电项目在布尔台采煤沉陷区实现并网发电。   从“乌金”到“绿电”,布尔台采煤沉陷区的转型只是内蒙古能源供给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的缩影。   近一段时期以来,内蒙古以调整电力供应结构为抓手,力争在全国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2030年新能源发电总量超过火电发电总量。   位于黄河南岸、库布其沙漠东部的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两期共10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基地已于2021年全部建成,年发“绿电”可达20亿度,在有效治理库布其沙漠面积达6万亩的同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8万吨。“作为库布其沙漠重要的光伏产业发展基地,这里在未来也将是新型电网建设的有力支撑。”达拉特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能源产业发展室主任高健说。   2021年,内蒙古实施了锡林郭勒盟700万千瓦外送风电基地、乌兰察布600万千瓦风电基地等一批标志性重大新能源项目,并启动研究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新安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保障性并网以及市场化消纳规模超4000万千瓦。全年新增并网新能源装机371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达5446万千瓦,比重达35.2%;新能源发电量11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8%,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连续多年领跑全国。   为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内蒙古在电力外送量17年位居全国第一的基础上,持续扩大新能源电力外送规模。目前,内蒙古新能源电力外送范围覆盖华北、东北、华东、西北地区,实现了电力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   “2022年内蒙古将推进新能源倍增行动,建立多元化并网机制,加快园区自备电厂、高耗能企业‘绿电’替代,提高新能源消纳比例,全年力争新增新能源并网规模20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提到40%左右。”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综合规划处处长张洪轶说。   延展链条新能源产业走向全链条发展   “2022年,内蒙古将加快实施重大能源项目建设,计划实施亿元以上能源项目262个,约占内蒙古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40%。”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副局长陈铮说。   陈铮表示,内蒙古今年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发展,强化“风光氢储”4条重点产业链的发展,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促进新能源开发与装备制造协同建设。   近年来,内蒙古大力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把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和运维服务业摆在突出位置,一体化推进新能源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   今年年初,位于鄂尔多斯市蒙苏经济开发区的上汽红岩鄂尔多斯基地天隆工厂正式投产。作为上汽红岩首个新能源氢能重卡“智慧工厂”示范项目,这一项目的投产将进一步推动鄂尔多斯市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绿氢生产输出基地和燃料电池重卡应用基地。   “随着上汽红岩氢能重卡的投产下线,我们园区已经具备了新能源重卡和动力储能电池的初步生产条件。”鄂尔多斯市蒙苏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何宏治介绍道,未来当地将围绕新能源汽车以及动力储能电池、氢燃料电池发展上下游产业,逐步形成“风光氢储车”的产业集群。   打造“风光氢储车”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是鄂尔多斯在发展新能源全产业链道路上的积极探索,也是内蒙古高标准建设新能源产业链决心的体现。   如今,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已成为内蒙古打造高端化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一过程中,内蒙古同步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重点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和通辽打造装备制造基地,推动“链主”企业将产业配套、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放到内蒙古建设,加快发展能源产业链缺失项目、延伸项目和升级项目。   与此同时,通过规范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秩序,内蒙古科学规划建设新能源项目,统筹安排各区块开发时序,集中在鄂尔多斯、巴彦淖尔、阿拉善、通辽、赤峰等地打造高水平蒙西、蒙东新能源基地,优先支持全额自发自用和不占用电网调峰空间的市场化并网消纳项目。   发力储能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   地处内蒙古中部的乌兰察布市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当地风能资源为国家一类风能资源区,有效风场面积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技术可开发容量约5000万千瓦,适宜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而太阳总辐射仅次于青藏高原,属于“资源丰富区”,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和潜力,初步估算的太阳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在8000万千瓦以上。   “自‘十三五’以来,乌兰察布充分利用新能源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乌兰察布市发改委二级调研员康占英说。   ​走进卓资县大唐国际发电场,鳞次栉比的风机随风转动,横竖成行的光伏发电板整齐地排列着,熠熠生辉,好似一片蓝色的海洋,正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电网输送着“血液”。资料照片   截至2021年12月,乌兰察布新能源装机规模达739.9万千瓦,其中风电582.5万千瓦、光伏157.4万千瓦,占全市发电装机的48%,高于内蒙古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良好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乌兰察布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基础。鉴于当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以储能为代表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成为乌兰察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全新发力点,也成为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标志。   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三峡现代能源创新示范园的“源网荷储”技术研发试验基地,记者看到一排排储能集装箱放置于此,而这里也是乌兰察布发力新能源储能的重要技术试验基地。   三峡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现场工程师张志军说,试验基地目前有20个集装箱,其中15个布置在储能厂房内部,包括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水系钠离子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三种类型的储能系统及相关配套设备,其余5个布置在室外,包括锂离子和超级电容混合储能、固体锂离子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等三种类型的储能系统及相关配套设备。   目前三峡集团已联合了国内20余所科研机构针对当前新能源行业需解决的储能技术、并网技术、一体化调度技术、商业模式等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和示范,在乌兰察布市共设计建设13个科研示范项目和2个实验室。“未来,我们将依托乌兰察布的试验基地,研究论证各类型储能形式的可能性。”张志军说。   2021年年底,位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首批机组并网试运行,该项目作为当地“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建设规模200万千瓦,包括170万千瓦风电项目和3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配套建设55万千瓦×2小时储能系统。   “这个项目分为4个‘风光储’单元,共建设1个智慧联合调度中心和4个升压储能一体化站,是国内首个储能配置规模达到千兆瓦时的新能源场站。”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副总经理周渊说,“这一项目也是储能技术在乌兰察布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应用。”   康占英表示,未来乌兰察布将积极发展储能,推进储能在源、网、荷侧的应用,促进清洁能源消纳。(记者张云龙朱文哲李志鹏侯维轶呼和浩特报道) 编辑:宝华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康丽娜)为推动工业领域质量技术创新和管理进步,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工信厅于日前部署全区2022年工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八项重点任务。 重点任务明确,我区要加快推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升级,推动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围绕提质升级和产业转型,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和质量管理联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水平。要实施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行动,在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制造、新能源等重点行业,引导企业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趋势下,推动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融合。要提高质量公共服务效能,鼓励行业协会、专业机构联合龙头企业研制先进标准,积极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化工作,加快高水平质量标准供给,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要加快推进工业品牌培育,积极推进品牌培育管理宣贯工作,开展品牌诊断、经验交流等活动,打造竞争力强、美誉度高的区域品牌。此外,我区还部署了提升制造业关键过程质量控制能力、引导企业运用先进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推动重点行业质量提升、持续提升内蒙古品牌形象等方面重点任务,助力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编辑:宝华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韩雪茹)趁着和煦的阳光,李素萍研究员和她的“向日葵遗传育种团队”忙碌在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的试验田里,开始了他们一年一度的育种科研工作。 “你看,这边是‘科阳’系列杂交种,这些品种生长旺盛、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那边是国外的食葵杂交种,长势也很好,但皮壳厚、粒短,不适合老百姓嗑食的习惯。”李素萍说。 作为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作科所向日葵研究室主任、内蒙古向日葵学科带头人,李素萍20多年来植根于向日葵遗传育种与产业化研究中,为“育好每一粒向日葵种子”努力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向日葵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内蒙古是我国最大的向日葵产区。我区年均种植面积约600万亩以上,约占全国向日葵总面积的40%,其中80%左右是食用向日葵,向日葵产业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民收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种子,事关饭碗安全。但在2010年前,我国食用向日葵品种95%以上为海外进口品种。如何拨开“卡脖子”之手? 李素萍带领团队提出了“抗病优先、理想株型、优质与高产兼备”的育种技术路线,通过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结合的方法开展一系列科研攻关,最终为内蒙古创立了较为系统、完整的向日葵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并从2009年开始陆续选育推出了兼顾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熟期广的“科阳”系列食用向日葵杂交种。 一粒向日葵种子的“突围路”,只是我区加快从种业大区向种业强区跨越的一个缩影。 农为国本,种铸基石。我区先后出台自治区种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十四五”种业发展规划、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今年4月15日,自治区《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出台,更为我区种业振兴行动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 “全面普查”夯实种质资源基础—— 我区开展了农牧业种质资源普查,新征集农作物种质资源3567份,登记畜禽资源2.2万条,基本摸清了资源家底。 在27个旗(县、区)重点开展种质资源系统性调查和抢救性收集,组织实施农作物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林草种质资源普查进入攻坚阶段。 “揭榜挂帅”提升育种创新动力—— 聚焦我区优势特色产业,启动种业振兴“揭榜挂帅”专项行动,发布第一批草业、奶牛、马铃薯、肉牛、肉羊等“5+N”领域共12项榜单,连续稳定支持育种创新技术攻关,深入推进种业科技成果转化。 启动实施玉米、大豆、肉牛、肉羊等优良品种后补助奖励,对我区通过国家审定品种、推广面积进入全国前列品种、入选国家种业阵型的育种企业给予一次性后补助奖励,对国家认定的畜禽核心育种场、国内排名进入前100名种公牛的育种企业给予扶优奖励。 “看禾选种”加快良种推广步伐—— 全区12个盟市启动建设60个“看禾选种”平台,制定了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以品种展示示范为核心,按照“引品种、建基地、促推广”的思路,筛选适应不同生态区域、种植习惯、市场需求的主导品种,加快我区优良品种推广步伐。 组织召开大豆扩种品种论证会,征集区内外同一适宜生态区大豆品种45个,确保大豆供种有保障;在阿拉善盟等5个盟市举办种畜评比、拍卖和交易会等活动,扩大“赛畜会”规模,展示宣传畜禽优良品种和良种推广成果。 市场所需,即是研发所向。打通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堵点,就疏通了种业发展的痛点。 在内蒙古牛产业越来越“牛”的背景下,赛科星集团作为种业创新主体,加快农牧业领域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目前,该集团是亚洲牛冻精生产规模最大、育种技术领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1所家畜种业与繁育生物技术研究院、2座种公牛站、1个国家级荷斯坦奶牛核心育种场和1个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 2021年4月,美国荷斯坦协会公布的乳用种公牛育种值排名中,全国前20名公牛中,该集团占13头,其中1头种公牛连续四期排名全国第一,产奶量、育种值位列全球第97名,是中国奶牛育种取得的最好成绩。 守好“农业芯”,端稳“金饭碗”。我区已初步构建农作物、畜禽、林草、农业微生物等以“自治区库”为中心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认定自治区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14家,现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8万余份,牧草种质资源1.7万份,畜禽遗传材料3.9万份,拥有地方畜禽品种25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我区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建设草种基地15万亩,全区有9个国家级杂交玉米、马铃薯、大豆、杂粮杂豆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繁基地,马铃薯、大豆、玉米制种面积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三、第五;已建成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15家,居全国第一,具备年提供20万只种羊和1000万剂优质牛冻精的能力,培育国内排名100名以内的荷斯坦、西门塔尔种公牛均居全国第一。    编辑:宝华

鄂尔多斯市委网信办召开推进神东煤炭集团数字经济重大项目专题调度会

  5月12日,鄂尔多斯市委网信办主任、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尚二平主持召开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调度会,专题研究推进神东煤炭集团数字经济重大项目相关事项。   会上,市科技局、能源局、农牧局、自然资源局分别汇报了近期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神东煤炭集团对各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做了说明,与会人员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强力推动下,神东煤炭集团数字经济各大重点项目取得积极进展,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各牵头单位分别制定了落实方案,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和工作组,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细化工作措施,加力加压推进,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总体推进有序。   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网信委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各项部署要求,强化数字经济赋能,抢占高质量发展全新赛道,认清当前工作形势,加快工作推进节奏,把推动建设神东煤炭集团国家智能矿山实验室、智慧矿山和绿色矿山以及乡村振兴样板村三个重点项目作为推动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将其打造成为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在全区,乃至全国的“三个样板”,为鄂尔多斯“走好新路子、建设先行区”增添数字动力。各地各单位要强化责任担当,紧紧围绕抓落实,破难题,持续加强工作合力,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工作再上新台阶。 编辑:贾小燕

  5月12日0—24时,内蒙古自治区报告无新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治愈出院4例(均在呼伦贝尔市)。   截至5月12日24时,内蒙古自治区现有本土确诊病例7例,其中呼伦贝尔市6例、赤峰市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例(均在呼和浩特市)。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所有密切接触者均在指定场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严防疫情扩散蔓延。(皇利华) 编辑:贾小燕

lg蓝冠,蓝冠注册1956_莫旗尼二小“防震”演练确保校园安全

  “老师我刚才好紧张,我一直躲在桌子下面,直到紧急撤离信号后我才跑出来”,尼尔基第二小学学生纪峻熙紧张的和班主任说。近日,尼尔基第二小学开展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演练活动。   活动中,随着警报响起,全校师生按照既定的“防震应急疏散演练预案”进行抗震演练。演练活动模拟地震发生,楼层晃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沉着冷静,迅速双手抱头,曲身弯腰躲在课桌下,有效进行了自我防护。待发出紧急撤离信号后,各班学生沿着既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最后撤离并清点人数上报指挥小组。尼尔基第二小学学生杨雪榛说:我学会了地震来临时,应用双手抱头躲在桌子下,远离有玻璃的地方,火灾来临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防震”演练结束后,学校安全等知识教育全相关负责人给师生们讲解了灭火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演示了正确使用灭火器方法,并组织教师代表进行灭火实战演练,通过现场实操进一步掌握灭火操作要领。莫旗教育体育局安全办相关负责人说:“此次活动是对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一次检验,旨在提高学校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能力,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今后莫旗教育体育局将组织全旗各学校经常性地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活动,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向好”。(郑 明 敖利伟) 编辑:郭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