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了 237 篇文章

  “以前连草都不长的毛乌素沙地,这几天桃花、牡丹花都开了,你说变化大不大?”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蓝冠官网注册当天,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乌审旗境内的殷玉珍这样问记者。   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地,三分之二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境内。中国国家林草局最新发布消息显示,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四大沙地得到有效治理,林草植被大幅增加,生态整体改善。53岁的殷玉珍是见证者之一。   “最早我从陕西榆林嫁到这里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一年到头除了刮沙尘之外,没有什么能记起的事。”作为中国种树治沙模范的殷玉珍说,“在过去的35年中,我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已治理了7万亩沙地,除了绿树成荫外,我还开办农家乐,有了小轿车,日子过得好着呢。”   殷玉珍只是从毛乌素沙地的“黄沙”中看到“黄金”的受益者之一。   “土细沙明色复黄,蓝冠代理随时起风积成梁,遥望千里无寸草,只有马蹄三两行。”17日,苏雅拉巴雅尔谈起上世纪80年代初期毛乌素沙地的生态状况时这样形容。   苏雅拉巴雅尔是乌审旗国有乌兰陶勒盖治沙站站长,他说:“1975年,在沙逼人退无处躲藏的年代里,乌审旗国有乌兰陶勒盖治沙站成立了,建站40多年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是学林沙专业的,让沙漠变绿洲是我的梦想。”苏雅拉巴雅尔透露,过去40多年来,乌兰陶勒盖治沙站针对辖区里的灌木林地的退化,提出进行退化林分改造提质修复,目前已完成修复面积3万亩,成活率在95%以上,成为中国‘三北’地区退化林分更新改造示范点之一。   值得提及的是,乌兰陶勒盖治沙站也被此前在鄂尔多斯举办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确定为备选考察点,蓝冠总代理成为展示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治理的重要窗口。   居住在毛乌素沙地周边的牧民敖日格勒告诉记者:“由于当地引进生态产业公司,这片沙漠也成为我们的绿色银行。”   内蒙古乌审召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玉川1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治沙企业,我们不仅在这里打造了生物质发电厂,还通过科技手段生产出螺旋藻上市销售,带领牧民致富。”   陈玉川告诉记者,目前通过与中国绿化基金会及“蚂蚁森林”进行合作,已联系相关合作伙伴在毛乌素沙地上植树7万多亩,牧民每天的收入大概能达到300多元(人民币)。“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植树沙退去,钱自绿中来’的生态建设格局。”   “(上世纪)50年代林少沙多一片黄,60年代开荒炼钢广积粮,70年代沙进人退无处藏,80年代人沙对峙互不让,90年代人进沙退变模样,新世纪林沙产业上头榜,如今天蓝地绿百业旺”。内蒙古乌审旗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吴兆军认为,这是昔日不毛之地毛乌素沙地如今长出“致富树”的最真实写照。

  中新网鄂尔多斯6月15日电题:走在奔小康路上的内蒙古脱贫户:“靠双手、心情好、有干劲”   中新网记者李爱平   “今后,我要靠自己的双手,蓝冠体育同大家一起奔小康。”40岁的额尔登朝克图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如是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   这位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巴音敖包嘎查的牧民,是一名锁骨畸形“病人”,妻子属于智力三级残废。“我们俩的劳动能力都比较弱。”额尔登朝克图如是说。   作为当地为数不多的脱贫户,额尔登朝克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个劲地感谢当地帮扶责任人与驻村工作队:“他们利用产业扶持专项资金为我买了三轮车、奶牛、基础母羊,还帮忙建了羊棚。”   “我们做的酥油、奶皮、奶酪等奶制品,他们帮我找销路,现在我已经完全脱贫。”额尔登朝克图说,“虽然我身体比较弱,蓝冠内部但通过转换劳动方式,也实现了致富。”   记者注意到,在额尔登朝克图的客厅里,妻子做的这些奶食品,让前来参观的人们不住夸赞“手艺好”“味道好”。   让额尔登朝克图欣慰的是,随着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妻子偶尔还会在没外人的时候,给他唱一些蒙古族民歌,“她的病似乎也好了很多。”   对于未来,额尔登朝克图充满期待:“奔小康,我和妻子很有信心。”   66岁的牛四仁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希日摩仁嘎查的一位农牧民,亦是小康路上的脱贫户之一。   “作为致富带头人,我最近还领到了政府部门奖励的5000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牛四仁高兴地说,“在政府的帮扶下,我现在除了种地之外,还养了几百只羊,一年下来,吃穿不愁,还成为致富带头人,这些事我以前想都不敢想。”   “作为曾经的贫困地区,蓝冠总代平台现在我们的家乡已经有了自来水,通了柏油路,感觉到生活越来越有奔头。”牛四仁说道。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脱贫攻坚“战役”中,养鸡也是当地官方开出的重要脱贫“药方”。   张蕾是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大池村第一书记,他说,在过去的两年中,他先后为村中引进原产于非洲大陆几内亚的珍珠鸡和原产于法国西南部朗德县的朗德鹅等品种,鼓励农民通过养鸡实现奔小康的梦想。   “目前,我和村民一起成立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家禽养殖场。”张蕾说,“下一步,打算实现规模化养殖,以此来壮大集体经济。”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大池村多数村民告诉记者:“一开始张蕾书记让我们养鸡,我们还有点担忧,但后来通过他拓展销售渠道,参加一些农商洽谈会,才发现他已经把我们这里的鸡产业做出品牌了,因此我们对于奔小康更加有信心了。”   49岁的赵月英是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一名脱贫户,谈起目前的好日子心情颇为激动,她说,“绝对不能忘了当地政府给我们的好政策。”   “因为供孩子上学,我们成了贫困户,但这几年通过当地政府帮扶,早已脱了贫,开始奔小康了。”赵月英坐在60平方米的砖房中激动地说,“我们现在养了160多只羊,种了10亩水稻、10多亩玉米,再也不用愁没钱了。”   “有了钱之后,也不能浪费,乱花。”赵月英认真地说,“我暂时还没有外出旅游的打算,一则是家里活儿多,再则如今的好日子是政府给的,决不能挥霍。”   “我打算继续奋斗,多养一些羊,把现在的好日子再巩固巩固。”赵月英告诉记者,“我理解的小康生活就是靠双手、心情好、有干劲。”

  雨后草原,嫩绿的新芽在丰沛的甘露滋养下茁壮生长。“我以前困难的时候,政府和乡亲们帮我挺了过来,蓝冠体育现在我的日子好了,我也得知恩图报帮别人脱贫。”和着屋外咩咩叫唤的羊群,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蒙古族老人斯仁塔日娃向远道而来的客人讲述着借贫困户“扶贫羊”的初心。   老人家门前的羊群在牧场上吃草。陈立庚摄   一副墨镜、一顶鸭舌帽,布满皱纹的脸上挂着淳朴的笑……今年82岁的斯仁塔日娃是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昂素嘎查“流动扶贫羊”故事的主人公。2012年为给儿子履诺还债,衣食无忧的他卖掉了家中100多只羊和10头牛。原本殷实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斯仁塔日娃家也成了嘎查里没有收入来源的贫困户。   斯仁塔日娃2019年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奖。陈立庚摄   斯仁塔日娃获得的奖状不胜枚举。陈立庚摄   “我是一名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连自己的日子都过不好,还怎么发挥带头作用?”2013年7月,蓝冠内部正在他和老伴一筹莫展之际,包扶单位鄂托克前旗审计局送来了5000元帮扶“及时雨”。听说斯仁塔日娃准备在养羊的老本行打个“翻身仗”,邻居们也纷纷施以援手。   3万元的扶贫羊棚盖好了,包扶单位的23只羊羔买回来了,邻居家借的40多只羊也赶进了草场……斯仁塔日娃有了自主扶贫的底气和信心,“3年,3年之后我一定脱贫,把这5000元的帮扶资金还给组织!”   守望相助,扶贫的道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立志脱贫的耄耋老人从“零”开始,起早贪黑。他经常左臂抱着小羊羔,右手拿着奶瓶喂奶。一只,两只,三只……一只只小羊羔喝饱了,他却累得抬不起胳膊。畜牧之余,他还种了50亩苜蓿和250亩青贮玉米,用于自家牲畜的饲草供应。   老人与妻子斯琴其木格在给羊打水。(受访对象供图)   斯仁塔日娃与老伴给母羊挤奶。(受访对象供图)   “现在我的生活变好了,蓝冠总代平台感谢党组织的帮助和关心,我要把3年前那5000元偿还给旗审计局。”2015年,斯仁塔日娃践行诺言,归还了包扶单位的5000元帮扶资金,2016年他的羊群也壮大到280多只,种养殖总收入达到20多万元,稳稳当当脱了贫。   “哪里有困难,党员就要冲到前面,我想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带动困难群众富起来。”从“我要脱贫”到“我要扶贫”,斯仁塔日娃在2017年交给嘎查党支部一笔特殊的党费。他精心挑选了50只膘肥体壮的母羊,无偿借给贫困户饲养。“流动扶贫羊”的故事也成为草原深处家喻户晓的一段佳话。   黄文祥是该嘎查为数不多的汉族牧民。4年前投资失利,欠下近百万元债务,为此他卖掉家里所有羊、流转了大部分草场。斯仁塔日娃把生活陷入困境的黄文祥让进家门。听闻黄文祥的故事,老人便借给黄文祥50只母羊作为起步资产,助其饲养3年滚动发展养殖业。   今年6月20日“三年之约”即将到期,眼看欠的账马上就要还清了,黄文祥又面临着新的困难,“今年草料有些困难,如果现在还了所有羊,我可能再次陷入贫困。”斯仁塔日娃告诉黄文祥,草原上的男人说话算数,既然要扶你就得把你扶起来。“没事,明年还吧,先把眼前的难关度过。”   “流动羊”的故事传开了,上门学习养殖经验和借羊的人也都来敲老人的家门。“哪里有困难,党员就要冲到前面。脱贫致富不仅要靠政策帮扶,关键还得靠自己努力奋斗,心里才踏实。”在斯仁塔日娃的带动下,一股“脱贫致富再扶贫”的新风在千里草原成风化人。   与记者交谈时,斯仁塔日娃语速很慢,脸上始终挂着微笑。陈立庚摄   记者手记   昔日贫困户今朝扶贫人   采访斯仁塔日娃老人时,他语速很慢。担心记者听不清楚,每到用蒙语表述时总是下意识地看看身边的邻居,示意其帮忙翻译。古稀之年的家庭变故没有压垮老人“人穷志不穷”的精神脊梁,不甘于人后的老党员用勤劳的双手践行了一名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从贫困户到脱贫户,从脱贫户再到扶贫人,乐善好施的斯仁塔日娃用一颗金子般的心牵起守望相助的羁绊。在他的带动下,5000元的扶贫资金如今也变成了50头“流动扶贫羊”。他像一束光,在照亮自己时温暖别人,以“诚信”二字凝聚脱贫攻坚的点滴正能量。也为农牧民树起了一位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学得到的榜样。

  6月17日是第26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当天,由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亿利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首届库布其云论坛通过视频方式举办,论坛主题为“防治荒漠化、保护生物多样性,蓝冠体育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来自联合国、国际组织、企业界、金融界、科学界的嘉宾从不同角度探讨生态产业、绿色金融在防治荒漠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重要作用,称赞中国为全球环境生态治理做出的突出贡献。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易卜拉欣·蒂奥在论坛上表示,每年的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都在向世人宣告土地的重要性,迄今为止全球75%的地貌都被改变了,有将近一半的人们受到土地退化的影响。中国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凭自身的实力成为主要参与者,例如亿利集团与当地民众一起让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恢复了生机,给数以千计的人们以希望和生计。而且,蓝冠内部当前全球正致力于从新冠病毒中恢复,这种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联合国地球卫士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亿利公益基金会主席王文彪表示,在库布其,我们并不是单纯的种树种草,同样也注重涵养水源,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让库布其形成一个生态系统,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谐共生,维护生态平衡。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们运用和探索了种质资源保护与繁育技术、珍稀濒危植物种群恢复技术、荒漠栖息地修复技术、生物多样性廊道构建、生态大数据监测与人工智能等核心科技,持续提升库布其沙漠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从沙漠到城市,三十年一路走来,我们积淀了领先的生态技术,探索了成熟的盈利模式,形成了成功的商业案例,这让我们有信心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防治荒漠化,造福全人类。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环境署前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说,亿利集团和内蒙古当地农牧民一起创造的“库布其模式”,蓝冠总代平台通过发展沙漠光伏、沙漠健康、沙漠旅游等产业,不仅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发展了经济、创造了就业。他表示,希望“把库布其模式带到世界其他地区,激励和启发非洲、中东和其他荒漠化地区的人民,绿化沙漠,创造就业。”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任亚平表示,中国已经率先实现了土地退化的零增长,实现了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面积的双减少。亿利集团与当地政府、农牧民携手,把大片沙漠变成了绿洲,为荒漠化治理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今年亿利又在沿黄三大沙漠启动了治沙植树1000万株的生态屏障工程,以亿利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治沙人,正以一种披荆斩棘、前赴后继的精神,延续着大漠生态之光,值得世人永远铭记。   巴西前环境部部长伊莎贝拉·特谢拉在论坛上表示,荒漠化防治非常重要,人类需要重新审视与自然界的关系,更迅速地应对气候变化,植树造林,保护水源,并停止生物多样性流失。同时,应该把解决这些问题和提供就业、经济创新联系起来。   建行大学执行副校长陈孝周在论坛专门开设的绿色金融议题中发言时呼吁,相关部门应研究自然资源资产通过抵押、担保、证券化等手段作为融资工具的政策,有针对性地为绿色环保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条件。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表示,在沙漠治理、建设生态屏障方面,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以及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手段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TREELION基金会指导委员会委员、前欧盟环境专员卡曼纽·维拉也表示,生态资产评估的痛点是标准、透明度和可追溯性,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让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可能。“基于区块链的平台,可以创建一个包容性的绿色金融生态系统,允许以简单、透明和可信的方式进行交易,从而实现生态资产价值的标准化。”   论坛嘉宾还就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了探讨交流。亿利集团首席技术官赵晋灵说,近两年,亿利聚焦生态科技服务转型,在库布其不仅对沙漠进行治理,而且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研发“亿利生物世界”产品,从遗传物质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取得了非常好效果。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冯仲科说,在治理荒漠和保护生多样性的进程中,要注重3S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做到精准定位,精准施策。

  记者6月16日了解到,蓝冠体育为有效应对国内外疫情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对就业的影响,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稳就业工作,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于日前联合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企业稳岗扩岗专项支持计划工作方案》。其中明确,我区将用足用好失业保险基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大力实施稳岗返还、以工代训,支持企业稳定岗位,鼓励企业吸纳就业,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   据了解,在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方面,我区将加快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支持参保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其中,对中小微企业,2020年12月31日前返还标准最高可提至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的100%。对于今年已经享受50%稳岗返还的中小微企业,蓝冠内部各统筹地区抓紧进行补差返还,无需企业再次申请,争取6月底补发到位。此项政策受理期限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下转2版) (上接1版)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标准可按不超过6个月的当地月人均失业保险金和参保职工人数确定,或按不超过3个月的企业及其职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确定。我区明确,实施企业稳岗返还的统筹地区上年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应具备12个月以上备付能力,实施困难企业稳岗返还的统筹地区备付能力应达到24个月以上。统筹地区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不具备支付能力的,可以申请自治区调剂金,自治区将按不超过该统筹地区当年上解调剂金金额的2倍给予调剂。有特殊困难的地区调剂比例可适当提高,具体比例由自治区人社、财政部门报自治区政府确定。   在加大对企业以工代训支持方面,蓝冠总代平台对中小微企业新录用的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离校两年内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可根据吸纳人数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对受疫情影响出现生产经营暂时困难导致停工停业的中小微企业,组织职工开展以工代训或职业技能培训的,可根据组织以工代训人数或培训人数给予企业或培训机构职业培训补贴;支持外贸、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行业的各类企业开展以工代训,给予职业培训补贴。以工代训职业培训补贴标准按照每人每月600元执行,职业培训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所需资金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中列支。

  提起沙漠这个字眼,我们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来一幅画面,所到之处皆是不毛之地,干旱缺水是沙漠固有的标签。   然而,库布其这片位于中国北方的沙漠,如今变得有点不一样了。   入夏的库布其沙漠,蓝冠体育不再只是干热,也多了几分雨水的滋润。   眼前的雨越下越大,雨滴敲打车窗的声音,在这片土地上,显得格外美妙。当地接我们的人满脸笑意地说:“你们的到来,给库布其沙漠带来了降水,我们都要感谢你们。”   这飘落的夏雨背后,是库布其生态环境的改变。库布其的降雨量,从过去一年不到100毫米,增加到现在超过300毫米。   陈宁布是鄂尔多斯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的老牧民,他依稀记得,在7岁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挖坑种树,蓝冠内部但是很少有树能成活下来。尽管如此,很多当地人还是将自己种树的汗水义无反顾地倾注在这片大漠之中。   世界上没有白流的汗水!一代又一代的库布其人没有放弃种树,而且在不断摸索中,让越来越多树苗在沙漠中长出了新绿。   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在回顾治沙30年的历程时说,我们并不是单纯的种树种草,同样也注重涵养水源,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让库布其形成一个生态系统。我们运用和探索了种质资源保护与繁育技术、珍稀濒危植物种群恢复技术、荒漠栖息地修复技术、生物多样性廊道构建、生态大数据监测与人工智能等核心科技,持续提升库布其沙漠的生物多样性水平。我们还建设了库布其生态大数据平台,实现生物多样性“空天地一体化”综合监测及动态管理。   回望库布其沙漠的治沙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正是无数的库布其人持之以恒努力的汗水,才换来了今天如此酣畅淋漓的降雨。   树生雨,雨润树,树护路。有了路,不仅出去方便,深入沙漠腹地种树也容易多了。如今,库布其沙漠中有人开始种植西瓜等水果和蔬菜,现场尝过的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真好吃!”   库布其治沙的声音还传到国际。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是全球唯一的致力于推动世界荒漠化防治和绿色经济发展的大型国际论坛。自2007年发起创办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已连续成功举办七届。现在,蓝冠总代平台论坛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交流防沙治沙经验的重要平台,是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的窗口,也是推动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抓手。   在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相关政要、国际组织代表、商界领袖、专家学者凝聚出这样一份共识:“中国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做出了巨大贡献,库布其治沙是非常好的模式,应当沿着绿色‘一带一路’,积极开展防沙治沙国际合作,将“库布其模式”推广到更多面临荒漠化挑战的国家和地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易卜拉辛·蒂奥深有感慨地说:“我的家乡也有沙漠,非常理解荒漠给人类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库布其治沙的成果令人感到震撼,这是我实地考察过的全球最佳治沙案例。”   在论坛中,中国与世界分享库布其的治沙经验,得到了很多国家的点赞。乍得环境部长易卜拉欣·贾马拉丁希望将“库布其模式”引进本国;印度环境部长普拉卡什·贾瓦德卡尔对治理沙漠的同时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表达了强烈兴趣;摩洛哥和中非共和国代表则关注“政府+企业”的合作方式,希望“库布其模式”为他们各自的国家带去绿色的希望……   在论坛的号召下,世界各国治理荒漠化的点滴行动正在逐渐形成一股汪洋之势。   眼前,这雨后的库布其沙漠,散发着一种别样的魅力。在未来的某一天,随着沙漠被越来越多的绿色所覆盖,库布其沙漠也许将不再“名副其实”,那时,库布其沙漠这个名字,也许会成为历史的记忆。

  雨后草原,嫩绿的新芽在丰沛的甘露滋养下茁壮生长。“我以前困难的时候,政府和乡亲们帮我挺了过来,现在我的日子好了,我也得知恩图报帮别人脱贫。”和着屋外咩咩叫唤的羊群,蓝冠网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蒙古族老人斯仁塔日娃向远道而来的客人讲述着借贫困户“扶贫羊”的初心。   老人家门前的羊群在牧场上吃草。陈立庚摄   一副墨镜、一顶鸭舌帽,布满皱纹的脸上挂着淳朴的笑……今年82岁的斯仁塔日娃是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昂素嘎查“流动扶贫羊”故事的主人公。2012年为给儿子履诺还债,衣食无忧的他卖掉了家中100多只羊和10头牛。原本殷实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斯仁塔日娃家也成了嘎查里没有收入来源的贫困户。   斯仁塔日娃2019年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奖。陈立庚摄   斯仁塔日娃获得的奖状不胜枚举。陈立庚摄   “我是一名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蓝冠测速连自己的日子都过不好,还怎么发挥带头作用?”2013年7月,正在他和老伴一筹莫展之际,包扶单位鄂托克前旗审计局送来了5000元帮扶“及时雨”。听说斯仁塔日娃准备在养羊的老本行打个“翻身仗”,邻居们也纷纷施以援手。   3万元的扶贫羊棚盖好了,包扶单位的23只羊羔买回来了,邻居家借的40多只羊也赶进了草场……斯仁塔日娃有了自主扶贫的底气和信心,“3年,3年之后我一定脱贫,把这5000元的帮扶资金还给组织!”   守望相助,扶贫的道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立志脱贫的耄耋老人从“零”开始,起早贪黑。他经常左臂抱着小羊羔,蓝冠总代理右手拿着奶瓶喂奶。一只,两只,三只……一只只小羊羔喝饱了,他却累得抬不起胳膊。畜牧之余,他还种了50亩苜蓿和250亩青贮玉米,用于自家牲畜的饲草供应。   老人与妻子斯琴其木格在给羊打水。(受访对象供图)   斯仁塔日娃与老伴给母羊挤奶。(受访对象供图)   “现在我的生活变好了,感谢党组织的帮助和关心,我要把3年前那5000元偿还给旗审计局。”2015年,斯仁塔日娃践行诺言,归还了包扶单位的5000元帮扶资金,2016年他的羊群也壮大到280多只,种养殖总收入达到20多万元,稳稳当当脱了贫。   “哪里有困难,党员就要冲到前面,我想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带动困难群众富起来。”从“我要脱贫”到“我要扶贫”,斯仁塔日娃在2017年交给嘎查党支部一笔特殊的党费。他精心挑选了50只膘肥体壮的母羊,无偿借给贫困户饲养。“流动扶贫羊”的故事也成为草原深处家喻户晓的一段佳话。   黄文祥是该嘎查为数不多的汉族牧民。4年前投资失利,欠下近百万元债务,为此他卖掉家里所有羊、流转了大部分草场。斯仁塔日娃把生活陷入困境的黄文祥让进家门。听闻黄文祥的故事,老人便借给黄文祥50只母羊作为起步资产,助其饲养3年滚动发展养殖业。   今年6月20日“三年之约”即将到期,眼看欠的账马上就要还清了,黄文祥又面临着新的困难,“今年草料有些困难,如果现在还了所有羊,我可能再次陷入贫困。”斯仁塔日娃告诉黄文祥,草原上的男人说话算数,既然要扶你就得把你扶起来。“没事,明年还吧,先把眼前的难关度过。”   “流动羊”的故事传开了,上门学习养殖经验和借羊的人也都来敲老人的家门。“哪里有困难,党员就要冲到前面。脱贫致富不仅要靠政策帮扶,关键还得靠自己努力奋斗,心里才踏实。”在斯仁塔日娃的带动下,一股“脱贫致富再扶贫”的新风在千里草原成风化人。   与记者交谈时,斯仁塔日娃语速很慢,脸上始终挂着微笑。陈立庚摄   记者手记   昔日贫困户今朝扶贫人   采访斯仁塔日娃老人时,他语速很慢。担心记者听不清楚,每到用蒙语表述时总是下意识地看看身边的邻居,示意其帮忙翻译。古稀之年的家庭变故没有压垮老人“人穷志不穷”的精神脊梁,不甘于人后的老党员用勤劳的双手践行了一名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从贫困户到脱贫户,从脱贫户再到扶贫人,乐善好施的斯仁塔日娃用一颗金子般的心牵起守望相助的羁绊。在他的带动下,5000元的扶贫资金如今也变成了50头“流动扶贫羊”。他像一束光,在照亮自己时温暖别人,以“诚信”二字凝聚脱贫攻坚的点滴正能量。也为农牧民树起了一位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学得到的榜样。

  中新网鄂尔多斯6月15日电题:走在奔小康路上的内蒙古脱贫户:“靠双手、心情好、有干劲”   中新网记者李爱平   “今后,我要靠自己的双手,蓝冠网址同大家一起奔小康。”40岁的额尔登朝克图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如是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   这位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巴音敖包嘎查的牧民,是一名锁骨畸形“病人”,妻子属于智力三级残废。“我们俩的劳动能力都比较弱。”额尔登朝克图如是说。   作为当地为数不多的脱贫户,蓝冠测速额尔登朝克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个劲地感谢当地帮扶责任人与驻村工作队:“他们利用产业扶持专项资金为我买了三轮车、奶牛、基础母羊,还帮忙建了羊棚。”   “我们做的酥油、奶皮、奶酪等奶制品,他们帮我找销路,现在我已经完全脱贫。”额尔登朝克图说,“虽然我身体比较弱,但通过转换劳动方式,也实现了致富。”   记者注意到,在额尔登朝克图的客厅里,妻子做的这些奶食品,让前来参观的人们不住夸赞“手艺好”“味道好”。   让额尔登朝克图欣慰的是,蓝冠总代理随着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妻子偶尔还会在没外人的时候,给他唱一些蒙古族民歌,“她的病似乎也好了很多。”   对于未来,额尔登朝克图充满期待:“奔小康,我和妻子很有信心。”   66岁的牛四仁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希日摩仁嘎查的一位农牧民,亦是小康路上的脱贫户之一。   “作为致富带头人,我最近还领到了政府部门奖励的5000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牛四仁高兴地说,“在政府的帮扶下,我现在除了种地之外,还养了几百只羊,一年下来,吃穿不愁,还成为致富带头人,这些事我以前想都不敢想。”   “作为曾经的贫困地区,现在我们的家乡已经有了自来水,通了柏油路,感觉到生活越来越有奔头。”牛四仁说道。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脱贫攻坚“战役”中,养鸡也是当地官方开出的重要脱贫“药方”。   张蕾是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大池村第一书记,他说,在过去的两年中,他先后为村中引进原产于非洲大陆几内亚的珍珠鸡和原产于法国西南部朗德县的朗德鹅等品种,鼓励农民通过养鸡实现奔小康的梦想。   “目前,我和村民一起成立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家禽养殖场。”张蕾说,“下一步,打算实现规模化养殖,以此来壮大集体经济。”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大池村多数村民告诉记者:“一开始张蕾书记让我们养鸡,我们还有点担忧,但后来通过他拓展销售渠道,参加一些农商洽谈会,才发现他已经把我们这里的鸡产业做出品牌了,因此我们对于奔小康更加有信心了。”   49岁的赵月英是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一名脱贫户,谈起目前的好日子心情颇为激动,她说,“绝对不能忘了当地政府给我们的好政策。”   “因为供孩子上学,我们成了贫困户,但这几年通过当地政府帮扶,早已脱了贫,开始奔小康了。”赵月英坐在60平方米的砖房中激动地说,“我们现在养了160多只羊,种了10亩水稻、10多亩玉米,再也不用愁没钱了。”   “有了钱之后,也不能浪费,乱花。”赵月英认真地说,“我暂时还没有外出旅游的打算,一则是家里活儿多,再则如今的好日子是政府给的,决不能挥霍。”   “我打算继续奋斗,多养一些羊,把现在的好日子再巩固巩固。”赵月英告诉记者,“我理解的小康生活就是靠双手、心情好、有干劲。”

 今后,内蒙古重污染天气预警将统一划分为黄色、橙色、红色三个等级,取消蓝色预警的同时,在PM2.5基础上新增AQI作为分级条件,对预警分级标准进一步调整完善……昨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内蒙古自治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0年版)》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深度解读了新的《预案》的最新变化。   据介绍,内蒙古根据国家生态环境部相关要求,对2015年版自治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5月26日,蓝冠网址自治区人民政府以内政办发〔2020〕13号发布实施,新预案主要包括总则、组织指挥体系、监测与预警、应急响应、保障措施、预案管理、责任追究、附则等八个部分。重点突出,统一预警分级和应急防控等级;强化应急联动,实行联防联控;实施差异化管控,防止“一刀切”;突出精准减排,实施“一厂一策”;压实减排比例,实现减排全覆盖;加强预案管理等特点。   本次预案修订取消了蓝色预警,由原四级预警调整为现在的三级预警,实现了国家、自治区、盟市预警和防控等级协调一致。突出从严预警,强化强制性减排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污染控制区内橙色、黄色预警由自治区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统一发布、统一指挥,自治区、盟市、部门、企业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实行联防联控联治,减缓传输污染,避免造成击鼓传花式应急防控,减少对社会的扰动。   另外,对承担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或危险废物、涉及居民供暖等民生保障类企业,实施“以量定产”“以热定产”,蓝冠测速做到应急减排最大化;对实现超低排放火电企业(机组),实行豁免;对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减排措施,尽量避免对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同时,针对秋冬季重污染天气高发期,鼓励企业预先调整生产计划,推动实行错峰生产。   本次预案修订明确要求内蒙古各盟市制定“一城一案”、各企业制定“一厂一策”,实现所有涉气企业(工程)全部纳入应急减排项目清单,实施清单化管理。在应急防控期间,列入清单内的企业,要按照“一厂一策”执行应急减排措施,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要落实到位,必须达到减排比例要求。   另外,会议发出倡议,在重污染天应急期间,儿童、老人等易感人群要尽量留在室内,减少户外活动,蓝冠总代理确不可避免的,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外出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电动汽车等出行,驻车及时熄火,减少车辆原地怠速运行时间。极端污染天气下,有条件的幼儿园、中小学校要停课,并合理安排停课期间学生的学习,尽量做到停课不停学。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共同保护好头顶这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