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263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我爱你,中国!”“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祖国,生日快乐!”9月27日,包头市昆都仑区阿尔丁广场搭起“我爱我的祖国”立体场景,在鲜艳的国旗前,市民争相打卡深情表白,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内蒙古各地纷纷悬挂起五星红旗为祖国庆生。在街道、社区,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随风飘扬,处处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氛围,形成了一道靓丽的“中国红”风景线。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蔡冬梅 路兴 马芳 马嫣然 编辑:孙丽荣

蓝冠总代平台,蓝冠测速官网_到沙漠去度假,你准备好了吗?

  到沙漠去度假   这个“沙漠迪士尼”度假区   白天黑夜几十上百项活动不停   无限游玩!   你准备好了吗?   沙漠休闲度假地   鄂尔多斯华莲旅游度假区   来到鄂尔多斯华莲旅游度假区,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地理位置,它地处内蒙古经济“金三角”中心地带,库布其沙漠的东端,是中国距内地及北京较近的沙漠,可谓大漠龙头,罕台川河水从它前面流过,姑子梁与它临川相望。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使这里地理景观多姿多彩   是集沙漠观光   沙漠探险   水上游乐   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站在鄂尔多斯华莲旅游度假区举目眺望,会被高峻的沙峰、金色的沙浪与秀美的湖泊所吸引,会被沙漠独具内涵的浩瀚、苍茫、壮美所震撼心魄。   在这里,自然景观与休闲娱乐浑然一体,集观光休闲、沙漠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沙漠目的地,度假区规划范围北至换乘港湾-度假接待中心沿线;南至福沙度假岛南侧1.5公里处;西至莲花度假酒店西侧1.8公里处;东至包西铁路,结构上呈现“一心三岛”,即度假接待中心、莲沙度假岛、福沙度假岛和一粒沙度假村三个度假岛,面积为12.79平方公里。   从空间上,度假区独立于响沙湾5A级旅游景区,区内度假接待中心、接驳体系、标识系统自成体系、发展完善;从运营上,适应中国度假游客需求的一价全包度假服务和度假管家模式,引领国内外度假区发展;从产品上,度假区与5A景区中的悦沙休闲岛、仙沙休闲岛等优质产品互为依托,整体形成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沙漠休闲度假目的地;   在这里,乘沙漠之舟或穿沙车进入沙漠,让您体验大漠的宽广情怀,地处鄂尔多斯高原的北部地区,属流动沙丘,形态上以新月型沙丘和沙丘链为主。度假区地跨罕台河两岸,河道的左岸为规模宏大的弯月状沙坡,右岸为砂岩和沙性黄士堆积的丘陵地形,区内地质地貌独特。度假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和,季凉爽,目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夏季平均气温21.6°C左右,适宜度假华莲旅游度假区依托独特的沙漠资源,培育并打造出丰富的休闲度假产品体系,主要有莲花酒店一价全包式度假、库布其沙漠探索体验、鄂尔多斯婚礼沉浸式演艺、福沙度假村亲子研学、蒙古包烤全羊体验、一粒沙度假村美食置火之夜,集中在莲沙度假岛、福沙度假岛、一粒沙度假村三大片区,休闲、度假、娱乐、住宿、餐饮等度假功能产全,三个片区度假产品差异化显著、各具特色,主题鲜明,与主要度假资源的类型匹配,形成了常态化体验;   在这里,“晨观沙海日出、晚赏大漠日落”,天当被、沙做床,让您浑然忘却种种纷扰,华莲旅游度假区接待设施种类齐全,共有客房1065间。以莲花度假酒店为主要依托的华莲度假运营模式,在陪伴国人休闲度假理念发展中,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亲子、疗愈、康养”产品,沙漠泳池、度假岛、度假管家服务、篝火烟花等内容,为度假客人提供了独具沙漠特色的欢乐度假产品,被誉“沙漠之花”、“沙漠奇迹”的莲花酒店,一直引领绿色建筑和环保生态酒店典范,在度假服务领域的管理和运营理念成为众多目的地借鉴的模板;   在这里,沙漠骆驼、沙漠探险、沙漠跑车、水上娱乐、滑沙、沙疗沙浴、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特色餐饮、美味烧烤、篝火晚会等游玩项目,吸引着全国各地旅游和越野爱好者前来观光探险,能让您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华莲旅游度假区   一个心情愉快的地方,   一方修养心灵的净土,   一番色彩斑斓的景象,   一幅浓淡相宜的画卷,   一首秀美动人的诗篇,   一处沙漠旅游的胜地。 编辑:孙丽荣

  繁荣生态文学,共建美丽中国。8月30日,由生态环境部、中国作家协会、自治区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环境报社、自治区文联、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鄂尔多斯市政府承办的2023年中国生态文学论坛在鄂尔多斯市举办。期间,“大地文心文润北疆”内蒙古生态文学周作家采风活动走进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名文学作家到恩格贝生态示范区、乌梁素海等地参观采风,为讲好内蒙古生态环保故事积累创作素材。   这是广大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一次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自治区文联扎实推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厂矿车间、农村集镇、社区街道、军营学校、革命遗址等,充分挖掘和生动展现北疆大地上的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人文资源,以文艺作品讲好“北疆文化”故事。   内蒙古文学馆(文学院)、内蒙古作家协会组建“到火热的生产一线去——内蒙古中青年作家采访团”,奔赴包头、鄂尔多斯、乌海等地的20多家新能源、高科技企业,进行为期7天的采风,目前已有18名作家确定创作选题,正在开展创作;东北文学发展联盟主题创作采访采风活动中,来自内蒙古、吉林、辽宁的20多名作家深入辽上京遗址考古现场、巴林右旗格斯尔传习所等地,采访扎根赤峰多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考古团队;内蒙古摄影家协会组织100余名摄影工作者,深入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鄂尔多斯市城川镇等地开展4场摄影采风活动……各协会积极主动作为,目前已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15项,在传承发展好根植在北疆大地上的优秀文化中,全力打响“北疆文化”品牌。   为推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开展,9月2日,颉元芳采风创作工作室和内蒙古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采风写生创作基地在西乌珠穆沁旗乌兰哈拉嘎苏木挂牌成立。多年来,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颉元芳一直以锡林郭勒盟的人物和风土人情为主要创作素材,其中,水彩画《远方》荣获全国美术创作最高奖“中国美术奖”金奖,实现了内蒙古美术作品“中国美术奖”金奖零的突破。她说:“我对锡林郭勒盟这片北疆沃土有着深厚的情感,今后将充分利用工作室这一重要基地,继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新时代内蒙古人民的新生活、新面貌,创作更多好的作品,讲好‘北疆文化’故事。”   记录时代变迁,展现亮丽北疆。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目光投向祖国北疆的山川大地,在火热的生活中汲取营养、积累经验,以充沛的感情、细腻的笔触、优美的旋律、动人的形象,用情用力讲好“北疆文化”故事。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马芳 编辑:孙丽荣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刘亚丽)9月1日,“中国网事·感动2023”三季度网络感动人物评选启动,将从21位(组)“感动人物”候选人中评选产生10位(组)季度当选者。   通过各级党委宣传部、网信办以及媒体、高校等机构推荐,记者走访挖掘,经组委会审核筛选,共21位(组)入选三季度网络感动人物候选人。   候选人中有在被困落坡岭的105个小时里,安抚旅客情绪,排查登记旅客需求,冒雨徒步前往落坡岭站内采买食品、饮水千余件,向旅客发放餐品,解决旅客用餐问题的K396次乘务员赵阳。有在巴蜀崇山峻岭间脚踩80米高空摇曳导线、身背20余斤工具包、一年上塔100余次、排查线路、拆除鸟巢、更换金具插销……疏通电线可能出现症结的24岁电力女工史明君。有耕耘杏坛31年,本着“人人有好奇心、个个有创造力”的理念,致力于创新型人才的早期培养,让学生“带着梦想奔跑”的校长庄惠芬……其他候选人的事迹也值得我们去品味。他们勤恳善思,在工作岗位上且思且行,不断创新突破;他们亦勇敢博爱,面对困境毫不退缩,敢于担当。   本次评选网络投票时间为9月1日10时至9月14日11时,公众可通过新华网PC端、新华网客户端、新华社中国网事微博、新华网法人微博等渠道了解活动详情并参与投票,同时公众也可参与#网聚感动#和#感动推荐官#微博话题互动,了解感动人物故事。投票期间,每个IP每天可投1次,1次最多10个候选人,同一候选人每个IP每天可投1票。请勿相信任何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形式联系候选人进行刷票的行为。一旦查实有刷票行为,直接取消评选资格。   “中国网事·网络感动人物评选活动”由新华网、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承办,自2010年起已举办十三届。该活动以普通百姓为报道和评选对象,由新华社记者走访基层挖掘感人故事,不同机构推荐候选人,发动网民通过新媒体方式进行线上、线下评选并举行年度颁奖典礼。 编辑:温慧娟

蓝冠登陆地址,蓝冠测速网址_治沙表情包,来了!

  荒漠化是危害生态环境的大敌   防沙治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我们设计了这套荒漠化防治专用表情包   这套表情包   既有治沙斗士的经验总结   也有基层劳作的“灰头土脸”   既有针对沙漠的豁达与乐观   也有期待绿意遍布的理想与追求   我们用轻松诙谐的表达   让荒漠化防治走进大家的日常   向所有治沙前辈送上祝福   致敬他们的坚守和付出   没事!   我们有树不“荒”   “山水林田湖草沙”   一个都不少   挖呀   挖呀   挖出肉苁蓉   治沙需团结   我要摇人啦   王牌飞行员   申请出战   呆着别动!   沙漠里的水非常珍贵   一点点浪费都很让人心疼呀!   小树苗   快快长大吧!   前方禁行   休想前进   今天说的情话   应该是土味情话   你是风儿~~   我治沙~~   缠缠绵绵到天涯   无所谓~~   只是沙子迷了眼   沙雕   什么?!   你说!   我有在听——   嗨起来~~   蹦沙卡拉卡   退!退!退!   沙子往后退!   我又变强啦   干掉沙魔   哈哈哈   绿色中国梦   如何获得这套原创表情包   策划:戴宏   监制:蒋芳 赵静   文案:钦柏   手绘:辛冠茸 编辑:章颖慧

高起点谋划 这个县请来专家给马铃薯产业发展“把脉”“支招”

  会议现场。   聆听。   8月20日至22日,皇盛酒店一下子热闹起来,武川县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这里召开,国家马铃薯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省内外马铃薯产业代表们聚集一堂。   会议由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主办,甘肃农业大学和武川县人民政府承办,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和内蒙古旭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这是武川县委、政府立足资源优势,紧紧围绕“两麦一薯”产业发展定位,大力调整优化马铃薯产业结构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主题是,充分发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职能,强化种业科技支撑,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同期,举办由专家主讲的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与应用技术培训班和种植技术培训会。   观摩。   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邀请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金黎平、尚轶、熊志勇等9位专家围绕“马铃薯遗传育种重要进展”“马铃薯品质性状遗传与改良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培育低龙葵素、高支链淀粉和抗低温糖化的马铃薯新品系”等议题进行研讨。   “重点围绕武川特色马铃薯产业园、智慧农场、试验基地建设等方面,努力打造县域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样板,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研究员表示。   武川县海拔高、气候凉爽、风速大,种薯退化慢、病虫害少、品质好;商品薯个大、形圆、表皮光滑、外观性状好、适口性佳,在周边省区和南方市场享有盛誉。   2008年,武川县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级绿色马铃薯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同年,武川土豆成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餐饮专供土豆,奥组委把武川土豆确立为“运动员指定食用产品”。 2011年武川土豆成为上海世博会的指定食品和展品,2016年国家质检总局第9号公告批准了“武川土豆”为地理标志产品。   合影留念。   据悉,为推进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等成果在武川县落地转化,提升武川马铃薯生产和产业发展水平,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将武川县列为“十四五”服务县域经济示范县,并于2021年与武川县政府签订了2022-2025年县域经济发展合作协议。2022年创建了武川县马铃薯协同创新中心,创新中心依托内蒙古旭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展示了新品种85个、栽培技术6套,开展了杂交育种、全产业链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工作。   2023年,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在武川县可镇鱼得水沟村、哈乐小马莲渠村和大豆铺等3地建立了马铃薯新品种筛选与展示、绿色高效综合生产和自动化灌溉栽培技术示范区共1000亩,其中展示马铃薯新品种57个和绿色栽培集成技术6项,并多点示范了2022年筛选出的优良新品种12个。   据自治区农牧厅刘永明副厅长介绍,我区57个贫困旗县中32个是马铃薯主产旗县,其中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的20个主产旗县中17个是贫困旗县。这些旗县农牧民人均来自马铃薯产业的收入占到种植收入的1/2,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近1/3,部分旗县农民收入的一半来自马铃薯。马铃薯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已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特色优势产业。   专家发言。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武川旱作农业试验站等平台,继续在马铃薯种质资源收集和开发利用、优质新品种选育以及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主动融到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相关研究和推广工作中,共同为我区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院长路战远说。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郑学良   新闻编辑:郭玉 编辑:贾小燕

lg蓝冠,蓝冠登录地址_看见新奇迹 | 沃野田畴织锦绣

  “增”   2022年内蒙古   粮食产量达到780.1亿斤   实现“十九连丰”   “稳”   2023年内蒙古   春播面积又超1亿亩   为全年粮食丰收打牢了基础   仓廪实 天下安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全国5个耕地保有量过亿亩的省区之一   全国8个粮食规模外调省区之一   是名副其实的“塞外粮仓”   现有耕地面积1.72亿亩   兴安岭下米粮仓   八百里河套米粮川   内蒙古耕地主要分布在   西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嫩江右岸   河套平原和土默川平原   通辽市呼伦贝尔市赤峰市   兴安盟耕地面积较大   占全区耕地的66%   在通辽   盐碱滩变身丰产田   在呼伦贝尔   节水灌溉   让耕地不再“靠天吃饭”   在赤峰   旱作高标准水平梯田建设   正在稳步大力推进   在兴安盟   历时5年探索出一条   北疆盐碱地生态治理的新“稻”路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亿亩荒滩变良田的心愿   正在逐步化为现实   有地斯有粮   有粮斯有安   内蒙古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优化区域布局和要素组合   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落实落地   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重大政治责任   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   旱能灌涝能排林成网   水土留得住农机能进出   ……   高标准农田建设   让许多昔日低效田撂荒田   变成了稳产高产田   “粮田”变“良田”   丰收的底气更足   沃野莽原麦浪黄   穗粒丰满待收仓   目前内蒙古   已建成50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   支撑全区   三分之二以上的粮食产能   建成高效节水灌溉农田3273万亩   年节约用水达33亿立方米   实现粮食丰产   与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双赢   2023年6月30日   内蒙古首个   农田碳汇开发交易试点   在兴安盟科右前旗签约并实现预售   实现了内蒙古农田领域   碳汇项目开发零突破   粮食安全   是“国之大者”   近年来   内蒙古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   坚决制止   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出台一系列文件   促进形成了   政策健全保护有力执行顺畅   管理高效的耕地保护监督体系   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奏响田园牧歌新旋律   “十四五”期间   内蒙古将新建高标准农田885万亩   到2025年   高标准农田面积将达到5470万亩   不止如此   2023年内蒙古投资59亿元   建设395万亩高标准农田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万物土中生   有土斯有粮   内蒙古瞄准稳与进   牢牢端稳“中国饭碗”   希望的田野生机涌动   总策划:王宇天   策划:戴宏   监制:赵静   记者:王静超   图片来源:新华社、人民网、奔腾融媒等 编辑:孙丽荣

蓝冠总代平台,蓝冠登陆_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展示(第5期)

前言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特别是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工作,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开展了全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各地充分挖掘本地移风易俗好的经验和做法,推荐了一大批优秀典型案例,这些案例结合文明创建,聚焦移风易俗,突出成风化俗,着眼于乡镇苏木、嘎查村生产生活实际,从小切口、多视角、多层面入手,既阐述背景成因、又展示具体举措,既分析工作成效、又解读推广理由,全面反映出基层一线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实践,具有接地气、可复制、易推广等特点。 “快手”进百村  改变农民生活方式——巴彦淖尔日报社推动移风易俗案例 一、基本情况 2021年以来,巴彦淖尔日报社启动了“快手知识进百村”行动,组建记者快手讲师团深入全市100个行政村,围绕村民使用快手中的短板弱项开展免费公益培训,提升乡村信息化能力,带动20余万农牧民下载了快手APP,给了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表达场域和更丰富的生活,让农民把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变成新农资,开阔了农民的视野,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活动,促成了农牧民思想理念的转变,更带动基层乡镇、村培育“新农人”、树“新乡风”,让乡村既有美丽“面子”,也有厚实“里子”,唱响文明新风,让农民真正成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者与守护者。 二、主要做法 (一)建“强”讲师队伍,做“优”培训内容。为了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力求授课内容干货满满、语言生动,让农牧民都能听得进听得懂并产生浓厚兴趣,日报社派出多位精通新媒体运营的资深记者就快手平台主要使用人群、网红农牧民主要运营账号的“垂类定位”,直播带货的发展前景等进行深入研究,进行为期十余天的课件编写、梳理以及反复修改,最终确定了引流短视频拍摄剪辑、快手垂类定位、直播电商商业模式、直播带货技巧等几大接地气的授课版块。 从日报社挑选出20多名具备“一专多能”的编辑、记者组成快手讲师团,组织多次培训,采取逐一试讲及现场答疑模拟的方式测评,力求每位成员脱稿宣讲,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体现专业度,能够针对农牧民关心的问题精准解答。 (二)搭建从“指尖”到“身边”立体宣讲矩阵,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采取线上指导+线下面授的方式,进行专业化指导。线下以讲座形式开展,每场讲座时长约两小时。其中,讲师成员用1个小时进行PPT课件讲解,结合网红大咖的优质视频以及巴彦淖尔日报社“掌上巴彦淖尔”微信公众号曾发布的爆款短视频等案例,深入浅出盘点短视频创作思维和变现价值观的核心、数据对运营重要性等内容,介绍账号定位与包装,讲解快手入门知识、需要掌握技巧、需要注意哪些内容违规不能刊播,介绍直播带货的发展思路与发展前景,分享直播涨粉秘籍,以及农副产品如何挂小黄车等,给农牧民提供短视频运营思路,了解快手平台能够为农牧民带来哪些益处。对于零基础的农牧民,讲师成员现场帮助开通短视频账号,指导个人账号页面设置、拍摄的方法和角度、添加音视频文字并发布短视频等。对于在短视频运营中遇到涨粉瓶颈的,讲师现场分析其账号存在的问题,给出可行性的指导意见。 线上讲师共组建100个乡村微信群,定期不定期在群内分享优质短视频,针对农牧民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力求让培训内容入脑入耳入心。 (三)加强正面引导,使农民成为传播正能量、引导乡村舆论的新生力量。“开讲之前,我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座会玩快手的有多少?我说的‘会玩’,可不单单是寻红火看热闹,而是让快手这个火爆全国的短视频平台,为咱们农牧民服务。我们得学习用它直播带货、扩大宣传,给咱地里种的蔬果、圈里养的牛羊,都插上‘互联网’翅膀,卖得更远、卖上好价钱,同时传递真善美、传播新时代文明新风正气,让生活更美好、乡村更和谐。今天我就是来给大伙儿送‘武功秘籍’来了……”这是巴彦淖尔日报社快手讲师团讲师陶飞走进五原县新公中镇宣讲快手短视频运营知识的开场。 在讲座中,讲师一方面会对快手平台使用进行讲解,另一方面,还会教授如何正确利用好快手,学会从快手上“充电”,掌握现代农业新知识新技能,学会从快手上汲取精神力量,丰富精神生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主要成效 两年来,巴彦淖尔日报社“快手进百村”公益培训走进100个村子,有20余万农牧民下载快手APP,指导数万人开通了个人账号,给了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表达场域和更丰富的生活,成为农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部分群众茶饭、工作之余都会打开短视频软件,有不少人还热衷于用短视频记录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带动数万名农牧民通过快手进行短视频拍摄、直播,在推动传统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助力建设美丽宜居的新农村、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快手讲师团还教会农牧民朋友借助平台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了解新产业,部分农户引进了鸵鸟养殖、葡萄种植等,收入较过去翻一番。同时给基层农牧民思想教育宣传也提供了新渠道。多个村镇干部利用快手平台不定期开直播,通过“云课堂”,搭建“新桥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农业、卫生健康等常识,上党课、讲红色故事,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读移风易俗相关政策,分享移风易俗村居做法、个人经验,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树立文明新风尚。 四、推广理由 巴彦淖尔日报社“快手知识进百村”行动实施以来,深受乡镇干部、农牧民好评,通过把全媒体传播融入到乡村,融入到农业,融入到农民当中,为乡村振兴“激活”了分散在“网下”的村民力量,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激励大家积极投身、支持电商直播、电商创业的热情,让更多的人认知、思考、宣传、销售家乡农产品,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带领村民共同增收致富,培养了更多新型农民。此外,通过与多方合作,将线上与线下为农服务相结合,将农业产品、乡村旅游与媒体电商挂钩,将“三农”经济元素融入传播内容、服务、产品等各要素,为乡村振兴搭建新的模式和平台,让“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传媒”模式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农具”,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幸福、更红火,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发挥主流媒体的力量。 编辑:孙丽荣

  惟担当者进,惟实干者胜。   今年以来,争做蒙东发展“排头兵”的赤峰市,锚定“五大任务”谋篇布局、立柱架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全力以赴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书写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赤峰答卷。   “两个屏障”更加稳固   身为首都北京的“后花园”与“护城河”,赤峰地位重要、责任重大,是“两个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赤峰,浑善达克、科尔沁两大沙地从这里穿境而过,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市总土地面积1/5。如何把绿色铺就在漫漫黄沙之上?   “踏山行川,不如三十二连山梯田望远”。从当年“秃山光岭干河套”到如今“青山环绕一坡田”,敖汉旗萨力巴乡三十二连山以独特的“水田林路沟综合治理”模式解决了3.2万亩水土流失问题,涵养了水源,保护了生态。每年,有超过10万名游客到这里打卡。   东有敖汉荒漠变绿洲、沙土化黄金;西有翁牛特以路治沙、化整为零锁黄龙。盛夏时节驱车行驶在翁牛特旗境内的阿浩线,大片的草方格随着起伏的沙丘连绵延伸向远方,阿浩线连同其他12条穿沙公路将沙地纵横切割,创下“以路治沙”模式。   “让沙漠荒山披绿,让沙漠成金,只是生态文明万里长征的一个开始。”翁牛特旗林草局陈宗涛局长表示,“以路治沙”“引水入沙”,翁牛特旗的治沙路仍在继续。   2023年,赤峰“绿色信仰”永久烙刻,步履愈加坚定。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完成营造林15.6万亩,退化林分改造修复26.4万亩,防沙治沙48万亩。产业绿色转型方面,已完成高效节水灌溉工程37万亩,推广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250.02万亩、全生物可降解地膜25.03万亩。生态环境质量方面,今年上半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1.3%(剔除沙尘影响),全市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78.3%……一幅秀美的生态文明长卷正在赤峰大地徐徐展开。   “后花园”勃勃生机,“护城河”坚不可摧。   盛夏赤峰,“夜市经济”如火如荼,所经之处,藏蓝色的身影让人格外心安,不远处闪烁的警灯,也给喧闹的夜市带来了安全感。   红山区、松山区公安分局扎实开展“见警灯、见警车、见警察”工作,严格落实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和社会面巡逻防控,持续提升社会面见警率和管事率,增强震慑力,及时打击、有力震慑现行违法犯罪活动。   开展夜查酒驾醉驾,严厉打击涉酒违法行为;加大对“飙车炸街”违法行为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此类违法行为嚣张气焰;出重拳、亮利剑,平安赤峰建设正向着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质量迈进。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从推进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到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从建立“多灾种”“大应急”救援队伍,到建设综合性应急救援基地……赤峰市安全生产相关制度逐步健全,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日趋稳定。2022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2021年分别下降67.5%和67.3%,实现了“双下降”。   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赤峰市将在祖国北疆筑起坚如磐石的安全稳定屏障,以赤峰之稳守卫边疆安全、拱卫首都安全。   “两个基地”量质齐升   身为战略资源、新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和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地,赤峰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扎实,在建好“两个基地”方面具备优厚条件。   8月1日,赤峰市国际会展中心,1万余人将室内外展区围得水泄不通,第十届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第十一届内蒙古(蒙东)农业机械博览会和首届赤峰预制菜大会“三会”合一,全区12个盟市的绿色农畜产品汇聚赤峰,是绿色农畜产品的大检阅。   内蒙古是我国农牧业大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粮仓、肉库、奶罐、绒都。   在赤峰举办“三会”,展示内蒙古优秀农畜产品品牌形象,体现了赤峰乃至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步伐更加稳健。   “农”耕希望田野,“畜”写致富篇章。截至今年,赤峰粮食产量连续十年保持在百亿斤以上,-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牛羊肉、中药材、杂粮杂豆、瓜果蔬菜等生产能力均处于自治区领先地位,“赤诚峰味”品牌影响力快速攀升,敖汉小米入选“国字号”名录,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21个,赤峰成为内蒙古首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赤”字号农牧业产品正在走出赤峰、走遍全国、走向世界。   “到2025年,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120亿斤以上,肉类综合产量突破70万吨,生鲜乳年产量达到330万吨,蔬菜产量达到800万吨。”赤峰市市长栾天猛表示,赤峰市将聚焦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深入实施粮食稳产增产、畜禽增量提效、奶业振兴、设施农业改造提升“四大行动”,让更多绿色优质农畜产品走出赤峰、走向全国。   农畜产品走得出去,能源“饭碗”也要端稳。   6月13日,赤峰市政府与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扬州吉道能源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三方正式签约风光制氢10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   “赤峰丰富的风光资源、便捷的出海通道、一流的营商环境,为项目成功实施提供有力保障。”扬州吉道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岳锌说,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84亿元。   赤峰是全国第一个地市级百万千瓦风电基地,风光资源富集,风电、光伏利用率在全国领先。截至目前,全市“风光氢储”装备制造产业共计12家,其中已建成2家,年风电整机组装产能400万千瓦/年,风机塔筒产能8-10万吨/年;在建10家,全部投产后,年风电整机组装产能将增加400万/年,光伏组件产能增加100万千瓦/年,制氢设备产能增加100台套/年,储能设备产能增加100万千瓦时/年。   新征程上的赤峰,立足自身优势,全面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一路逐“绿”前行、向“新”出发,把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得势强劲足。   “一个桥头堡”生机蓬勃   身为商贸历史悠久、外贸增长较快的城市,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网络、蓬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中欧班列的常态化开行等优势,让赤峰在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上已经布下了“先手棋”。   4月20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2023年第5列中欧班列“赤峰号”从赤峰保税物流中心缓缓驶出。飞驰的“铁龙”承载着55个集装箱的耐火砖、阀门、二氧化硅等货物,经由满洲里口岸出境,一路奔向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全程运行8129公里。   今年4月以来,中欧班列“赤峰号”运行频次持续提升,2023年开行去回程班列13列,货值2.57亿元,主要向俄罗斯出口本地的苏氨酸等化工产品和外埠的冰箱、电烤箱等家电、零部件产品;回程班列2列,主要进口白俄罗板材,货值697.5万元。   由路升空,赤峰的对外开放步伐越来越快。4月6日,赤峰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正式开通运营,打通了赤峰经首都国际机场通往世界的空中贸易新通道。这对于蒙东来说,尚属首次。   中心可实现集进出口快件通关、仓储、装卸、分理、物流信息综合处理于一体,国际快件可直邮到境内消费者手中,国内商品也可通过跨境物流直接出口至境外企业,赤峰人在家门口实现“买全球、卖全球”,将更好地推动赤峰市创建全国快递电商协同发展示范区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融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在赤峰逐步成为现实,对外贸易迈上了新台阶。今年1-6月,赤峰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00.4亿元,同比增长65.4%,进出口总量居全区第4位。实际利用外资1.9亿元,居全区第2位。赤峰作为“一带一路”向北开放、通往俄蒙的重要节点城市,作为内蒙古距离出海口岸最近的地区和资源出海的要道,正在逐步做强做大“朋友圈”。   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招商引资必不可少。今年以来,赤峰市实施招商引资项目612项,计划总投资2053.12亿元。一组组数字的展示,一个个项目的落地,离不开赤峰人“走出去、引进来”的大胆尝试,更离不开“大抓招商、大干快干”的务实举措。探索与努力之下,一个对外开放的新赤峰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赤峰市将始终保持攻坚克难的勇气、乘风破浪的锐气、勇攀高峰的朝气,坚定不移前进、全力抓好落实,全力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奋力谱写赤峰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记者 魏那 肖璐) 编辑:段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