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了 3238 篇文章
【镜鉴文明】“画”说文明——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创建公益广告展(2023第98期)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旗县(市、区)设计制作了一批具有很强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的公益广告作品,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画面和语言,阐述文明故事,弘扬文明理念,引领时代新风,为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 编辑:温慧娟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2023年自治区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   (2023年6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了自治区财政厅厅长鞠树文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23年自治区本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报告》,审查了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的2023年自治区本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会议同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的审查结果报告,决定批准2023年自治区本级预算调整方案。 编辑:温慧娟

蓝冠登录地址,蓝冠安全吗?_【镜鉴文明】“画”说文明——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创建公益广告展(2023第97期)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旗县(市、区)设计制作了一批具有很强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的公益广告作品,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画面和语言,阐述文明故事,弘扬文明理念,引领时代新风,为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呼伦贝尔市·根河市   自然根河-冬   自然根河-向北   自然根河-夏 编辑:章颖慧

  本网乌兰察布6月18日电(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皇甫美鲜 海军 见习记者 郭奇男)6月16日晚,坐落于乌兰察布高铁站南侧的“北京向西一步·乌兰察布之夜”亮灯开街。新夜市开街首晚十分火爆,据不完全统计,首晚迎客逾12万人。   20时30分,“乌兰察布之夜”一片璀璨灯海,各种美食琳琅满目,现场人声鼎沸,前来逛街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坐落于“乌兰察布之夜”中线轴上的13个主题演艺舞台,错落有致,造型独特,加之具有国潮文化的行为艺术演艺,让前来逛街的市民、游客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分享。在不远处,更有内蒙古民族舞、打铁花等民俗风情展示,为市民、游客们奉上了一场场震撼的视觉盛宴。   市民王晓正在小吃商铺前品尝着美食,他告诉记者:“前几天听说‘乌兰察布之夜’今天开街,所以特地赶过来凑个热闹,不仅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各种表演,真的太精彩了。”   “今天开业第一天就卖出100斤羊肉,马上就卖光了。”商户李志新忙得不亦乐乎,一边烤着手里的羊肉串一边告诉记者,开业这几天,他们都有优惠,欢迎大家来品尝。   “乌兰察布之夜”全长500米,有13个演艺舞台、21个娱乐打卡装置、商铺80间和两个大型活动广场,是以精致国潮文化为主线,汇集古风古韵、智能夜游、衍生文创景观打卡等诸多元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古风文化氛围的复合型商业步行街。 编辑:章颖慧

  6月18日,在草原最美的季节,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草原风景区迎来了数万名游客。看不够的美景,吃不完的“硬菜”,一时间,草原欢腾了起来。   乌兰毛都草原为游客上的第一道“硬菜”,是摆在草原上的100口大锅里炖煮的草原羊肉。“百口锅炖出的千斤肉”,每一份都是免费送给游客的。在蓝天白云下,大家围坐在草原上,尝一口由当地人特意为游客提供的地道羊肉,给味蕾增添了许多幸福和快乐的味道。这第一道“硬菜”不仅让游客沉醉在热闹的边境草原上,更在夏日的无限风光里,“煮沸”了万亩乌兰毛都草原。   随着科右前旗首条草原边境游线路的打开,乘坐“边境号”观光车体验“草原奇遇记”成了游客的新选择。穿越24公里的边境草原壹号公路和沉浸式游览边防驿站、马上旅拍、草雕乐园、低空飞行基地、轻武器模拟射击馆、户外场景式真人CS、喀秋莎餐厅、兴安猎人谷ATV摩托穿越、敖包相会、边民人家、马术实景剧、350米轨道滑草、草原蹦极、高空秋千等24处文化旅游体验业态,全方位满足了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   “以前都是网上欣赏草原美景,这次终于可以亲自来感受一下,很激动!”上海游客陈先生夸赞说,美食美景让远道而来的他一扫长途飞行的疲劳。   除了独特的自然风光、传统美食等卖点外,今年,游客们还在草原上观看到马术实景剧《乌兰毛都记忆》以及情景剧《乌兰河畔的红树林》;到敖包相会许愿树下许下美丽誓言;观看蒙古国柔术表演、体验俄罗斯风情餐厅,在边民人家沉浸式体验草原人民生产生活;还有马头琴栈道、网红吊桥、连心桥、漫游玻璃栈道、高空秋千、蹦极……   “如今,纯粹的观光旅游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旅游体验项目正备受游客青睐。”科右前旗委书记孙书涛道出了推出24项体验游的缘由。   近年来,科右前旗依托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旅游重要节点区位优势,积极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因地制宜推出草原边境游精品线路,并通过聚焦“沉浸式”旅游潮流,推出民俗体验、草原宿集、徒步旅游、森林康养等富有特色、符合市场需求的深度体验旅游产品,通过一系列措施激发旅游市场主体活力,让“草原游”逆势升级。(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高敏娜 通讯员 许文军) 编辑:章颖慧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马芳)6月17日,“故事里的黄河——山东黄河文化美术作品巡展”(内蒙古站)在内蒙古美术馆开展,展览将从6月17日持续到7月9日,山东、内蒙古两地艺术家携手用画笔讲述精彩的黄河故事。   本次展览由山东美术馆策划推出,并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名单。山东美术馆50余位代表性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与内蒙古艺术家40件黄河主题作品一同亮相,通过近百幅美术作品将黄河(山东段、内蒙古段)的故事娓娓道来,从生态、历史、精神、生活等多个维度,串联黄河壮阔的自然景观、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新时代变迁的故事,以油画、中国画、水彩画、综合材料、摄影等多元艺术形式,展示黄河景观、弘扬黄河精神,讲述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同时,通过一件件描摹黄河安澜的精品力作,生动展现了山东、内蒙古两地美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积极投身创作一线的使命担当,以及两地新时代黄河文化主题美术创作的全新面貌。   当天,山东与内蒙古两地美术家、理论家齐聚一堂,以“黄河故事”为主题,共诉黄河情怀、畅谈创作感言,并就黄河文化在挖掘探索、主题创作、继承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据悉,该展首站在银川美术馆展出,将先后巡展至内蒙古、重庆。 编辑:段丽萍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记者 柴思源)6月16日,为期近3个月的自治区第四届老年人运动会在呼和浩特市开幕。   开幕式现场,来自全区各盟市、自治区直属机关老年体协、神东集团的16支代表队100多名选手和2600余名中老年体育健身爱好者亮相,上演精彩纷呈的健身展演,同享运动健身快乐。   据了解,全区老年人运动会是我区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老年人体育盛会。除开、闭幕式以外,全区老年人运动会设置健身气功、门球、乒乓球、网球、气排球、柔力球、健身球操、钓鱼、太极拳(剑)、象棋(围棋)、羽毛球、持杖健步走、健身秧歌、台球、扑克等15个项目。各项目比赛将于6月至9月在12个盟市和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分散有序进行,运动会将于9月中旬在呼伦贝尔市闭幕。 编辑:段丽萍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林喜)一盘红公鸡,烹饪一个产业链条;一根艾柱,燃起一个产业煅面……从一个个小微项目点的引进,再以项目促链条,形成日趋成熟的产业互动链条。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幸福街道聚力党建、服务群众,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全力做好民生微实事。   6月16日,“党建引领助推城郊发展,合力共建壮大集体经济”东胜区幸福街道村社区集体经济项目招商发布暨启动仪式举行,活动中为幸福街道“村社区集体经济孵化中心”揭牌,进行了幸福街道村社区集体经济项目合作签约,初订项目金额5500万,党建共建企业20家,村社区集体项目签约企业22家。   今年以来,幸福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统筹谋划作用,围绕建立“村社区+社会组织+村社区集体经济”的为民服务新模式,探索地、企、社区良性互动,制定出台《发展壮大村社区集体经济基层创新行动方案》,成立内蒙古首家“村社区集体经济孵化中心”和卾尔多斯市首家“社区金融工作服务站”。同时,街道党工委为各村社区努力协调,注册成立公司,并于6月16日正式挂牌运营。截至今年4月份,幸福街道率先实现8个村社区全覆盖注册村社区集体经济公司,并通过招商引资为村社区协调入驻企业,努力找订单、谈合作、保增收、促民生,带动辖区居民创业就业。“街道给我们搭建了红公鸡产业平台,为村民致富、增收找到了新路子,相信我们的红公鸡产业一定能做大做强!”倪家梁村民李二存说。   项目链条赋能基层发展,产业扇面提振城郊活力。今后,幸福街道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以增强村社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着力点,努力打造村社区集体经济三大亮点,发展村社区集体经济两个样板,搭建一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3+2+1”融合平台,探索城乡融合发展、促进集体经济的新模式,多元化科学开发乡村“资”源、盘活集体“资”产要素配置、合力引导社会“资”本合作,联动幸福街道村集“体”、社区经济联盟“体”,三资联动两体共同发力,呈现出多点开花、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最终实现将村社区集体经济收益投入村社区公益项目,反哺村社区民生事业。 编辑:段丽萍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内蒙古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全区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大家一致表示,将牢记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人民至上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为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自治区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翟瑛珺在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后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今年全区人社系统全面为企业群众提供人社领域高频事项经办服务,目前220项服务实现网办,86项个人服务实现掌上办,34项服务实现零材料办理,106项服务压缩办理时限1317个工作日。全区设立人社服务专员1131名,已解决各类需求1090件。翟瑛珺说:“人社部门承担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责,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聚焦主责主业,打好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组合拳,努力在推动全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自治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芳说:“全区妇联组织将以‘我为妇女儿童家庭办实事·十送’行动为抓手,抓实落细科技创新、创业就业、维权关爱等巾帼行动,做好增强民生福祉大文章。持续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独居老人等弱势群体,把实事办到群众急需处、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里。支持女性开辟创业新路径,鼓励妇女发展特色产业。当好儿童引路人守护人筑梦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和谐融洽的基层治理贡献‘家力量’。”   赤峰市红山区站前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亚生说:“今年街道以‘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为工作主要命题,坚持以党建引领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持续推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实施群众需求清单化、民办实事项目化管理,在老旧小区改造、人居环境提升、增加群众收入等方面下功夫,为3个无物业小区引入物业管理服务,修复10条背街小巷,年底前完成辖区75%以上的老旧小区改造,共同创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   通辽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杜志军表示,今年将深入落实“就业优先”和“人才强市”战略,扎实开展“服务质效提升年”行动,着力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优化营商环境五个方面提质增效,多点发力,打好民生“组合拳”,通过保障重点企业用工、强化技能培训和指导服务、加强零工市场建设、举办赤峰—通辽“双子星座”创业大赛等举措,为民生福祉加码,为经济发展赋能。   坚持就业优先   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关乎千家万户的生计。2021年至2023年4月底,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9.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31.88万人,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自治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伏凌涛表示,要准确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以更高站位强化就业政策落实,持续深化就业扩容提质5项行动,全力稳定就业存量、扩大就业增量、提高就业质量。以更强举措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对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通过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不断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以更实作风兜牢困难群体就业底线,加强困难群体援助帮扶,通过鼓励企业吸纳、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帮助就业。   “今年自治区教育厅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常态化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26条措施,通过举办就业创业政策大盘点专题讲座、就业育人活动等,覆盖学生103万人次。举办招聘活动345场,提供就业岗位74.7万个。”自治区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于荣娟说,“2023年我区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7.7万人,较去年增长近3万人。我们将继续稳步推进高校毕业生‘百日冲刺’行动,千方百计扩大岗位供给,助力毕业生更快更好就业。”   今年,乌海市全力下好求职招聘“先手棋”,打赢服务保障重点企业用工攻坚战,双向破解“就业难”与“用工难”。乌海市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孙娜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对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将全面落实好动态更新企业清单、强化人社专员服务、加强惠企政策宣传、组织区内外专场招聘、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强化政策落实落地、做好稳岗返还7项措施,进一步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平台,强化保障重点企业用工服务,全力促进用人单位与求职者有效对接,把人力资源精准输送到用工单位,为企业发展注入人才动力。”   乌兰察布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云雪艳说:“我们将深入推进《乌兰察布市促进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试行)》落实,精准有效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各项政策,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帮扶行动,提早宣传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登记服务相关政策,及时跟进,‘一人一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优先推送岗位和组织培训见习。加快推进零工市场建设,在已建成6处线下零工市场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旗县(市、区)零工市场建设,在苏木乡镇、街道社区建设‘零工驿站’,线上线下同步推送就业岗位,促进各类群体灵活就业。”   锡林郭勒盟就业服务中心综合科主任南绘表示:“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抓紧抓实各项稳就业工作,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织密社会保障网   托起人民稳稳的幸福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截至4月底,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702.5万人、失业保险312.2万人、工伤保险351.7万人,年度扩面任务全面完成,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作为全区社保经办机构,自治区社保服务中心主任赵永刚表示,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抓好贯彻落实。要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持续规范和发展基本养老保险,巩固第一支柱。要优化年金经办管理和服务,壮大第二支柱。要试点先行,积极推动个人储蓄性和商业性养老保险,建立完善第三支柱。持续实施参保扩面,积极引导新业态从业人员等参加社会保险。落实社保费代缴政策,确保困难人员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应代尽代、应发尽发。   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金满义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第一时间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期间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他说:“全区医保系统将持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不断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要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要健全基本医保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基本医保自治区级统筹。要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常态化制度化开展集中带量采购工作,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要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提升监管效能,守好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   今年6月,锡林郭勒盟16项医保服务事项实现“全区通办”,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多地跑”“往返跑”问题。锡林郭勒盟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玉其说:“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推动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一要巩固提高全民参保工作质量,进一步健全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二要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等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三要完善医疗救助体系,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进一步减轻困难群众和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防范因病致贫返贫,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自治区民政厅养老处处长徐江花说:“我们要大力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引导支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实现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推动农村养老服务提标扩面,推广自治区农村养老服务试点经验,推动机构养老服务提档升级,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不断推动自治区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眼下,内蒙古正在倾力倾心打造民生建设“升级版”,全方位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让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变成放心事、暖心事。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梅刚 刘志贤 赵曦 巴依斯古楞 王塔娜 郝飚 薛一群) 编辑:杨旭英

  6月的鄂尔多斯大地,柳绿花红,天朗气清。   6月16日,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正式揭牌。   成立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是鄂尔多斯市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要求引育高端人才的重要成果,也是鄂尔多斯全面落实“科技兴蒙”行动的有力实践。   高位谋划推进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坐落在乌兰木伦湖畔的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人才科创中心,成为城市建筑的新地标。40层、7.6万平方米的空间里,设有“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顶尖人才团队工作站、科技大市场、人力资源孵化基地等21个功能区及配套设施,可满足70余家企业、1300余名高层次人才同时办公的需求。人才科创中心围绕全市“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目标任务,为符合条件的科创人才团队、项目提供一流服务。   鄂尔多斯积极打好组合拳,推进创新生态开放融合,推动政策、资金等多点发力,构建全要素创新生态链。组建由鄂尔多斯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市人才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专班,建立市委市政府月调度、部门周调度工作机制,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书记专题会议16次,听取调度人才科创工作进展情况。鄂尔多斯市委书记李理多次带队拜访院士专家,与高水平科研机构负责人交流洽谈,组织制定人才科创平台“1+2”建设方案和高新区、零碳产业园等建设规划,现场调研督导重大人才科技项目建设。出台人才科技工作考核评估细则,强化目标、过程、结果全程跟踪问效。   强化政策供给支持产业发展   人才是社会发展进步最宝贵的资源。鄂尔多斯求才若渴,人才群贤毕至。先后出台人才新政30条、科技新政30条,配套制定50余项实施办法和细则,累计为企业兑现政策资金3.82亿元。制定《建设全国一流创新生态实施方案》,实施人才和科技创新驱动三年行动。建立常态化政策评估机制,聘请第三方机构每季度开展综合评估,修订出台事业单位引才、博士培养资助等办法。建立财政科技投入刚性增长机制,2022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12.1亿元,同比增长48%,居全区首位,带动规上企业研发投入79.1亿元,同比增长3.6%。2023年,全市财政科技预算16亿元,同比增长33.3%。   在内蒙古伊泰煤基新材料研究院的实验室里,科研团队正在对煤基特种蜡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从原料分析,实验室小试、中试到最后的成果转化,经过5年艰苦攻关,研究院最重要的科研产品特种蜡——相变蜡近日实现了工业化转化。5年来,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从一块煤到特种蜡、溶剂油、高碳醇等40多种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的工业化生产。目前,研究院共有科研人员56人,累计获得政府资助科研经费8000万元、奖补资金1600万元,获批各级科技项目8项,申请专利134项,科技成果转化40余项。   人才工作破题起势院士实现零的突破   筑巢引凤,为我所用。鄂尔多斯市以自治区“千人计划”“万人计划”行动为引领,采取“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团队,引进金之钧、武强2位院士,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聘请21位院士为市政府特聘科技顾问。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引进正高级职称紧缺人才22人、研发人才46人。举办“暖城之邀—招才引智进高校”等春季招聘活动148场,达成就业意向1.5万人。开展名校引才专项行动和市直单位“一博三硕”引才行动,引进硕博研究生1074名、重点高校本科生262名。深化拓展与大院大所的交流合作,推动清华大学在该市设立化工、能源教学实践基地,揭牌成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鄂尔多斯研究院,与中国地质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合作共建研究院。   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把“人才鄂尔多斯”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走好新路子、建设先行区的“双一号工程”来抓,全力打造祖国北疆人才“硅谷”。   围绕重点产业延链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和高水平人才名录,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3万人、高技能人才5800余人。在全区率先启动实施6个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研发投入1.2亿元,给予10个科技领军人才项目和18个产业创新创业团队经费支持。持续放大“人才+科技+项目”联动效应,推动“沙漠土壤化”生态综合治理、煤炭清洁转化与可再生能源低碳融合等一批高层次人才项目落地实施。创新基础不断夯实、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电石法PVC无汞化生产、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工业化制备运用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球首套万吨级二氧化碳制芳烃等项目扎实推进,全国首创抗脑胶质瘤新药等项目建成投产……鄂尔多斯的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市。(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玉琢) 编辑:杨旭英