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161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行走在内蒙古大地,随处可见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条条水泥路蜿蜒向前、栋栋农家新居错落有致、座座致富厂房拔地而起、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房子有了,产业有了,收入增了,一户户脱贫户踏上了致富路,美丽乡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自治区乡村振兴局指导全区各地乡村振兴部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头等大事,把促进农牧民增收作为根本之举,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实效,千里沃野谱写新篇章。   动态监测,筑牢防贫保障网   防止规模性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筑牢“防贫坝”,密织保障网络,脱贫群众幸福感倍增。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的修大义,去年因车祸造成脑溢血,住院期间的费用不符合医保报销规定,加上两个孩子的教育费用,家庭支出严重超出收入水平,被判定为突发严重困难户。   “大义虽然出院了,但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修大义的妻子刘来梅泪眼汪汪地说,“嘎查村委会给我安排了保洁岗,每年6000元工资,又给大义和两个孩子办理了低保。没有政府的帮助,我们一家人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   走访入户、动态监测、发现响应、核查评估、精准帮扶……全区各地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日益完善,对确定的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根据风险大小、类别、轻重缓急等情况,建立精准帮扶台账、跟踪落实帮扶举措,确保在乡村振兴路上无一人掉队。截至11月底,全区累计排查各类农牧户306.31万户次788.18万人次,共有监测对象4.56万户、9.67万人,落实针对性帮扶占比98.8%。“两不愁三保障”成效持续巩固,全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义务教育阶段因疫因贫失学辍学实现动态清零,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符合条件的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符合政策的5526户农村低收入农牧户危房改造全部完工,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产业兴旺,群众增收更稳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让农牧民吃上“产业饭”,走上小康路。   虽已进入冬季,但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白音察干镇建设村的绿色农产品综合种植园却是春意盎然。一排排蔬菜大棚首尾相接,整齐划一地排列在地头。进入大棚,一股温热的气息扑面而来,小西红柿长势正好,茄子已经坐果,育苗区的黄瓜苗、香菜苗从土壤里呼之欲出……   “我家曾经是贫困户,自从村委会建设了蔬菜大棚,我和丈夫就在这儿打工,现在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村民刘三女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据介绍,建设村绿色农产品综合种植园为扶贫产业项目,总占地面积32亩,有温室大棚16栋,一年可种植三季,年纯收入15万元,带动12户脱贫户增收致富。   今年,中央及自治区衔接资金的66.5%用于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围绕自治区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支持91个产业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蔬菜瓜果大棚2757座、种养殖基地414处,发展3.8万头牛、6.2万只羊、164万羽禽类,配套792座圈舍、3996座饲草料库。支持延链补链强链,建设162个保鲜仓储库、527个农畜产品加工项目、16处牲畜农产品交易市场。通过直补到户、以奖代补、务工就业、订单收购、资产收益、入股分红等机制,直接带动46.61万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增收。   环境改造,农村牧区更宜居   农村牧区干净整洁是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顺应农牧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乡愁得以安放的基础。   每天早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和胜乡建丰村村民方改桃便将垃圾分类装袋后,送到村里的环保产业园,工作人员进行二次分类,对于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给予相应积分,方改桃凭积分兑换了2袋洗衣粉。   “以前家里的垃圾都是乱扔乱放,通过垃圾分类处理后,环境变好了,还可以凭积分兑换日用品,大家的生活习惯被彻底改变了!”方改桃高兴地说。   今年,自治区印发《乡村建设行动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将国家关于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中的“183”重点任务及各项工作要求细化为24类87项具体目标任务并逐一明确牵头单位。同时,建立乡村建设行动厅际协调机制,实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动“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目前已完成6768个村庄规划编制。出台户厕改建工作规范和管理办法,下达1.28亿元支持户厕改造,今年底将完成5万户水厕改造。全区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率从2021年底的19.54%提升至21.45%,农村牧区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从2021年底的43.14%提升至58.5%。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共清理河塘沟渠18654处、整治断壁残垣7523千米、清运农村生活垃圾30多万吨。开展人畜分离试点村717个,持续增进农牧民福祉。   蓝图绘就千般景,奋楫振兴此其时。放眼北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118.3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徐徐铺开。(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薛来) 编辑:孙丽荣

  本网讯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科技创新的强音不断回响。   作为央企,准能集团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四个面向”,强化科技支撑,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地见效。近两年,站在“双碳”风口,一波以煤基纳米碳氢燃料为核心,辐射煤电、煤化工领域的技术创新浪潮逐渐在准能集团蔓延开来,为再造新时代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新准能写下生动注脚。   准能集团拥有煤炭资源储量30.85亿吨,尽管富煤依旧会为煤所“难”。煤挖完后,企业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基于准格尔矿区煤炭富含铝、镓、锂、硅的特性,一代代准能人在探索中找到了新的方向,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共同愿景。他们深信,开发利用煤里的铝是解决我国铝土矿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更是煤炭资源依赖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转机。2004年,准能集团开启自主研发之路,历经七次中试、数载艰辛,形成了国内外首创的工艺技术和完整的产业链,却因“经济账”暂缓循环经济产业工业化进程。   了解到电力成本占据大头,2021年1月份,准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善周在调研循环经济产业时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思路,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在燃料上做好文章。两个月后,准能集团成立了以杜善周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与高校、院所、企业等联合组建专业研发团队揭榜挂帅,立足准格尔煤炭禀赋,开展煤基特种燃料研究。他们联合专业新材料企业,将煤、水和少量的添加剂经先进的纳米化工艺处理,创造性地制备出煤基纳米碳氢燃料。该燃料具有原料热值低、燃料固含低、点火温度低、燃料热值高的“三低一高”特点,可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清洁化燃烧,是一种新型、高效、清洁的环保燃料。   该燃料诞生后,准能集团邀请专业院所对其进行测试分析。一个令所有科研人员振奋的消息传来:数据表明,煤基纳米碳氢燃料中含有氢气和甲烷,热值高于常规水煤浆,且具有储氢赋能的特性。惊喜之余,准能集团坚持科技自立自强,马不停蹄地自建了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喷雾燃烧试验装置,进一步验证该燃料特性。   那么,煤基纳米碳氢燃料通过何种途径用于火力发电,助推形成循环经济完整产业链?研发团队建立了纳米碳氢燃料+第四代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高效制取铝硅粉技术路线,并紧锣密鼓地对一期闲置的150兆瓦燃煤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同步新建纳米碳氢燃料生产车间,加快工业化应用步伐。   寒冬腊月也丝毫挡不住准能人干事创业的热情、逆势而上产业化的决心。历经330余天的攻坚克难,2022年1月11日,纳米碳氢燃料制备铝硅粉项目配套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启动,自此,该项目从试验阶段进入试运阶段,开启了工业化应用的新征程。   紧接着,同年1月13日16:18,该项目启动了至关重要的72小时联合试运行。所有项目参与人员昼夜轮流驻守现场,直至1月16日16:18,亲身见证该项目通过72小时工业化验证考核试验,多项数据打破行业瓶颈的荣耀时刻。   1月18日,全体准能人沸腾了!“纳米碳氢燃料制备铝硅粉项目配套循环流化床锅炉改造工程”项目的技术成果,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为世界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也标志着准能集团建立了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性能计算方法,掌握了最先进的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制备方法,探索出更高效的制取铝硅粉的产业化路径,实现了煤炭由“燃料”向“燃料+原料”转变。同时,该项目构建了整个循环经济核心产业链的前置装置,以此创新衍生出了循环经济的基础商业模式,可使改造后的锅炉运行模式由单体运行转变为循环经济工艺链的原料源、蒸汽源和动力源的输入端,实现一体化运行、大幅降低用电成本,为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带来新曙光。   在此过程中,智慧的研发团队看到了煤基纳米碳氢燃料背后蕴藏的巨大潜力和价值——减碳降耗。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准能集团坚持“煤炭绿色能源+绿色战略资源”的精准定位,依托煤、电产业优势,按照“源头减碳、过程控碳、末端去碳”的指导思路,研究开发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工业化制备技术及火力发电技术。   建设一个更加高效的燃烧试验及检测平台,开展半工业化燃烧试验势在必行。在“自主创造”的工作理念指导下,2022年3月,准能集团着手设计研发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燃烧试验平台,以最快的基建速度于9月11日完成全部施工。   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的“赋能”特性该如何验证呢?杜善周带领研发团队在更低热值、更低浓度、更低温度的边缘反复试验。9月14日,煤基纳米碳氢燃料试验平台迎来首次燃烧试验,为持续开展该燃料各项性能优化试验奠定基础。一降再降!10月1日至4日期间,煤基纳米碳氢燃料试验平台热火朝天,研发团队集中开展多轮挑战,取得突破性成果:首次实现低热值煤制取的低浓度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在低温下的持续稳定燃烧。10月16日,准能集团再次刷新记录,实现4000大卡50%浓度的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在180℃至200℃低温下成功点火,为党的二十大献上厚礼。   11月12日,又是一个里程碑时刻。准能集团“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工业化制备”和“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火力发电”两大技术体系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为“国内外首创,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体系囊括17项专有技术,制备出的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热值较普通水煤浆提升10%至30%,随着性能进一步优化,可提升50%以上,发电煤耗降低50克/千瓦时,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28克/千瓦时,实现煤电产业链源头减碳,为传统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打通了技术路径,为能源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这让准能人更加坚定了必胜的信念。不久,准能集团决定成立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研究与开发中心。   立足煤基纳米碳氢燃料高值化利用,准能集团还积极解锁多领域工业化应用场景。11月22日,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制造多孔粒状铵油炸药首次试验成功,验证了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完全可替代柴油作为多孔粒状铵油炸药反应还原剂;12月8日,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应用于柴油小型翻斗车并顺利点火启动运行,验证了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在柴油发动机上应用的可行性。   回望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研发历程,勇于破题的准能人以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集智攻关、团结协作,闯出了一条契合时代主题,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非凡之路。站在新起点,他们将围绕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构建“一平台一中心一联盟”,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持续推动“煤炭从低端能源的单一属性”向“工业化矿产资源的自主绿色替代来源等多样性属性”转变,不断擦亮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绿色低碳转型的底色。(刘 娟) 编辑:宝华

蓝冠测速官网,蓝冠登录地址_征求对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自治区党委召开党外人士和民营企业家座谈会 孙绍骋主持并讲话 王莉霞通报有关情况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晓冬)12月18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和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做好明年全区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和建议。   12月18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和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袁永红摄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通报了今年全区经济发展情况。   座谈会上,民盟区委主委赵吉、农工党区委主委云治厚和企业家代表彭继远、周保平、马培林、党彦宝先后发言。民革、民建、民进、九三学社区委、自治区工商联提供书面发言。孙绍骋表示,大家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今年全区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就做好明年自治区经济工作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积极吸纳。   12月18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和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做好明年全区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和建议。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袁永红摄   孙绍骋围绕谋划和推进明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优化布局、完善格局,做大总量、提高质量,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等方面,与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他说,做好经济工作,党委和政府要深入研究,也需要各方集思广益。我们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把内蒙古的经济搞上去。   孙绍骋希望各民主党派区委、自治区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贡献智慧和力量。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坚定信心,放手发展,多多发财。各级要关心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工作。要平等对待民营企业,做实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工作,畅通政企沟通交流渠道,实打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自治区领导胡达古拉、于立新参加座谈会。 编辑:段丽萍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阿妮尔)记者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获悉,我区已提前完成2022年度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全区批而未供土地消化面积13.2303万亩,完成年度消化任务(10.2万亩)的129.71%。全区闲置土地处置面积5.76万亩,已超额完成年度处置任务。   全区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工作开展以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对土地市场监测与监管系统填报内容、具体操作等进行详细培训,切实提高各地处置能力。对各盟市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要求进行督促,确保各盟市大起底工作取得实际成效。各盟市锚定目标、紧锣密鼓、稳步推进批而未供、闲置土地消化处置工作,目前,全区大部分盟市已完成2022年度目标任务。   其中,呼和浩特市始终把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和处置闲置土地作为本年度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一号工程”,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截至12月9日,已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185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02.15%,已处置闲置土地0.6248万亩,任务完成率260.35%。   乌兰察布市周密部署,多措并举扎实推动批而未供、闲置土地盘活利用工作,截至12月18日,已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4041亩,完成率143%;处置闲置土地5937亩,完成率270%。在乌兰察布市商都县,有一处2012年获批的47.2949公顷建设用地,一直未完成供地,属于批而未供土地。自治区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行动开展以后,商都县采用“先存量后新增”思路,通过查找对比近几年的批而未供“一张图”台账等,优先使用存量土地,解决项目落地问题。今年12月1日,当地自然资源部门对商都县农牧和科技局拟选址建设商都县国家马铃薯良种繁育示范园区项目予以批准,核发《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沉睡”多年的47.2949公顷批而未供土地最终被“唤醒”。据悉,该项目拟投资1.44亿元。   兴安盟大力创新,自主研发实景三维平台,搭建全盟批而未供、闲置土地“一张图”数据库,全面摸清底数,建立项目分类清单,为大起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目前,批而未供土地已消化13512.6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68.9%;闲置土地已处置3260.4亩,完成率366.44%。在兴安盟科右中旗,原兴安盟湘蒙农业开发科技有限公司农产品加工物流园项目闲置的157亩土地,通过引进内蒙古华阳牛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屠宰及熟食制品生产加工项目,也“活”了起来。据了解,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5亿元。   “通过全区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行动,进一步盘活了土地资源,提升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效率。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对未完成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年度任务的盟市进行督导,持续发力,统筹推进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真正让‘沉睡’的土地资源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的价值,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坚决打赢大起底专项行动这场攻坚战。”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处处长姜飞月介绍说。 编辑:杨旭英

  该公司党委始终牢记国企姓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自觉服从自治区党委和集团公司党委工作安排,坚持做到高位引领,将党委督办作为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指示批示、工作任务的重要抓手,坚持围绕中心,聚焦重点,以“三抓促三化”做细做实党委督办各个环节,确保各项重点大决策部署落细落实。   抓住关键,实现督办事项精准化。一是围绕上级党委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督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集团公司党委就加强党的建设作出了一些列重要安排部署,为该公司以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针对上级党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工作实际,编制印发《阿拉善供电公司党委2022年度重点工作事项清单》,并严格进行督办,确保重点工作安排到位、落实到位。二是围绕重要会议部署开展督办。时刻关注上级党委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并根据会议部署进行督办,充分发挥了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同时,聚焦党的二十大,自治区党代会,集团公司“两会”等重要会议精神,第一时间进行学习贯彻落实,确保会议精神落实到位,各项工作开展到位。三是围绕专项工作开展督办。聚焦国企改革、党委巡察、“两化治理”等专项工作,及时进行研究部署,并列入党委重点工作进行督办,有力保证了专项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全年共督办党委重点工作127项,均按时间节点高效完成。   抓住过程,督办检查精益化。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公司党委坚持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把贯彻落实作为提高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举措,脚踏实地解决重点工作推进难、推进慢的实际问题。多次召开党委会、季度党建工作例会、书记办公会,对重要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党委领导班子定期前往联系点开展实地调研检查,大力协调解决基层工作推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推进工作落实。二是聚焦责任落实。严肃整治机关工作作风,强化机关部门“运转枢纽”作用,大力开展“五型机关”创建活动,面向基层单位开展2次问卷调查,总结提炼16项典型问题,并对反馈问题较多的部门领导进行提醒谈话。定期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检查,实地查验工作开展情况,并在公司内网发布检查结果通报和整改要求,责令定期完成整改落实。三是强化统筹协调。用好年度、季度、月度三本工作台账,持续加大督办推进力度,不断完善落实责任体系。年度工作做到持续监督,一抓到底;季度工作统筹推进,务实管用;月度工作真抓实干,行动高效;通过三层工作台账机制,有力推动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高质量推进,助力公司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   抓住结果,督办成果精品化。一是引入领导评价机制。要求公司各部门、单位认真对照督办事项清单,按时间节点、工作要求认真完成相关工作。工作完成后,按照领导班子分工,将督办事项办理情况提交各级分管领导进行审核,分管领导根据实际成效对督办事项进行优、良、差评分,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促进决策落实。二是强化结果考核运用。将党委督办纳入公司业绩考核细则,充分调动各部门、单位的积极性,对思想不重视,推进不发力、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在月度业绩考核进行考核预警或相应扣分;对积极配合公司党委,举措得力,工作推进质量较高的部门,给予一定加分奖励。三是按期下发督办通报。按照督办事项清单确定的各个时间节点,向牵头部门问询工作完成情况,将已完成工作的相关印证材料和完成情况进行汇总梳理,对未完成的工作问询原因并再次确定完成时限,列入下期督办清单重点跟踪。最后,对督办事项整体落实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形成党委督办事项通报。   下一步该公司党委将着手建立常态化、动态化党委督办工作机制,不断压实主体责任,在“督”上下心思,在“办”上下功夫,用实际行动将上级党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以新举措应对新挑战,走好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阿拉善供电公司党委办公室 张泰银) 编辑:贾小燕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柴思源)日前,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2022年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在湖北黄石收官,我区运动员敖日格勒夺得1金。据了解,本次比赛是国内水平最高的武术散打赛事,共设19个级别,参赛运动员为本年度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各级别男子前16名和女子前12名。比赛为期5天,共有来自国内30支代表队的330名运动员参赛。内蒙古伊金霍洛武术散打队共派去6名运动员分别参加48公斤级、56公斤级、60公斤级、80公斤级、85公斤级别的争夺。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我区运动员敖日格勒获得85公斤级冠军,刘锦方、钟泽华、马胤3名小将分别获得48公斤级、60公斤级、85公斤级第5名的好成绩。 编辑:石尧

  乌海市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工作,持续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行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文明新风尚。   聚焦建机制、强引领,凝聚强大合力。建立健全多部门定期会商、信息共享等机制,统筹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卫健委、教育等部门,在各行业、各领域深入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约”系列活动。深入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十大行动”,健全完善专题会议、定期调度等机制,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同时将“反对浪费崇尚节约”系列活动开展情况纳入文明创建测评内容,通过正向引导、反向约束,推动勤俭节约理念根植于心。累计组织开展各项活动300余场次,参与群众1万余人次,下发工作提示函8份。   聚焦抓教育、重实践,涵养文明素养。坚持将弘扬“勤俭节约”传统美德贯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列为各级道德讲堂活动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宣讲35次,受众1800人次。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学校、社区家庭深入开展倡导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等主题活动,组织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文明村镇主题实践活动、“喜迎二十大·文明健康行”等活动450余场次。广泛开展“好家风好家训”“讲文明树新风”等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居民将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融入日常、融入平常。   聚焦创形式、活载体,营造浓厚氛围。统筹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开设“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健康生活行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生态文明行动”等专栏专题,深入宣传报道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工作举措、经验做法,累计刊发稿件1300余条次。加大新媒体刊播力度,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为载体,制作推送“文明健康过春节”“文明祭扫平安清明”倡议书等新媒体产品1500余条次,大力营造全社会崇尚节约、广泛参与的浓厚氛围。 编辑:张彬

  本网电(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吕学先)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包头市重大项目仍在加速推进。   前期手续需较往年提前1个月全部办结,902个重大项目已完成投资136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96.5%,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525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977亿元,占全部项目的72%,支撑全市1到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2%。   “用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衡量招商引资是不是抓实了,用新增规上企业衡量项目建设是不是抓成了。”突出“两新”导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增量、新动能,在包头形成共识。9月15日召开的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调度推进会,9个旗县区和稀土高新区汇报进展,抛开文稿直接说进度、讲措施,分管副市长通报情况、市长部署、市委书记讲话,全部加在一起仅用时58分钟。   9月9日早晨,包头市委、政府举行首场政商恳谈早餐会,邀请16位企业家代表共进早餐,“面对面”聆听企业需求,“零距离”为企业纾困解难。全市以“包你满意”为目标,正在打造“少、好、快”的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市四大班子、纪委监委、组织部和法检两院系统推进,服务窗口365天“不打烊”,“1+10+N”企业高管群随时解决问题——这些“保姆式”“店小二式”的贴心服务,不仅让已经落地的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和重大项目坚定地选择包头。   此外,坚持半月调度、按月通报,定期召开专题调度会,实行挂图作战,市级领导带头作表率,引导和动员各条战线、各个层面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事不隔夜的状态抓项目、干工作、促发展。面对疫情,全市各大项目企业稳扎稳打,一边严守防疫线,一边稳保生产线,确保疫情下项目不停步、生产不停单。   包头市发改委项目办主任李长青介绍,截至目前,投资88亿元的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绿色能源循环经济建设项目(一期)、投资45亿元的通威二期5万吨高纯晶硅、投资35亿元的弘元10GW单晶拉晶和20GW切片三期、投资12.6亿元的杉杉科技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161个项目已竣工,预计全年竣工项目达到300个以上。   李长青说,我们早谋划、早动手,今年6月份就启动了明年项目的谋划和储备工作。目前经过3轮的征集,已储备明年重大项目512个,总投资531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399亿元。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项目储备力度,确保明年项目数量和投资稳步增长。同时,要充分利用今冬明春的施工空闲时间,结合待批项目大起底工作,加速推动新项目办理前期手续,确保明年项目开工前手续全部办结。 编辑:孙丽荣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这袋物资是1栋的,这一袋是3栋6楼的。”上午9时,物业公司工作人员把采取消毒等严格防疫措施后的生活物资交给国海洋。   清点接收物资、分楼栋、楼层运送物资,将蔬菜、禽蛋、米面、药品等生活必需品,尽快送至居民手中,尤其是居家隔离人员家中,为他们做好安心居家的后勤保障服务……这些天,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毓秀国际公馆小区业主国海洋一直在忙碌着。   呼和浩特本轮疫情发生后,国海洋所居住的新城区毓秀国际公馆小区被列为高风险小区,并实施封控管理。该小区有1240户,2600多名居民,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小区9名物业工作人员任务繁重,需要联系点对点医院就医、需要联系点对点转运车、需要买慢性病的药、需要买菜送菜、运送小区两三千人的生活必需品……   当国海洋看到工作人员满脸的疲倦,他便萌生了“我要做点什么”的想法。于是他主动请缨,成为志愿者,负责小区物资转运等工作。   “我们的家园,我们来守护,更何况我不仅是一名复转军人更是一名中共党员,理应冲在最前面。”从物资中转站到各个楼栋、单元之间来回奔波,从取上物资到挨家挨户地送达,从清晨到半夜……密闭的防护衣下没有寒冷的顾虑,只有不断升腾的热气凝结成雾状附着在了隔离面罩上。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接收了数百人次成千件的物资,挨个清点后转送,中间只有短暂的午饭时间,一天下来疲惫不堪、腰酸背痛,但国海洋从来不喊累也没有退缩,反而觉得自己生活很充实。   国海洋每次送完物资,居民站在家门口由衷地说一句:“谢谢!加油!辛苦了”,都让他感动不已,都觉得自己的付出特别值得。   国海洋在日记中写道:当穿上防护服才体会到那些最美“逆行者”的辛苦付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愿与所有抗疫者同舟共济,攻克艰难,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个人力量! 编辑:杨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