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131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蓝冠代理,蓝冠待遇_【镜鉴文明】“画”说文明——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创建公益广告展(第141期)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旗县(市、区)设计制作了一批具有很强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的公益广告作品,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画面和语言,阐述文明故事,弘扬文明理念,引领时代新风,为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通辽市·霍林郭勒市             ​ 编辑:张彬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郭奇男)7月28日下午,一列满载300余名游客的旅游专列缓缓驶入乌兰察布高铁站,这标志着“草原避暑之都·乌兰察布号”旅游专列首列正式开行。   16时25分,乌兰察布高铁站1号站台,悠扬的马头琴声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工作人员向300余名刚刚抵达乌兰察布站的游客献上吉祥的哈达。   “乌兰察布,我来啦!”走出火车站、北京游客段周俊高兴地说:“我还是很久以前来过一次乌兰察布,没想到现在变得这么美丽,不仅街道干净而且高楼林立,真的特别好。”   “草原避暑之都·乌兰察布号”旅游专列的开行,是为更好地满足广大游客旅游出行需求,拉动全市文旅体康养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擦亮“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这块城市品牌。此次旅游专列的游客将利用三天两晚的时间亲身感受“黄花沟、苏木山”的造化神奇、“察哈尔火山”的千年积淀、“集宁国际皮革城、乌兰察布之夜”的独特魅力。 编辑:贾小燕

蓝冠登陆,蓝冠登陆地址_【镜鉴文明】画”说文明——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创建公益广告展(第125期)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旗县(市、区)设计制作了一批具有很强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的公益广告作品,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画面和语言,阐述文明故事,弘扬文明理念,引领时代新风,为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通辽市·开鲁县 编辑:孙丽荣

  “警察同志,火车站售票厅前有一名老人摔倒了,头部有血迹,需要帮助。”7月15日11时50分许,呼和浩特东车站派出所接到热心群众报警求助,称一名老人摔倒需要帮助。接警后民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发现在车站售票厅门前躺着一名老人,头部有少量血迹。民警随即上前查看情况并询问老人伤势,老人称自己来火车站购买车票,购票成功后在走出售票厅时,突然脚底打滑,重重的摔倒在地,头部磕破出血。老人在与民警沟通中表示不需要拨打120救治。民警通过观察和询问,确定老人身体无碍后,搀扶老人起身,并联系车站工作人员对老人受伤部位进行了清理包扎。随后,民警与老人家属取得联系并说明了相关情况。当日12时40分左右,家属来到车站将老人接走,并对民警的热心帮助表示感谢。   呼和浩特铁路警方在此提示:夏季天气炎热,高龄或有基础疾病的老人乘车出行时,尽量选择与家属或亲友同行,如遇突发情况请及时向民警或相关工作人员求助。(孟倩倩) 编辑:宝华

  “早啊,上班去呀?”   “嗯,这几天厂子里忙得很,我先走了啊。”   一大早,杨林跟遇到的几名村民热情地打过招呼,就兴冲冲地朝几百米之外的明阳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园走去。   走在厂区平坦的柏油路上,看着一座座拔地而起的超大型车间,杨林心情愉悦。   今年45岁的杨林是包头市石拐区开州窑子村村民,眼前的这一切让他觉得很梦幻: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山包连着一座山包的“壕壕沟沟洼洼”,而现在,那些山包都消失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一个宏大的新能源产业园区。   “做梦都没想到,我们这小山沟沟里来了这么大的企业。”杨林说,如今,除了自家养一些牲畜和不多的耕地,他和很多村民在家门口打工年收入就超过5万元。   石拐区位于大青山腹地,属山丘地带,四面环山,中部为沟壑相间的黄土山丘。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与包钢配套建设的“一五”计划国家重点项目——大青山煤田,使石拐区成为包头市能源基地,累计开采原煤2.1亿吨。   这里长达300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给当地留下的是65平方公里的采空区。   2011年,石拐区被列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2013年,被列入全国67个资源衰退型地区;2021年,煤矿开展全面清理整顿,形势更加严峻。   资源枯竭、资源衰退,因矿设区、因煤而兴的石拐区,陷入了“矿竭城衰”的发展绝境。在扼颈般的发展困境中,如何突围,成为石拐区必须面对的现实。   “腾笼换鸟”“二次创业”“产业升级”……这些看似轻松的字样,对于血液中流淌着“肯吃苦、重实干、不服输、争一流”传统矿山精神的石拐人来说,是在绝境中的一次又一次蜕变,他们的这种坚持和不屈不挠的“石拐诚意”,不仅为自己拼出了一条发展之路,也感动了外来投资者。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2021年11月24日,对于石拐人来说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这一天,作为我国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骨干龙头企业,明阳集团在众多选项中最终与石拐区签订了超大型陆上风电整机及关键核心部件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这是一个建设千亿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中的重要项目,建成后,产业园将成为目前国内陆上风电整机制造产能最大、核心部件集中度最高、属地化产业配套最完备、单机容量最大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一期项目就可以带来200亿元以上的产值、5亿元以上的利税,解决千人以上就业。   这个孕育中的“金娃娃”何以接续落地?望着园区内高差约50米、中间沟壑纵横的两座大山脊,要做到协议中约定的一年时间里建成、投产、见效,谈何容易。企业相关负责人连连摇头,认为“不靠谱”。   有了项目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落地开工、投产达效才是真发展。如何让项目从纸上落到地上,再从地上落到账上,面对质疑,石拐人喊出了“脱皮掉肉”“砸锅卖铁”“争分夺秒”的口号,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下转第3版-上接第2版   明阳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园位于石拐区科创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中心内(以下简称科创园),总体规划面积为2100亩,一期占地650亩。为了平整出这2000多亩项目用地,石拐区咬紧牙关拿出当年财政收入的60%,并想尽各种办法筹措资金,先后投入近10亿元,以“有解思维”“优解思维”,不惜一切代价削山填谷、劈山造地。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为了加快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石拐区成立专班,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卡准时限,以月、旬、天量化进度。与此同时,他们还开拓思维、积极创新,加快项目手续办理、做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最大限度地服务企业,擦亮“石心实意”政务服务品牌、创造出“石拐速度”。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2022年3月25日,随着一声鸣笛,数百台大型机械开足马力,明阳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园破土动工;   2022年5月31日,明阳北方智慧能源内蒙古5-10MW新能源超大型风机及关键核心部件高端智能制造项目施工方进场;   2022年7月8日,明阳项目首根钢柱顺利吊装,厂房从基础工程转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2022年12月29日,明阳百米叶片投产下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前不久,由明阳智能自主研制的MySE216陆上超大型玻纤叶片成功下线,叶轮直径达216米,制造出目前全球已下线叶轮直径最大的陆上机组叶片。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陆上超大型风电整机制造厂、碳玻混合超长叶片制造厂、风电整机齿轮箱制造厂、中速永磁发电机制造厂、智能电气配套设备制造厂、国家级陆上风机综合实验检测认证中心等都将陆续在这里落户或本地配套,为包头培育千亿级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从荒山造地到争取资金,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到办理系列手续……项目建设一路走来,科创园党支部书记陈永平刻骨铭心,至今说起来心情都难以平静,“非常艰难”是他和大家共同的感受。   “科创园规划范围内高压线路较多,是明阳项目建设过程中一大突出问题,我们先后赴市供电局协调40余次,完成古石线110KV高压输电线路等3条线路的改迁架设和1条线路的手续办理工作,仅此一项就节约投资800万元。”陈永平介绍道。   “从招商之初我们就明白,这绝不仅仅是引进一个风电项目,而是在导入一个新能源业态。现在看来,举全石拐之力来做这件事实在是太值了!”石拐区发改委主任刘志强表示。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营商环境优则企业强。   谈起未来的发展,明阳集团董事长张传卫对明阳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园信心百倍,他在央视《对话》节目中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风机制造企业,我们把大型整机等高端核心部件和大型整机落户在包头,建设两个国家级创新研发中心检测试验中心,不仅要制造,还要智造,力争用3年时间打造一个千亿级以风电为主体的新能源全产业链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蔡冬梅) 编辑:孙丽荣

获华表奖的《片警宝音》《守望相思树》,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中国电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民族题材电影如何精彩讲述中国故事,以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增强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刚刚获得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奖的《片警宝音》和《守望相思树》,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有效路径,带来诸多启示。   平凡英雄的塑造   人物角色是电影叙事的重要载体,电影主角所展现出来的人性品质、精神气度,承担着价值导向、现实反映、哲学思考等诸多功能。这是电影《片警宝音》《守望相思树》主创人员一致的选择。他们以平凡英雄的塑造,来表达对使命和信仰的思考,对真善美的弘扬,对时代精神的彰显。   ▲《片警宝音》剧照。资料图片   《片警宝音》是一部以派出所民警为题材的电影。作为我国管辖面积最大的片警,宝音多年驰骋在16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牧场上,他熟悉法律、了解政策、深谙人性、精通双语、尊重习俗,这意味着电影创作时,完全可以将他塑造成在黑白、善恶间辗转,俊朗逼人、身手了得的“超级警察”形象。但影片中的宝音并非如此。   他长相普通,戈壁经年的大风、烈日和寒雪让他面色黝黑;他总在笑嘻嘻地待人接物,再难的事儿也不忧不惧、不疾不徐地办着;即便是受到表彰,他想到的也是自己做了应该做的事儿,却得了那么多荣誉。宝音的工作就是登记流动人口、处理家长里短、探望鳏寡孤独,但他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干着这些平凡琐碎的事情,始终葆有为辖区居民服务的热情和善意。宝音的伟大在于他恪尽职守、初心不改,而中国还有千万个像宝音一样的基层工作者,电影写出了当代中国故事的精彩之处。   ▲《守望相思树》剧照。新华网发   作为军旅题材影片,《守望相思树》讲述了军人家属诺丽丽为爱坚守,激励无数军人无私奉献、戍边卫国的故事,影片直言献给平凡而伟大的军嫂。无论是片警还是军嫂,平凡英雄的人物设置显然来自和平年代的现实,更来自创作者对中国故事精彩所在的精准把握:那些在父子之间传承的戍边使命凸显着担当永在;而两代军嫂最终都选择守望相思树则昭示着信仰不变,这些都是和平年代之所以和平的原因所在。   这两部电影不取商业电影的惊险刺激,也放弃大片的华丽炫目,它们的创新之处在于——民族题材电影的英雄叙事模式实现了转换和重建:平凡得让人落泪的英雄形象塑造,让坚守信仰、不忘初心的时代价值有了平易近人的表达,让民族精神可感可知;而那些平凡之举所具有的共通性和普遍性,让电影拥有了更开阔的格局和更高远的境界。   艺术真实的追求   真实是艺术创作的生命,是艺术创作活的灵魂。《片警宝音》《守望相思树》都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来,抒发的是真实情感。将追求真实作为艺术创作的根本原则,是两部影片精彩动人的重要原因。   ▲《守望相思树》海报。资料图片   追求真实让两部影片从未掩盖生活和人性本身的复杂性。在很多人眼中“无所不能”的警察宝音,在生活上也会无力无奈。比如他一直资助别人,自己的额吉(母亲)却过着并不宽裕的生活;又比如他帮漂亮开朗的卓拉找到父亲,但卓拉最终选择了一位英俊的骑手。电影打破“王子拯救落难公主”的常见叙事和主人公无所不能的光环,走向生活的真实,在悲喜并存中将光荣和伟大不动声色却又异常坚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短视频:电影《守望相思树》主题曲。视频来源:央视网   同样,《守望相思树》在赞颂两代军嫂对使命和信仰的坚守时,也不曾忽略守望的另一面是无数个日夜的隐忍和付出。甚至这种隐忍和付出之难在电影开头就显示出来:守土尽责、一腔热血的连长范晓罗因为无法回答企业家未婚妻夏小雨问自己何时转业的问题,两人不欢而散,揭示出军嫂之难——军人丈夫的牺牲、奉献和忠诚,她们同样要承担。而小雨打开心结的过程,正是引领观众体悟使命在肩之难、信仰坚守之难的过程。   追求真实让民族题材电影找到讲述中国故事的另一条有效路径:把握故事内在的戏剧性。两部影片中,作为电影结构中心的矛盾冲突并未被刻意强调,反而代之以散文诗式的艺术手法,着意呈现一帧帧琐碎日常的生活画面。它们是灯下宝音和阿古拉老人一起包饺子,宝音帮修车老哥把他捡来的不起眼的石头送到城里鉴定;也是边防连连长张忠良驮着妻子诺丽丽,她喜悦地捧着一大束明黄的山花,等等。其中蕴含的温暖和爱意,让观众共情共鸣——他们走近的是辽阔中国某个似曾相识的地方,其间充盈的质朴、深情、坚定、执着,有涤荡心灵之效。   民族题材电影天然携带各民族丰富的文化和生命观,这些内容让电影的表意空间更加深厚宽广。两部影片对真实的追求让所有的讴歌和赞美都不空洞、不虚假,而是结结实实地击中人心,在观众的心灵深处经久不散。   向心力量的提炼   当代中国电影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在电影中复刻情谊、情意和情义在中国人生活中的不可或缺,表达中华民族深沉的家国情、亲情友情等。《片警宝音》《守望相思树》同样在这方面提供了新的探索,即在民族题材电影中提炼守望相助的向心力量,建构民族团结、家国一体的中国形象。   ▲电影《片警宝音》中的原型——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派出所民警宝音德力格尔。新华社发   惩恶扬善、激浊扬清只是《片警宝音》价值维度的一面,电影用心讲述的是一个警民情深、民族团结的故事。影片里让人印象深刻的“宝音三件套”,包括一块宝音走到哪里都带着的给人拍照时当背景的红布,一台千里追凶路上状况百出的破旧摩托车,还有一位独居老人留给他养胃的狼胃。这“三件套”哪一件都“价值连城”,是宝音赢得草原牧民信任的物证。宝音到哪一户牧民家都像是回到自己家,就算主人不在,护院的狗也会和他亲热半天;独居老人去世,是宝音为他净身和送行;宝音对一个外来的汉族男子耐心周到,为他在嘎查落户、找到安身立命的生计,让他在戈壁上开始自己的新生活。所有这些故事源于宝音多年如一日的热情和用心,让生存在大漠戈壁的人们守望相助、安宁幸福。   《守望相思树》是一个卫国戍边的故事,但故事里包含着家国之志、兄弟之义、夫妻之情、帮扶之心、自然之爱。以张忠良为代表的边防战士们巡逻时尽心竭力、严防死守,国之边境丝毫不容来犯的意识始终是他们内心的铁律。他和战友之间从来都不是官与兵,而是可以生死相托的兄弟。影片通过张忠良和诺丽丽的夫妻之情,表达的是一种大爱,包含着几代军嫂对军人坚守家国之志、兄弟之义的全然理解和全身心支持。这些故事,其实都在赋予守望相助以多重意涵。也因此,当守望相助被提炼为电影叙事的情感核心、表意轴心时,这两部民族题材电影所讲述的不只是哪一个人、哪一个民族的故事,而是一个中国的故事、一个全人类的故事。   (作者系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编辑:杨旭英

  本网5月31日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永桃 见习记者 方圆)5月31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信用宣传月活动新闻发布会。我区2023年信用宣传月活动启动。   近年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扎实推进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国民经济体系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截至目前,我区先后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政策文件80余件、地方标准15项。2021年6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区信用建设迈入了法治化、规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自治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已实现了对全区社会主体信用档案建设的全覆盖,累计归集各类社会主体信用信息共计3.48亿余条,为推进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各地各部门在行政管理事项中累计调用查询信用信息量已达6100万余次,市场监管效率和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高。建成了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内蒙古节点,通过节点发放信用贷款超过90亿元,切实为信用良好的市场主体提供了便利优惠的融资信贷服务。   我区今年信用宣传月活动重点宣传方向主要包括开展普法宣传、彰显政务诚信、弘扬诚信典型、拓展信用应用4个方面。 编辑:章颖慧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洋)记者从呼和浩特市科技局获悉,为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打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推进各类创新主体提质增量、做大做强,按照《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构建区域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呼和浩特市科技局于3月启动财政兑现资金拨付工作,现已为全市420个创新事项兑现奖励资金2929.8万元。   2021年呼和浩特市政府修订出台《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构建区域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新认定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事项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财政经费奖励支持。本次兑现的420个创新事项,涉及《实施意见》政策中企业研究开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获自治区奖补的高新技术企业、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修订技术标准等11类创新创业事项。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聚焦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方向,强化政策引导与环境营造,通过政策宣讲、分类指导、精准服务,多措并举不断强化科技政策宣传,扩大科技政策普及面,助力企业熟悉科技政策,激发市场创新主体的发展活力。同时,呼和浩特市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机制,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推进科技创新工作“蹄疾奋进”发展。 编辑:段丽萍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白莲   5月的北京,繁花盛开。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以“开放合作共享未来”为主题的2023中关村论坛开幕。   5月25日至30日期间,论坛会议、展览展示、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及配套活动6大板块的150场活动在这场科技盛会中陆续上演。   秉承中关村论坛“科技办会”理念,本届论坛突出“智慧、绿色、云上”三大办会方向,全面展示美好生活新样态及未来发展新样貌。“数字人”隔空互动、裸眼3D屏、云智能刺绣机、元宇宙会场……论坛现场科技感十足,带给观众极具沉浸感的体验。   记者发现,富含“内蒙古元素”的科技成果惊艳亮相。   25日晚举办的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十项重大科技成果发布,其中,重大科技成果“陆相页岩油技术革命及战略突破”依托鄂尔多斯盆地建设了国家级示范区,获得了一批重大勘探发现,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26日的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新技术新产品首发推介系列活动院所高校专场议程上,清华大学副教授张晨曦、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志超在路演发布环节中,分别介绍了各自团队围绕双碳领域及固态电池技术在内蒙古开展的技术创新,这些成果落地转化,将面向经济主战场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主要生产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肉牛新品种华西牛,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与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合作培育,有力助推了当地肉牛养殖产业转型升级。   在本次活动“重头戏”之一的2023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上,一批汇聚国内外重大进展、先进技术的产品纷纷亮相,这些成果不仅面向前沿,而且和产业应用紧密相关。在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等相关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展区,都有内蒙古协同发力取得的先进技术成果。依托我区丰富的应用场景和资源优势,越来越多科技成果向内蒙古涌动、集聚,展示出强劲新动能。   开展新一轮东西部协作,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内蒙古科创中心(北京)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负责人尹晓红介绍,随着京蒙协作不断走向深入,内蒙古与北京加强优势互补、全面深化科技合作,近3年来,京蒙合作科技项目294个、引进技术298项,共建创新平台73个,共享高层次专家500余人,通过京蒙合作引进技术成果的数量、交易金额均居自治区外来技术交易首位。   “此行我们了解了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的国际前沿技术和产品走向,对学校围绕‘五大任务’推进科教产深度融合和加强有组织科研有启示作用。”内蒙古工业大学校长郭喜说,学校将积极对接区外优质创新资源,协作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更务实高效地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我比较关注氢能、风光等我区具备广阔发展空间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希望寻求更多契合自治区特色的新技术新成果,助推产业升级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曹瑾鑫说。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今天的内蒙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望科技创新。希望越来越多的团队扎根内蒙古,与内蒙古共同成长、相互成就,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自治区科技厅党组书记冯家举表示。 编辑: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