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145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蓝冠登陆地址,蓝冠代理_北疆行|“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乡行

  4月下旬,从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旗府向西走去,过白云鄂博进335国道继续西行约17公里,再转向北沿着一条弯曲的乡村公路行驶1公里多,我们终于来到了达茂旗明安镇的希拉朝鲁嘎查。这里就是闻名全国、影响几代人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的旧居所在地。     摄影:冯奇   一座颇小的院子和一栋低矮的老式土坯房子便是当年小姐妹一家的旧居。旧居的门前矗立着一块白色大理石碑,正面刻着龙梅玉荣旧居,背面是小姐妹的事迹介绍,其中写着1964年3月12日人民日报刊发长篇通讯《暴风雪中一昼夜》等。该旧居现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围邻居帮忙打开了扣着的锁,进入屋内,东侧房间摆放着一些小姐妹的相关资料、图片,是间以教育宣传展览为主的展览室。西侧房间摆设着那个年月的一些物品与家具等。邻居说道,该房子其实不是原来真正的旧居,那个年月前来学习参观的人多,旧房子不好,在上级关心下、把原地基往前挪了挪,盖了这个新房子。   就在拍照时,村民们知道了我们就是人民日报的记者,便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家里坐坐。村民巴雅尔图介绍说,整个行政村现有800余人,由蒙、汉、回、藏、满五个民族所组成,蒙族占了60%。该村国土面积很是辽阔,东西约28公里、南北约30公里。   谈起当年,巴雅尔图说,小姐妹在暴风雪中保护集体羊群发生在1964年,那时行政村大概也就200多人,居住极其分散的状况可想而知,极难在暴风雪时碰到大人。他说,那个时候,草原上每年冬春时都刮降温并伴有降雪的白毛风,那风大的时候,两米内都难以看清楚,两个那幺小的孩子且带着一大群羊怎么能不迷路?唉,现在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草场围栏想跑都跑不了。   聊天中得知,小姐妹俩已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多年,现分别居住在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她们那一辈共姊妹7个,其父多年前去世,其母仍健在。当年的小姐妹如今已成为老人,村民们都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们还如当年一样质朴可亲,还如以往一样关心着家乡。她们几乎每年都会回来,去年七一还参加村里的党组织活动。他们说,小姐妹是草原的孩子,更是共产党员和国家的好干部……   高低起伏的草原上,散落着几户牧户,偶尔有人出来走动,显得很是寂静。随便去几家看了看,发现几乎家家都有小车、摩托、农用车等,现代建筑式样的住房宽大明亮,取暖、洗澡、卫生等现代设备样样俱全,大家都说今非昔比、变化太大,估计过去的人怎么都想不出今天的好日子……   担忧还是有的,最担忧的是生态的退化。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说道,过去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骆驼进去也只能看见颈部,羊进去就看不见了。现在的天气变了,那时草原上暴雪很大很多,白毛风时常出现且很令人害怕,如今这些都少得多了,几乎是十年九旱。这两年连续大旱,前两天下过雨,但不顶事。他们说,过去一个平方米内有40多种草,现退化到10多种甚至还不到。牧民们觉悟高,很理解现在的有关禁牧措施,同时也希望进一步加大相关支持的力度。   一栋栋高楼、一条条马路、一片片草地园林,现达茂旗旗府所在地的百灵庙镇已经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生活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城镇。据介绍,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百灵庙镇规划区面积由原来的2.4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9.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2.4平方公里增加到5.3平方公里,楼房化率达到98%以上……   这是一片红色的草原。1936年2月21日,在乌兰夫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灵庙起义,打响了内蒙古西部地区人民武装抗日反对分裂的第一枪,打乱了日寇“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战略部署,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如今,在百灵庙东南的女儿山上矗立着“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纪念碑广场的西北角是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展厅。红色精神代代传,前来参观并接受洗礼的的人络绎不绝……   摄影:冯奇   从百灵庙西行30多公里,我们来到巴音敖包苏木。这里居民的先辈们曾用自己的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蒙古族人民支援国家建设的佳话。白云鄂博原名巴音宝格达,蒙语意为富饶的圣山。因山上有供祭祀的著名“鄂博”(即敖包),当地蒙古族牧民称之为白云鄂博,经相习沿用转为地名。1953年,国家决定开发白云鄂博铁矿时,世代居住在这里的牧民,将巴音宝格达敖包迁移到了现在的地址,白云鄂博山方圆40里居住的牧民也全部迁到了别处居住。当年的原址就是今天的白云鄂博铁矿。   出百灵庙镇往北,沿着一条崭新的公路行驶一个多小时就来到了满都拉口岸。该口岸是呼包鄂城市群唯一的口岸,也是呼、包二市距乌兰巴托最近的口岸,区位优势明显。机声隆隆,人声鼎沸。在联检大楼的巨大屏幕上,我们看到进出的大型货运汽车犹如一条条长龙。旗商务局局长卢一夫讲到,该口岸近年发展迅速,眼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以增强通关能力为核心的各种配套设施的建设……   摄影:冯奇   行走在在达茂境内,不时可以看到一组组高大的风机、一块块瓦蓝的光伏板,已成为沿途新的景观。当地随行的同志介绍到,近年来,达茂旗充分发挥丰富的“风光资源”优势,重点规划了巴音、百灵庙等5个风光电场,规划控制面积8000平方公里,规划风电规模100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规模150万千瓦。依托新能源,达茂旗将形成以崭新产业、新材料产业、传统产业共同消纳绿电的新格局。古老的草原正在迎来新一轮现代工业发展的春天。   走进乌克忽洞镇套马沟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欧式木屋、徽派庭院、陕北窑洞,一条条蜿蜒的小路串起了旖旎的田园风光。这里是当地倾力打造的现代观光农牧业及乡村旅游业综合绿色转型项目。该项目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餐饮住宿、旅游观光为主,实行公司种植、养殖、深加工,实行现代化、有机绿色生产。在位于黄花滩绿色食品园区内的内蒙古天宇牧歌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里,我们看到了现代化流水线上生产的各种牛羊肉产品,产品行销区内外。追随着时代的步伐,传统农牧业正在向现代农牧业转变。       摄影:敖特根   在达茂的那些日子里,当地人多次说到,你们来的时节不太好,若七八月来,草原就会变成鲜花的世界、绿色的海洋。旗宣传部的同志说,当地拥有各种旅游资源134个,包括古长城、草原岩画及各种人文景观等。现在,“诗画草原英雄达茂”文旅品牌知名度较高,文创产品与演艺节目极富地方特色,精彩纷呈。他们说,要寻找诗、远方及宁静的精神世界,就到达茂来……   在悠扬的马头琴声中,歌声响起来了:“琴声的旋律委婉荡漾,伴随着奶酒醉人的醇香……”恍惚中,我们猛地意识到:天还是那块天,草原还是那块草原,但这里的生产生活却正在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变化! 编辑:宝华

蓝冠注册1956,蓝冠登陆_【镜鉴文明】一个纸杯的奇妙旅程

  纸杯小羊   大家好,我是一个被人丢弃在地上的废纸杯,但是我觉得在我回到“垃圾桶”这个家之前,还能为保护环境做点什么……               纸杯小羊   以上这些是我的努力,请问大家觉得自己还能为创建文明典范城市做些什么呢?(视频: 王雪成 周晓宇 王璐瑶) 编辑:张彬

今天,鄂尔多斯一大项目开工建设!

  3月18日,投资超百亿的蒙西鄂尔多斯采煤沉陷区新能源4GW项目在鄂托克前旗开工建设。   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推土机、运输车等数百辆工程车辆往来穿梭,正在进行道路建设、场平等工作,该项目位于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采煤沉陷区,是国家第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之一,将按照集中式光伏发电、生态治理、板下经济、景观旅游、乡村振兴“五位一体”的国家级光伏示范基地目标建设。   ​该项目总投资218.43亿元,总占地面积约10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总容量400万千瓦的光伏电站,预计今年年底全容量并网发电。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往山东输送清洁电力76.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2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33万吨,能够给地方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自治区落实“五大任务”、实现鄂尔多斯市“三个四”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编辑:温慧娟

内蒙古湘鄂豫晋陕六省区党报联动聚焦湿地与候鸟生态保护—— 看小天鹅北飞,游神州大地“天鹅湖”

  初春时节,呼伦湖乌兰诺尔湿地迎来大批候鸟。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新军摄   湿地,地球之肾、生命之舟。   候鸟,可爱的精灵、人类的朋友。   湿地健康,关乎人类生存,关乎动植物繁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我国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内蒙古日报、湖南日报、湖北日报、河南日报、山西日报、陕西日报开展跨省联动报道,共同聚焦湿地修复与候鸟保护。   大地正回春,候鸟正北迁。假如小天鹅会说人类的语言,它们飞经大江南北湿地时会看到什么景象?让我们跟随它们一路向北的足迹,听听它们的心里话。   〖北迁之旅第1站〗洞庭湖   湖上练飞为远行,依依不舍别洞庭   落日时分,夕阳在洞庭湖宽阔的水面一层层铺开。去年冬天,从西伯利亚来此过冬的小天鹅晶晶和盈盈两个小姐妹,正跟随着一群候鸟伙伴从东古湖湿地飞回洞庭湖休息。   天气渐暖,晶晶和盈盈准备北迁。这几天,它俩每天都在洞庭湖上练习起飞、降落、滑行,为即将开始的长途旅行做“热身”准备。   晶晶一边在湖面展翅扑腾,一边对盈盈说:“妹妹,咱俩就要离开洞庭湖了,还真有点舍不得走啊!”   盈盈感叹道:“是呀!这几年,洞庭湖水在变清,岸在变绿,越来越适合咱们栖息越冬。”   这几年,湖南省在洞庭湖区集中实施杨树清理、退耕还湿、矮围拆除工程,已累计修复洲滩湿地53.72万亩,清退欧美黑杨42.03万亩。先后建立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和横岭湖四个保护区。   盈盈自豪地对晶晶说:“听说,咱俩现在玩耍的地方,正是位于岳阳市境内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首批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呢!”   马上要飞离洞庭湖了,姐妹俩除了舍不得洞庭湖的美景和生态,还舍不得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的志愿者。   前几年,晶晶和盈盈在洞庭湖黑咀水域中了非法捕猎人投的毒。危在旦夕之际,它俩被志愿者及时发现,送进村医务室救治。   盈盈打趣道:“志愿者周自然给咱俩取名‘大乔’‘小乔’,真遗憾我们语言不通,没法告诉他们,我们的名字实际叫晶晶和盈盈。”   练习飞行数日后,晶晶和盈盈在下湖巡逻的岳阳市委书记曹普华以及志愿者谭格等人的目送下,依依不舍告别洞庭湖,开始北迁之旅。   〖北迁之旅第2站〗湖北沉湖   芦苇荡内珍禽鸣,老友相逢“会客厅”   一路北飞,晶晶、盈盈和伙伴们在黎明时分抵达湖北武汉的沉湖。整个沉湖被朝霞洒满,橙红色湖面和金黄芦苇丛层层交错。   晶晶和盈盈在湖面休憩,欣赏着沉湖美景。过了一会,它俩看到老朋友灰鹤们从上空飞过。爱热闹且热情的晶晶和盈盈赶紧去与老友相聚。   晶晶忍不住感叹:“我和盈盈每次南飞或北迁,都要在沉湖‘打卡’,这个城市湿地已变成了小天鹅的‘会客厅’。前些年,这里可不好玩,用人类的话说,它‘曾经满目疮痍,如今万鸟翔集、水草丰美’。”   灰鹤连声赞同:“沉湖作为咱们灰鹤的北迁聚集地,它的变化我太了解了!”   灰鹤说,沉湖近几年退养还湖后,修复退化湿地1400公顷,恢复湿地植被110公顷,补充食物源25.51公顷,满足了各种候鸟的不同需求。   听了灰鹤的讲述,晶晶和盈盈打算留下来和老朋友们多玩几天。   候鸟们不知道,除了沉湖湿地,整个湖北的湿地保护力度都很大。近几年来,湖北省全力以赴保护生态,持续推进美丽湖北建设,仅去年就完成湿地修复4万亩。   候鸟们不知道,去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和日内瓦成功举办。这场为期9天的全球湿地盛会,不仅达成《武汉宣言》《2025—2030年全球湿地保护战略框架》等多项重要成果,为全球湿地保护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更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加入《湿地公约》30年来在湿地保护、修复、科研、宣教等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   〖北迁之旅第3站〗黄河湿地孟津段   一波三折迁徙路,志愿救护助北归   北迁的旅途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在飞往三门峡黄河湿地的途中,盈盈落单且生病了。   晶晶在三门峡与越冬小天鹅大部队汇合后,到处寻找盈盈的身影。全国七成越冬小天鹅基本上都聚集在三门峡黄河湿地,小伙伴们似点点星辰落在水面,这让晶晶很难找到盈盈。   晶晶正着急时,忽然,盈盈从野生动物救护监测中心方向飞了过来。晶晶高兴地问:“终于找到你了,这些天你去哪儿了?”   盈盈说:“一周前,因体力不支与你们走散,落到了陕州区张茅乡的村民院中,好心的村民为我拨打救助站电话。没过多久,救助站医生崔源就赶来了,将我带回了救护监测中心救治。我体力恢复了,但崔源医生还不放心让我出院,让我多留院观察了一周。”   次日,晶晶和盈盈跟着大部队继续前进。晶晶担心盈盈体力跟不上,和小部队伙伴们首次在黄河湿地孟津段驻足停留。   此时的黄河湿地孟津段春和景明,波光潋滟。晶晶感叹:“这还是咱们第一次来黄河湿地孟津段呢!”   它俩不知道,这里曾经因为滩区采砂、养殖等破坏了生态环境,以前候鸟途经这里远远看到的水是浑浊的。后来,当地通过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措施,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滩涂水域面积稳定且功能显著。   盈盈回应道:“姐姐,你看这滩涂上栖息着好多候鸟伙伴,有黑鹳、大鸨、白琵鹭、豆雁、鸬鹚……”   〖北迁之旅第4站〗山西汾河国家湿地公园   飞时遮掩云和日,落时覆尽湖边草   草儿萌动,树木发绿,拂过的春风为汾河公园又送来了一批北迁的小天鹅。晶晶和盈盈来到汾河湿地公园兴奋极了,这是迁徙之旅的又一个“网红”打卡点。   盈盈兴奋地说:“姐姐,这里的设施好齐全!”   为进一步巩固汾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当地持续恢复湿地植被,完善给水管网、步行道、避雨亭、围栏、科普馆、管护站等基础设施及管护队伍建设。以前这里是环境整治的“老大难”,如今已成为当地面积最大的公园和广大市民的城市会客厅。   盈盈也感叹:“新绛县汾河生态公园也建得很美呀!”   近年来,新绛县汾河各类植物和各种苗木变多了,沿汾河干流防洪大坝也高了,汾河护岸林、生态廊道及人工湿地栽植了植物130余种。如今,汾河新绛段水清、河畅、岸绿生态美景重现,为小天鹅和其他候鸟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栖息环境。   公园里,姐妹俩兴奋地跳起天鹅舞。有路过的游人看到这一幕,把天鹅舞的视频拍下来,发送至各社交媒体平台。   〖北迁之旅第5站〗陕西红碱淖   邀落霞孤鹜齐飞,绘塞上北归盛景   落日穿过云朵,将光影投在湖面上,红碱淖的红,美不胜收。北归的小天鹅们飞过上空,为塞上春日又添一色。   晶晶和盈盈姐妹俩休憩在湖面上,多日的北归之旅已让它们疲惫不堪。晶晶说:“红碱淖总给我一种家的感觉。”   这里风景如画,有碧波万顷的湖泊、浩瀚无垠的沙漠和诗意盎然的草原。但它的美,不仅在于这集聚一堂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更在于那争奇斗艳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红碱淖用色彩描绘出了这片水域独有的魅力与灵气。   前些年,红碱淖环境问题严峻,周边工厂的废弃物随意堆放,直接或间接造成了河流污染。   近年来,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每年冬季,湖心岛都会采用“近自然”的方式进行一次人工修复,把因水位下降变成半岛的湖心岛在最低处挖断,使其重新变为湖心岛,把互联互通的湖心岛重新分隔开来;当水位上升、湖心岛面积缩小、岛面过低时,对湖心岛进行填土,保持湖心岛面积稳定,并且还会对湖心岛上芦苇和其他植被进行收割清理。目前,在红碱淖形成了6个比较稳定的湖心岛,总面积达76500平方米。   徜徉红碱淖,晶晶和盈盈好不惬意。   〖北迁之旅第6站〗内蒙古呼伦湖   “草原明珠”逢远亲,期盼明年再回还   晶晶和盈盈抵达“草原明珠”呼伦湖时已是晚上,历时20多天的北迁之旅(中国境内)也快接近尾声了。   一路辛苦的姐妹俩栖息在呼伦湖上,相约等天亮了再去觅食。   次日一大早,它们被一个熟悉的声音吵醒,睁眼一看,原来是疣鼻天鹅叔叔一家。   疣鼻天鹅叔叔对姐妹俩说:“你们俩这么快就到呼伦湖了啊!我和我爱人原准备过几天好好迎接你们的!”   原来,疣鼻天鹅叔叔一家常年定居在乌梁素海,今年打算回西伯利亚老家看看,便和晶晶、盈盈约好在呼伦湖会合。   饱餐一顿水草后,姐妹俩和疣鼻天鹅叔叔一家来到呼伦湖乌兰诺尔湿地腹地内,芦苇随风摇曳,水面微波荡漾。   疣鼻天鹅叔叔感叹:“这边的生态越来越好,我都好几年没有回西伯利亚老家了。多年前,我像你们这么大,经过呼伦湖时,这里还受干旱影响,水位下降、湖面缩减、湿地萎缩,咱们很多候鸟都不愿意经过这里。如今,这些问题得到根本性好转。”   几天后,它们告别呼伦湖,动身飞向西伯利亚。   湖畔,环保志愿者们向它们挥手告别——   小天鹅们,我们明年再相见!   【联动报道记者】内蒙古日报记者:李玉琢王皓湖南日报记者:徐亚平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杨宏斌实习生:熊以琳河南日报记者:刘晓阳山西日报记者:杨文俊周明飞通讯员:高新生陕西日报记者:苗雨蒙实习生:杨钰欣   【感言】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岳阳市惠众粮油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阳岳球:经过国家与地方党委政府的不断整治修复,以及环保志愿者的艰辛努力,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变好了,湖水变清了,鸟类豚类鱼类都增多了。下一步要持续加大洞庭湖生态修复、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进一步抓好“河湖长制”的落实,更好发挥环保志愿者作用,让更多人参与到洞庭湖湿地保护中来,让大美洞庭越来越美丽。(湖南日报供图)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武汉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中心副主任亢德芝:沉湖湿地生态的好转,是湖北省湿地生态不断好转的一个缩影。坐拥古代大湖“云梦泽”故地,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武汉号称“百湖之市”,是人口超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湖北特别是武汉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我建议相关部门共同支持,在武汉设立湿地保护修复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强湿地保护修复的科学研究,推动湿地保护工作向纵深推进。(湖北日报供图)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京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吕妙霞:洛阳市孟津区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到此栖息的候鸟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我从小生活在黄河边,见证了黄河治理的显著成效。如今的黄河两岸,生态廊道一地一景,候鸟成群结队。老百姓也端起了生态碗、吃上了生态饭。随着黄河沿岸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我计划把农业产业引到黄河边,打造以草莓、西瓜为主的生态农业,助力黄河岸边的乡亲们实现乡村振兴梦。(河南日报供图)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太原市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中心职工王润梅:山西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出对汾河流域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大决策,以河流为纽带,实施源头区保护,下决心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在山西汾河湿地青黄分明的河岸滩地,水鸟嬉戏成群,芦苇随风摇曳。相信随着环境污染防治的不断推进和生物多样性的不断丰富,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会在高质量绿色发展中实现。(山西日报供图)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昝林森:陕西持之以恒推进湿地资源保护和候鸟保护行动,在红碱淖、朝邑等重要湖泊湿地实施湿地修复、植被恢复、生态补水等工程,湿地整体生态功能和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建议各级政府积极完善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提升湿地生态质量;将湿地资源保护和候鸟保护执法列入日常性工作,杜绝破坏湿地和候鸟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加大保护资金扶持力度,将湿地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助推生态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陕西日报供图)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古里乡党委书记吴海军:今年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修复”。我们国家湿地保护成效显著。我们古里乡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河湖得到有效治理,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明显增多。我认为,全国湿地保护一定会继续加强。以古里乡为例,要进一步加大巡护、管护的力度,守护候鸟迁飞通道。(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马建荃摄)   内蒙古日报记者:李玉琢 王皓   湖南日报记者:徐亚平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杨宏斌 实习生:熊以琳   河南日报记者:刘晓阳   山西日报记者:杨文俊 周明飞 通讯员:高新生   陕西日报记者:苗雨蒙 实习生:杨钰欣 编辑:宝华

蓝冠网址,蓝冠测速网址_最是一年春好处 | 内蒙古乌兰察布:“小土豆”变成“大产业”

  “老板,给我们来一笼土豆馅儿的包子,两碗红豆粥。”   “好嘞,请稍等。”   清晨,家住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小赵带着外地朋友来吃早餐,小小的店铺里已经坐满了顾客,大家点单率最高的,就是土豆馅包子。   “土豆?居然有土豆馅的包子?”看到菜单,外地的好朋友惊讶地发出了疑问。   “对呀,我们乌兰察布是‘中国马铃薯之都’,我们这的马铃薯又沙又糯又香,你快尝尝。”小赵自豪地说,“乌兰察布的马铃薯,可是被总书记关心过的‘宝贝’呢!”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曾向来自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全国人大代表询问当地马铃薯种植与加工情况。在这里,一颗小小的马铃薯不仅是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是当地的主导产业之一、乌兰察布市一张响亮的名片。   △马铃薯丰收   一方水土,养一方风物。乌兰察布市气候冷凉、日照充足、多松软沙土,极其适宜马铃薯生长。这里出产的马铃薯块茎大、薯形好、干物质含量高、病虫害少,蛋白含量、酸性、抗凝沉性、白度、粘度、糊化度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内其他地区,已是享誉全国的优质农产品。   2008年,农业部认证了“乌兰察布马铃薯”地理标志;2009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式命名乌兰察布市为“中国马铃薯之都”;2011年,“乌兰察布马铃薯”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乌兰察布马铃薯”荣获“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美誉;2018年,农业农村部等9部委认定“乌兰察布马铃薯”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同年入围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农产品品牌名单;2022年,“乌兰察布马铃薯”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了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爱上乌兰察布马铃薯,有了厚厚实实的理由。   三年来,这个被总书记关心挂念的“宝贝”成长得愈发茁壮,“产业”越做越大。如今,乌兰察布全市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已保持在400万亩左右,种植面积在全国地级市中长期居于首位。全市种植业收入的5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0%均来自马铃薯种植,每年靠马铃薯生产可实现总产值20多亿元,乌兰察布市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种薯、商品薯和加工专用薯生产基地。   △种苗研发   △育苗   作为四大主粮之一,马铃薯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也是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主导产业之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至关重要。   围绕做强种薯、做优鲜食薯、做精加工薯,乌兰察布市积极实施“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建设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区,全力打造百亿级马铃薯产业。目前,乌兰察布市年均鲜薯总产量超300万吨,是我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全市共有15家具备资质的种薯企业,年生产脱毒苗2.2亿株、微型薯4.1亿粒。有重点马铃薯加工企业32家,年转化鲜薯能力在200万吨左右,实际转化130万吨左右,年加工转化率39%,全产业链产值约66亿元。沾满泥土的马铃薯在精深加工线上“华丽转身”,制成了口感多样、品种丰富的薯制品,国内市场消费的薯条有一半以上来自乌兰察布。   “4月初,就进入马铃薯备耕期了。”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联合盛农服务中心负责人李亚平告诉草原全媒记者,今年,他们将在成品鲜薯的包装上做出改变,用塑料筐代替以往的纤维袋,这样既能减少运输途中的损耗,又能提高马铃薯的“身价”,增加一些收入。   既有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又有勤劳勇敢、创新思变的人民,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一颗小小的马铃薯正在给当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带来无限可能。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李超然 摄影 于涛 怀特乌勒斯 来春誉 编辑:温慧娟

  开栏的话   建言察实情,履职在路上。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本报今日起开设“代表委员话履职”栏目,聚焦代表、委员的使命担当,倾听他们的履职心声,展现他们的履职风采,敬请关注。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陈春艳)最近,全国人大代表,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十八台镇黄旗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薛志龙一有空就倾听了解群众意见或向专业人士咨询请教,忙着准备代表建议。“力争让我的建议能反映更多群众的心声,为群众争取最大的利益。”   薛志龙过去一年的重点工作,可以用三句话来总结: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让村集体的“家底子”厚起来,让村里的“门面子”美起来。   在他看来,只有夯实产业根基,让乡村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激发农民的内在动力和蓬勃活力。黄旗滩村多渠道推动灵活就业,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仅豆芽食品生产加工作坊一项,每人就月增收3000元以上;合理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投资入股周边企业,通过分红增加收入,村集体经济总量破百万。   2018年,薛志龙在全国革命老区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上了解到“为村”这个服务三农的平台后,立即在全村推广。村民借此了解到全国各地农村的新鲜事物,开阔了眼界和思路。同时,也通过文字、照片和视频让全国各地的“村友”们认识了黄旗滩村,并引来一批产业项目。   2020年8月,宝乐歌(内蒙古)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黄旗滩村,总投资2000多万元,现已完成工程总量的35%。2021年,内蒙古盛齐堂生态药植有限公司负责人同样慕名而来,与村里签订了180亩土地的流转合同试种中药材黄芪,为下一步成立“黄旗滩村黄芪种植基地”奠定了基础。2022年5月,黄旗滩村新建了柠条饲料加工厂,现设备已经安装完毕,预计今年5月份可以试产。保护生态、“以绿生金”,薛志龙带领黄旗滩村走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薛志龙对此深有体会。“乡村振兴工作就是我最重要的本职工作。我认为,在全力推动实施‘五个振兴’中,产业振兴是基础,生态振兴是根本,我们要结合资源禀赋、村情实际,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把本村的5000亩土地用活用好。同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心系农村,情牵农民。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薛志龙准备了两件建议,一件是关于建设旱作高标准农田,推动农业生产量质齐升;一件是关于高质量推动乡村数字化转型,加快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薛志龙说:“我将始终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光荣使命,积极建言献策,多与参会代表交流学习,为黄旗滩村带回更加科学、先进、有效的经验做法,千方百计增加收入,造福群众。” 编辑:杨旭英

蓝冠1956代理,蓝冠代理_初春万物复苏,预防病毒侵染,连花清瘟是不错的选择

  随着春天的到来,许多生物的“冬藏”陆续停止,“病毒”亦是如此。据各地防疫和医疗部门相关报道,近期多地依然有新冠病毒感染零星病例,迭加普通感冒、流感等,发热人群有增多迹象,此时依然不能放松警惕。   事实上,无论是感冒、流感或是新冠病毒感染,均是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也都表现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根据三年来新冠疫情防疫经验,传统中药不仅在防御上发挥了屏障作用,在治疗上也与西药协同形成了一组有力联盟,如霍香正气,小柴胡颗粒、疏风解毒胶囊、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等,尤其是连花清瘟,性价比高、安全有效、服用方便,在抗疫中成为了主力之一。   世上本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连花清瘟组方之所以备受青睐和推崇,主要还是来自其确切的疗效。它充分汲取和传承了2000年来中医药防治瘟疫的经验,融汇三朝名医治疗疫病的用药精华,以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专治疫病的麻杏石甘汤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中专治疫病的银翘散化裁,又汲取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治疫证用大黄经验,使毒热之邪从大便排出,先证用药、截断病势,优势独特。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连花清瘟具有良好的退热、抗炎、抗病毒作用,相对全面地实现清热解毒、宣肺泄热的效果,比较有效地遏制流行性感冒患者出现的发热以及肌肉酸痛的症状,很大程度上减轻鼻塞、流鼻涕、咳嗽、疼痛以及咽喉疼痛的症状,标本兼治。从“非典”中后期上市以来,连花清瘟已经先后30次列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冠肺炎、甲流、乙流、禽流感等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诊疗方案或指南共识,成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代表性中成药。   处于后疫情时代的当下,国家卫健委第十版诊疗方案再次将连花清瘟纳入其中,这是自疫情发生以来,连花清瘟第七次被国家方案推荐用于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连花清瘟对于新冠病毒的抑制作用,目前已经发表了93篇相关研究,被SCI收录的有23篇,该药已成为目前我国研究最多,证据级别最高,应用最广的一款中成药。   鉴于春季感染性疾病高发和呼吸道疾病多发,未雨绸缪,积极选备一些诸如连花清瘟之类的治疗药物,无论对于再次受到新冠侵扰,还是提早防范其它传染性疾病,都具有积极意义。 编辑:梁波

【央媒聚焦内蒙古】农民日报:粮食丰产优产的“内蒙古粮方”

《农民日报》12月4日04版   从小麦收割到脱粒装车,河套平原上永不疲倦的无人驾驶收割机全部自主搞定;通辽市的多块千亩地块刷新了东北春玉米区千亩面积亩产纪录,成果得益于一套节水、省肥、增产的绿色技术模式;有了优质种薯和科技赋能,乌兰察布300万亩马铃薯变身“金豆豆”……   近年来,内蒙古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粮食稳面积、提单产、提产能作为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藏粮于技战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广度和深度,不断探索粮食丰产优产的“内蒙古粮方”,努力让“中国碗”多盛“内蒙古粮”。   主动作为,用最有力的措施抓最实生产   粮稳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今年是“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在行政法规中得以明确规定的第二年,“粮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   今年以来,内蒙古各地紧紧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一是压实粮食生产责任。自治区与各盟市签订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二是创新政策支持。分解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21.9亿元,集中调剂5%的生产者补贴,新增复合种植、油菜专项补贴。三是强化高产示范引领,实施优质高效增粮示范行动。四是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秋收工作“两不误”。   同时,内蒙古各地纷纷出台含金量高的支农惠农政策。政策实惠之多、力度之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鄂尔多斯市实行“市领导包旗、旗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三级包联制度,同时全面落实好“玉米、大豆和马铃薯生产者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下达补贴资金6.79亿元。   兴安盟编写了《农业节水十二条意见》和“农业四控”实施方案,加强资金、技术扶持,助推全盟农业生产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科技支撑,用最适合的技术种出更多的粮   繁忙的收获季已经结束,但通辽市科尔沁区钱家店镇前西艾力村的种植大户马忠臣还在自家的田间地头忙碌。   “今年我种了1.35万亩玉米,采用玉米密植滴灌高产技术,平均亩产达到了2100多斤。相比以前的种植方式,每亩增产700斤左右,而且省水、省肥、省药。”马忠臣说。   今年,通辽市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深入合作,在绿色高质高效行动、优质高效增粮等项目的支持下,大力推进节水增粮,积极推广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模式,通过选用耐密抗倒品种,采用大小垄种植、精细整地、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强化田间管理,实现了玉米的优质高产。   今年,内蒙古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强化对重点项目技术支撑。对全区优质高效增粮千亩示范片、绿色高质高效粮油菜示范旗县、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进行了跟踪指导和技术服务。组织实施了10个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和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储备重点项目,建设示范基地578个,示范面积达270万亩。通过技术集成,旱地大豆、水稻、北方春油菜均创高产新纪录,打造了多个玉米和大豆套种玉米的高产高效典型,遴选出两个净作大豆和3个不同类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田块参加全国高产竞赛。   同时,今年,内蒙古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遴选推广了36项重点种植业技术,制作各类科普视频80多个,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农牧民培训,35万人次的种植户得到了农业技术培训,大大提升了农牧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水平。特别是对大豆套种玉米和扩种油菜任务旗县进行了全覆盖技术培训,为全面完成了国家扩种大豆油料任务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得到了国家专家组认可。   绿色发展,用新技术实现产量与生态双赢   在位于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新公中镇永联村的科技小院综合试验示范园区,记者了解到示范区内应用了“四控技术”,即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减污。示范园区由五原县全顺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流转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郝存林介绍,示范园区围绕“四控技术”开展了中化水溶肥水肥一体化、新型玉米田除草剂替代、膜下滴灌、地膜回收等技术,实现亩均化肥用量减少37.4%、农药用量减少25%、灌溉水使用量减少30%、地膜回收率达到81%、玉米亩增产150斤以上的目标。   今年,内蒙古农牧厅统筹6000万元专项资金,在沿黄河流域7个盟市42个旗县区组织黄河流域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行动,建设200个示范项目区,紧扣面源污染治理,重点实施“四控技术”,大力推进黄河流域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中心联合内蒙古农大、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等单位重点开展了黄河流域化肥减量增效绿色技术研究,建设示范基地18个,开展技术研究集成示范20多项,目的就是充分挖掘土地、种子的增产潜力,努力提高肥、药、水利用率,为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探索。”内蒙古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傅晓杰说。   今年以来,全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任务面积近1.22亿亩、大豆根瘤菌增施面积416万亩、施肥“三新”试验示范面积235万亩,实施统防统治面积4840万亩、绿色防控面积4805万亩,进一步推进了以“农业四控”为主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科右前旗居力很镇红鑫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李英辉告诉记者:“玉米螟是造成玉米籽粒破损的元凶,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而赤眼蜂就像是生物防治领域的‘尖兵’,通过把卵产在玉米螟的卵中,从而消灭玉米螟的幼虫。采用这种生物防控技术,每亩仅投入3元,成本低、效果好、简便易行,还能代替化学农药,真是一举多得。”   据介绍,今年该合作社种植玉米3200亩,采用赤眼蜂防控玉米螟技术,大大降低了玉米螟蛀茎率、蛀穗率和折秆率。与未投放赤眼蜂对照田相比,平均每亩减损增收50公斤以上,每亩增加收入100元以上。这项技术使合作社增加收入32万元,减少农药使用量近100公斤。   截至目前,内蒙古已建成利用277个病虫鼠害监测点,强化监测预警,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更换标准扇形喷头,推广高效低风险新型农药、增效喷雾助剂,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各4800万亩以上,提升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据农情统计,全区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为1.82亿亩次,防治面积达1.83亿亩次,挽回粮食损失70.42亿斤;其中病虫害发生面积7945万亩次,防治8639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24.32亿斤,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有效实现了“虫口夺粮”保丰收。   内蒙古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胡有林说:“今年以来,内蒙古通过一系列举措将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用科技打造了丰收‘金钥匙’。作为国家粮食主产省区之一,我们将始终坚持用科技赋能农业,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努力让中国饭碗盛上更多的‘内蒙古粮’。”(记者李昊) 编辑:温慧娟

呼和浩特:所有从外地市入(返)呼人员均需报备

  随着疫情形势逐步缓解,人员流动增加,呼和浩特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既能防得住输入,又能防得住外溢,确保离呼返呼安全有序?在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80场)上,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魏正懋就此回答了记者提问。   魏正懋介绍,为深入贯彻落实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结合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实际,围绕防输入和防外溢方面,主要做了如下安排。   一、针对防输入方面,做了2个方面安排:一是从11月25日起启用“青城报备”小程序,通过网上报备可及时掌握入(返)呼人员情况,助力疫情防控精准高效。所有从外地市入(返)呼人员均需进行报备。报备时,可通过扫描“青城报备”二维码进入小程序后,点击“入呼人员报备”模块,如实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交通方式、出发地、目的地、来呼时间等信息。完成填写后,勾选“本人承诺协议”提交报备。   二是及时调整了防控措施。11月25日,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及时调整并发布了2022年第142号公告。按照公告要求:入(返)呼人员在进入机场、火车站和公路查验点时,查验“青城报备”结果、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结果、“青城码”绿码,进行落地核酸采样。   货车司乘人员入呼时,点对点闭环运输,在市域内不随意停靠,货物即装(卸)即走。   二、针对防外溢方面,做了2个方面安排:一是结合我市疫情防控实际,仍按11月5日公告执行。按照公告要求:客运方面,所有通过飞机、火车和公路等交通方式离呼人员,须持“三天两检”核酸检测阴性结果,且每次间隔24小时以上,测温正常、青城码绿码;前往北京人员须持“两天两检”核酸检测阴性结果,且每次间隔24小时以上,测温正常、青城码绿码,查验北京健康宝绿码,登记个人信息。   货运车辆司乘人员离呼时,查验24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结果,青城码绿码;前往北京货车司乘人员同时查验北京健康宝绿码,登记个人信息。   二是全面开展路检路查。严查离呼人员涉疫情况,评估其所在地疫情风险,对存在涉疫风险隐患的进行劝返。我们将持续严厉打击故意绕行逃避防疫查验、拒不执行防疫措施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疫情防控期间非法营运行为,堵塞疫情防控漏洞,坚决阻断疫情通过交通运输渠道传播。   魏正懋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疫情形势及时进行动态调整防控措施。同时,严格对照呼和浩特市《公路查验点、“一场两站”应对节假日车流、客流高峰疫情查验防控应急预案》,根据车流、客流变化,动态调整查验力量,保障查验工作应查尽查、不漏一车、不漏一人。(记者 郑学良 王雅静) 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