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平台主管Q374919

第 135 页

200余种珍禽奇鸟标本亮相内蒙古自然博物馆

8月13日,呼和浩特市市民正在观看内蒙古鸟类特展。本报记者孟和朝鲁摄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皇甫秀玲)8月13日,由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主办,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承办的“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生态主题系列展览——《振翅北疆》内蒙古鸟类特展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开展。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及难得一见的血雉、勇猛的金雕、展翅翱翔的胡兀鹫、宁静优雅的大天鹅、婀娜的丹顶鹤、优美多姿的水鸟……200余件栩栩如生的现生鸟类标本和鸟类化石标本跃然眼前。展览将四季轮转中栖息、迁徙、停留的鸟类在大自然中的独特魅力呈现出来,生动再现了内蒙古森林、草原、湿地、荒漠鸟类的生活环境及生存状态、生态价值、鸟与人类的关系,让前来观展人们一睹鸟类千姿百态的精彩世界。   鸟类是大自然中的精灵,也是人类亲密的伙伴,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人类过度捕捉,野生鸟类的数量急剧减少,多种鸟类已灭绝或濒临灭绝。本次展览将持续3个月,通过让首府市民和广大游客近距离了解鸟类,进而关注鸟类,提升对野生鸟类的保护意识,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展览期间,馆内还设有鸟类知识科普课堂。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负责人表示:“希望此次展览能激发起广大观众朋友对鸟类的兴趣,加深对野生鸟类维护生态平衡、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的重要性的认识,为鸟类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达到人鸟相悦、和谐共处。” 编辑:温慧娟

  8月9日,由自治区党委农牧办、农牧厅主办的“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专场活动走进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瓦南村,村民进行了广场舞专场展演,表达出对党的真挚情感,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演出现场,村民们身着艳丽的服装,伴着歌曲《母亲是中华》跳起了广场舞。随后太极拳、秧歌舞等节目精彩纷呈,展现出了广大农民的幸福生活,以及全心全意听党话、矢志不渝感党恩、坚定不移跟党走的信念。   据了解,依托党的好政策,瓦南村加快番茄产业发展,现有6200亩番茄温室大棚,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番茄种植成了瓦南村的主导产业,“宁城番茄”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产品远销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现已成为北京大洋路、上海江桥等市场的免检蔬菜供应基地。   瓦南村良好的产业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壮大了集体经济。2021年瓦南村人均收入达2.2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5万元,使现在的瓦南村面貌焕然一新。瓦南村党支部书记董显刚介绍说:“近几年,在党建引领下,村里的安全饮水、广电通讯、电网改造等全部完成,农村医疗、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达到应保尽保。下一步,瓦南村将以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为重点,通过新型科技投入,不断提高番茄品质,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最终实现党建强、产业兴、群众富。”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包荭) 编辑:温慧娟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薛来)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发布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全国共入选100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其中,我区兴安盟突泉县、赤峰市宁城县、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3地入选。   据了解,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是综合考虑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条件、特色产业发展等因素,围绕粮食产业、优势特色产业、都市农业、智慧农业、高效旱作农业和脱贫地区“小而精”特色产业等发展,以县(市、区)为单位,分区分类创建的。   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创建任务主要是聚焦“两个要害”,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聚焦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做优乡村特色产业;聚焦产业集聚发展,打造现代农业园区载体;聚焦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推动农业全面绿色转型;聚焦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推进智慧农业发展。   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创建是按照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农民增收稳势头提后劲的工作布局,围绕守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探索建立农业现代化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促进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宝华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塔娜)8月12日,2022赤峰市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蒙冀辽五城文旅联盟成立大会召开。会上,赤峰市、承德市、朝阳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签署了蒙冀辽五城文旅联盟成立协议,宣布蒙冀辽五城文旅联盟成立。   为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有效推动内蒙古旅游与环渤海、京津冀等区域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文旅媒介桥梁作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批准,由赤峰市发起,联合承德市、朝阳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共同组建了蒙冀辽五城文旅联盟。   四市一盟处于京津冀蒙辽协同发展战略合作的核心地位,地缘相近,资源互补,交流合作密切,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契合实际、意义重大。赤峰市位于四市一盟的中心位置,距三市一盟均在200公里以内,区位明显,交通便捷。成立蒙冀辽五城文旅联盟,创新推动五地文旅合作,有利于蒙辽地区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进区域融合共建,有利于相互学习借鉴、互为比学赶超、推动高品质景区景点建设、扩大区域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有利于开发环京津冀千里草原旅游带跨区域精品线路、开展多层次区域交流合作。   蒙冀辽五城文旅联盟成立后,将启动蒙冀辽五城文旅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共同培育精品旅游线路,构建无障碍旅游区;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合作,共同开发客源市场;加强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搭建企业互动平台;加强文化活动交流合作,促进文旅深层次融合;建立合作保障机制,促进活动有序开展。   据了解,自2019年起,3年时间,赤峰市分品牌、分区域、分年度举办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通过现场观摩示范带动,加强交流借鉴、倒逼思想解放、激发比学赶超,加快推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达到了“点上突破、面上开花”的效果,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得到了质和效的提升,为全域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三届旅游发展大会,累计实施旅游产业项目122个,总投资462.1亿元,已完成投资109.95亿元。 编辑:宝华

  日前,全国草种质资源普查试点在内蒙古启动。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物种多样性中心之一,是世界第二草地大国。不仅拥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的草原植被,还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寒草原类型。仅全国第一次草地资源普查就收录254科4000多属9700多种草本植物。目前我国草地面积约为4亿公顷,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1.7%,是农田面积的近4倍。”全国草种质资源技术协作组组长、鲁东大学傅金民教授给记者介绍我国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草种质资源作为‘生态之基’‘财富之源’,其保护与利用关乎物种安全、食药安全、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是国家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公益性事业,加强对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对于缓解饲料资源短缺、确保粮食及畜产品稳定供给、促进草地畜牧业稳步发展、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生态环境治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场种苗司介绍,我国的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草种质资源本底不清、收集保存不足、评价利用不够等问题非常突出,保护与利用工作存在严重的区域性、分散性、间断性等缺陷。由于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我国草地面积减少,草类植物多样性下降,草地退化、沙化及盐碱化程度日益加剧,大量具有利用价值或潜在利用价值的草种质资源日渐濒危甚至消失。尽管我国基本掌握了草地资源的数量、空间分布、类型、生态质量和利用状况以及草地保护和恢复退化情况,但对生态修复用草、牧草、草坪草、观赏草、工业原料用草等主要草种质资源种类、分布、数量、生境及种类变化趋势本底不够清晰,部分珍稀濒危、特有种和野生近缘植物资源仍然丧失严重,尤其是对草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草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机制。   据了解,2019年8月我国首次启动了全国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并先前开展了林木种质资源的普查。这次启动全国草种质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是全国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普查试点进一步完善草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充分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培育一支高水平的技术队伍。来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鲁东大学滨海草业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和高校近20名普查队员,将借助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先进样本保存技术等,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区域内的草种质资源等情况开展集中普查和收集工作。(记者 赵秋丽、高平 通讯员 季文豪)   原标题:全国草种质资源普查试点启动 编辑:孟捷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石向军)记者从自治区气象局了解到,8月12日至15日,我区中、东部和西部偏东地区有大到暴雨,大部地区多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8月12日至15日,我区阿拉善盟西南部、巴彦淖尔市东部、鄂尔多斯市北部、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大部、锡林郭勒盟南部和东部、赤峰市大部、通辽市西北部、兴安盟大部、呼伦贝尔市南部偏南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预计25.0至49.9毫米。   近期我区降水多伴有短时强对流天气,西部偏东和中部偏西沿山地区累计雨量较大,致灾风险等级较高,全区分散的局地强降水易引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滑坡、城市内涝、泥石流等次生及衍生灾害;相关部门应及时加强防范,落实防御措施,公众需注意防灾避险;西部偏东、中部偏西、偏南受干旱影响地区,旱情有望解除,建议有关部门及时抓住有利时机,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编辑:石尧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高慧)记者从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获悉,8月8日,呼和浩特地铁总客流突破1亿人次。   2019年12月29日,呼和浩特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投入运营,呼和浩特迈入“轨道交通”时代。2020年10月1日,轨道交通2号线正式投入运营,与1号线共同构成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十”字型骨架网络,“换乘时代”的来临再次提高了轨道交通客流增长速度。截至8月8日,地铁1号线安全运营924天,地铁2号线安全运营677天,列车运行图兑现率、正点率均达到99.8%以上。   为提高市民出行效率,呼和浩特地铁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全线网开通刷脸乘车功能,先后推出青城地铁APP、银联闪付卡、Huawei、Apple Pay手环等多种乘车支付渠道,推广无接触式购票过闸。为有效应对假期客流,根据特殊时期客流特点及客流匹配性,及时优化列车运行图,保障假期乘客顺畅出行。 编辑:石尧

蓝冠总代平台,蓝冠总代理_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公司:奋战“疫”线 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保供电工作

  近日,乌兰察布市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为保障乌兰察布地区500千伏电网及自治区“西电东送”通道安全稳定运行,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公司快速响应,积极同当地防疫部门取得联动,生产技术人员坚守工作岗位,全力保障疫情期间地区电网的供电安全。   该公司变电管理一处负责运维管理乌兰察布地区7座500千伏变电站,接到疫情防控与保供电通知后,党支部迅速号召党员成立党员技术攻坚队,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电网在迎峰度夏、防洪防汛、计划性检修等工作顺利开展。在500千伏丰泉变电站3号主变大型停电检修现场,120余名工作人员,4辆高空作业车辆正在紧锣密鼓抓紧作业。该公司以疫情防控安全与生产作业安全“双安全”作为目标,以“最规范生产现场”不断提升安全管控水平,确保大型停电检修现场有序开展工作。   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公司在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同时,密切跟踪天气变化,滚动分析电网负荷情况,运用智能辅控系统加强设备监测,确保设备健康运行。同时,全面做好生产现场疫情防控工作监督检查,保障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确保疫情期间500千伏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朱颖) 编辑:张彬

2022度《草原音乐周末》8月12日在呼和浩特市唱响

  8月10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获悉2022度《草原音乐周末》于8月12日起在呼和浩特市乌兰牧骑剧场举办9场专场演出。   “草原音乐周末”演出项目是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强文化为民服务力度,建设文化内蒙古而举办的公益演出活动。《草原音乐周末》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力文化精品创作生产,提升文艺创新创造能力,以满足群众日益升级的文化艺术欣赏需求为目标,不断提升演艺内容丰富度和专业度,扩大惠及群众覆盖面。   截止目前,《草原音乐周末》连续举办三届,49场,一千多名演员参演,3.2万多名观众现场观看,互联网在线收看人数达到700多万人次,为内蒙古音乐发展探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编辑:贾小燕

阿拉善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延伸服务“补空档” 纳税服务再升级

  近日,阿拉善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君财文化办公店负责人郝丽娜来到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办税窗口办理电子发票核定、注销业务。因上班时间店里客户多,抽不开身,再加上平时大厅办税人员较多,郝丽娜选择通过高新区税务局24小时预约办税业务进行预约办理,不到半小时就办完了业务。她说:“以往,我们需要专门腾出时间办理税收业务。现在,税务局推出了24小时预约服务,我们可以随时预约办理,不用担心影响经营,为我们解决了很大的难题。”   为纳税人办理相关业务。(来源:高新区税务局)   高新区税务局将为民办实事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落脚点,在推出“午间办税延伸服务”的基础上继续发力,推出24小时预约服务,纳税人可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多种方式进行预约办税,避免纳税人往返耗时、排队等候等情况,实现了“自选时间,即来即办”。该项举措推出以来,已办理预约服务28项,延时服务654项。高新区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雨松说:“我们立足实际,换位思考,从纳税人的需求出发,充分满足纳税人个性化需求,聚焦纳税人、缴费人的‘急事急办’需求。”   在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内,每一个税务窗口都摆放着计时沙漏。税务局承诺,“简单业务分钟办、复杂业务20分钟办”,真正做到为纳税人节省时间,提高税务办理效率,切实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