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十条防控措施,12月9日,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制定了我区《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12月9日,记者采访了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许宏智。 许宏智介绍,我区制定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一方面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严格执行新十条防控措施,不打折扣、不走样,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另一方面我区在国务院新十条防控措施基础上,又对14个方面进行了细化,不断优化的防控举措更加精细化精准化。 许宏智表示,在呼和浩特的治疗病例当中,99%以上患者都是无症状和轻症,重症和危重症不到1%,完全可防可控也可治,公众不需要过于紧张。我区印发的《通知》里也明确规定要求,对可能引起重症的六类基础疾病人群,各地要利用各种资源,比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社区入户调查摸底,把六类人群统计出来,建立台账,纳入提前管理的范畴,防止发生重症。 “同时,接种疫苗不仅能降低感染、发病风险,特别是能显著大幅降低感染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许宏智呼吁符合接种条件的6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尽快接种疫苗,完成基础免疫后,及早接种加强针,最大限度提高免疫力。 针对以往群众购药不方便等问题,许宏智表示,我区放开了退热、止咳、抗感染、治感冒“四类药品”的购买限制,不进行实名制登记,让购买药品正常化,给老百姓以便利。 “我区对查验核酸实施总体放开政策,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不再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同时,医疗机构不得以查验核酸检测结果为由拒绝接诊危重症患者,确保就医环境安全有序。”许宏智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梅刚) 编辑:孙丽荣
标签 : 可靠的蓝冠网址多少? › 13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10月1日,内蒙古总工会的李焱一早就到呼和浩特市五塔前街社区党员群里打卡报到,之后,他便开始了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 随着疫情的不断变化,李焱的身份也在适时变化着。在疫情初期,他是一名戴着红袖章的“守门员”;当出现阳性病例后,他就变身成了“大白”,成为负责核酸检测时的“引导员”、小区秩序的“维护员”、垃圾清运的“收集员”、公共区域的“消杀员”、物资配送的“快递员”、封控单元的“管理员”、防疫物资的“统计员”、志愿者队伍的“带班长”……坚守岗位的40多天里,李焱没有半分松懈。他看着一个个温暖的故事在这里发生,坚守与温情交织,担当与责任常在,汇聚成了守望胜利的战“疫”力量。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他用这句话鼓励着身边的同志,也为自己加油。 “大爷,别着急,点这个地方就好了。”在呼和浩特市工会小区的核酸检测点,李焱的同事王玲在耐心地帮助一位老人填报信息。 王玲是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她积极投入一线志愿服务工作中,主动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在核酸检测点引导市民扫码并维持秩序。小区70%以上的住户是老年人,王玲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扫码填报,以加快检测速度。 十一假期,内蒙古工人疗养院的赵晓庆领着7个月大的孩子回村与公婆共度国庆佳节,却因疫情被封控在村里,村庄被划分为高风险地区,采取足不出户的管控措施。孩子小需要母亲照顾,但作为医护人员,又是一名共产党员,还在哺乳期的赵晓庆,毅然加入核酸采样队伍。 立冬刚过,天气格外冷,赵晓庆一边忍受着哺乳期生理上的不适,一边抵御着低温及寒风的侵袭,坚守在核酸采集岗位,每天天还未亮时,就已踏上了核酸采集的征途,一忙就是一整天。 不惧风险、一往无前。赵晓庆是一位“披星戴月”的“大白妈妈”,也是默默守护人民群众、冲锋在前的白衣天使。 连日来,下沉干部来到群众身边、了解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问题。他们所站立的位置,就是守护群众健康的防线,他们冲锋在前的样子很美。 编辑:温慧娟
1 出行受限、探亲落空、物资紧缺、疫情风险升级…… 与病毒鏖战的40多天里,我们失去了正常的生活节奏,打乱了很多原有的计划,甚至错过了多彩的秋天 但穿越疫情的阴霾,也有别样感悟 旁边的22号楼里,住着一位年近80岁的老太太,儿女不在身边,她自己不会线上买菜,起先楼上楼下邻居给送物资,后来在小区传开后,大家自发在群里接龙为老人轮流送饭 小区菜店想尽办法为居民供应平价菜,因为担心人多聚集,采取群里下单、提前备货、错峰购买的方式,店主夫妻俩实在忙不过来,有人自愿站出来,帮忙分拣、维持秩序 蒸馒头家里没有小苏打,群里咨询菜店也断货,结果刚问完就收到三个邻居的私信,说他们有,可以给我倒点 有几天家里断了水果,正愁抢不上水果包,楼上邻居提来一袋橘子,我推辞不肯接受,她丢下句“就是物资匮乏才给你呢,平常知道你也不缺”便走 刚有人在群里说车停了一个多月,打不着了,就有邻居回应“谁家车起动不了请致电153****0153免费搭车”,引得赞声一片 ……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亲眼所见的感动,还有很多很多,不是一时笔墨可以记录完的。 我知道,其实,还有更多的呼市人的“爱”和“暖”,在我看不见的地方传递、上演 虽被困着,却也被爱暖着 世界很大,青城是家。疫情笼罩下的呼和浩特,最不缺的就是“大爱”和“温暖”,让我为之着迷、感动,并生发出坚强乐观的心态、敬畏珍惜的感悟和共克时艰的力量 我坚信,有爱有暖就有力量,握指成拳,必能驱走阴霾 2 微信朋友圈被《康巴什居家隔离“新模式”来了》这条新闻刷屏了。 有人点赞“康巴什,真有你的!” 有人惊奇“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妙招)” 也有人干脆直言“打听下鄂尔多斯房价,可以考虑搬个家” 从一纸疫情防控通告上热搜,再到居家隔离新法疯转刷屏 满屏的点赞和羡慕背后,更是期待 期待首府呼和浩特更精准、更人性、更优化的战疫举措 期待大家提出的问题、求助、质疑,能得到更及时的回应、落实和解决 棋坛中有个词叫“复盘”,许多高手借此提升棋力,就是回看“走”的过程,并且主动思考为什么这么“走”,下一步该如何设计,接下来的几步该怎么“走” 战疫40多天,呼市疫情快速上涨的态势得到遏制,但仍在高位运行 就这需要我们在动起来冲一线的同时,也要静下来复盘、反思, 比对不完善、提升战斗力、补齐漏洞短板,更有温度、更有速度、更有力度。 我坚信,提质提速就能提效,众人拾柴,战疫必能赢得胜利 3 有人说:“疫情是一面镜子,在这段不能出门的时间里,照出生活百态”,深以为然 居家的日子里 有人无聊到不知该如何是好,靠游戏追剧打发时间; 有人天天挑战修炼厨艺,已然晒出了一盘盘拿手好菜; 有人因为一则不知真假的传闻骂骂咧咧、暴跳如雷; 还有人抓紧时间健身、看书、充电; 有人在焦虑不安彻夜难眠,也有人在认认真真地蓄积力量 …… 细细想来,真正“困”住我们的,其实是我们面对生活的心态 要知道 新冠病毒会传染,负面情绪也会“传染” 鲁豫《偶遇》中说: 无论是谁,我们都曾经或正在经历各自人生的至暗时刻。那是一条漫长、黝黑、阴冷、令人绝望的隧道。 疫情当下,若任由负面情绪积聚、宣泄,那这条隧道就真变得望不到头、看不到光 调整好心态,换个角度感受居家生活,宅出精气神,看似枯燥乏味的日子也能熠熠生辉 我坚信,再挺一挺、熬一熬,必能很快回到车水马龙的城市烟火里 编辑:温慧娟
本网电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高敏娜 通讯员 李娜) 为把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兴安盟科右中旗创新宣传宣讲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一直深受群众欢迎的“家门口唠嗑队”的作用,走到群众家门口聊天,以“小切口”阐述“大主题”,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心中。 去年5月,为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学习宣传工作,科右中旗从机关、学校、退伍军人及嘎查中选拔出政治素质高、宣传接地气的党员和百姓名嘴组成“家门口唠嗑队”,这支队伍不仅深受群众欢迎,还被中宣部评为2021年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赵艳丽是“家门口唠嗑队”队员之一,也是科右中旗司法局的一名普法宣传员。近日,她走进布敦化社区活动室,与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围坐在一起,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重点分享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法治建设的内容,与大家一起谈感想、话未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法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法治工作的重视。”赵艳丽说,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我要宣传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群众法治观念,让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 科右中旗党群服务中心布敦化社区工作人员张秀芝听了赵艳丽的宣讲后说:“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学习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动社区工作中下功夫。” 该旗高力板镇老公司嘎查驻村第一书记麦拉苏作为“家门口唠嗑队”队员,以“拉家常”的方式与农牧民面对面交流,并结合嘎查实际,通俗易懂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活”讲“薄”讲“透”。他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用心用情服务好百姓,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嘎查的种植大户包永青,今年种植和养殖结合,收入有30万元,他高兴地说:“在家门口这么宣讲我听得懂,只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去干,我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编辑:孙丽荣
有一种陪伴叫“携手同行”,有一种浪漫叫“并肩作战”。对于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生张晔和院党务办公室主任陈宝珠来说,爱不仅仅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包含了不分日夜的共同坚守和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 “孩子动得好不好?饮食睡眠怎么样?”“出血量多不多?排气了没有……”这是张晔在病房每天要重复的问题。 “赶紧,把我的那份饭拿过来,这位孕产妇妊娠糖尿病,中午不吃饭不行……”这是张晔在门诊急促的叮嘱。 呼和浩特市本轮疫情发生后,张晔成为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首批进入隔离病区的负责人。在病区,由于封控小区不断增加,隔离病区涉疫孕产妇也随之增多,面对巨大挑战,她挑起了既出门诊又与大家共同参与倒班的双重重任。门诊、手术室、病房……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动作娴熟,脚步小跑,等到脱下防护服才发觉浑身哪哪都酸痛,休息不了几小时,又马不停蹄地进入下一轮工作。 “治病救人是我们的使命,我一定会全力为你做好手术的……”面对每一位病人,张晔都会给予亲人般的关爱,尤其是在这特殊时期,更格外关注孕产妇及家属的情绪问题,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收到了无数声“谢谢”。 每一句谢谢,每一声辛苦的背后,都是爱的无偿付出和心甘情愿的帮助,更是张晔与丈夫陈宝珠两人互相打气的坚持和并肩战斗的鼓励。 “我们是医务人员,必须在一线!”作为院党务办公室主任,在疫情发生之际,陈宝珠第一时间闭环在医院,积极落实上级党委各项工作任务,统计、整理上报“疫情防控工作情况表”“党员双报到情况表”,汇总、撰写疫情防控工作纪实、信息等等,每一项工作都要细致认真。 10月21日,接到院党委支援闭环酒店医务人员管理任务后,陈宝珠又立即收拾行李与队友们一同奔赴酒店。在酒店,他主要负责监督保洁做好消毒消杀、每个楼层医务人员的健康监测、一日三餐配送等工作,随时满足医务人员各项生活物资需求。 “作为一名党员,就是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看到医务人员那么辛苦,我能尽全力帮忙分担一点是一点。”刚进入酒店时,面对陌生的环境,陈宝珠认真了解具体情况,迅速熟悉并掌握各楼层设施设备,并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电话、微信与医务人员沟通交流,耐心细致地解决每项诉求,详细做好记录,做到各项工作心中有数。看似平淡无奇的工作,却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必须做到24小时随时随地关注微信工作群,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不出分毫差错,成为一线人员坚实有力的后盾。 战“疫”路上相互陪伴,携手并肩逆向而行。口罩下捂红的脸颊、防护服下疲惫的身躯,是他们的双份坚守,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坚守在抗疫一线,守护着千千万万家庭的平安。(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编辑:段丽萍
兴安盟扎赉特旗瑞秋农牧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和平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刚刚采摘完今年最后一茬黑木耳,他又开始为明年的生产做准备了。“今年的150万棒黑木耳,赚了450万元。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储存合作社肉牛养殖需要的草料,还在和外地联系陆续购进柞树粉碎料,入冬后又要制作加工木耳菌棒了。”虽然忙碌,但喜悦始终洋溢在他脸上。 作为扎赉特旗“晓景”式产业带头人的典型代表,多年来,扎根农村的马和平,将黑木耳产业发展成为扎赉特旗阿尔本格勒镇的名片、村民的增收法宝。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让马和平振奋不已,“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农业农村的高度重视,让更多资金、技术、人才流入农村和农业,让大家更能放开手脚,大干一番。” 2016年,在扎赉特旗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引导下,马和平带领部分群众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投资建起了黑木耳菌棒生产加工基地。 几年里,合作社逐渐扩大规模,种植大棚由原来的16栋增加到如今的50栋,菌棒也由原来的120万棒增加到150万棒。2019年,合作社成功注册了“瑞秋耳”绿色品牌。多年来,马和平经过不断探索,让黑木耳产业从天然种植、传统采摘步入现代化、规模化发展轨道。 目前,合作社已被确定为国家级就业示范基地和京蒙协作扶贫车间,合作社的黑木耳菌棒已经推广到周边旗县,生产的干木耳和深加工产品黑木耳面远销北京、广州、呼和浩特等地。“优质黑木耳市场需求很大,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很高,群众对产业的认识已经到位,接下来我们将会逐步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这项产业中来。”马和平说。 在黑木耳产业获得成功后,马和平又在拓宽致富渠道,投资170万元买了80头母牛,目前已发展到300头繁育母牛,每年净收入可达到40万元左右。今年初,他又投资500余万元,建设了一处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使用面积3000平方米、可养基础母牛300多头的标准化养殖销售基地。 对未来,马和平也充满信心,“我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做好产业发展探路者,带领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本报记者高敏娜) 编辑:石尧
编辑:温慧娟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郑学良 王雅静 庄圆) 在10月14日召开的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52场)上,呼和浩特市财政局副局长武亚钢就企事业单位及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助力疫情防控情况进行了通报。 武亚钢说,本轮疫情发生后,呼和浩特市成立了由财政局、发改委、卫健委、红十字会等部门组成的疫情防控物资捐赠工作专班,市财政局作为牵头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捐赠工作;市红十字会负责统一接收社会捐款捐物。 截至目前,共接收捐款3373.36万元。其中,自治区红十字会转赠2687.24万元,市红十字会直接接收686.12万元。我们还接收了企业和个人捐赠的价值349万元的各类物资,并相继收到了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乌海市、赤峰市等兄弟盟市驰援捐赠的价值777万元的各类物资。 在分配、使用捐赠款物时,我们坚持优先保障基层一线、防控一线和防控任务重的地区,收到捐赠后,第一时间安排、第一时间调拨。截至目前,已拨付捐款1802.532万元,主要用于方舱医院建设、涉疫医疗垃圾处理等方面,保障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同时,按照实际需求,向援呼医疗队、定点医院、核酸检测机构等一线医务人员,一场两站公路查验点、市四区及土左旗等疫情防控人员调运了40种23万件价值284.8万元的物资,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10月8日,气温骤降、寒凉渐重,呼和浩特市及时为一线抗疫人员筹集羽绒服、军大衣、保暖裤3000件,自热火锅、方便面、香肠5500箱,电暖气1000台等急需防寒物资,并快速调运车辆、紧急搬运装载,连夜送往市四区和金川开发区等地区,为一线抗疫人员送去温暖关爱。 下一步,将继续按照中央、自治区关于疫情防控捐赠要求,不断加强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社会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保急需、保一线,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捐赠款物的“接收、分配、调拨”工作,确保资金物资使用精准、有力有效,齐心打好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编辑:孙丽荣
目前,我市疫情仍在持续,为切实保障广大市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将疫情防控期间不同人群分类就医流程进行公告,请广大市民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一、高(中)风险区域人员就医 1.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腹泻、嗅(味)觉减退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人员,要立即联系社区疫情防控办,经社区医疗组及时评估,需外出就医的,社区工作人员协助联系属地救护车转运,属地救护车不足时,呼叫120救护车转运。市四区点对点闭环转运至“黄码医院”(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或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排查;旗县转运至属地设发热门诊的二级综合医院排查。 2.卒中、胸痛、严重创伤等急危重症患者,由社区疫情防控办或其家属直接拨打120呼叫急救车,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感染三区(原心脏中心)。或本着救急、就近、就需求的原则送具备相应诊疗能力的医疗机构救治。 3.对需规律性治疗的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等患者,由原诊疗机构提供不间断的医疗服务。社区疫情防控办要协助做好预约就诊、派专车闭环接送。原诊疗机构确因疫情防控需要不宜继续提供服务的,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将及时调整具备相应诊疗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接续治疗任务。 4.孕产妇和新生儿需外出就医,由社区疫情防控办派专车“点对点”闭环送市四区和旗县指定的医院(市四区送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旗县送属地二级综合医院)就诊。 5.非急危重症人员如有就医需求,由社区医生评估病情后,视情况采取远程诊疗、代为开药,满足居民就医需求。需外出就医的,社区疫情防控办派专车闭环接送。慢性病患者视患者病情可将处方用量延长至12周,并通过医疗保障组提供送药上门服务,必要时就近安排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相关检查和常规复查。 二、低风险区域人员就医按需选择就近医院,建议提前网上或电话预约,视情况采取远程诊疗、代为开药,满足就医需求。 三、咨询服务电话 (一)“黄码医院”咨询服务电话 1.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 0471-3286554 2.呼和浩特市中医蒙医医院:0471-3671176 3.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0471-3596101 儿科:0471-3596139 新生儿科:0471-3596295 (四)自治区、市、旗县区卫生健康委咨询服务电话1.自治区卫生健康咨询服务电话:0471-12320 2.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咨询电话: 0471-4612881,0471-5614609,0471-5612476 3.旗县区卫生健康委咨询电话:新城区卫生健康委0471-6218546 回民区卫生健康委0471-3821990 玉泉区卫生健康委0471-5686961 赛罕区卫生健康委0471-6680960 土左旗卫生健康委0471-3188885 托县卫生健康委 0471-8513363 和林县卫生健康委0471-7380885 清水河县卫生健康委0471-7912043 武川县卫生健康委0471-8821339 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10月9日 编辑:段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