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96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海军 通讯员 邓旭)近日,一批重达198吨的进口蒙古产洗净未梳绵羊毛在集宁海关的监管下顺利通关,最终将运往河北用于纺织生产。这是自11月1日起我国对进口食糖、羊毛等货物签发关税配额电子证书以来,集宁海关首票凭关税配额电子证书通关的进口货物。   进口关税配额证明,是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授权发证机构,按职责分工对进口适用关税配额税率的农产品及化肥实行关税配额管理,签发进口货物适用配额税率的证明文件。今年海关总署出台十条措施促进外贸保稳提质,推进进口关税配额通关无纸化,降低企业成本,纾解企业困难。   为做好关税配额证书电子化及货物通关工作,集宁海关第一时间通过企业政策宣传群开展政策宣传,介绍关税配额电子证书填制规范,帮助企业熟悉关税配额电子证书通关流程,覆盖100余家辖区进出口企业。   负责该批货物通关事宜的内蒙古润恒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人薛渊说:“在关税配额电子证书上线后,我们企业报关效率大幅提高,无需到海关现场窗口人工办理关税配额核销业务,只需要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就能实现关税配额线上申请、自动核查核销和无纸化通关。”   据统计,今年1-11月,集宁海关共进口关税配额证书管理货物8300吨、货值5810万元。 编辑:贾小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乌拉特前旗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重要任务,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提升耕地质量,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品种、质量、规模打下坚实的基础。   寒冬时节,走进乌拉特前旗先锋镇油房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刚刚改造完的农田土地平整、渠沟完善、田间道路宽阔平坦。“这是我们2022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共改造土地12000亩,11月底就已经全部完工了。”乌拉特前旗先锋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张鹏飞说。   在积极推进2022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同时,乌拉特前旗还提早行动,抢抓进度,抓好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流转相关工作落地。这段时间,西小召镇专门成立工作组深入辖区金星、乃马岱、西局子三个沿黄村,宣传动员广大农户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后进行土地流转。目前,三个村同意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达到100%,签订流转协议的农户也达到90%左右。   “这三个村因为紧邻黄河,黄河水洇渗造成土地盐碱化,再加上一直未改造过,土地质量不高,排水不好,抵御暴雨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比较低。所以我们想对这三个村的8万亩土地进行大破大立式的高标准改造,通过土地平整与土壤改良,将低产田变成高标准农田。同时,计划将三个村的土地全部进行流转,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乌拉特前旗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赵文华说。   据了解,2023年,乌拉特前旗将对包括西小召镇在内的三个乡镇的10万亩农田进行大破大立式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高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有效改善农田灌排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改造后,每亩土地一年的流转费用将普遍达到600元至900元。   农田“高标准”,稳粮“有底气”。近年来,乌拉特前旗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的土地达260多万亩,粮食作物亩均增产100斤到300斤,亩均节水60立方米以上。2022年,全旗粮食种植面积达到203.67万亩,全旗粮食产量突破30亿斤。   “乌拉特前旗共有300多万亩农田,今后,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积极争取各类资金,在继续做好剩余未改造土地高标准建设的同时,还将重点实施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工程,切实让高标准农田发挥实效、长效。”乌拉特前旗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赵文华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图古斯毕力格 通讯员 章琴) 编辑:孙丽荣

  12月1日,呼和浩特市对核酸检测作出调整,低风险区实行“48小时一检”,对低风险区长期居家老人、居家办公和学习人员及婴幼儿等无社会面活动人员,如无需外出,可不参加社区核酸检测。   12月5日晚,呼和浩特市又公布了覆盖市四区和土左旗金川区域的常态化核酸检测便民采样点(共889个)。   从具备了转入常态化防控的条件开始,就逐步“层层减码”,调整优化防控政策,这正是延续一贯的科学精准防控策略,符合呼和浩特的实际。   政策已调整,接下来怎么做才是关键,决定了我们能不能达到预期。   我想此时可能还需要强调三个词:   一个是“不慌不忙”,任何时候阵脚都不能乱。要有条不紊聚焦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完善诊断、检测、收治、隔离等措施,加强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免疫接种,保护好有基础疾病的易感人群,加快治疗药物和医疗资源准备。近期我们也看到,某些政策调整后的城市,出现了抗原试剂缺货的局部现象,所以,相关部门对此类情况要提前做好准备。普通人也不必过分紧张,可以做点必要准备,但不建议非理性囤药囤货,要保持乐观心态,俗话说,心理健康也是对抗病毒的重要“本钱”。   一个是“不急不躁”,不要想着一蹴而就。“走小步不停步”一方面要快速应变,一方面也要徐徐图之。对病毒放松警惕、放弃抵抗,导致进一步退两步,这样的代价我们付不起。我们还是要强调完整、全面、准确地把握和执行防控措施,规范操作、不变形不走样。对个人来说,尤其要强调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手卫生”等防护措施,加强自身健康状况检测。   一个是“不折不扣”,拿出暖人心、稳人心的作为。及时解答群众的各类疑惑,帮助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就医用药等急难愁盼问题这些都是必要的。面对未来的防控措施变化,官方还要进一步畅通信息沟通机制,把防疫知识点宣传到位,把疫情发展情况讲透彻,让老百姓心中有数,行动就不会出现偏差。   一句“苦疫情久矣”,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大家都渴望早日摆脱疫情影响,但是就像做事不能一蹴而就一样,疫情也不会一下子消失,现之所以能“走小步不停步”,也是得益于之前的努力抗疫打下的基础。目前呼和浩特疫情防控工作迈出了关键一步,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但绝不意味着病毒就可以无视。接下来,我们就不能只靠政府了,我们每个人都应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是“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关键贡献者。 编辑:孙丽荣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高敏娜)“我们企业从10月初开始试生产,试生产期间每天能生产饲料1吨,产值能达到5000元,效益非常好,在各级部门的帮扶下,企业终于迎来新生。”说起企业复工投产,内蒙古瑞尔生物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宇欣心潮澎湃。   内蒙古瑞尔生物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6月,位于兴安盟农畜产品开发区突泉产业园,占地面积19387平方米,总投资17387万元,2014年末竣工投产。企业生产规模为年产生物质燃料锅炉2000台、生物质颗粒机200台。2016年因市场原因企业停产,2020年转产数据线项目失败,仅生产2个月被迫再次停产。   “自治区开展‘五个大起底’行动以来,我们采取‘一企一策’等措施,加快停产企业盘活,提高厂房、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停产两年的内蒙古瑞尔生物科技研发有限公司(二期)实现转产5万吨牛羊饲料项目,预计今年11月实现满负荷生产。”突泉县经信局局长于枫说,通过领导包联、敲门招商、管理提升等一系列的工作举措,眼下内蒙古瑞尔生物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再一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目前,该公司通过转产做牛羊饲料,改建饲料生产车间、灌装车间、化验室等7500平方米,新建饲料高塔1座,硬化土地8000平方米,购进安装饲料生产线1条,年可生产饲料5万吨。   自治区开展“五个大起底”行动以来,突泉县委、县政府以一系列及时全面、有力有序的暖心举措,对全县停产企业进行了认真摸排,将5家停产企业全部按照“一企一策”制定处置措施,现已盘活停产企业2家,取得实质性进展1家,已超额完成停产企业处置任务。 编辑:杨旭英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韩雪茹)记者从自治区农牧厅获悉,近日,通辽市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片、千亩方示范田测产结果创东北春玉米区万亩和千亩大面积种植单产新高。   据了解,按照国家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高产竞赛农户申报、旗县预测、市级实测、专家复测的要求,通辽市农牧局邀请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有关专家,对全市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片、千亩方、百亩田进行测产。结果显示,奈曼旗义隆永镇方家营子村12500亩的万亩片,单产平均达到1043.65公斤,开鲁县开鲁镇飞机场村千亩方,单产平均达到1227.58公斤,玉米大面积示范田单产创新高。   近年来,通辽市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深入合作,在绿色高质高效行动、优质高效增粮等项目的支持下,大力推进节水增粮,积极推广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模式,通过选用耐密抗倒品种,大小垄种植、精细整地、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强化田间管理,实现了玉米的优质高产。   据了解,近期我区将进行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高产竞赛活动测产工作,遴选出高产地块和技术模式,引导广大种植户依靠科技创高产、增效益。 编辑:孙丽荣

专家支招:居家期间如何调整好心理保持健康身心状态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郑学良 王雅静 闫晨光)10月12日,在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50场)上,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专家陈丽霞就长时间居家生活居民如何调整好心理、保持一个健康的身心状态进行支招。   陈丽霞介绍,针对呼和浩特市本轮疫情,在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自治区精神卫生项目办及自治区第三医院主动作为,组建了自治区心理援助队伍,以线上线下方式,努力提供全方位心理服务,以减轻疫情带来的心理和社会影响,保障首府人民心身健康。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心理援助宣传。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和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大众难免会出现烦躁不安、无助愤怒、抱怨、恐惧等负面情绪,这是人类面对危机情况的正常心理反应,但如果过度,就会影响身心健康。自治区心理援助热线12320-5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服务,在遇到问题时,可以拨打这条专业热线。疫情以来共接听热线电话1198个,是平时的3倍多。   另外,10月2日通过健康内蒙古官微推出《同“心”抗击疫情,守护心灵“绿码”——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以健康海报的形式进行宣传。海报上有8个二维码,第一行4个二维码主要为成人提供放松减压技巧;通过扫第二行4个二维码,可以获得特意为学生制作的寓教于乐放松技巧。同时,我们还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心理健康科普知识39条、短视频10条,向大众广泛普及疫情期间的心理调试方法。   二是针对高(中)风险小区,安排自治区第三医院院9个医疗中心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专家,以包片线上服务的方式,为全市9个旗县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心理援助,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三是对定点医院(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黄码医院(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方舱医院,派驻精神科医护专家,为有需要的患者及工作人员提供专业服务。目前已经进驻19名精神科医护人员。针对一线医务人员,安排了“新冠疫情下失眠障碍的全病程管理”等系列讲座。   四是本次疫情涉及到了学生群体,我们联合教育系统,给骨干教师举办专题培训,给学生和家长宣讲心理健康知识,制作适合学生的减压放松技巧,对重点学生进行干预,及时防范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五是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随访管理服务。自治区第三医院组织17个临床科室,以点对点服务方式,对呼市疫情较重的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和土左旗的11355名在册在管患者进行了电话随访,详细摸底掌握患者病情及服药情况,对病情不稳定、有波动患者,由精神科医师及时处理;对急需紧缺药物的患者,联系属地疾控人员为患者送药上门,确保疫情期间患者不因断药导致病情复发。   后续,我们将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继续统筹协调全区精神卫生资源,为首府疫情防控做出应有贡献。 编辑:杨旭英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冯雪玉)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近日公布内蒙古2022年被评为4A级和3A级旅游景区名单,10家4A级景区、21家3A级景区上榜。根据《旅游景观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决定,内蒙古诗画草原旅游景区、根河市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兴安盟五角枫生态旅游景区等10家旅游景区通过4A级旅游景区评定,呼和浩特市小草种子乐园、内蒙古七彩大地旅游区、兴安盟金马鞍风景区等21家旅游景区通过3A级旅游景区评定。   近年来,我区依托大草原、大沙漠、大森林、大湖泊等独特的自然资源,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增加有文化品位、能参与、有趣味的项目,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景区资源开发水平。在今后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工作中,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将继续聚焦“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石尧

  “感谢救治我的医生和护士,特别要夸一夸护理我的月嫂陈阿姨。在我生完孩子最煎熬的几天里,她对我悉心照料,在此真心感谢!”近日,北京市一位刚刚出院的产妇发微信朋友圈,感谢宁城月嫂陈丽丽。   陈丽丽是赤峰市宁城县一位普通的妇女。1998年,她所在的企业破产,日子过得很紧巴。2015年,在该县妇联和就业局的推荐下,她来到蒙东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参加了月嫂培训班。她在众多学员中脱颖而出,最终以优异成绩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被学校授予“宁城月嫂”称号。   早上6点,迎着晨曦,“宁城月嫂”张艳凤开始了她在北京一天的工作。   从一名农村妇女到内蒙古自治区三八红旗手,从没有一技之长到小有名气的金牌月嫂,张艳凤感慨颇多:“当时丈夫病重,孩子正在上学,家庭的重担都落在我一个人身上。如果不是妇联帮我掌握了这门技能,真不知日子该怎么过。”   在宁城县妇联的帮助下,转变命运的不仅仅是陈丽丽和张艳凤,她们只是众多“宁城月嫂”的缩影。   近年来,依托宁城县蒙东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当地妇联开办了多期“宁城月嫂”职业技能免费培训班。同时,在学校成立了融合妇联,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把技能送到妇女姐妹身边。学校通过举办月嫂技能大赛锤炼队伍,结业后颁发结业证书,并负责推荐就业。   这几年,宁城县先后与30多家家政企业及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输出关系,打造了“理论+实操+综合素质”样样过硬的“宁城月嫂”品牌,带动了一批城乡妇女走上致富之路。   今年上半年,宁城县输送以月嫂为龙头的家政服务人员750人,“宁城月嫂”步入品牌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目前,“宁城月嫂”就业城市主要是北京、天津、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其中在北京就业的月嫂人数占85%。“宁城月嫂”已经成为城乡妇女就业致富的一个闪亮品牌。(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赵曦) 编辑:孙丽荣

  为加强中蒙两国红十字会友好合作交流,推动“一带一路”蒙古国人道救助合作项目深入开展,9月13日,2022年“一带一路”——蒙古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在呼和浩特市开班。   据介绍,此次培训班计划在两个月内举办4期,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授课,为蒙古国红十字会培训200名应急救护师资。自治区红十字会专门组建专业师资团队,按照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国际认证标准精心设计了课程。在培训中,学员们将接受救护概论、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突发事件、意外伤害、常见急症等理论课程培训及线上实操训练,并进行线上互动考核。   蒙古国红十字会秘书长宝乐尔玛在线上致辞中向中国红十字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为蒙古国红十字会提供的全面支持和人道主义援助表示衷心感谢。她指出,本次培训班有来自乌兰巴托市9个区的学前教育机构、通识教育学校、职业培训中心以及公共服务机构和企业的代表们参训,相信通过本次培训,他们可以真正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为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急救帮助。   自治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杨凤屹说:“近年来,中蒙两国红十字会在白内障复明、先心病救助、疫情防控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希望通过本次培训,进一步提升蒙古国红十字会师资应急救护知识水平和技能,推动该国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相信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下,两国红十字会在人道领域交流合作将更加密切,为深化民心相通、促进睦邻友好发挥积极作用,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见习记者 李存霞 实习生 李佳) 编辑:张彬

蓝冠登陆地址,蓝冠测速网址_【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乡土植物成为生态修复密码

  小草吸引中央级媒体人目光   媒体团参观蒙草种业中心   8月22日,在位于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的蒙草种业中心(百草园)内,因地制宜、生态修复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室内草原蜿蜒起伏,不仅还原了草原曲水周边的原生态植被,还将悠悠虫鸣、烂漫花海放进这间绿色“实验室”内……   工人正在铺设苗床   蒙草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双螺旋育种草塔上的种苗   走进敕勒川生态科技馆,猫尾草、细茎冰草、碱茅、野古草等牧草在格子试验田内郁郁葱葱,在野外时,它们被统称为草原的“草”,在这里则拥有各自的名牌,同时根据口味、营养价值不同,它们的种子可在定制式智能牧草工厂内,进行科学组合,投放在广袤的大地上,成为让牛羊爱不释口、膘肥体壮的“超级饲料”。其中,以去除肉膻、充满药香而闻名的沙葱,已然成为部分地区定制牧草中的“独家秘方”。   工作人员正在对小草进行修剪   对种苗进行浇水   在另一侧,绿色中传来流水潺潺,两岸种植了本土亲水植物,水菖蒲和水芦苇在此摇曳生姿,这是在模拟草原曲水河流的原生态植被,不远处的昆虫旅馆则虫鸣阵阵、相映成趣,成为物种回归、草原自我修复试验中的积极缩影。   吸引媒体目光   可踩踏草坪吸引众人目光   在这里,来自不同地形地貌的乡土植物,在高度还原的环境“实验室”内,在沙地、盐碱地、荒地上生根发芽,平平无奇随风倒的羊草,却有着“地上三寸、地下三米”的强大根系,微小的草木拥有顽强蓬勃的生命力,200多种乡土植物相生相伴,在馆内形成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   种子标本   查看土样标本   工作人员正在整理草样标本   和土样来张自拍   小朋友正在查看土样标本   各类样本吸引眼球   记者了解到,蒙草百草园位于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包括蒙草种业中心、敕勒川生态科技馆两大生态空间,以及小草数字之家、种质资源圃、原种田、花海区、生物多样性体验区等科研实验区。其中,敕勒川生态科技馆将建成国家级生态样本储存基地、种质资源保、育、繁、推一体化示范区,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建设、样本储存、种业科研为一体的生态科技馆,为生态多样性保存、生态修复、种业科技等提供科研及技术保障,打造国家级生物多样性保护、乡土植物资源发掘和利用、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的科研平台。文/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郝儒冰实习生支新凯张子椒摄影/草原全媒·正北方网首席记者牛天甲   蓝天白云下马儿在悠闲的吃草 编辑:章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