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作为我国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标志性援建项目,由中国二冶集团承建的蒙古国棚户区改造项目在乌兰巴托市托勒河畔全线封顶,在蒙古国彰显了大国担当的良好形象,也擦亮了驻包头央企品牌。 同一天,在上海召开的中蒙矿山一体化产业链合作会议上,中国距离蒙古国最近的工业城市包头市发出合作邀约,将进一步加强与蒙古国方面的务实合作,打造更多高效、安全、绿色的“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用更多更好的发展成果造福两国人民。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间,包头市开放发展之路走得步履坚实、“一路生花”。 在蒙巴萨至内罗毕标轨铁路即蒙内铁路及延长线内马铁路项目中,包钢集团贡献钢轨4.9万吨。 匈塞铁路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7个月前,包钢集团为匈塞铁路专门定制的2.26万吨优质钢轨漂洋过海,开启了“包钢制造”的欧洲之旅。项目投运后,匈塞两国首都之间旅程将由8小时缩短至3小时。包钢钢轨将助力全面提升“匈塞效率”,向世界展示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品牌。 数据显示,10年间,包钢集团产品出口国家数量由最初的22个,增加到如今的60个;年出口“一带一路”钢材量持续攀升,最高年份达到187.74万吨;出口种类逐步拓展至板、管、轨、线各类产品。2013年至今,包钢集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钢材已达1300余万吨。 在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电动轮总装车间里,一批用于大型矿山装卸、运输的电动轮矿用自卸车正在开足马力生产中,它们将远渡重洋出口到印度尼西亚地区。 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非公路用自卸车研发与生产的龙头企业。近年来,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目前国外市场已拓至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 “一带一路”建设10年间,不仅有在海外“开疆拓土”“一路生花”的包钢集团、北方股份等企业,在国内同样干得风生水起的,还有驻包头市央企中国二冶集团等多家企业。 近年来,中国二冶集团以“立足西北、拓展南方、走向海外”的战略布局,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完成了一个个重大工程、精品项目,这些工程项目用火一般的“速度与激情”,搭起发展的骨架,让“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互联互通。 位于包头市达茂旗的满都拉口岸,满载进口煤炭的集装箱、等待查验的出口商品车、接连装卸的调运现场……尽管已是天寒天冻时节,现场却一片火热繁忙景象。 10年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入人心和持续实践,满都拉口岸由季节性对外开放至单年货运量突破300万吨,一步一个脚印,逐渐登上了大舞台。来自海关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10月,包头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达144.7亿元,同比增长36.8%。据介绍,11月份以来,满都拉口岸日均过货量约3万吨,且屡刷单日货运量新纪录。 “今年,我们进口煤炭与去年相比又有大幅增长,我们对口岸发展充满信心。”内蒙古元北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业务负责人贺西格图说。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蔡冬梅 编辑:孙丽荣
分类 : 蓝冠地址 › 1687个相关结果 3次浏览
站在被沙子掩埋的房顶上,杨生金的眼里闪着泪花,“没有国家的生态项目,我们早就该搬家了!二三十年前,一刮大风,我就得‘走’窗户,一夜的工夫,门板早被沙子堵死了,从窗户跳进院子,把堵在门板上的沙子清理完,家里人才能出来。” 66岁的杨生金是杭锦后旗双庙镇太荣村村民,大半辈子没离开过村子,成为当地从黄沙漫漫到绿树成荫的历史见证者。“这个‘沙压房’的房主叫李永祥,被沙子‘欺负’了几十年,沙子压了房顶后,后墙开了一道口子,他家没有积蓄修房,只能举家搬迁到临河区,靠打工为生。”杨生金叹气连连。 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位于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由于气候变化和过度开垦,境内46万亩的黄沙动辄遮天蔽日,侵袭田地,掩埋村庄,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面对“沙魔”的肆虐,杭锦后旗人没有屈服,他们一代接着一代投身防沙治沙、造林护林事业中,书写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美华章。今年8月,杭锦后旗林业和草原局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 “这份荣誉属于全旗人民!”杭锦后旗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贺鹏很激动,“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旗里就开始防沙治沙工作。到了2000年,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你看那条48.6公里长、0.5公里宽的农田防护林带,就是实施‘天保’工程、‘三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的结晶。”他指着太荣村北边的3万亩绿色向记者介绍。顺着他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农田防护林带两侧天壤之别的风景——北侧黄沙漫漫,南侧则沃野千里。 回想当年植树造林的艰辛,原杭锦后旗治沙站站长李笑叫苦不迭:“为了植树造林,我们在沙漠里搭了帐篷当指挥部,用推土机推条路,再垫上红泥土,人和树苗才能进去。吃饭的时候最发愁,刚出锅的饭菜里就有沙土,一嚼便碜得浑身起鸡皮疙瘩!” 面对治沙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树苗成活率低等难题,多年来,杭锦后旗林草局实地勘测造林地域,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布局栽植密度,采取打井、网格固沙、铺设滴灌设备、苗木冷藏避风、高压座水、机械造林等工程措施,提升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取得良好的防沙治沙效果。 2019年,杭锦后旗林草局争取到5000多万元的蚂蚁森林绿化基金项目,完成公益造林9.07万亩。“此项目是全国自实施蚂蚁森林项目以来首次单独指定一个旗县完成最大连片面积项目区。”贺鹏介绍,“由于造林技术成熟、把关严谨,平均成活率达90%,中国绿化基金会专门组织甘肃、宁夏、青海等地人员到我旗召开现场观摩会。”置身蚂蚁森林杭锦后旗造林项目区,一片片生机盎然的沙漠绿洲映入眼帘,郁郁葱葱的梭梭、扬柴、花棒等固沙植物随风摆动、互相交织,努力向荒沙延伸,顽强抵抗着百米外的流沙侵蚀。 2020年以来,杭锦后旗林草局大力实施产业治沙,采用土地入股形式引进药材生产企业,开展林下经济、药材花卉、育苗育种等多项工程,引种灌木类、宿根类为主的中草药品种16种,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引领周边农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林药收入达万元以上;有效整合北郊湿地、东风林场及前进万亩梨园,建成沙漠娱乐、沙漠探险、湿地观光、候鸟观赏、梨园采摘为一体的生态绿色旅游基地,并完善了4.8公里森林康养步道和8.7公里产业路建设,方便市民开车自由出进和适时果品采摘。 2022年,杭锦后旗林草局又引进西北农林大学最新的经济林栽植模式,即“宽行密植、粮果套种、轻简化整形、改良土壤管理、注重生态防控”技术,新建2000多亩高标准经济林,栽植的河套早酥梨亩均收入8000元,极大地推动当地经济林产业发展。目前,已建成500吨冷库2座,小型冷库16座,占地1万平方米的果品储存、销售交易集散中心和600平方米的经济林实验示范基地,走出一条林业增效、产业富民、生态固沙的良性发展道路。 今年,杭锦后旗下达人工造林任务3000亩,目前已完成5863亩、中幼林抚育1万亩、接种肉苁蓉6000亩、远超任务量。面对取得的光辉成绩,贺鹏动情地说:“唯有用汗水才能浇灌收获,只有实干才能不负韶华。我局将坚持不懈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发展生态、久久为功,让沙漠披绿生金,为筑牢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贡献智慧和力量。”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薛来 编辑:孙丽荣
“与君对坐庄门吃瓜子炒豆,不知当复有此日否?”《苏轼集》中,东坡先生曾在给友人的信里,提及自己向往的生活。 一粒小小的瓜子,承载着人们日常生活的烟火气,无论古人与今人都喜爱它。 而一粒好瓜子的背后,离不开一个好产业。 众所周知,作为籽仁类作物的种子,向日葵是“瓜子帮”的代表。业内熟知,世界向日葵看中国,中国向日葵看内蒙古,内蒙古向日葵看巴彦淖尔。 向日葵原产于北美洲西南部,自明代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得到迅速传播。新中国成立后,向日葵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内蒙古成为中国最大的向日葵种植区——巴彦淖尔市全年种植向日葵等各类籽仁作物面积400多万亩,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食用向日葵种植基地和集散地,籽仁类产品出口到中东、东盟和欧盟等“一带一路”沿线40个国家和地区。 11月9日,在内蒙古葵先生食品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给瓜子装袋、封口、码垛,一排排码好的瓜子等候着“漂洋过海”去全球各地。在产品手选区,为使瓜子达到同一等级,女工们坐在传送带前,-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对瓜子进行着精挑细选,将颜色深的、大小不一的、形状不美观的都挑出来。在产品展示区,一包包码好的“葵先生”牌瓜子整整齐齐地摆放着。 “我们公司已产出7大系列20多种葵花籽产品,有原味、奶油味、五香味等多种口味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客户。产品已出口到加拿大、土耳其、伊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蒙古葵先生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聂长命自豪地说,“我们公司的产品在甘其毛都口岸‘乘坐’乌拉特号班列后通过两条路线去往全球各地。” 内蒙古葵先生食品有限公司是内蒙古鼎业食品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近年来,内蒙古葵先生食品有限公司在土耳其、阿联酋(迪拜)设立海外仓,并成立土耳其MRK食品工业贸易有限公司。内蒙古葵先生食品有限公司坚持“走出去”,积极参加“一带一路”国家各类展会,并接待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西班牙、伊朗等国的10多家企业代表来巴彦淖尔市考察交流。 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11月7日,在海关总署于上海主办的“非关税贸易措施高质量发展论坛”上,2023年度全国6个新建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之一的巴彦淖尔籽仁类产品评议基地成为全国唯一一家针对籽仁类产品领域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的基地。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政府和商务部门带领我们走出去,我们逐年拓展出口业务。在‘一带一路’合作范围内,我们与36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内蒙古李牛牛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说, “巴彦淖尔市跟海关总署合作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落户我们公司,在向日葵行业是一个里程碑。它代表巴彦淖尔向日葵在国际与全国的地位,对下一步推广向日葵的标准化应用、标准化生产、标准化加工和标准化种植都有很深远的意义。” 内蒙古蒙鑫晨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将向日葵产业链进行了延伸。“我们一方面出口中国的葵花籽,一方面进口他国的葵仁用以生产葵花仁油。”该公司总经理杨斌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们依托巴彦淖尔市资源优势,努力探索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业务。目前,已与俄罗斯、土耳其、卡塔尔等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2022年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41亿元,2023年预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44亿元。” 如今,地处东南亚—中国—蒙古国—俄罗斯跨境综合运输大通道和天津—巴彦淖尔—新疆阿拉山口新欧亚大陆桥交汇处的巴彦淖尔市与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贸往来,其中涉及“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中的40个,区域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小小的一枚葵花籽,在这60%以上区域覆盖率中承担着它从历史穿越而来的时代使命。 从舶来品到消费品,葵花籽“穿越”了几百年的时空。巴彦淖尔的葵花籽产业走出了适合自己的精品化道路,巴彦淖尔的葵花籽也成为全球“舌尖”上的美味。(记者 张慧玲 贾奕村) 编辑:段丽萍
红色,是兴安盟历史长河中隽永的颜色。 罕山脚下,洮儿河畔,一座古朴庄重的二层小楼里,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慕名而来,他们轻轻地踏入,细心地观看,认真地聆听。楼前的青砖墙上,“五一会址”4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幢始建于1935年的建筑,曾是伪兴安陆军军官学校礼堂,东蒙军政干部学校礼堂,后为内蒙古党校礼堂。1947年5月1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393位代表的掌声在这座小楼里久久回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在这里庄严宣告成立。至此,内蒙古分裂300余年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内蒙古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酝酿统一 燎原星火 步入五一会址展厅,历史的烟尘仿佛还没有散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厅东墙上的大幅油画《五月的曙光》,醒目而显眼的色彩定格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情景。 这是一个庄严时刻,意义非凡。 “这就是我们内蒙古最神圣的地方——内蒙古自治政府诞生地……”聆听讲解员充满感情的讲解,透过厚重的青石砖墙,76年前的场景,仿佛穿过时间隧道展现在眼前…… 抗战胜利后,随着内蒙古民族自治运动广泛深入开展,建立统一的、代表内蒙古各族人民共同意愿的人民政权,成为内蒙古地区各族人民的普遍愿望。 1946年4月3日,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在承德召开,即著名的“四三会议”。会上,经过全体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通过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主要决议》。 “四三会议”是内蒙古近代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的胜利召开,结束了自清代以来内蒙古东、西部地区长期分裂隔绝的状态,实现了内蒙古自治运动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为蒙古民族以及内蒙古其他各民族革命力量的空前统一团结和发展壮大,为抵御、痛击国民党反动派向内蒙古地区进攻进行了必要而适时的准备。同时,也为内蒙古自治运动和革命斗争的全面深入发展,为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6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考虑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指示》。1947年初,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乌兰夫率自治运动联合会领导机关和西蒙执委40余人由贝子庙出发,前往内蒙古东部小城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开始着手筹建内蒙古自治政府。 -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此时,东北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战略性转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拥有了在东北战场上的主动权。在内蒙古解放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民族自治运动,自“四三会议”后的一年里,逐步由西向东转移并得到快速蓬勃发展,以兴安盟为中心的东部后方根据地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民族武装正在转向人民军队化,在中国共产党的培养教育下的民族干部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在这种有利形势和优势条件下,在内蒙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创内蒙古历史新纪元的空前盛会——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即“五一”大会在兴安盟王爷庙街隆重举行。 五月曙光 照亮草原 1947年4月23日,春风吹拂着科尔沁草原,兴安盟王爷庙街天高气爽、杨柳青青。街道两旁彩旗招展,洋溢着节日气氛。各族人民兴高采烈,沉浸在无比欢乐和喜庆之中。内蒙古各族人民盼望已久的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将于下午1时许隆重开幕。 五一会址大厅内,一段由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时长8分多钟的黑白影片,记录了这一珍贵的历史时刻。 视频中,来自内蒙古地区部分盟市的农牧民代表、妇女代表等参会人员赶着马车、骑着骆驼,带着帐篷和干粮,经过辽阔的草原沙漠,从四面八方赶来。 今年94岁的乌力吉图,当时作为警卫团一名普通战士和战友一起保卫“五一”大会的胜利召开。 “那天街上锣鼓喧天,到处都在扭秧歌、贴标语,会场中掌声热烈,各族群众都在呼喊着‘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各民族大团结万岁’,每个人都兴高采烈。”乌力吉图回忆说。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内蒙古自治政府暂行组织大纲》《大会选举条例》等制度文件。这些制度内容完备、相互配套、初成体系,是在内蒙古地区专门实行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制度文件。同时,选举并产生以乌兰夫为主席、哈丰阿为副主席的内蒙古自治政府和以博彦满都为议长、吉雅泰为副议长的内蒙古第一届临时参议会。 1947年5月1日下午7时,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宣布内蒙古自治政府正式成立。“余等誓以至诚,为内蒙古人民服务,并为坚决争取自卫战争与解放战争之胜利,与彻底解放内蒙古而奋斗。”回荡在那幢古朴小楼里的铮铮誓言,至今仍振聋发聩。1947年5月19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来电祝贺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贺电中说,曾经饱受困难的内蒙古同胞在你们领导下,正在开始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我们相信,蒙古民族将与汉族和国内其他民族亲密团结,为着扫除民族压迫与封建压迫,建设新蒙古与新中国而奋斗!庆祝你们的胜利! 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实现了内蒙古地区各阶层人民多年来渴求统一与自治的愿望,极大地鼓舞了内蒙古各族人民跟着共产党走,团结一致、共求解放的革命热情和信心,对于推动内蒙古地区的社会改革、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上东西绵延4200公里的内蒙古自治区,如一匹奔驰的神驹,驰骋在祖国北疆。 红色基因 永续传承 乌兰浩特,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城市”,历史的机缘,赋予这片土地不朽的红色灵魂,让这里有了“草原延安”的别称。 静静地坐落在这座城市的五一会址,既是红色历史的真实见证,也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五一会址,1995年7月,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09年5月,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兴安盟,除五一会址外,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乌兰夫办公旧址、内蒙古党工委办公旧址……遍布的75处红色遗址遗迹,向世人讲述着红色兴安波澜壮阔的历史,见证着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兴安儿女一往无前、团结奋进的新征程。 近年来,兴安盟持续加强对红色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修缮,还原文物本身的内涵和特色,创新展示利用形式。如今,以“一馆三址”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矩阵,逐渐成为兴安盟旅游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带上家人走进红色景区,参观红色文物保护单位,聆听红色故事,感悟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 “我们通过打造红色打卡地图、红色文创产品、红色精品线路、红色研学旅游、红色演艺剧目、红色宣讲活动等创新业态,丰富红色旅游内涵,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红色旅游发展主线,不断增进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乌兰格日乐说,兴安盟将红色资源连点成线,让红色旅游创新出彩,吸引了区内外目光,今年1至10月份,共接待游客77万余人次。 回首往昔,1947年5月1日的第一缕曙光,从红城升起,把草原大地照亮;第一声号角,在兴安上空吹响,为北疆儿女带来希望。 从峥嵘往昔到盛世华章,红色文化在这里熠熠生辉,革命星火在这里代代相传。 承载着厚重历史的五一会址,见证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传承的红色基因,更是融入了血脉,正激励和鼓舞着兴安各族儿女,凝聚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磅礴力量,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记者 高敏娜) 编辑:段丽萍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杨帆)自治区财政厅消息:“十四五”以来,自治区本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9.4亿元,持续推动全区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以来,自治区本级财政持续加大投入,共计支持全区各类文旅项目215项。其中包括:支持兴安盟创建阿尔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呼伦贝尔市创建“大草原-莫尔格勒河”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支持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创建重点旅游景区,支持开展那达慕活动和阿拉善英雄会、中俄蒙国际冰雪节等各类旅游活动等,支持通过各类文旅活动打造内蒙古旅游品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特别是2023年以来,自治区财政全面支持文旅部门打造国家级旅游景区,推动实施“百万人互游”计划,支持推出旅游专列、旅游包机等招徕区外游客来内蒙古旅游,并支持通过文旅主题活动、非遗艺术文化主题展览等吸引游客。据文旅部门统计,前三季度,内蒙古接待国内游客1.8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58亿元。 编辑:段丽萍
冬已至,雪纷飞。 “一带一路”·内蒙古边境口岸媒体行 11月9日来到满洲里 我们跟随镜头 一起去看看吧 这就是 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璀璨明珠 享有“东亚之窗”美誉的百年小城 满洲里 搭载着成千上万的“中国制造” 从这里鸣笛启程奔赴欧洲 “一带一路”建设中 满洲里 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大力发展口岸经济 推动中欧班列扩容提质 促进口岸和腹地联动发展 满洲里 不断扩大“朋友圈” 跑出“中国加速度” 编辑:温慧娟
11月9日下午,在满洲里公路口岸旅检大厅,入境的俄罗斯游客一波接一波。“我们21人报了免签旅游团,一同乘坐大巴从赤塔州来满洲里观光购物,行程3天。”俄罗斯游客斯维德拉娜告诉记者,“通关非常顺畅,服务也非常好!” 记者从满洲里边检站获悉,9月22日,满洲里恢复赴俄罗斯团体旅游免签业务;10月27日,满洲里公路口岸恢复了俄罗斯赴中国团体旅游免签业务。至此,中俄互免团体旅游签证业务全面恢复。 连日来,满洲里公路口岸入境人数大幅增加。冬日的寒冷无法阻挡外国友人游玩满洲里、向往满洲里的热情。 这座城市的魅力,到底由何而生?用游客们的话来说,就是开放、包容。 俄罗斯游客正在满洲里游玩。 一位俄罗斯游客正在办理过关手续。 俄罗斯旅行社车辆正在等待游客。 满洲里市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草原腹地,北接俄罗斯,西临蒙古国,是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 满洲里是一座百年名城,就像一本珍藏的书籍,慢慢翻阅它,处处是惊喜。 走进位于满洲里国门景区的中共六大展览馆,探寻历史印记,满洲里在那时就是交通要道。1928年6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莫斯科纳罗福明斯克地区五一村的银色别墅开幕。其中,一部分代表就是从满洲里出境的。展览馆里,还原历史的会议场景、一幅幅珍贵的资料图片,让人看到中俄两国间历史悠长的文化交流、民心相通。 离中共六大展览馆不远处是国门,气势宏伟、巍然屹立,一列列中欧班列鸣笛穿梭…… “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和西部大开发等政策优势交汇叠加,为满洲里市将政策优势、开放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供了不竭动力。得益于良好的口岸资源和区位优势,满洲里市天然具有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独特优势。”满洲里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王长春介绍说。 满洲里因口岸而生、循口岸而行、依口岸而兴。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满洲里口岸已成为我国沿边集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三位一体”的综合枢纽口岸,承担着中俄贸易6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 11月9日下午,一辆辆货运车从满洲里公路口岸鱼贯而出,驶向欧洲。这里是全国唯一实行24小时货运通关的边境公路口岸。据满洲里十八里海关物流监控科科长许雪猛介绍,1至10月,满洲里公路口岸货运通道进出境车辆超11万辆次,同比增长126%,创该口岸历史同期新高。 满洲里陆路口岸。 满洲里站集装箱场一角。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满洲里口岸运行中欧班列十周年。截至目前,满洲里铁路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总量超2.2万列,占全国开行总量的1/3左右。满洲里铁路口岸是全国货运量最大的铁路口岸,目前货运量突破1700万吨。 一组组数据不断刷新着满洲里口岸对外开放的新高度,其国际大通道作用也越发突显。 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门户。今年以来,满洲里市抢抓机遇,多措并举,对外贸易、旅游等重点产业呈现强势复苏态势。 接下来,乘着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东风,如何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宽的视野去谋划向北开放这篇大文章?“满洲里将深入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全力打造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力争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征程上取得新的更大发展!”王长春语气坚定地说。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阿妮尔通拉嘎马骏驰 编辑:石尧
冬已至,雪纷飞。内蒙古日报社参加“‘一带一路’·内蒙古边境口岸媒体行”采访活动(东线)的记者们11月8日晚已抵达满洲里,这里是第一站。 满洲里市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草原腹地,北接俄罗斯,西临蒙古国,素有“东亚之窗”的美誉。 辖区面积46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1万人,全部为城镇户籍人口。市辖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满洲里综合保税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中俄互市贸易区。 满洲里是一座开放之城,2012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2018年成为国家首批边境旅游试验区,2020年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这里有中俄最大的边境陆路口岸,是亚欧第一大陆桥的战略节点和最重要、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满洲里口岸功能不断完善,口岸环境不断优化,已经成为我国沿边口岸中唯一的公、铁、空三位一体的国际口岸。同时,成功获批国家级粮食进口指定口岸、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口岸、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 今年1—10月份,口岸进出口货物1879.2万吨,同比增长40.4%。其中,铁路口岸1757.3万吨,同比增长35.7%;公路口岸121.9万吨,同比增长183.8%。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4191列,同比增长5.6%。 满洲里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为我国沿边开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亮出成绩单,绘就新蓝图。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以满洲里口岸为节点,内连大连港、秦皇岛港和东北地区,外接俄蒙至欧洲的向北开放东通道,进一步完善货物通关、物流贸易和生产加工功能,加快满洲里互市贸易区加工、投资、贸易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满洲里口岸中欧班列服务能力,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提质升级。 接下来记者们将走进满洲里口岸,走进企业,聚焦和关注中欧班列运行、货物通关、文化旅游发展……请关注后续报道。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通拉嘎阿妮尔马骏驰 编辑:韩伟丽
体会冬之韵味,唱响冰雪欢歌!2024年2月17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将在内蒙古拉开帷幕,冰雪健儿们相聚在此,逐梦精彩未来。 “十四冬”倒计时100天,我们共同期待相约亮丽北疆,共迎冰雪盛会! 监制:孙一帆于涛 文案:杨林枝 剪辑:韩晓宇 编辑:董柏杰 校对:孙净易 编辑:韩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