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6月9日从内蒙古高路公司了解到,蓝冠总代平台日前,内蒙古首座高速公路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在京藏高速呼和浩特西服务区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我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桩零的突破。 据了解,京藏高速呼和浩特西服务区南北两侧各建有一座充电站,每座充电站共设置6个充电桩,总功率达360千瓦,蓝冠官网注册可满足12台电动汽车同时充电。使用时,车主只需使用手机扫码即可,最快40分钟就能完成充电。据测算,每个充电桩全天可为40多台车提供充电服务,两座充电站加起来每天可充电240多台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蓝冠代理内蒙古高路公司将加大充电桩建设,继续在京藏高速、京新高速内蒙古段的8对服务区建设16座充电站。届时,可满足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等地路域范围的电动汽车出行需求。在初步完成内蒙古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网络搭建的同时,对接周边省市高速公路充电网络,为群众选择绿色、环保出行方式提供更多的便利。
www.dmnmg.com
2020年05月05号注册2024年05月08号最后登录
没有个人说明6月5日,初夏火热的阳光投射在一张张笑意盈盈的脸庞上,一场消费扶贫签约仪式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举行,17家国有企业与多个嘎查村的合作社、贫困户达成了11项销售协议。敖勒召其镇三道泉子村脱贫户乔占江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转身高兴地对老伴说:“这下好了,蓝冠测速牛羊肉销路解决了,好日子有指望了!” 鄂尔多斯企地合力,推行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截至5月底,全市各旗区已经与94家驻地央企、国企签署企地合作长期框架性协议215个,涉及帮扶嘎查村499个,协议金额6.63亿元;签订采购合同263个,直接参与生产供应的嘎查村530个,合同金额1.99亿元。根据合同已完成实际采购5189.71万元,其中,直接采购边缘户、脱贫监测户、脱贫巩固户各类农产品518.26万元。 伊金霍洛旗建立了“企业+合作组织+贫困户”的合作模式,通过采取定向配额、订单包销、托底收购等办法,蓝冠总代理把贫困户紧紧联结在供应链上。各级政府也积极发力,通过广泛动员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各基层工会灵活使用工会经费等方式支持消费扶贫。38家旗直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订单采购当地扶贫产品71万余元, 2600余名职工参与。 达拉特旗的消费扶贫紧盯企地合作关键环节,直采直销畅通渠道,线上线下融合促进销售。线上搭建平台,开发人人帮电商扶贫小商城,探索“直播扶贫”新模式,线下举办“百企助决战万众促脱贫”现场签约、开展消费扶贫进社区等活动引流,助推扶贫产品销售。 驻村工作队有力保障消费扶贫打通最先和最后一公里。“全市736个驻村工作队,同时也是消费扶贫服务队,LG蓝冠他们一边联系需求侧,一边联系生产端,优先抓好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户、脱贫监测户的农畜产品销售问题,确保他们稳定脱贫、增收致富。”鄂尔多斯市包联办主任张鹏程介绍。 消费扶贫一举两得。“消费扶贫既能让我们单位职工吃到来自贫困地区的放心农产品,又能促进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我们非常愿意参与。”华能北方联合电力达拉特发电厂厂长黄魁说。 消费扶贫也大大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很多贫困户乘势而上,借力大市场的“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让自己过上红火小日子。“每斤42元,我刚卖了7只羊,收入1.4万元,政府和企业这么一支持,销路问题不用愁了,我正准备扩大养羊规模呢。”准格尔旗布尔陶亥苏木铧尖村贫困户王俊良有了新盘算。“今年,企业消费扶贫帮助全村销售了20余万元农畜产品,村里的农畜产品基本做到了应卖尽卖,乡亲们发展种植养殖的热情明显更高了。”第一书记刘科说。
日前,记者在呼和浩特市黄河蒲滩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看到,一级保护区道路沿线均安装了网围栏,蓝冠测速二级保护区边界处也已安装了醒目的警示牌。据了解,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近0.44平方千米,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近3.53平方千米。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直接关系到水质的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局于2019年开展了全市乡镇及以下水源地排查,建立了“千吨万人”水源地清单。组织实施了黄河蒲滩拐水源、城区地下水水源、哈拉沁水库水源规范化建设工程,设置各类界牌、交通警示牌、宣传牌等300余块,建设保护区围栏15.2千米,保护区内种植云杉、油松、柳树等各类林木9000株,建设水源地高空视频监控系统,全面提升饮用水水源地监管水平。 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完成城区、旗县城镇、乡镇、农村四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工作。按照分级分类原则,蓝冠总代理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局逐年对城市、县级城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23.2万平方米建筑及二级保护区132家建设项目进行分类梳理,并将整治任务按旗县区分阶段进行了分解,确保按时完成城市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工作。 今年,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局将对各旗县区开展水源地现状检查,及时梳理问题并反馈相关旗县区进行整改,LG蓝冠全力督促推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作。按照计划,今年6月底前,呼和浩特市完成“千吨万人”水源保护区的优化调整;年底前,完成旗县城镇水源地环境整治及规范化建设任务。
返乡创业的李鹏博(左)与产业工人聊一天的收获。 “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农业大户李宏的门外响起。去年冬天,蓝冠测速屋外正下着大雪。李鹏博在屋外等了一个小时后,李宏才气呼呼地把儿子让进家门。“我家里就这么一个儿子,”李宏怎么也想不明白,儿子为什么想要放弃稳定的公务员工作来当“新型农民”。 “能实实在在的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这样的生活更充实。”李鹏博的“算盘”里,新型农民和传统农民最大的区别是“改变”二字。用科学种植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成本;让机械化作业代替传统种植模式;线上销售农副产品……在他眼中,土生土长的自己在村里大有可为。 父子两人在观察苗圃种植情况 父子间的“博弈”以李鹏博脱掉工作制服,换上胶底鞋踩在大田里而宣告结束。他把宏野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背得很熟、做的很实。“我们采用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育苗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四个统一’的新型经营体系,蓝冠总代理”李鹏博说,现在宏野农牧业已经联动漫水塘村、马场井村等周边地区800多农户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宏野农牧业生产的绿色有机认证小西瓜,一颗能买到30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只有让贫困户的产业跟着动起来,才能贫困户实现真脱贫、脱真贫。“改变种植的观念,掌握实践操作技术后,咱们的国家绿色标识也认证了,”李宏指着藤蔓上沾有露珠的小西瓜说,咱卖瓜“论颗不论斤”,一颗瓜在一线城市就能卖到30元。 李宏所在的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漫水塘村人均种植面积大约在1.5亩左右。宏野农牧业有限公司进驻后,LG蓝冠村民拱棚承包有“租金”、基地就业有“薪金”、勤劳致富有“奖金”。创新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稳稳地保障了贫困家庭能脱贫增收。 自动育种机前,急性子的李宏正在指导儿子调整机械的方法。 面对未来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的发展方向,父子两人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想法不谋而合。李鹏博希望通过新零售和消费扶贫把优质农畜产品销售的路子打开,带动当地农民做强企业。李宏则希望,再建一座蔬菜加工厂,通过延伸产业链条继续为村民谋一条致富的新路子。 智能温控大棚内,可以随时调节大棚的湿度、温度。 “儿子看我辛苦回来帮我,确实也给我打开了很多新思路,”李宏表示,现代农牧业发展最缺的是年轻的技术人才。自己十多年实践中摸索的经验只能解决田间地头的事儿,对农业发展新理念和未来发展方向仍没有定盘心。李宏说:“真心希望当地的职业学院能给乡村振兴和现代农牧业发展,培养、输送更多懂技术的年轻人,让他们服务乡村振兴,爱上农业和农村。”
一提起内蒙古,便不由地会想起《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一听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优美的旋律,便又会不由地想起内蒙古。一首歌曲,能把一个地方表现得如此出神入化、入木三分,并在历史的长河中显露出其穿透时光的魅力,不是上天所赐,也是人世间的神来之笔。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蓝冠测速由火华作词、阿拉腾奥勒谱曲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横空出世,并在时任内蒙古歌舞团独唱演员的德德玛倾情演唱后风靡神州大地。198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本东京举行的教材评审会上,该歌被编入《亚太歌曲集》,此后开始在世界各地广为传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迄今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教材的世界优秀歌曲。去年,《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又被评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首优秀歌曲之一。 锡林郭勒大草原。王秀丽摄 这首歌被赞为“三绝”:歌词绝、曲调绝、演唱绝。“优秀的音乐不只是一首歌,每首歌的背后都有它的故事。它的魅力永远不会在记忆中褪色。每个人都会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叙述着跌宕起伏的属于他自己的人生传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走入历史的深处,去寻觅这“三绝”歌曲背后那些美丽而动人的故事…… 为什么能写出如此优秀的歌词? 火华,原名郑桂富,北京市怀柔区人,1968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当过专业作家、出版社的领导及内蒙古文化厅正厅级领导干部,2003年退休,蓝冠总代理至今依然笔耕不辍、潜心创作。著有诗集《军垦新曲》《边防号角》《火华诗选》《幽默寓言诗》《军马歌》《珍珠河》。出版了歌词集《塞上星辰》《火华歌词选》。作品多次获奖,饮誉海内外。 在呼和浩特市的家里,火华回忆起激情燃烧的岁月:大学毕业时一定要扎根边疆,踏踏实实地干一番事业。不久,他来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工作,上班地点就在呼和浩特市。他说,“当年我来内蒙古,就想去草原。但因城市的发展,当时呼和浩特的周边,已经很难看到草原。”直到1975年的夏天,兵团的一个会议在锡林郭勒盟召开,他才有机会去看看真正的草原。 8月,正是锡林郭勒草原一年中最为美好的时候,汽车载着一群年轻人奔驰在广袤的东乌珠穆沁草原上,放飞着他们青春的梦想。近半个世纪过去了,火华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看见草原时的激动:草原上,同一种颜色的鲜花都集中在一起。这一片是白色的,像皑皑白雪;那一片是蓝色的,似蔚蓝的天空;而那紫色的,仿佛就是紫色的云霞……没到过草原,LG蓝冠你就不知道草原有多美,任何笔墨都难以描摹她的神韵。草原给了火华灵感,也给了他压力:“人在万花丛中走,诗从心底涌上来。那种感觉真是太美好了,写不出一篇好的作品,真有些愧对这大好的河山。” 火华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人民网齐浩男摄 为了能和草原上的牧民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去切身感受牧民们的生产生活,那次会后,火华主动要求留了下来。此后的十几天里,他的身影便出现在东乌珠穆沁旗的一位蒙古族牧民家里,与这一家五口同吃、同住、同劳动。 这次下乡对火华影响巨大。他说,只有真正沉下去,你才能与这些牧民拉近距离,才能以欣赏者、赞美者的眼光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否则,你会以差异感去挑剔、责备,无法从情感上与他们融为一体。这样的话,你怎么能发现隐藏在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美好的东西?再者,歌词字数不能太多,还要体现出美感与韵味,这就需要高度抽象和概括。火华感慨地说,只有感情问题真正解决了,创作者才能用身心去认真体会周围的各种美感与韵味,再经过酝酿加工,才可能把看到的、体会到的描摹出来…… 从草原回来后,火华就苦心创作,那些曾经的经历和感触时时出现在脑海里,他反复沉吟,写就了3首关于草原的诗歌。但不知怎的,他的笔下怎么也流淌不出那种对草原真切的感觉,真是“开图别有沧桑感,只觉含毫咏不成”。约一年半后,部队要进行汇报演出,要他再写新歌,这时,“草原那种家的感觉”才从他心底深处流淌了出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应运而生。但这首歌的原貌却是这样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高压电线云中走,清清的河水映晚霞。草库仑里百灵鸟儿唱,牛羊好像珍珠洒。啊,灿烂阳光照草原,草原风光美如画。灿烂阳光照草原,草原建设跨骏马……” 这个版本完成后,由当时内蒙古军区文工团的副团长阿民布和作曲、王焕凤演唱,并参加过汇演。火华说,那时这个歌是女高音独唱歌曲,由于是为汇演准备的,因当年社会形势需要,写了一些“高压电线云中走”等建设成就性的词句,听到的人不多,也没流传开来。1977年,作曲家阿拉腾奥勒看到了这个歌词后颇有感触,再谱新曲,这才有了我们现在听到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曲调。 至于现在这个版本出现的原因,火华讲了两件事:其一是德德玛在一次演唱后,有一个华侨专门到后台来找她说,这首歌很好,但是能不能把歌词改一改,变成一支歌颂家乡、歌颂自然的绿色歌曲。回到内蒙古后,德德玛就把这个建议告诉了他。其二是那年的秋天,著名词作家陈晓光先生在呼和浩特出差时到火华家里做客,陈晓光提出这首歌曲最好能适当修改,不要太拘泥于时代背景,要超越超脱一些,尽量显现出草原的自然和人文之美。 随后,经过修改,新版本出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洒。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水清草美我爱它,草原就像绿色的海,毡包就像白莲花。牧民描绘幸福景,春光万里美如画。啊……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歌词虽有变化,但曲子一点都未变,原因是作者就在原曲子的范围内修改的。 为什么能谱写出如此优美的旋律?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曲作者是蒙古族著名作曲家阿拉腾奥勒。他1942年9月出生于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今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1968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国家一级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内蒙古音乐家协会第五届主席,内蒙古音乐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其创作的歌曲近千首,器乐曲几十首;为电影、电视剧、广播剧、话剧、舞蹈等谱写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并获国家级奖励20多项、自治区级奖励50多项。2011年8月,阿拉腾奥勒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69岁。 阿拉腾奥勒是一个近乎传奇的音乐天才,他这辈子仿佛就是为音乐而来的。美丽的科尔沁草原是他成长的摇篮,也是他音乐灵感来之不尽的源泉。少时师从周围的前辈时,他便显露出了罕见的音乐才华。1957年,年仅15岁还在读初中的阿拉腾奥勒刚刚懂得了音乐理论知识,但其处女作《送肥歌》已在电台播出,广播报上也予以刊登。此后,其创作欲望一发不可收,写了百余首曲子。1962年他被保送到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去学习,196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 蒙古族著名作曲家阿拉腾奥勒。(图片由火华家人提供) 火华与阿拉腾奥勒相识是在一次文人聚会上,应是1974年。有位叫张之涛的诗人告诉火华,这就是作曲家阿拉腾奥勒。然后,他又向阿拉腾奥勒介绍,“这位是军旅作家青年诗人火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与旭宇合作的诗集《军垦新曲》。”火华和阿拉腾奥勒互报了年龄,原来两人同岁,阿拉腾奥勒比火华大两个月。 两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相互欣赏,合作的第一部作品就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当年我把这首歌词拿给他看,阿拉腾奥勒感到了情感上的共鸣,觉得草原就如歌词中写得这样美好,歌词把草原一望无际的雄浑、博大和多彩多姿描绘得淋漓尽致。他在草原上长大,仿佛看到了在那片广阔的土地上,勤劳的牧民们正在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正在谱写最新最美的旋律。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要了歌词,要为其谱曲。”火华回忆说,当时阿拉腾奥勒正送自己下楼,但他马上就回楼上了。我还等着他继续送,可是他再也没有下来。我猜想他一定是为歌词谱曲去了,就自己回家了。曲子的酝酿过程经历了数月,而真正的谱曲过程仅仅用了1个小时。1978年,在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的阿拉腾奥勒终于完成谱曲。 在50余年的音乐创作中,阿拉腾奥勒始终把蒙古族音乐元素融入作品;对于这首歌的谱曲,他采用了蒙古族民间音乐的风格,但却没有完全采用民歌旋律。火华评价说,“他在创作上求新,没有直接搬用民歌,既突出了民族风格,又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 火华(左一)与阿拉腾奥勒合作了一辈子,人称“蒙汉哥俩好”。(图片由火华家人提供) 这首歌还成就了火华、阿拉腾奥勒与德德玛三个人之间长达几十年的纯真友谊,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的颂歌,被传为佳话。火华与阿拉腾奥勒合作了一辈子,人称“蒙汉哥俩好”,而火华又是通过阿拉腾奥勒的介绍认识了德德玛。火华满含深情地说,“那时,我们都年青,为了赶写音乐会的节目,不分昼夜地工作。写出的作品也格外好,充满激情与活力。我们俩如此相近,都不事烟酒,皆一儿一女。”1985年,阿拉腾奥勒出版了一本《阿拉腾奥勒作曲歌曲选》,在不厚的一本书中就有27首歌词是火华写的。还有一首草原摇篮曲《睡吧,赛音呼罕》,那是他和老阿共同商定的题目,但火华写完歌词后再也没管。多月后,德德玛弹着钢琴唱着一首歌,火华听后感觉极美。问之,才知阿拉腾奥勒已将曲悄悄谱好,让德德玛择机唱给他听…… 阿拉腾奥勒去世后,火华和德德玛一同去阿拉腾奥勒家里看望。阿拉腾奥勒夫人王素者说,“老阿走得很安详,请大家勿要过度悲伤,节哀顺变。”但临别前,火华和德德玛却不由地站在了老阿的遗像前,这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相关三人的又一次相聚,熟悉的老阿却只能从相框里看着他俩,这时,两人顿时悲从心来、泪如雨下。“盖世才华大作煌煌人共仰,一生奋斗乐坛巍巍起高峰。”这是火华写下的悼念挽联,被悬挂于灵堂两侧。那时,灵堂里回响的音乐是《哀乐》与《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组成的一个混合曲。 去世一年后,阿拉腾奥勒的骨灰被安葬在呼和浩特市古林人文纪念园人文之林。他的铜像面现温和睿智,似乎还在追求着这世间最美的音律。他的墓碑上飘荡着《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五线谱,仿佛是在继续诉说着他对草原的眷恋。那天,他家人将唱片、五线谱纸和铅笔橡皮放入墓穴,祈望远在天堂的他,还能够继续创作音乐并快乐地生活! 为什么能把此歌演唱得如此绝妙? 德德玛,中国蒙古族著名的女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被誉为“草原上的夜莺”。1947年出生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1962年进内蒙古艺术学校(现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声乐研究班学声乐,1964年进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内蒙古民族歌剧团、内蒙古歌舞团、中央民族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等。 1979年新中国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德德玛在人民大会堂大厅演唱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她那韵味醇厚、细腻深沉的歌声,令绿如海洋的草原美景从此深深地烙在了听众记忆的深处。歌曲引起了轰动,一举夺得文化部的表演奖与创作奖。同时,被当时中国乐坛颇具影响力的刊物《歌曲》刊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部把歌词译成24种语言向世界播放。 在此之前,还有个有趣的插曲。1978年,德德玛到广东演出时,当时的主唱由于突然生病不能上场演出,领导就让原来安排唱二重唱的德德玛临时补台救场。谁知,她一上场,台底下便哄堂大笑,原来南方观众见惯了身材娇小的女演员,身材高大魁梧的北方歌手让他们感到有些“意外”。但当旋律与歌声响起时,台下的观众一下子被歌曲深深吸引住了。演唱结束后,观众们向她致敬,报以极其热烈的掌声。 草原牧民对这首歌唱草原的歌曲也非常喜爱。在一次下乡演出途中,德德玛和同事们乘坐的大卡车被一位牧民妇女拦住,大家以为这位牧民要搭车。谁知汽车停下来后,这位牧民是找德德玛给她送自家做的奶豆腐的。原来,这位牧民是德德玛的“粉丝”,尤其喜欢听她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得知其演出行程后,专门赶来见她一面。时隔多年,德德玛回忆起这件事情依然非常动情,忍不住热泪盈眶:“我永远记得她当时的样子,穿着一件长长的蒙古袍,没有系腰带。”德德玛告诉记者,《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她已演唱了40多年,但不知怎的,每一次唱起这首歌,眼前便会浮现起辽阔的草原,而那位善良质朴的牧民妇女的形象也会浮现…… 德德玛(前排右二)和牧民在一起。杨知然摄 从那个年月过来的人都知道,那时德德玛的歌声让人感到的是清新、激动与震撼。“15岁那年,我在通辽的东方红影剧院第一次听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和德德玛的名字。”作家黑梅讲述说,当时,绝大多数观众是来看热闹的,剧场里乱极了,都在大声说话,很少有人发现已经有人报过幕了。音乐起,剧场的噪音消失一半。人们被悠扬舒缓的旋律带进了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德德玛一开口,在场的所有人都被震住了。那是我听过的最美的声音,就像草原上的风,有着一种洞穿岁月的感染力。那一刻,她终于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天籁之音”。黑梅还说,散场后,她想去见见德德玛,结果被工作人员挡在了门外。多年后,她终于在听席幕容讲座的会场外,见到了60多岁的德德玛…… 40多年过去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被数不清的歌者演唱。在所有演唱版本中,德德玛的演唱依然被广大听众认为是最好的,难以超越。究其原因,答案大致有二。 多年前,德德玛回忆,当时在拿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后,她就很喜欢,觉得它旋律很美,音域也非常适合自己。据介绍,她的演唱声音浑厚醇美,音域宽阔,气息通畅,演唱富于激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早年在内蒙古工作期间,她曾师从蒙古族著名歌唱家哈扎布学习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演唱方法,在经过辛勤探索和长期钻研后,将美声唱法和蒙古族唱法融会贯通,在充分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声乐技巧,拓宽表现领域,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另外一个是她的认真态度和钻研精神。“凡事就怕认真二字,德德玛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学习。”火华感慨地说,她对这首歌的理解更深,表达也更好。用蒙古语唱,就是标准的蒙古语;用汉语唱,她就一个字一个字地向老师学习汉语发音。所以我们听到这首歌,不论是蒙古语版,还是汉语版,德德玛的演唱都非常专业。德德玛自己也说,她太喜欢歌唱事业,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歌唱上面了。 这首歌是德德玛的成名曲,也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首歌。冥冥之中,似乎她与此歌的缘分极深。1998年,她在日本参加相关活动,一天在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突然觉得手上软弱无力,眼前漆黑一片,一下摔倒在舞台上,人事不省,连续昏迷了8天8夜。是脑溢血,回国后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精心治疗康复。奇妙的是,国庆50周年的一个晚会上,她被人搀扶着走上舞台,但又如以往一样近乎完美地演唱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众皆称奇不已。 在经过生与死的考验之后,德德玛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体悟。她说,自己差一点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人间,离开了深爱着的舞台与观众,在活过来了以后,自己一定会非常珍惜这一切。但如果非要让她在生命和艺术之间进行选择的话,她还是会选择艺术的。如今,她在呼和浩特创办的艺术学校里,专门招收有艺术天赋的牧区孩子,精心培养,让艺术的光芒照亮祖国美好的未来! 今年内蒙古的雨水特别多,草原上的景色格外好,到处都是鲜花和绿色。而我们耳边响起的歌颂草原的最美的歌曲,还是42年前的那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正北方网讯(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张巧珍)记者6月9日从自治区应急管理厅了解到,蓝冠测速内蒙古近日成立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并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加快推进危化品、煤矿、非煤矿山、金属冶炼、消防、道路运输、交通运输、渔业船舶、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危险废物等15个行业领域安全整治,全面提升本质安全生产水平。 全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分四个阶段进行,蓝冠总代理今年5~6月为动员部署阶段,6~12月为排查整治阶段。2021年为集中攻坚阶段,2022年为巩固提升阶段。《实施方案》主要从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重点安排了多个任务,包括切实解决思想理念、责任落实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LG蓝冠强化党委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安全生产监管方式、风险管控举措、隐患排查治理等方面重大转变;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持续加强基础建设等。
“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在鄂尔多斯高原如春风过境。 “昨天下午全国‘两会’正式闭幕了,蓝冠测速网址今天我刚从飞机场赶过来,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会议精神。”5月29日,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蒙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化验室主任刘丽芬,参加完全国“两会”后回到家乡,一下飞机就直奔田间地头,向家乡父老宣讲全国“两会”好声音和国家的新部署,让“两会”精神在家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眼下“覆盖”鄂托克旗田园牧场的“帮一把、扶一把、自己好好干一把”(以下简称“三个一把”)宣讲活动,触动了刘丽芬心底那根弦儿。在实践中,作为宣讲员的刘丽芬更深刻地感觉到“和总书记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是一件多么让人振奋的实事儿、好事儿。 过了脱贫攻坚的“娄山关”,乡村振兴的“长征路”还很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牧民当然是主体。怎样更好激发“主角”的内生力、能动性?鄂托克旗从“心”入手、从“头”开始,让“头脑新风暴”引领农牧区高质量发展新风向。 在“三个一把”宣讲活动中,紧紧围绕“农牧民是主角”这一主题,通过细化“谁来讲、讲给谁、讲什么、谁受益”的计划书和作战图,鄂托克旗组建了7个宣传工作队,将外请专家及全旗党校、教育、农牧、社保、医保、乌兰牧骑等多个部门和驻村工作队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新型职业农牧民的70余名宣讲员合理“编队”,深入全旗6个苏木镇、75个嘎查村、22个社区、363个自然村开展常态化宣讲,在服务农牧民中引导农牧民,在引导农牧民中服务农牧民,蓝冠测速官网在政策理论宣讲和实际问题解决“双轮驱动”中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无缝衔接,无档切换。 听本土专家说一说“此地话” “地气儿”变“心气儿” 初夏暖阳正好,葡萄架下微风不燥,在蒙西镇的鄂托克旗盛农农业专业合作社,村民们围坐成一排,听刘丽芬讲述“两会好声音”。刘丽芬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一定要把老百姓扶一把,中央有这么多好政策给咱们,总书记说的正是咱们要干的,只要咱们努力,肯定能干出好成绩!”话音一落,现场响起阵阵掌声。 “党和政府帮我一把、扶我一把,我自己再好好干一把。我听了人大代表的宣讲以后,确实发自内心的受鼓舞,我们不能光靠国家扶持,自己也得努力付出才能有回报。”村民刘金金说。 当前,减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脱贫攻坚“考卷”上有了新考题,如何作答?脑子有思路,脚下有坦途。 鄂托克旗为了让党的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力求宣讲人“接地气”,除了像刘丽芬这样的“行业带头人”,还有驻村第一书记、产业能手等,特别吸纳了一些常年奔波于农牧区一线的本土专家,他们是宣讲专家,还是产业指导员,通过将理论放在实践中讲、在实践中讲活理论,让上级部门的“普通话”变成老百姓听得懂的“此地话”。 “我们要知道自己现在走到哪里了,往哪里走。现在苦一点以后就甜一点,咱们不能老是站在墙根下晒太阳,干事情得自身有力量。”在棋盘井镇的宣讲现场,宣讲专家队的王华老师言辞质朴、风趣幽默,宣讲现场笑声、掌声此起彼伏。但在笑声中,大家听懂了“深刻认识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短板弱项、如何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等“时代大课题”。 “来之前还想着不知道能不能听懂老师讲的,没想到竟然全都听进去了,让我们明白了以前很多不够明白的脱贫上的事情,蓝冠登录地址感觉自己的心气儿更高了。”百眼井村贫困户杨建忠开心地说。 除了慎重选择宣讲人,鄂托克旗还针对全旗居住分散,宣讲全覆盖难度加大等现状,采取多种形式让理论“活”起来。成立小分队进村入户广办夜校,分时段、分服务对象进行授课,打造“田间课堂”“草原夜校”“村会课堂”“农牧民讲习所”等。通过微信群、微博、QQ群等网络手段开设“微课堂”,发布宣讲音视频,延伸理论传播通道,打造“线上+线下”宣讲新模式。 “三个一把”宣讲活动,迅速成为党的好政策好理论和“三农三牧”全面振兴的“精神桥梁”。 听产业能手讲一讲“致富经”,“穷根根”变“钱串串” “千举万变,其道一也”。这个“一”便是实践。 “之前都没听说过蛋白桑是个啥,今年听黄校长一讲,一下茅塞顿开,托黄校长帮忙给我协调了苗子,我用最好的地种了5亩。”在木凯淖尔镇巴音淖尔村,刘树平指着正在伺弄的一大片水地说。他是周围有名的养猪大户,连续几年是村民们眼羡的“百万元户”。但最近,家里的猪仔常常舔墙皮啃砖头,非常影响生长。正苦恼无法之际,宣讲专家“黄校长”上门了,听了讲解,才知道是缺乏微量元素所致,他及时调整饲料配方,添加了酵母硒,并马上行动种植了蛋白桑。 “黄校长”是鄂托克旗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学校的黄斌,他是全旗的产业带头人,常年开展农技宣讲,带动培育了一大批乡土人才,刘树平正是其中之一。 黄斌的宣讲日记里有这样一个“备忘录”:党的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春耕备耕注意事项、如何选择高效农资、怎么提升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力等十多项内容,与之对应的是木凯淖尔、碱柜、巴音乌素、包日塔拉、德日素等各苏木乡镇的数10个村嘎查。这是从4月26日开始一周内,他的宣讲日程表。 在黄斌的带动下,一大批产业能手成为宣讲志愿者,他们主动给农牧民和贫困户“问诊把脉、开方下药”,帮他们壮大产业、挖掉穷根。短短几天,刘树平就给农牧民“一对一”服务了10多次。 和刘树平一个村的李光,是刘树平自愿结对的贫困户,通过他上门讲知识、讲政策、提供生产服务和“滚动扶贫猪”,李光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去年收入不赖,今年买了播种机,听了刘树平的话,才知道种地不是化肥越多收成越好,我还跟着他在地里铺了滴灌,节水节肥反而增收了,去年玉米增产300斤呢。多听听他们的,感觉自己脑子开窍了不少。”李光说。 “要想让贫困户发展壮大产业,必须让他们看到‘领头雁’的效益,而让‘领头雁’能带起头,就得懂技术、用技术,只有在农技和农牧民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产业才能真正成为农牧区发展的发动机。”黄斌坚信农牧业技术的强大力量。 通过“三个一把”宣讲活动,鄂托克旗培育起了一支“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服务队,他们奔走在乡村沃野,行走于传统农牧业和现代农牧业的真空地带,让理论和实践深度融合,拿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农牧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咱们听脱贫榜样算一算“脱贫账”,“站着看”变“抢着干” “民族和睦的鄂托克,奋斗开辟康庄大道,智慧装点锦锈山河,脱贫攻坚建设草原,乡村振兴幸福生活……”那音太以一首《可爱的鄂托克》民歌拉开了“乃日”的序幕。 在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嘎查,那音太组织的“乃日”活动颇受周围农牧民欢迎,他们利用闲暇时间在那音太家的小型文化活动室里传承民族文化、联络邻里感情。“三个一把”宣讲活动开始以来,这里又成为传播脱贫攻坚好声音的“草根舞台”。 “我家过去的生活状况你们知道了哇,但是这些年项目扶持给我盖了羊棚、嘎查又给我20只‘扶贫滚动羊’,通过企业扶持我家的羊绒也比别家一斤多20元收购价,去年光羊绒就卖了16000元。依靠好政策翻身的我,现在羊也多了,家底也厚了,只要好好干,不可能不脱贫。”贫困户巴图其劳一板一眼给村民算起了他的“脱贫账”,赢来一通“赛、赛”(好、好)的夸赞声。 鄂托克旗利用“草原联谊会”——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乃日”的特色优势,让260多个“乃日”组织成为给农牧民宣讲的平台,在寓教于乐中加大“讲身边人、说身边事”的力度,通过致富带头人、脱贫户的以讲促带,让群众真切感受到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榜样在身边、主体是自己,充分激活群众的能动性和内生力。 而在近百公里之外的木凯淖尔镇包勒壕内村,一场“脱贫户感恩座谈会”正在进行时。 “以前没水没电,我们没法好好干。现在水电齐全,养鸡包销,看病报销,还有啥不好好干的理由?”63岁的李成堂中气十足地说。从贫困户“华丽转身”为养鸡能手,李成堂总结经验就是“政府帮、干部扶和自己好好干”。他住进了新房、盖起了羊棚,存栏60多只羊、400多只鸡,还计划着扩大养鸡规模。因为,去年他的鸡被一抢而光,过年时自己吃的鸡都是从别人家买的。 “有些人不想脱贫,通过宣讲给他们讲中央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的要求,给贫困户吃个定心丸,让大家好好干。同时,给大家说说我们如何发展村集体产业,受益如何分配,给他们鼓把劲儿。”第一书记兼产业指导员、宣讲员的杨光说。座谈会结束后,他指导贫困户签订了与村集体经济利益链接的协议书,让村集体带动贫困户进行标准化养殖,提高收益。 “三个一把”宣讲活动特别强调“现身说法”,当一个个贫困户娓娓道来他们的奋斗故事,传递出的不仅是感动、感恩,更是“撸起袖子加油干”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发了更多“毛细血管”的造血功能。 木凯淖尔镇水泉则村的脱贫户杨香林说:“过去,我们贫困,身上没有几百块钱,房也很旧,现在有国家的好政策,帮扶了我们,我们要站起来、走起来、跑起来。”杨香林因病致贫,患有肝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通过危房改造、产业扶持、健康扶贫等政策的帮扶,2016年已经脱贫,生活条件大幅度提升,现在的杨香林浑身充满干劲。 咱们让大家动手盘一盘“幸福结”,“一团麻”变“一股绳” 木凯淖尔的土鸡、苏米图的肉牛、阿尔巴斯的白绒山羊……老牧区的新路子在哪里?如何将现有优势转化为发展强势?如何让“保羊增牛稳猪扩鸡”发展战略化作农牧区振兴的引擎?如何理顺这“一团乱麻”,编成一股联通未来的“牵引绳”?一系列问号考量着鄂托克旗的高质量发展,更联系着广大农牧民的幸福指数。 目前,全旗2014年以来建档立卡427户945名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其中稳定脱贫74户180人、正常脱贫353户765人。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雪中送炭,更需锦上添花。 春“花”无限好,蕴藏着老百姓的生活“甜果子”。 5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基层“肉牛产业博士科研工作站”在鄂托克旗成立。成立仪式上,65名职业农牧民被认定为“乡土人才”,9户养殖户获颁内蒙古自治区“家庭农牧场”认定证书。 同一天,鄂尔多斯本土三农专家杜存良为鄂托克旗100多名养牛大户作了题为《推进一高三优、增加农牧民收入》专题讲座,回答了“牛倌”在养殖、生产方面遇到的疑问与困惑,展望了牛产业发展前景。多年来一直在农牧业前沿摸爬滚打的杜存良说:“要实现生产高质量发展就要做到好品种、好技术、好品质的有机统一,缺一不可,这样才能优质优价,才能最终实现产业商品化、商品品牌化、品牌市场化的良性运转。” 鼓励农牧民发展种养殖业,但产品销路在哪里? “三个一把”宣讲活动,把宣讲工作和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把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和实施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各项重点工作,一手为乡村振兴提供“预前方案”,一手为现代农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提出“善后办法”,两手相握,齐心合力拧做一股绳,盘出“幸福千千结”。 宣讲队多次深入龙头企业宣讲优良肉羊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倡推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必须建立降低风险、合作共赢的紧密型利益关系,推动“企地合作”打响消费牌,做大农牧民“家门口的市场”,打破苏木乡镇之间、产业与市场之间的壁垒,让“消费”打通全旗农畜产品流通的“肠梗阻”,让农牧民在互学互看互帮中走向共同富裕。 包括驻地央企在内的92家“百企帮百村”帮扶企业根据消费需求,累计落实帮扶资金共计769.06万元,采购当地农牧户特别是脱贫户生产的农畜产品。京能电力、星光煤炭等5家公司计划拿出年度采购总额的30%左右进行定向采购,企业消费扶贫成交额将达到120万元,以建立长期定向合作机制。同时,鄂托克旗企业工会按每人不超过500元的标准,统一组织购买脱贫户或集体合作社生产的农副产品……解决了“后路”,农牧民有了“后劲”。 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前一段时间,受疫情和旱情“双重阻断”,农牧民饲草料短缺状况频出。宣讲的专家们在充分调研后提出了建设饲草料储备库的方案,为农牧民解决天灾带来的后顾之忧。这是老牧区在产业布局上的又一记“先手棋”。 实践的里程可以用脚步丈量,思想的维度开辟出的航程,却无可限量。 从村嘎查活动阵地到田间地头,从乌仁都西山脚到都思图河畔,“三个一把”宣讲的好声音从东到西,脱贫致富的好故事从南到北,鄂托克旗宣传思想战线的“守正创新”之力正在化作攻坚之年的强大号音,“这一把,咱们是主角”的肺腑之言传递出战贫必胜的信念,成为乡村振兴的深泉活水…… 作者~张晓艳 马利军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9日电(记者李云平)眼下,作为我国第八大沙漠的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正在试种5200亩旱稻,蓝冠测速网址在防沙固沙的同时可收获优质大米,将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 乌兰布和沙漠总面积1500万亩,其中近430万亩分布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这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污染,为种植旱稻提供有利条件。 连日来,在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巴音宝力格嘎查的沙地上,10多台大型播种机连续作业,依次完成埋压滴灌管、播撒种子、覆土掩盖等工序。 据旱稻种植项目负责人魏智恒介绍,蓝冠测速官网他们将试种5200亩旱稻,采用精准耕作技术播种,利用水肥一体滴灌方式浇灌,按照有机水稻标准进行管理。“我们从5月26日开始,每天出动10多台播种机播种,预计于6月中旬完成播种工作,实现机械化、集约化作业。”魏智恒说。 旱稻又叫陆稻,是由水稻在无水层的旱地条件下长期驯化演变形成的一个生态型作物,既能在旱地种植,也能在水田或洼地种植。 魏智恒说,此次试种的品种是旱香一号、旱香二号,预计每亩灌溉用水量为280立方米,比普通水稻灌溉用水量减少600到800立方米,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同时,旱稻根系长度达50厘米左右,具有较好的防沙固沙作用。 魏智恒告诉记者,初步测算,蓝冠登录地址每亩旱稻种植成本为2000元以上,主要包括土地、水、肥、滴灌管、人工、机械作业等费用;每亩可产450公斤优质大米,按照售价30元/公斤计算,亩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 按照规划,乌兰布和沙漠将重点发展多用光热、少用水的生态农业、资源保护型产业,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
横亘祖国北疆的内蒙古,既是牧业大区,也是农业大区。这边“风吹草低见牛羊”,那边“喜看稻菽千重浪”,多般壮美景象集于一身。位于北纬37度至53度之间的内蒙古自治区,不仅草原广阔,蓝冠测速网址耕地面积也在全国位居前列,是全国最佳的玉米、杂粮杂豆、马铃薯种植带,纯天然、无污染的好粮食,是大自然对内蒙古的馈赠。 河套、土默川、西辽河平原……一座座塞外粮仓,不仅是内蒙古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也是国家农业开发的重点地区。全区马铃薯、向日葵的播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玉米产量居全国前列,蔬菜水果、杂粮杂豆品种多样、品质优良。多年来,内蒙古农业充分发挥地缘和资源优势,大力推动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发展壮大,培育出一系列闻名全国的优质农产品品牌。 “白金名片”香飘大江南北 2018年10月16日,第38个世界粮食日,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仪式暨兴安盟大米产业发展论坛在乌兰浩特市举行。袁隆平院士出席开幕式,表示将带领专家团队全力支持兴安盟水稻产业发展,让“兴安岭下米粮仓、草原深处大厨房”的名气更响、牌子更亮。 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香飘大江南北,短短几年,蓝冠测速官网兴安盟大米摆上了全国许多城市超市、专卖店的货架,端上了越来越多家庭和饭店的餐桌。 兴安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位于北纬44度至47度优质大米生产带,土壤耕作层深厚肥沃,有机质等指标达到国家一级水平,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国家地面水质一类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5%以上。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兴安盟制定了《兴安盟大米地方标准》,对育种质量、控肥控药等指标作出规范。这一切,成就了兴安盟大米的独特品质。兴安盟大米属一级优质大米,水分含量14.8%,米粒纤长饱满、晶莹透亮,用它做成的米饭,口感弹柔、食味香甜、糯而不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蓝冠登录地址自带清新稻香味,素有“一家煮饭十家香,百家煮饭香满庄”的美誉。 走向全国市场的兴安盟大米,不仅赢得了消费者喜爱,更赢得了国内外水稻专家称赞。2018年,兴安盟获得了“内蒙古优质稻米之乡”称号,兴安盟大米被授予“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和“十大好吃米饭”称号。2019年5月31日,兴安盟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草原生态稻米之都”称号,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2019年以来,兴安盟大米通过淘宝、京东、人民优选、今日头条、快手、抖音、斗鱼等网络直播平台及2019脱贫攻坚公益直播盛典、2019丰收节公益直播盛典等直播活动,创下了多项销售佳绩。目前,兴安盟的6个旗县市实现了与国家大型电商网络平台的对接,搭上电商快车的兴安盟大米品牌,带动兴安盟绿色品牌、农特产品火了起来。 “兴安盟大米”这张金字招牌,已成为当地最闪亮的一张“白金名片”,引领着全盟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绿色富盟、绿色惠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天赋河套”诠释冠军品质 天下黄河,唯富一套。河套平原上的巴彦淖尔市位于黄河“几”字湾顶端,素有“塞上江南”美誉。这里土地丰饶,自然条件优越,可谓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富。巴彦淖尔引黄灌溉历史悠久,黄灌区农业基础雄厚,现有引黄灌溉面积1020万亩,年均引黄水量50亿立方米左右,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和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河套灌区拥有各级灌排渠道(沟道)10.36万条、6.4万公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七级灌排配套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作为国家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河套特色农畜产品美名在外——河套小麦是世界三大优质小麦之一,蛋白质、面筋质、粉质、拉伸、沉降值5项指标世界领先,是蒸煮类面食的首选食材,被誉为小麦中的“五项全能冠军”;河套番茄的番茄红素含量是一般产品的3—5倍,我国每出口10桶番茄酱,就有6桶来自巴彦淖尔;河套葵花籽每年产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颗粒饱满、色泽光亮、皮薄仁香,全国70%以上的向日葵从巴彦淖尔集散;河套华莱士蜜瓜皮薄肉厚、香甜可口,被誉为“天下第一瓜”……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整合全市现有的农牧业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全区域、全产业、全品类、全覆盖的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现在,巴彦淖尔优质绿色农畜产品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天赋河套”。 兆丰河套面业是巴彦淖尔市“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第一批授权企业。企业的2万亩有机小麦种植基地通过了欧盟、美国和中国有机认证,特别是获得欧盟有机认证,意味着要经过683项指标严苛监测,认证机构人员每年要实地查验小麦生长环境,对种植地的土壤、水、空气都有严格要求。企业自主研发的“现代石碾冷制粉”专利生产线,采用低速碾压、低温加工,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小麦蛋白质、面筋质等各类营养物质及原汁麦味,是较之传统加工工艺更为安全、健康、科学的面粉生产方式。面粉包装采用兆丰独有专利技术“全自动真空包装整形设备”,套袋、灌装、计量、封口、喷码、检测等均实现了全自动操作,属国内面粉行业领先水平。 企业还组建了河套小麦产业化研究院,与国内知名小麦专家携手建立“河套小麦品种改良院士专家工作站”,坚持自主研发适合河套地区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选取麦穗中部颗粒作为优质种源,使小麦种子实现籽粒均匀一致、营养均衡一致、出苗整齐一致。强大的科研实力让兆丰在产品研发、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 科技兴农,正在巴彦淖尔大地上得到生动诠释。在推动生产方式向集约型转变、传统种养向工业化生产转型上,以“天赋河套”授权企业为代表的巴彦淖尔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正在向标准化、高端化、高质量化道路迈进。 小小土豆闯出大大天地 马铃薯是乌兰察布的传统优势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乌兰察布成为全国最大的马铃薯产区,有“中国马铃薯之都”称号。乌兰察布深处内地,远离海洋,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多刮大风;夏季短暂,雨量偏少,气候干燥,日照充足,十分适宜种植马铃薯。这里培育出的马铃薯块茎大、表皮光滑、皮色好、整齐度高、薯形好、干物质含量高、无污染、退化轻、病虫害少,适用于各种烹饪方法。乌兰察布市马铃薯2015年、2016年、2017年均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 初春时节,位于商都县的内蒙古希森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一派繁忙,4万平方米的微型薯组培车间绿意盎然,身穿白色工作服的技术人员正在显微镜前仔细观察。该公司是乌兰察布市种薯产业的一个缩影。目前乌兰察布市有马铃薯种薯企业9家,已形成从茎尖脱毒、组培快繁、温网室生产微型薯到原种繁育一整套良繁体系,达到马铃薯田每三年更换一次良种的能力。乌兰察布市生产的马铃薯种薯不仅能满足本地需求,还远销北京、上海、云南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 如今,马铃薯产业已成为乌兰察布市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人均来自马铃薯产业的收入约为3000元。不久前,乌兰察布市紧急调运2500吨马铃薯支援疫情中的武汉。一颗颗小小的马铃薯,满载着草原人民的深情厚谊,为与疫情抗争的武汉人民送去温暖关怀和支持鼓励。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智华 实习生 韩乔荣 乌丽娅斯)6月9日,为纪念“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68周年,全民健身宣讲展示活动在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举行。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蓝冠测速网址内蒙古自治区全民健身活动火热开启。人们更加意识到拥有一个健康体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进而为增强体质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用实际行动来响应此次全民健身运动的号召。清晨的青城公园中,诸如乒乓球、太极拳、广场舞等各式各样的健身运动为公园注入了全新活力,展现出民众的良好精神风貌。 本次全民健身宣讲展示活动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体育服务中心主办,旨在向大众传达健身理念,普及健身知识,蓝冠测速官网带动和鼓励全民参与到健身活动当中。成员们通过健身气功和太极拳的展示,积极向大众和社会传播健身理念,普及运动项目,扩大运动覆盖面,最大限度地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内蒙古健身气功协会常务副会长王惠珍说:“我今年65岁了,我想通过此次活动带动大家参与锻炼,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健身气功的特点是柔和缓慢,注重整体锻炼,养生作用明显,适合人群广泛,不仅适合中老年,同时已经进入高校体育课程。全民健身理念逐步深入更多人的内心。” 运动改变生活,蓝冠登录地址健康创造未来。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可以预防各类慢性疾病,增强自身免疫力。从应运而生到深入人心,从满足运动需求到形成健身习惯,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发展,反映出每一个中国人健康理念和运动方式潜移默化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