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127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本报呼和浩特6月28日电(记者 陈沸宇)近日,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棋盘井区域采访时了解到:针对去年4月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曝光的内蒙古鄂尔多斯棋盘井区域突出违法取水问题,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排查整改方案,棋盘井区域涉水典型案例明确了两个方面6条措施,均按要求完成了整改任务。据介绍,棋盘井区域综合整治成效明显,从去年5月至今年5月,该地地下水用水量较历史同期减少634万立方米,今年第一季度同比水位回升3.43米。   棋盘井区域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西北部,属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瓶颈。2022年4月,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内蒙古自治区时发现棋盘井区域主要问题有:整改目标落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监管混乱,违法取水用水问题突出、河道管理无序,入黄河道生态堪忧等。典型案例通报后,鄂尔多斯市坚决扛起整改政治责任,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按照整改方案要求,全力推动问题整改;鄂托克旗委政府坚决扛起整改工作属地责任,狠抓整改措施迅速落地落实。   记者在棋盘井区域采访时了解到,统筹推进棋盘井区域地下水超采治理是整改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按照自治区水利厅组织编制的棋盘井区域水位与水量控制方案和“双控”指标,鄂托克旗将区域内用水总量全部细化分解到了生活、生态、农牧业和工业基本用水户。其次,鄂托克旗建成棋盘井区域以黄河水和矿井疏干水为人饮的双水源统一供水工程,完成水源置换等。此外,封停棋盘井超采区及周边的43眼地下水取水井。   经了解,以前的违法违规取用水行为已受到严厉处罚。目前,区域内161家企业建立取用水台账,共查处取缔违法卖水点7处,查处违法违规取水案件136起,处罚金389.4万元,补缴水资源税2.98亿元。该区域的智慧水利监管平台已于今年3月正式运营,该区域内的工业生产、城镇生活、煤矿疏干水和园林绿化已全部安装在线计量设施并接入智慧水利综合管理平台。 编辑:温慧娟

《环球时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三北精神”是中国建成“绿色长城”背后的秘密

  2023年6月13日《环球时报》英文版8—9刊发《希望的萌芽: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三北精神”是中国建成“绿色长城”背后的秘密》(Strong vitality of the ‘spirit of Three-North’ secret behind China’s ‘Great Green Wall’)文章,报道了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可以向世界推广的荒漠化治理方案,飞跃大洲大洋,为饱受沙尘肆虐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送去信心,送去福祉的生动实践。   《环球时报》2023年6月13日8—9版   原文报道翻译如下:   希望的萌芽: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三北精神”是中国建成“绿色长城”背后的秘密   初夏时节,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里树木葱郁。而这些看似平凡的树木,获得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久久端详。   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营新华林场,了解“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情况,听取内蒙古“三北”工程建设和林场治沙造林情况介绍,并实地察看正在治理的沙地。   经过40多年不懈努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环,荒漠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习近平在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强调。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人口大国,也是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幸运的是,近年来,“绿色”已经成为中国沙区里的常见景象。   1978年,为了扭转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带来的生态危机,中国启动实施“三北工程”,至此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工生态林带建设。   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实现“双缩减”,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抑制,防沙治沙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健全,绿色惠民成效显著,铸就了“三北精神”,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   ——习近平在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强调。   回望40多年来中国与荒漠的相持、相守、相斗过程,国内外人民越来越明白这种国际典范的意义:在这个国家,无数的治沙造林运动坚持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相结合、艰苦奋斗与科学相结合、生态治理与改善民生相结合。   在这个国家,无数农民、一线林业人、政府官员、生态学家,数十年扎根沙漠,他们坚信,沙漠是生态治理和扶贫的关键。他们也相信,总有一天,中国将满怀信心地积极参与全球荒漠化治理,提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可向世界推广的治沙方案。   广阔的历史视野   这些日子,国营新华林场里热火朝天,林业工人们干劲十足。这股力量来自领导人对林场里一草一木的关切和对治沙事业的一句句勉励。   “我们林场人几十年来的奋斗成果,能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检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我们把建场初的沙滩、荒滩、碱滩、草滩,治理成林地、良田,是我们的骄傲。”新华林场厂长杜文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   新华林场1960年建场,土地面积5.2万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春秋两季黄沙满天飞,种下的庄稼苗苗刚长出一拃高,沙尘暴一来全给埋了,庄稼要种三四次才能成活。”杜文化回忆说。   新华林场位于河套平原腹地,是中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为了保护农田,必须要治沙造林。”杜文化强调。   林场里有一颗20多米高的杨树,它是杜文化的“老朋友”。因为这棵树是1978年栽的,正是‘三北’工程开始的那一年。   在那一年,有了项目支撑、国家投资,新华林场开始引进外地优良树种,结合当地树种开展了大规模的造林治沙。   在三代林场人的接续奋斗下,新华林场累计造林3.9万亩,植树430万株,沙地面积由20世纪60年代的2.15万亩缩小到0.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25.6%增加如今的到65%。   在当下,在新华林场里可以看中药材苦豆子在风中舒展着它的一簇簇白花。“农民们常说‘苦豆子生长的地方,可以开地种庄稼’,这一片的土壤环境已经得到改善,不再是贫瘠的沙土了。”杜文化介绍。   杜文化指出,目前,林场职工的工作重心已从造林绿化转向林木抚育管理,收入由为育苗、林木管护、种养殖等多种方式获得,实现林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当前,内蒙古共有292个类似的国营林场。从1978年至2020年,全区累计完成“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任务1.19亿亩,占全国的25.1%。   全长超过4400公里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始于1978年,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帷幕刚刚拉开,但中国共产党已经将目光投向了2050年,体现出中国执政党的战略远见和历史眼光。   近日,新华林场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签订联合共建治沙示范林场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推进三北防护林建设。   “我们林业人将继续绵绵用力、努力把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功能更加完备、牢不可破。”杜文化坚定地说。   沙漠里可爱的“傻子”   黝黑的皮肤,粗糙的手掌,以及不屈不挠,勇敢地向沙漠发起挑战的决心……如果为中国的沙区百姓做一个侧写,一定会有这些元素。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的宝秀兰就是这样一个人。   “宁肯种树累死,不叫沙子欺负死!”宝秀兰告诉《环球时报》。   1993年,宝秀兰嫁到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包头嘎查,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了她当头一棒。包头嘎查的北部,横卧着一条巨蟒般的大沙漠,一年四季都狂风肆虐。村子里只有几十棵老榆树和柳树,甚至牛羊也养不活。面对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宝秀兰萌生了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的念头。她用卖牛的钱买了1200株杨树苗,栽在房前屋后,由于当年雨水条件好,树苗成活率90%以上,这让宝秀兰坚定了治沙的决心和信心。   1995年,宝秀兰承包了2500亩沙地,在栽树治沙的日子里,宝秀兰与丈夫在村里人眼中“像个傻子”,饿了啃干粮、渴了喝凉水;栽下的树苗被风埋了,他们就挖出来重新栽;怕没扎下根的树苗被牛羊吃了,他们就日日坐在沙坨子上看着……日复一日的坚持,直至2005年,这片广袤的荒沙地终于看到了希望的“绿色”。   而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宝秀兰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要想治住沙魔、改变家园面貌,仅靠自己是不够的。于是,她挨家挨户发动乡亲们植树。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包头嘎查形成了人人植树造林的风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嘎查里充满希望的“绿色”增加了,宝秀兰多年的努力也让她也从村民眼中的“傻女人”变成公认的致富带头人。   后来,宝秀兰当上了村干部,抓住国家对农牧民补贴逐渐增多的时机,她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村民增收致富上来,带领村民规模化养牛。截至2019年年底,包头嘎查11万亩沙区全部治理完成,畜牧养殖量也增长了近10倍,全村人均年收入上万元。   宝秀兰坚信,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样的重大生态工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干成。老百姓切实地看到了自己所生存的土地发生了变化,从内心里支持并参与到植树造林的行动中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决策。   从上世纪80年代初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省古浪县的6位村民义无反顾挺进沙漠以联产承包形式组建集体林场,十年时间治理7.5万亩流沙;到用30年时间带领职工沿毛乌素沙漠筑起一道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屏障,阻止着沙漠的南移西扩的治沙英雄王友德,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和号召下,这样接续努力的“傻子”很多,他们付出的努力获得的收获也很多。   “现在,白沙子没了,可以种地了,刮风也刮不掉了,牛羊的草场也充足了。我们的付出终有回报,”宝秀兰说。   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过去,老一辈植树人在沙漠里苦苦守望,因为他们的坚持,那一片片“不可治愈”的沙地,在他们的奋斗中出现了希望的萌芽。这种萌芽不仅仅是小苗在沙地里长成小树,更在于有越来越多有知识的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地来到沙漠驻守,让攻关先进的治沙技术,成为他们青春的主旋律。   “我是库布其沙漠的第四代治沙人,幸运的是,我走进沙漠工作的十年,是中国走进新时代的十年,生态文明建设被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亿利库布其沙漠事业集团工程技术部技术经理李挺告诉《环球时报》。   2014年,李挺受到老一辈林业工人勇担使命、不畏艰辛的治沙精神感召,在大学毕业后来到库布齐沙漠加入治沙造林事业。十年时间里,李挺和同事实施过100多万亩沙地的测绘工作。   汽车爆胎、人从沙丘上滚落、脚磨起水泡……李挺坦言,过去在沙漠中遇到的困难太多了。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李挺终于告别了用脚测绘的时代。2017年,公司购置了测绘无人机,自那以后,李挺只需要进入沙漠放飞无人机,就能完成测绘工作。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树全靠人力。林业工人们形容“种一棵树要磕三个头”,李挺介绍。长期在沙地上弯腰挖坑,种树,浇水,许多种树人都有腰痛的毛病。但如今,随着无人机种植等造林技术的不断迭代,在中国,人民在沙漠生态治理的大道上越走越轻松。   当下,在库布其沙漠亿利治理区,治沙植树成活率从三十多年前的20%提升到如今的90%,植被覆盖度从三十多年前不足3%达到了65%。   习近平在巴彦淖尔考察时强调,科研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实践中形成的真知变成论文,当党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专家。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每年都有新鲜血液注入库布其沙漠。这些治沙专业的高才生,在无人区里搭帐篷、做实验,将书本与实践结合起来,摸透沙漠的功能与脾性。   而令这些年轻人感到骄傲的是,在科技创新力量的加持下,他们所见证的每一片荒漠消失、绿洲生长,都是这个地球村人类命运共同体链条上紧密相扣的一环。   2022年中阿峰会期间,亿利和沙特植被发展与荒漠化防治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助力沙特百亿棵树种植计划,目前正在启动实施1亿棵沙特耐热耐旱耐盐碱种子培育工程。同时亿利正在积极探索向蒙古推广库布其治沙模式。   中国的几代年轻人,用几十年的持续努力,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可以向世界推广的荒漠化治理方案,飞跃大洲大洋,为饱受沙尘肆虐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送去信心,送去福祉。   今天,中国沙漠中的绿意充满惊喜和希望,李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精彩故事会传遍世界。(环球时报记者 林小艺)   英文稿件链接:   https://enapp.globaltimes.cn/article/1292439 编辑:温慧娟

蓝冠可信吗?,蓝冠总代理_内蒙古与“十四冬”的10年之约,一切都值得!

  盼望着   盼望着   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   的“脚步”近了!   办好“十四冬”   是内蒙古的坚实承诺   更是内蒙古人民的不懈追求   回首“十四冬”的筹备周期   内蒙古历经近10年的准备   这一切都值得!   首次承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   内蒙古时刻准备着!!   -2014年10月,呼伦贝尔市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联合向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上报《关于申请承办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报告》。   -2015年12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内蒙古自治区承办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   -2017年12月底,呼伦贝尔市筹办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筹工委办公室设在呼伦贝尔市体育局,启动办公。   -2019年2月16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倒计时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在海拉尔区举行。   2019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圣火采集暨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乌兰浩特市五一广场隆重举行。   ■2019年7月26日,“十四冬”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十四冬”会徽“冬之韵”与吉祥物“蒙古彩娃”在正式揭晓。   ■2020年1月26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组委会宣布,接国家体育总局通知,“十四冬”将推迟举行,具体事宜待相关部门批复后另行通知。   ■2020年7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体育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冬”筹备办综合组提出《关于延期筹办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时间安排意见》,建议“十四冬”延期举办的时间为2020年12月并从简进行,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目前国家体育总局正就该事宜进行研判,力争在2020年底举办“十四冬”,完成已停办的三分之二赛事。   ■2022年8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出通知,《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举办时间的通知》,通知指出,经研究决定,原定于2020年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延期至2024年初举办。请据此做好办赛参赛等工作。   ■2023年2月17日,“十四冬”倒计时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公布因疫情推迟举行的“十四冬”将于2024年2月17日开幕,“十四冬”共设8个大项16分项176个小项,与国际接轨,全面对标冬奥会,米兰2026冬奥会项目在“十四冬”全部设项。   ■2023年5月30日,“十四冬”首批志愿者招募完毕,经过网上报名、线上测试和两轮面试,从1126名学中,选出405名志愿者。下一步还将继续选拔赛会志愿者。   2024年2月17日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   相约内蒙古   不见不散 编辑:石尧

25家中外媒体记者走进内蒙古,看到了什么?

  来自彭博社等19家外国媒体   及6家中央媒体的30余名记者   在内蒙古的行程   可谓“马不停蹄”   5月29日至6月1日,走读中国·走进内蒙古,中外媒体记者团针对内蒙古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建设、城市治理、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等主题进行采访。   ​重点来了!   来看看中外记者都参访了   内蒙古哪些地方?   这次中外记者采访的呼包鄂城市群位于内蒙古中部区域,是中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开发区域和经济发展核心区。   呼和浩特被誉为“中国乳都”,享誉世界的伊利、蒙牛两大乳企,综合排名分列世界第五和第七、亚洲第一和第二。   包头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创新活跃强劲,最近被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授予“世界绿色硅都”称号。   鄂尔多斯是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煤电基地和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区,盛产被誉为“纤维宝石”和“软黄金”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羊绒制品产量约占中国的1/3、世界的1/4。   智能化、现代化的乳品企业   日本共同社记者杉田正史:“看到乳制品从生产到包装,绝大多数操作由全自动设备完成,感到很震撼,尤其对液态奶工厂的智能化、现代化印象深刻。通过伊利,可以看到中国乳业的发展实力。我会用我的报道,向日本民众描述中国的现代化乳品企业。”   中外记者们参观了目前全球乳制品智能制造行业最高标准生产线,了解伊利集团运用大数据对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供应商、工厂进行数字化管理和监测等情况。   新能源汽车一站式服务   在鄂尔多斯新能源汽车中心,记者们详细了解运营情况。“中国正在努力实现‘双碳’目标,新能源车在内蒙古发展、壮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这对于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也将起到一定的作用。”采访了新能源汽车销售、使用情况后,越南《人民报》驻京主任杜有兴谈了自己的感受。   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   越南之声广播电台首席记者吴氏碧顺:“看到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主动上门服务,是一种很不错的尝试。”   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向记者们介绍了中心为辖区内65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的情况。   这里治沙有智慧   在库布其沙漠生态科技中心,中外记者了解中国荒漠化防治成果以及内蒙古治沙生态科技成果。亿利生态光伏项目,“林光互补”建设模式,让这里可以发展能源经济。   机器人冲咖啡被围观   参加“走读中国•走进内蒙古”的   中外记者们走进包头市   探访这个中国重要工业基地的发展变化   马克:新时代的“马可波罗”读中国   “走读中国•走进内蒙古”参访活动接近尾声, RAI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社长兼首席记者马克收获满满。   在伊金霍洛“天骄绿能”光伏,马克对内蒙古可持续清洁能源发展进行采访。   马克说:“数公里数公里绵延不绝的光伏基地不仅是发展绿色能源现实成果,也是发展与保护生态两者兼顾协调共进的具体体现”。   通过中外媒体记者的报道   让世界上更多的人   了解内蒙古、走进内蒙古   加深内蒙古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监制:张敏   新媒体整合:王冠静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草原全媒 奔腾融媒 包头日报 康巴什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温慧娟

蓝冠总代平台,蓝冠测速网址_孩子11点就要做手术!高速交警:快上警车

  5月10日上午10时左右,内蒙古高速公路一支队察素齐大队民警在巡逻时,发现一辆轿车停在应急车道内,民警立即上前询问。   谁言寸草心   通过了解得知,车上是一对夫妻,孩子当天上午要在呼和浩特市做手术,需要他们在11点前赶到医院签字。但车子在行驶途中突然发生故障,此时距离呼和浩特市还有近60公里,夫妻二人焦急万分。   交警“出手”火速救援   见此情形,巡逻民警对夫妻二人说:“快上警车!我们送您!”。   最终,在民警的护送下,夫妻二人及时赶到医院,孩子的手术也顺利按时进行。面对夫妻的再三感谢,民警摆了摆手说道,“我们也是为人父母,能够体会到你们的心情。快去吧!别让孩子着急!”与此同时,故障车辆也被大队用拖车转移到了安全地点。   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   内蒙古交警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根本宗旨   用一件件为民服务的暖心事   ​奋力谱写新时代公安工作新篇章 编辑:贾小燕

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我在现场|“肉中人参”是如何炼成的?

  蒸羊羔、焖羊肉、烤全羊   羊肉串、羊羯子、羊杂碎   涮肚、爆肚、手把肉   舌尖美味让我们垂涎三尺   味蕾得到绽放   在这里这些美食应有尽有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有着得天独厚的牧业资源   和悠久的牛羊养殖历史   “小特色”如何跃升“大产业”   羊羊牧业的发展思路清晰且准确   上游连接牧民   下游对接市场   从牛羊屠宰到肉类加工   从牧场到餐桌全产业链运营   100%不注水、100%零添加、100%可追溯   羊儿们活动量较大   觅食沙葱和野韭菜   高端的食材   造就了高端的羊肉   苏尼特羊   以无腥不膻   肉质鲜嫩   肥瘦相宜营养丰富   被美食家们称之为“肉中人参”   受到食客青睐   产业的健康发展   离不开“匠心”理念   先进的加工系统   生产全程16道工艺   “首席质量官”管理制度   赋予了年加工5000吨牛羊肉屠宰分割生产线   和1000吨牛羊肉熟制食品生产线   为全国50多个城市提供优质牛羊肉保障服务   成为“进淄赶烤”的“主力军”   在“羊”光大道上阔步前行   一系列“组合拳”   让羊羊牧业做足“身价”文章   擦亮“金字招牌”   产业发展质效齐升   也让更多牧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如今肉羊智慧养殖基地正在描绘   现代化智能牧场即将成型   未来大有可为……   策划:红艳 巴依斯古楞   文案:张璐   视频/摄影:金泉   采访团队:红艳 巴依斯古楞 徐跃 金 泉张慧玲 刘墨墨 张璐 编辑:章颖慧

蓝冠登陆地址,蓝冠登录地址_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我在现场|通辽玉米:看我“72变”

5月的通辽,已是处处生机盎然 走进科左中旗20万亩高标准农田 地里耕耘翻出的泥土新痕犹在 嫩绿可亲的玉米苗已破土而出   通辽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   玉米是这里的“当家作物”   2022年通辽市玉米产量175亿斤   占全市粮食产量的93.2%   通辽的玉米不仅吃起来肉厚皮薄,糯中带甜   深加工后还可以“72变”   “变”后的玉米距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近?   味精里是它   葡萄糖里是它   头孢里是它   防腐剂里还是它!   是它是它还是它!   在通辽   各种各样的玉米深加工产品   在不断刷新记者的认知     容重较高、角质率高、淀粉含量高、   破损率低、霉变率低、含水量低等特点   让通辽玉米成为了精深加工的优质原料   2022年   通辽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加工转化玉米80亿斤   加工转化率达45.7%   经过多年的发展   通辽市玉米生物科技产业以淀粉加工为基础   向糖、酸、药、醇方向发展   逐步形成味精、赖氨酸、土霉素等大宗产品为主体   小品种氨基酸、功能糖、醇等高附加值产品为支撑   的多品种协调发展格局   目前   小品种氨基酸全球占有率达到40%以上   土霉素碱、强力霉素产量全国市场占有率已达49%和50%   舒巴坦酸产能占全球产能的50%   以科尔沁工业园区、开鲁生物医药开发区   为代表的玉米生物科技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一粒粒金灿灿的玉米   经过不同的加工程序   不仅上演了华丽变身   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   拿强力霉素来说   从玉米→玉米淀粉→土霉素→强力霉素   经过这一系列的转化   通辽玉米身价就能翻250多倍   而目前   通辽市玉米深加工产品已经形成13大类200多种产品   以链式思维培育产业生态   向食品药品级高端终端延伸   通辽玉米生物产业   正在越变越绿色   越变越精深   越变越高端   监制:胡芳 郭洪申   文案:高慧 霍晓庆   摄像/剪辑:贾奕村   摄影:王晓博 编辑:章颖慧

蓝冠总代平台,蓝冠待遇_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我在现场|穿越太平洋,内蒙古首批海运种牛踏浪而来

   牛!牪!犇!   4月30日   历经17天漂洋过海、长途跋涉   从新西兰进口的近4000头优质种牛   顺利抵达内蒙古唯一的海运进境动物指定检疫   隔离牧场——赤峰市海创牧业隔离场     本批次进境种牛   包括荷斯坦、西门塔尔等优质种牛品种   共计3796头   将在海创牧业隔离场   开启为期45天的隔离检疫生活   隔离期间   赤峰海关将安排关员24小时驻场监管   经采血检疫、临床检查、健康巡查   隔离检疫均合格后   将用于内蒙古、宁夏、新疆3个自治区改良种牛品系   开展生产养殖、良种繁育等生产活动   这批种牛的引进对促进全区乃至全国   奶业振兴和肉牛产业发展   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赤峰市海创牧业有限公司   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家海运   进境动物指定检疫隔离场   2022年12月通过海关总署验收审核   隔离场建设7栋饲养牛舍   可同时容纳9500头种牛进行隔离   满负荷运转   每年可为约30000头种牛提供隔离检疫   年缴海关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约7200万元   内蒙古首批海运种牛进境   标志着赤峰种畜进口陆海通道正式开通   将为赤峰打造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再添新动能!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我在现场报道组记者:魏那李雪瑶肖璐王塔娜新闻编辑:杨洁) 编辑:石尧

  “我们今年有2万亩的森林抚育采伐任务,正愁如何对员工进行培训时,人社部门就上门送来了技能补贴性培训政策,让我们开展工作有了底气。”内蒙古森工集团阿里河森林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包雪峰说。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自治区人社厅坚持以调查研究开路,增强问题意识,紧紧围绕零工市场建设、养老保险参保扩面、基层人社公共服务等与群众利益联系紧密的工作,精心制定“调研菜单”、列出调研计划,以“手拉手”结对联系基层和人社干部“走基层送政策”“走流程优服务”“走企业访需求”活动为切入点,组织厅本级党员、干部下沉基层一线找问题、察民情、访民意。   截至目前,首批“手拉手”结对联系基层工作队员,共实地走访企业943家、“走流程”151次,梳理汇总各类问题及意见建议285条。   据了解,通过深入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自治区人社厅出台了《加强线下开展零工市场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了“优化零工市场就业信息服务”“扩大零工服务多元化供给”“完善零工市场秩序维护”10条具体举措,进一步加快零工市场建设,拓宽灵活就业渠道。截至目前,全区103个旗县(市、区)中,在原有44个公共部门运营零工市场的基础上,今年新建成12个、在建39个,28个旗县正在筹建推进,力争年底前每个旗县(市、区)至少建成1个零工市场。   “开展调查研究,来不得半点虚的,必须从一开始就奔着问题去。”自治区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翟瑛珺表示,既要“以上率下”,深入一线查摆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也要“以下观上”,注重从基层提出的意见建议中检视厅本级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还要“以外观内”,主动征求纪委监委、审计、政务服务等部门的意见建议。同时建立完善观察员制度,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服务对象担任观察员,发挥好社会监督作用,通过集思广益、开门纳谏,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人社部门处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第一线,调查研究是做好人社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下一步,自治区人社厅将一贯到底抓实抓细调查研究工作,强化研以致用、研用结合,扎实做好成果转化“后半篇文章”。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梅刚) 编辑:贾小燕

  风从草原来,潮起大连湾。“五一”小长假首日,2023通辽·大连“万人互游”活动首批百人团游客抵达通辽。   清晨5点48分,K1565次列车缓缓驶入站内,身着特色民族盛装的工作人员向游客们献上蓝色的哈达,悠扬的草原迎宾曲响彻现场。   该团队负责人、远洋旅行社总经理何丽娜介绍:“我们将沿着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带领游客打卡通辽美景,品味特色美食,体验民俗风情。”   塔敏查干沙漠的浩瀚雄浑,大青沟的神奇瑰丽,珠日和草原的马背风情……百人团的游客们在两天一夜的时间里,漫游科尔沁胜景,将山水林田湖草沙尽收眼底。   “我是第一次来通辽,在大草原上拜访牧民让我印象很深,观赏马头琴,喝奶茶,近距离感受民族特色文化,我觉得很有意义。”游客丁洁说。   通辽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公布的三大源头之一西辽河文明的核心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今年4月,通辽市启动了通辽·大连“万人互游”活动,通过资源介绍、线路推介、政策发布等方式,宣传“探源西辽河文明,漫游科尔沁胜境”文旅品牌。通辽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与大连市旅游行业协会、文旅企业等进行深入洽谈,就两地文旅产业交流合作交换意见。通辽旅行社协会、库伦旗银沙湾旅游区、远洋旅行社等7家文旅企业与大连文旅企业签订游客互送协议,推进“万人互游”区域合作,助力两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往年五月初客流量相对较少,依托‘万人互游’平台,更多的旅游业内人士了解了通辽的四季风光,也让两地的文旅企业对合作更有信心,双方沟通更顺畅了,行程和线路的制定更方便了。目前,我们已经接待了30余个旅行团队,客流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0%以上。”何丽娜说。   “五一”小长假期间,通辽市深耕区内外客源市场同时,积极打造文旅出游热潮,推出科尔沁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文化惠民演出”、库伦旗“2023中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库伦站)”、奈曼旗“宝古图沙漠旅游区千人露营会”、科左中旗“孝庄园开园仪式暨惠民演艺活动”等10大特色文旅活动,涵盖亲子、文化体验、露营、节目表演等主题;拓展“奈曼·开鲁红色记忆研学之旅”“科左后旗·库伦天然奇观探险之旅”“科左中旗·扎鲁特旗·霍林郭勒市绿色草原踏青之旅”等5条特色旅游线路;重点景区针对不同群体、早晚时段,创新推出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门票优惠措施,大力促进文旅消费。(记者 薛一群) 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